會做家務的孩子到底有多優秀?家長們,該學會適當放手了

2020-11-02 淘媽育嬰

文|淘媽

前幾天和媽媽視頻的時候,媽媽說哥哥一家有天回去了。晚上洗漱完畢,嫂子讓8歲的侄女幫忙洗襪子。我媽看到後很心疼侄女,悄悄跟我抱怨嫂子「自己躺在床上玩手機,讓孩子洗襪子,看的我心裡難受的。」我聽後哭笑不得「妮妮(侄女)都那麼大了,洗個襪子很正常啊。」老人們估計都是這樣的心理,見不得家裡小孩子做家務。記得我開始鍛鍊淘淘自己洗臉、洗腳的時候,婆婆也是很心疼的說「孩子還那麼小就要自己洗漱了。」

除了心疼孩子的家長外,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只要學習好,其他什麼都不用做。所以有很多孩子在做家務方面的能力幾乎為零,獨立能力很差。家長們的做法看似是為了孩子好,殊不知,在潛移默化中「害」了孩子。研究表明,那些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為何要讓孩子做家務?

1. 會做家務的孩子幸福指數更高

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父母在家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只要孩子學習好就行了。可如果哪天孩子沒有考好,家長就會指責「我什麼都不讓你做,就學習這一件事你都做不好嗎?」要知道,你這句話說出去,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多麼強烈的打擊。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看似是怕耽誤學習,其實這樣做只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反觀那些從小就開始做家務的孩子,他們會自己穿衣服了、會自己繫鞋帶了、能幫媽媽打水洗腳了……這一點一滴都是孩子成長的標誌。孩子會做家務,就能從中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改善周圍的環境和家人的生活。這樣孩子就會有成就感,能提升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能夠通過這些瑣碎的事情看到自己的價值,他就是幸福的。

2. 會做家務的孩子懂得感恩

如果不讓孩子接觸家務,他就體會不到生活的不易,會以為可口的飯菜自己會跳到餐桌上,父母去單位坐8個小時工資就到手了。淘媽老家的一個小孩不好好念書,經常逃學,從家裡偷錢去網吧通宵。後來媽媽帶他來到爸爸打工的工地,他看到瘦弱的爸爸扛著沉重的水泥,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才知道他上網打遊戲的錢是這樣來的。後來孩子一改往日模樣,回到學校好好學習,回家還經常幫父母幹活。一個雙手不沾陽春水、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孩子,他是體會不到父母的不容易的。只有被人間的煙火氣嗆出過眼淚,流下過汗水,孩子才懂父母的付出。因為懂得,孩子才會感恩。

3.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獨立

淘媽親戚家有個弟弟,因為是家裡的獨子,父母從小就很寵溺,什麼都沒讓他做過。大學畢業後來到我們所在的城市工作,我和淘爸幫他找的房子,安置的家裡的東西。吃飯的時候他連蒸米飯的鍋都不知道怎麼打開,燒水也不知道從哪裡接水。有一次去看他,家裡亂到沒有下腳的地方,走路要踩著僅有的幾塊空地兒走。這就是典型的從小不做家務,缺乏獨立能力,長大後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每天都是在外面吃,在家就只能吃泡麵。孩子終究是要離開父母擁有自己的生活,家長為什麼不從小就教給孩子照顧自己的本領呢?一個在生活上都無法獨立的人,在工作上也不會有多好的成就。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做家務?

1. 學會當「甩手掌柜」

父母不要什麼事都大包大攬,學會向孩子示弱,噹噹「甩手掌柜」。比如今天想要鍛鍊孩子刷碗的能力,那就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今天有點累,能幫媽媽刷刷碗嗎?」在孩子同意後,也要傳授一些方法,不然孩子在刷碗的過程中受挫會打擊自信心。

2. 讓做家務變有趣

有些孩子會很牴觸做家務,那家長讓做家務變得有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玩遊戲,贏得那個人可以指揮輸的人幹活。孩子肯定想要成為贏得那個人,就會積極參與。當然,為了遊戲能繼續進行,輸了也會遵守規則去幹活。這樣孩子也能體會到做家務的樂趣,慢慢不再排斥做家務。

3. 及時的表揚

如果孩子做了哪些家務,家長及時的表揚是很關鍵的。當然了,表揚的方式也有講究,告訴孩子你的感受比簡單的誇獎要好。例如:

