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2020-08-05 幸福律動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全文3730字

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前幾天群裡爆發了一場「激烈」討論,內容是:


到底讓不讓孩子做家務?


有一位媽媽說,假期已經過去一半了,小孩作業也寫完了,天天待在家打遊戲,就想著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結果孩子卻不情願,而且爺爺奶奶也說孩子還小不能做家務...這位媽媽就在群裡問:到底讓不讓孩子做家務?


群裡的家長們也是紛紛發表意見,有的說:「當然要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的能力,是件好事」。


有的卻認為:「孩子還小,應該以學習為重點,做家務太浪費時間,況且孩子動手能力差,反而會幫倒忙,小孩不搗亂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你又是怎麼認為的呢?想必也有自己的看法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孩子要不要做家務?


1

孩子要不要做家務?


「很難想像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在演講中說。


我們擔心孩子受傷,擔心影響學習,家裡的各種事務,全不讓孩子插手。


但越是被嬌慣養大的孩子,越把父母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

失了那份敬畏之心,很難學會愛與責任。


孩子總有一天要邁入社會,做家務養成的良好習慣和能力,都會成為他的隱藏優勢,在關鍵的時候發光發亮。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知乎上有位媽媽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她坐完月子之後就重新投入到了工作當中,因為白天要忙著上班,所以孩子一直都是讓婆婆在家裡幫忙帶,婆婆年紀大了,帶了孩子之後就沒有那麼多精力來收拾家裡。


所以,她晚上下了班回到家後,又要立馬投身到各種家務中去,根本沒有多少時間來陪孩子。


時間久了,她的孩子就越來越依賴奶奶,總是要跟在奶奶身邊,對她卻是愛答不理,沒有多深的感情。


她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每次回到家,她都先陪孩子玩幾個小時,等到孩子睡著了,她再慢慢整理家務。


可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她每天都在熬夜,整個人疲憊不堪。於是她決定,讓孩子跟自己一起做家務。


孩子的玩具散落一地,她就讓孩子坐在自己旁邊,兩個人一起把玩具收起來。


她打掃客廳,也會給孩子拿個小抹布,讓孩子抹桌椅。

她在房間裡整理衣服,也會把孩子帶到一邊,讓孩子疊襪子之類的小物件。

......


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她發現孩子的動手能力強了,而且生活習慣也好了很多,平時自己玩了玩具之後也會主動收好。


不僅如此,孩子對她也親密了很多,只要她回到家,就總是跟在她身後喊「媽媽」「媽媽」。


評論區裡有位媽媽深有同感地說道:「帶孩子做家務真的挺好的,有的時候我們沒空陪孩子玩,就讓孩子陪我們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這其實也是一種陪伴。」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另外有一則新聞,

有位叫楊鎖的23歲小夥子,無疾無病、四肢健全居然餓死在家中。


父母相繼去世後,楊鎖在家坐吃山空,嫌棄工作累,不願意工作。


之後他賣光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去村裡討飯度日,別人施捨的肉和菜放到爛也不知道動手去煮一下,在饑寒交迫中走到生命的盡頭。


楊鎖的死與父母的嬌慣脫不了干係。

父母從小就捨不得讓他受一點苦,在他8歲的時候,父母出門時還把他用擔子挑著,不讓他走路。


哪怕父親去世,母親也拖著病體承擔一切的家務活。

從小到大,楊鎖都在父母搭建的舒適區裡,父母對他的嬌慣無形中剝奪了他自力更生的能力。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包辦一切。


想起看過的一句話:

8歲時他不會繫鞋帶,20歲時他的確學會了。

可是20歲明明應該是可以打工賺錢養活自己,他卻只學會了繫鞋帶。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無論學習成績多麼好,工作多麼的優秀,也只能是「生活中的矮子」,而無法成為人生中的強者。


捨不得用孩子,才是真的害了孩子。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讓不讓孩子做家務?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發現,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有個重要的相似處: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


家務勞動看似都是小事,但它涉及到獨立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 這些珍貴品質卻能讓孩子收穫巨大。


2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

這些道理家長必須要知道


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擔心孩子辛苦,不讓孩子做家務,這種方式絕對是錯的。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跟蹤研究發現,那些成功的孩子幾乎「從小就開始做那些看似瑣碎甚至沒用的事情,而且越早開始成功概率越大」。而這樣的瑣事,最簡單的就是做家務。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為什麼呢?


