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長大後都會邁出一步,但這一步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走出來的,有些孩子需要父母的推動,這樣他才能完全走出人格獨立的一步,但有時會因為親戚的障礙而「很不舒服」。
張女士處於這樣的境地,她六歲的兒子已經到了幼兒園的年齡。 在這個年齡,張女士想說,孩子可以睡在單獨的房間裡,然後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走上人格獨立的道路。 但她的想法失敗了。
這位六歲的老人獨自睡在一張兩米長的床上,空間很大,但張女士的兒子晚上太擁擠了,不能擠到床邊。 張女士很奇怪,她不得不在她的房間裡監視。 卻沒想到查看監控,寶媽頓時氣呼呼的哭了起來。
原來,因為孩子的奶奶每天晚上都會來和孫子睡覺,她說孩子太小了,沒有人陪著晚上會害怕,而一個人睡覺如果遇到妖魔鬼怪怎麼辦? 誰會保護他的孫子。奶奶的溺愛教育讓張女士頭疼。 要知道,它完全阻止了孩子獨立,也有可能產生依賴成年人的想法,然後不想獨自睡覺。 畢竟,奶奶的話並沒有恐嚇孩子。
像是這樣的情況,家長一定要想辦法勸服奶奶,這樣的話才能讓孩子不會因為過分依賴父母而無法自己成長和獨當一面,因此家長需要怎麼做才好?
①與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劃清"管教"的權限很多家長都要這樣的困擾,每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老人總會跳出來想作為孩子們的擋箭牌,然而這樣的舉動無疑會助長孩子的"氣焰",讓孩子以為自己是有靠山的,因此即使有頑皮的舉動也不怕被父母批評了。 畢竟,無論麻煩有多大,還是天塌下來,家裡的老人都會上去為自己「受苦」,這個想法會使孩子難以管教。
②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孩子長大後,應該開始做自己分內可以完成的事情了,比方說自己吃飯或者自己換衣服穿鞋,這些都不需要大人來幫忙了,家長也不要覺得孩子不可以自己完成,應當讓孩子放手去做,如果有錯誤的話,家長再從旁邊指正。 這樣,孩子就不依賴父母,認為一切都應該由父母解決。
③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如果孩子已經可以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了,那麼不妨往進階的方向教育,那就是讓孩子懂得幫助自己處理家務,要知道這麼做的話,孩子能逐漸知道勞動的可貴之處,尤其在幫忙家庭完成家務以後,這樣的成就感會讓孩子再接再厲。因此,大人不妨讓孩子自己幫自己做家務,為孩子的成長,也為自己的休閒。
④讓孩子自己承擔問題和後果孩子犯了錯誤,有些家長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出來替孩子"背黑鍋",然而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以為自己犯錯是有人幫忙自己背鍋的,從而對錯誤無法達到一個深刻的認識和反省,長期下來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任何好處。 父母應該讓孩子在犯錯時承擔後果,這樣他們才能長大。
大多數孩子都有一條坎坷的成長道路,所以父母應該讓他們的孩子更早地認識到世界的這樣他們才能提前做好準備。 通過提高自己的能力來面對世界,培養獨立的態度和態度來處理事情,這樣他們就不會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