「哇塞,寶貝,你把房間打掃比爸媽的房間都乾淨,看來媽媽也要加把勁了。」

「以前咱們家的茶几有些亂,你收拾完之後簡直太乾淨了,看著真舒心。」

得到父母的誇讚,孩子就會有成就感,感覺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的,也會越來越愛做家務的。

淘媽說:沒有哪位父母能一輩子替孩子遮風擋雨,雛鷹終究是要學會翱翔天空的。那在這之前,請學會適當放手,從小就交給他飛翔的要領。要知道,你的過度保護,對孩子反而是一種傷害。

相關焦點

  • 父母想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懂得利用做家務,讓孩子的人格更優秀
    有些孩子甚至不得不等待父母幫他們收拾書包、繫鞋帶等瑣碎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養成了過分依賴父母的壞習慣,這不利於孩子獨立和健康人格的發展。所以,父母必須學會適當地放手,讓孩子獨立地完成一些事情,有時,我們也可以為孩子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有意地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 原來做家務好處這麼多?好的家庭教育,從捨得讓孩子做家務開始
    總有家長吐槽: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簡直就是在蜜罐裡泡大的一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居然還不知足,一言不合就摔東西,鬧脾氣……然而,又有多少人意識到,造成如今這樣的局面,恰恰是因為家長們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導致的呢?
  • 溫室裡養不出參天大樹,想讓孩子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家長的心頭肉、掌中寶,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孩子受到傷害,恨不得能夠永遠保護孩子。但是孩子終究會長大,將來會步入社會,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並且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家長如果一直把孩子當成娃娃看待,讓孩子在「溫室」裡成長,不讓孩子經歷風雨,其實會害了孩子,如果想讓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 家長在這三個方面越懂得放手,孩子將來會越優秀
    導讀:家長在這三個方面越懂得放手,孩子將來會越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在這三個方面越懂得放手,孩子將來會越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簡單的家務竟然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幫助!怎麼引導孩子做家務?看這
    首先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可以培養孩子整理歸納的能力,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可以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句古語說的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孩子做家務的根本目的並不是讓孩子學會做家務,而是通過做家務這個過程,培養孩子的做事能力和責任感。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從小事培養他並不能在孩子長大後就能一蹴而就,無師自通的。
  • 做家務的孩子有多優秀 聽聽新東方在線老師怎麼說
    對此,很多網友深表贊同:「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是為孩子未來美好的生活奠基。」  該不該讓孩子做家務的問題已是老生常談,18年一檔火熱的綜藝節目《少年說》就因此登上熱搜。
  •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有一位媽媽說,假期已經過去一半了,小孩作業也寫完了,天天待在家打遊戲,就想著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結果孩子卻不情願,而且爺爺奶奶也說孩子還小不能做家務...這位媽媽就在群裡問:到底讓不讓孩子做家務?而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夠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鍛鍊自己的身體。總之,會做家務的孩子,才更有未來!
  • 家長感言:該對孩子適當放手了
    &nbsp&nbsp&nbsp&nbsp「小豆包」們已經開學一周時間了,他們在生活、學習上是否適應?昨日,岐山一校煥新校區一年級入學禮在學校操場舉行,500名一年級「小豆包」們接受了爸爸媽媽和老師的檢驗。
  • 上海一小學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父母越放手,孩子越自信
    做家務,勤動手,讓孩子在自我體驗中給生活插上翅膀。1、喜歡動手的孩子,都有懂得放手的家長。父母越放手,孩子越自信。黃磊和孫莉是娛樂圈裡幸福的一對。他們甜蜜恩愛,爸爸擇菜做飯,媽媽洗衣晾被,柴米油鹽裡都是愛情的味道,妥妥的把生活過成了詩。
  • 孩子做家務,家長該不該給錢獎勵?
    在嬰幼兒時期,家長就開始試著交待一些簡單的事讓孩子做了,剛開始是試著拿匙子自己吃飲,再到會走路了,家長讓他們做一些比如扔垃圾,拿取東西,使用馬桶,澆花,刷牙等等簡單的活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務活也由簡單逐漸向複雜過渡,先學會收拾自己的房間,自己鋪床,整理自己的衣櫥,到打掃全家人共用客廳,飯廳,以及飯前擇菜,洗菜,飲後洗碗,擦桌子,最後在十二歲之前能做一些簡單的飯菜。這些都不需要物質獎勵,都是在孩子三歲的時候開始,父母便開始發指令,先是帶著他們一步一步教,從生疏到熟練,最後到放手自己獨立完成。
  • 孩子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合適的年齡做適合的家務,他才會更優秀