研究人員解釋:家庭就是職場的雛形,當一個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中時,他就能明白,我的個人努力可以促進集體變得更好。這樣的孩子以後就更具有團隊協作能力,會更獨立和靠譜。


讓孩子做家務,除了能培養孩子的處事能力和獨立能力,還有一個很大的用處是,可以讓孩子意識到,他在這個家裡是很有用處的,如此一來,他的自我認同感會越來越強烈。


自我認同感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不過單純的讓孩子做家務可不會讓孩子有自我認同感,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父母的表現很關鍵。


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可以說,要想讓孩子擁有幸福人生,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調查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讓孩子從小做家務,更加有利於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


建立孩子自信心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靠一些事物來建立自信心的。

而做家務,正是培養孩子自信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發現通過自己的雙手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是被需要和被使用的。


培養孩子感恩之心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

&34;


所以,做家務確實會在無形中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和耐心。


要明白,現在許許多多的許許多多的&34;&34;,就誕生在父母長輩的無限溺愛之下。


如果你想培養出一個懂感恩有愛心的孩子,那就不要過分溺愛孩子,一再阻撓他做家務主動性。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利於鍛鍊孩子身體素質


對於成長發育中的孩子來說,健康的身體是保證孩子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前提。


而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夠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鍛鍊自己的身體。

總之,會做家務的孩子,才更有未來!


3

讓孩子做家務

家長可以這麼做


我們提倡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家務,並不是要求家長強壓著孩子做,但很多孩子都不喜歡做家務,畢竟沒有躺著看電視玩遊戲舒服,那麼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呢?


把家務變成遊戲


把家務變成遊戲,和孩子一起玩。


對於成長發育中的孩子來說,健康的身體是保證孩子正常學習和生活的前提。


你做家務,孩子自己玩,他會無聊,所以你不如把家務變成遊戲,讓他跟你一起玩。


比如我們晾衣服的時候,孩子在一邊玩,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找孩子搭把手啦。


讓他遞一下衣架啦,幫忙抖抖衣服啦,把乾衣服抱到臥室啦,或者把襪子都給孩子,讓他去配對等等。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很多事情,都是孩子有能力做到的,就看家長如何跟孩子溝通了。


把孩子的遊戲變成家務


這個也非常好理解,孩子的很多喜好,比如愛玩水、玩沙子等,都可以和家務結合起來。


舉個例子,孩子喜歡玩水,那我們在廚房忙的時候,是否可以讓孩子幫忙清洗一些比較好洗的菜呢,比如土豆、蘿蔔等。


把水盆給他準備好,請求孩子,「你幫我洗一下這兩個土豆好嗎……」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孩子會非常喜歡這一類事情,一開始他們會有點亂,會摔倒啊、會把水灑得到處都是啊,但是讓他做兩三次之後,他會做得越來越好。


而且這時候你誇獎他,他會很有成就感很開心,慢慢的他會享受幫你做事情。


鼓勵表揚孩子


當孩子完成一項家務活時,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

可以對孩子說:「看這碗洗得多乾淨,爸爸(媽媽)實在是太開心了。」

誇孩子誇到點上,才能讓孩子真正受到鼓勵。


當然,不用那麼浮誇,用父母自己的語言方式去鼓勵孩子即可,父母越是鼓勵,孩子會越有幹勁!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同樣,如果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沒有表現好,這時候父母無需苛責孩子,而是要寬慰他:


「你只是一個小寶寶,做不好很正常啊,你看爸爸媽媽都這麼大了,有時候也還會做不好呢……」


適當的鼓勵,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如此一來,他就會更享受做家務這件事。


不用金錢獎勵


有的家長認為用金錢獎勵孩子做家務,可以提高孩子積極性或者培養孩子金錢意識等。


我們要明白孩子做家務是一件他本身應該做的事,用金錢鼓勵孩子,會讓行為從內驅變為外驅。


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做家務變成了一種負擔,一種為錢而不得不做的事,變得有功利性。


更加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甚至起到反作用。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正面管教》一書中說:


永遠都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

我們不能替孩子去適應社會,不能替他去承受他本該需要經歷的磨練。所以,每一個父母,都要學會帶著愛放手。


放手,不等於放任自流,不等於漠不關心。

放手,是表面一副風平浪靜,內心卻時刻關注的陪伴成長。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幫孩子為真實生活做好準備。