    現在可以說家裡面的孩子是越來越嬌生慣養了,很多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不讓孩子幹任何家務。有一些家長甚至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們只需要把學習搞好就可以了,可是那些從來不做家務只專心學習的孩子,真的要比那些經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優秀嗎?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答案是否定的,這樣只會培養出高分低能兒,將來遭罪的還是父母,父母可以包辦一時,但能包辦一生嗎?將來孩子也要獨立生活,父母們也會離去,那麼他們將會怎麼辦呢?愛做家務的孩子,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數和家庭幸福指數。研究還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說:「很難想像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朱棣文有三個兄弟,他們都取得了博士學位。
  • 優秀的孩子更擅長自我管理,學會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
    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比如自己整理床鋪,自己穿衣服、洗襪子、掃地等等,如果孩子完成了自己該做的事,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獎勵和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讓孩子更有勁頭去自己完成。當然,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如果是一些重物,比如倒水之類的,家長還是要搭一把手的。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讓孩子自己做,小寶一歲多就開始自己吃飯,三四歲就開始自己穿衣服,這些都是在小朋友的能力範圍之內的。有時候他也會幫我做做家務,擦擦桌子、掃掃地,每次很好完成了我都會給他一些鼓勵。
  • 三招教你培養孩子的家務能力,會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優秀
    文/阿凱媽媽在父母的心裡,孩子永遠都是小朋友,需要家長幫助和照顧。不忍心讓孩子受到一點點的勞累,所以把所有的家務活動都由自己承擔。其實培養孩子的家務能力,讓孩子適當地參加到家務勞動當中,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極大的好處,會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會更加的優秀。
  • 哈佛大學:孩子會做家務長大後更優秀,父母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很多家長對於家務的看法存在錯誤,認為家務就是一種簡單的體力勞動,是一種負擔,讓孩子做家務是一種對孩子不好的行為。可能對於生活技能完善的大人來說,家務勞動是一個負擔。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家務卻是一個成長的機會,是一種歷練,是一種經驗累積,是一種提升。那麼,孩子經常做家務,會受到哪些良性影響呢?
  • 孩子該不該學做家務?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關於孩子做家務,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家裡人都閒著不必要非讓一個小孩子來做家務;有的人認為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還有的則覺得孩子做家務根本就是在幫倒忙還不夠麻煩的。那麼關於做家務,到底誰的看法是正確的呢?
  • 媽媽們別那麼辛苦,在這些事上多「偷懶」,孩子會更優秀
    可是在孩子出生後才發現,這是一個「天大的謊言」,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媽媽們永遠有操不完的心。小時候要為吃喝睡、大動作發育、早教發育操心,接著是幼兒園、興趣班,然後就是輔導作業等等。要說為孩子付出點辛苦,媽媽們都是十萬個願意的。怕的是媽媽們累的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績卻依舊不理想,甚至也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品行。這個時候,家長往往會抱怨孩子,其實在淘媽看來,我們該做的應該是反思自己。
  • 孩子平時在家做不做家務?勞動教育也很重要,家長別忽視
    最近看了一個節目名字叫做《誰知盤中餐》,在這個節目裡面可以看到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所會遇到的問題,就拿讓很多父母最為煩心的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情來說,有不少的家長就不知道如何去培養孩子在這方面的習慣,然後在這個節目裡,通過任務頒發的方式鼓勵孩子自己做家務,問題出現的時候,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提高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獨立性。
  • 家長除了「適當放手」,還需要讓娃學會「吃苦」
    家長除了「適當放手」,還需要讓娃學會「吃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娃老是尋求幫助?家長除了「適當放手」,還需要讓娃學會「吃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深愛孩子,請先學會放手
    學會對孩子放手,並不是放任,任憑孩子胡作非為變成討厭的熊孩子,而不管教;也不是完全不管,只要給他吃飽喝足就讓他自生自滅。所謂放手,是指相信孩子的能力, 鼓勵孩子去探索和嘗試周圍的世界,給孩子鍛鍊自己的機會,讚美孩子的努力,讓孩子適當的經歷挫折,走點彎路,體驗人生中的愛恨別離,悲喜交加,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