所以,家長們不妨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也許你會有想不到的收穫。


最後附上: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過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讓孩子自己做家務,家長需要怎麼做才好?
    每個孩子長大後都會邁出一步,但這一步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走出來的,有些孩子需要父母的推動,這樣他才能完全走出人格獨立的一步,但有時會因為親戚的障礙而「很不舒服」。要知道,它完全阻止了孩子獨立,也有可能產生依賴成年人的想法,然後不想獨自睡覺。 畢竟,奶奶的話並沒有恐嚇孩子。
  • 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需要從做家務開始
    3、家長並沒有對孩子進行引導有的家長並沒有花時間教孩子,在做某件事應該怎麼做,也沒有給孩子相應的鍛鍊機會。當孩子去承擔家務的時候,只會覺得下不了手,擔心自己做不好,內心又很發愁,就會產生牴觸情緒。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顯示:愛做家務活的孩子,就業率為15:1,與不愛做家務活的孩子相比,收入要高20%,婚姻也更幸福。
  • 都知道孩子做家務很重要,但具體怎麼做、做什麼呢?
    一步一步地教給孩子怎麼做這項家務,要確定自己對於孩子所做的每一步都表達欣賞之情,在剛開始的時候要克制住糾正他們的欲望。孩子們練習得越多,自然就會做得越好。在他們自己試過幾次之後,問問他們想不想聽聽父母對他們做這項任務的評價。如果他們說不要的話,那就把你的嘴巴閉上。等待孩子一點點進步的過程中你要有耐心,因為你要的不是完美。
  • 孩子做家務要給錢?聰明的家長可不這樣做,樹袋寶寶來支招
    那麼,讓孩子做家務應不應該給錢呢?今天小編,就來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事實上,讓孩子做家務要分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屬於孩子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家務,不能用錢獎勵。這些都是家庭成員共同的家務,是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讓孩子有意識地參與進來,能培養主人翁意識,還能學會關心、照顧、幫助別人。   第三種: 幫助家人做的家務,可以用金錢獎勵。比如,幫爸爸洗車等。不過,對於這一類家務,也有嚴格標準,避免孩子養成以拿獎勵為目的的習慣,但做事情卻不上心。因此,在做這一類事情前一定要約定好,必須把事情做滿意了,才能拿到獎勵。
  • 「特殊」假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特殊」假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原本的春季學期,因肺炎疫情而推遲,在這段突如其來的延長期中,家長需注意哪些方面,以幫助孩子們順利渡過?
  • 孩子做家務有哪些好處?建議家長都看看
    家務是家庭成員必須盡到的責任,孩子作為小家庭中的一份子,參與到家務活動中,可以讓孩子提高對家庭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家長可以給孩子劃分一定的任務,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在為家庭付出,這種方式對於孩子責任感的培養具有很大的作用。3、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在剛剛開始家務勞動的時候,肯定不知道怎麼做,也肯定無法做好。
  • 讓孩子做家務,不是媽媽要偷懶,這幾點好處越早知道越好
    大部分的家長朋友對孩子做家務的態度就是:「搗亂」。所以很多的家長都是拒絕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的,認為如果孩子不參與,不搗亂自己能更快更好的處理好家務。,讓孩子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覺,慢慢建立起孩子的責任感。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長大後差別太大,家長要知道
    要想讓孩子願意做家務,首先要教會他們具體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例如,怎麼握掃把會更順手,怎樣疊和收拾衣服,洗碗有哪幾個步驟等等。知道具體的做法,孩子才不至於被「不懂做」、「做不好」而嚇退。家長不要總強調家務的「任務性」,而應該多想一些有趣的家務遊戲,比如:親子小競賽,看看誰弄得快又好;家務小轉盤,由孩子親自轉出當天要做的家務。越是愉快地做家務,孩子就越可能把家務活視為「快樂的事」!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到底能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收穫什麼?
    可是好景不長,寶寶身上這樣的勤勞聽話的品質,沒多久就消散了,寶媽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以前孩子「叫得動」,可是越長大,越叫不動了,這是為什麼?孩子的勞動教育的意義體現在這幾個方面,在「幫助」的背後,家長們應該看到這些內容的影響和促進作用。一、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都很少做家務活?
  • 面對「開學前症候群」,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做?
    作為家長,首先要保持樂觀心情、正常的生活規律和嚴格的作息時間,給孩子做榜樣。經歷過一個假期,學習效果出現差異是正常的,別著急,先做到以下幾點,幫助孩子循序漸進的適應新學期生活01、建立合理的學習和娛樂時間暑假期間,孩子們的自主時間比較多,作息不規律,很多孩子在暑期經常使用電子產品等娛樂工具,家長一定要加強監督。
  • 孩子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合適的年齡做適合的家務,他才會更優秀
    現在可以說家裡面的孩子是越來越嬌生慣養了,很多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不讓孩子幹任何家務。有一些家長甚至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們只需要把學習搞好就可以了,可是那些從來不做家務只專心學習的孩子,真的要比那些經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優秀嗎?
  • 會做家務活的孩子長大後他會更加優秀,如何做好家務活?
    我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有沒有做家務,是不是爺爺奶奶或父母一手包辦,但是我對自己孩子有要求,每天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時候還和他們玩起小心機,對於六歲老大,我是一直不停教育他是家裡一份子,做家務不是幫家裡誰做,而是一家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做家務。經常跟他說著道理,六歲孩子可以從主觀意識上認為做家務是必須的。
  • 假期來了,家長別讓孩子作息顛倒,作息紊亂的後果,家長要知道
    孩子的晚起也導致孩子到了晚上精神就特別好,睡不著,越來越晚睡,而晚睡又導致晚起,一直惡性循環,孩子的作息時間全亂掉了,家長們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想開始督促孩子早睡早起,但是孩子的習慣已經養成,要改可能就得耗費一點的精力了。
  • 假期沉迷手機,是毀掉孩子的最快方式!聰明家長一定要這樣做
    朋友感慨的說:「時代不一樣了,我們小時候是追逐打鬧玩耍,現在的孩子都是玩手機。」 聽完朋友的話,只覺得很可悲。越是全民手機時代,做父母的,越要注意避免培養出一個沉迷手機的孩子。 尤其是到了假期,沒有作息規律的生活,沒有學校老師的管教,家長又整天忙於事務,很難做到有效監督,孩子很容易在假期沉迷手機無法自拔!
  • 面對「開學前症候群」,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做?轉給家長早受益
    ,給孩子做榜樣。應給孩子更多的鼓勵,不要給孩子太強的壓力和競爭感,要讓孩子保持積極樂觀。提前預習知識,學後鞏固知識,面對各學科老師時,不要有特別情緒,要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除此之外,家長也要要積極配合教師,幫助孩子查漏補缺,不掉隊。主動與學校保持密切合作。充分了解學校的教育要求,發揮學校集體教育和家庭個體學習的各自優勢,以保證孩子學習好習慣的持續養成。
  • 做家務有多重要?很多家長不知道,引領孩子做家務幾個方法教給你
    6、增強孩子的意志力。做家務有一定的規則和目標,並且家務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要想完成,需要有意志力的堅持。堅持本身,也是需要有意志力的,直到這件工作變得得心應手,進而成為一種習慣。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家長應該怎麼做】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需要矯正的,同時,您和孩子需要做到這幾點。第一,除了老師和課外班布置的作業之外,看手機和PAD的時間需要限定,每天看多長時間由您來決定。第二,孩子在做作業時不要過多打擾,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空間,比如千萬不要一會送盤水果,一會端杯牛奶,這些都不需要。
  • 孩子從3歲開始,就應該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概率高27倍?
    還列出了各種調查研究數據: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孩子做家務跟成績、就業、婚姻都掛鈎?家長們半信半疑。
  • 如何和孩子相處 父母應該做到這幾點
    疫情期間,不少家長一時間和孩子多了不少相處的時間,有些家長連連叫苦,希望孩子早點上學,其實做好到這幾點,家長和孩子可以和諧相處,而且對教育孩子幫助也很大。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生活節奏。對為人父母者來說,如何在相對狹小的空間與孩子朝夕相處,可謂是一個大挑戰。 建議父母們做到「三個三」。
  • 孩子管不好自己的時間,家長不要幫他管,而是應該這樣做
    美國有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效率和成績。問題是,孩子不是天生就會管理自己的時間,需要後天的培養。有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在學校掌握這項本領,可是老師每天都要面對這麼多的學生,教學任務又重,實在是有心無力,最好的教練,其實還是家長自己。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