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做家務才是害了孩子,4本繪本不僅培養意識,還教具體怎麼做

2020-12-23 沐瀅讀書育兒

文 |維尼媽媽沐瀅

「孩子做不好家務,有哪些教孩子怎麼拖地、整理書架的繪本?」這是在平臺被邀請回答的一個問題。

其實首先要為能夠提出這樣問題的父母鼓掌,因為,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獨立性培養足夠重視,不溺愛孩子。

孩子做家務是一件值得肯定及鼓勵的事,箇中好處就不必細說了吧,例如:

1、鍛鍊肢體協調、手腦協調能力

家務勞動需要動起來,手腳並用地完成一件事。尤其是0-6歲的孩子,讓他們的小手小腳動起來,才能更好地均衡發展。

2、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先幹什麼,後幹什麼,怎麼做能做得更好,拿不到的東西用什麼方式才能獲得?做得沒有自己期望的那麼好的時候咋辦?

這些問題是孩子在完成家務的時候一邊做一邊思考的。

3、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家務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同理心」。他自己做的家務,他會向一件作品一樣向父母展示,他也會倍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這樣,他也會同理去體會,別人在勞動中的不易,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但是也會有不少父母和提出問題的這位家長一樣,做家務的好處大家都知曉,並且在實踐中也很注重培養孩子的做家務能力、動手能力,而是很苦惱於每次孩子做的這個結果差強人意,是怎樣嗎?

其實,這也是涉及到了如何建立起孩子做家務的主動性、積極性的一個關鍵問題。

孩子,尤其時0-3歲的嬰幼兒,他們對「做家務」這件事是沒有概念的,但是他們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例如孩子喜歡玩水,當他看到媽媽在洗衣盆裡洗衣服的時候,他便模仿媽媽的樣子同樣用一盆水洗自己的玩具,洗自己的小襪子……模仿大人的樣子擦地疊被子等等。

如果我們在孩子模仿的階段就能夠及時鼓勵孩子,那麼就會在他們小小的心裡種下一個小種子:做家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份內事,是一件孩子可以主動去完成的小事

但我們也不要忘了,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在不斷地成長發育。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能力還有所不及的地方,比如孩子很積極主動地去洗碗,但是碗其實根本沒有洗乾淨,上邊甚至還掛上汙漬;或者孩子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本來想幫忙但是越幫越忙。

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對孩子的行為嚴加斥責,沒有哪個孩子的本意不希望自己做得好,不希望自己獲得父母的認可和表揚。

因此,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不要按照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而是選擇無視他做得「糟糕」的結果,而是去肯定和鼓勵他「主動做家務」的行為。

記得電視劇《虎媽貓爸》裡就有這樣第一個橋段,趙薇飾演的虎媽看見女兒洗碗,囉裡囉唆了一番之後還在指責孩子做得不好,把她從水池邊上拽下來了,本來孩子興高採烈的事情,最後弄得孩子哭哭啼啼。

佟大為飾演的貓爸則在孩子睡了之後和「虎媽」聊這件事,他說,孩子那麼小,洗碗肯定洗不好,但是也要鼓勵她這個意識。哪怕每次孩子洗完之後,他都會偷偷地再把碗重新洗一遍。

其實「貓爸」的這個處理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關於引導孩子做家務的意識培養和如何指導孩子做家務的繪本,我比較推薦以下幾本。

一、《小熊寶寶繪本》之 《收起來》

這本書是適合0-3歲低幼兒童群體的繪本,在孩子秩序敏感期的時候,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建立秩序感,讓孩子明白,他晚上要去上床睡覺的時候,玩具、書本都要回家睡覺了,「收起來」這件小事是隨手就可以做的。

二、《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適合3-6歲

講述的是一個小姑娘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時的忐忑。最終大聲地和店主說出她想買的東西,邁出那一步,也是勇氣的提升。

其實這個故事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很多孩子離開媽媽獨自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就是需要勇氣邁出第一步。

這也是孩子走向獨立的一個標誌。

三、《媽媽,買綠豆》

適合3-6歲

這個故事溫馨有貼近生活,其實孩子也會通過故事體會到,很多家務是需要他和父母共同參與的,他參與其中,也會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

四、《來幫忙咯,家務小幫手》

適合3-6歲

這套書中把日常家務分為打掃和整理、洗衣和收納、飯前準備和飯後收拾、生活四個單元,通過有趣的插畫、生動的對話,甚至日常的小故事來逐一介紹。

或許這本書裡的內容就是指導孩子如何做得更好的,可以說是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了!

當然我們在鼓勵、培養孩子做家務的時候,不要太過於在意結果,而是傳遞理念:

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種下做家務的意識,讓好習慣給孩子帶來一個可以自主、自立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小的時候做家務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培養孩子,從做家務做起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都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學習上面,家裡的活,能不讓孩子做就不讓孩子做,但其實讓小孩子做家務,對孩子而言是有好處的,不用十年,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就能看出差距,那麼,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三招教你培養孩子的家務能力,會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優秀
    劉女士就是這樣的一位家長,她生下孩子的時間比較晚,人到中年才生下了一個女兒。再加上經濟條件比較好,覺得女孩子就應該被千嬌萬寵,無需為家務勞動所憂心,希望能夠把女兒培養成一個小公主。在日常生活中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做,所有的日常瑣事都由家中的保姆阿姨和劉女士親自完成。
  • 娃該不該參與家務?不用他才是害了他,附兒童不同年齡家務參照表
    這個消息在群裡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不少人都是支持態度:「早該這麼幹了,我小時候還有勞動課呢,現在不知道為啥都沒了。」「勞動還不簡單,叫他們做家務唄,就是不知道孩子願不願意。」「我很有先見之明,早早就讓娃開始做家務了。」
  • 讓孩子做家務是吃苦?捨不得用孩子才是害,孩子做家務對照表收好
    如果長期如此的話,很難不讓孩子的身體發育產生影響,產生肥胖,虛弱等症狀。  所以說讓孩子做家務在一方面來說,其實是在幫助孩子鍛鍊身體,當然不止如此,其實還有很多的好處。  不過在這這裡想問的是,是不是自己在家裡叫孩子幫忙做家務的時候,如果家裡有老人在,老人肯定就會不約而同地說:「孩子還這麼小,做什麼家務?」
  • 讓孩子做家務,到底有多重要?
    3、有些東西容易碎,總擔心孩子打破了,心疼。其實,直接拒絕孩子做家務,將來長大了會養成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不過,越來越多的父母贊同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的意向。因為,學做家務不但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能培養他的責任感和增強自信心。那麼,孩子從幾歲可以做家務呢?
  • 央視推薦幼兒安全意識培養精選繪本 讓孩子遠離危險安全長大
    有安全才有未來,孩子的安全問題是每個爸爸媽媽都關心的頭等大事,但爸爸媽媽不能時刻守護在孩子身邊,怎樣才能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別和龍喝下午茶》系列繪本告訴你學習安全知識也可以輕鬆有趣!這套國際知名繪本大師獲獎作品致力於解決爸爸媽媽關心的孩子安全問題——消防安全、警惕陌生人、應對欺凌、戲水安全,用趣味橫生的故事向孩子們普及了相關常識,讓孩子們遠離危險、安全長大。
  • 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不得用才害了他,父母要有所了解
    那麼不妨通過這篇文章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做家務?而作為家長,我們又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主動去做家務呢?前段時期,樓上鄰居家一直傳來吵鬧聲,稍微了解後,我得知,吵鬧的原因原來是鄰居10歲的孩子不愛做家務。
  • 愛做家務的娃更優秀?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讓未來變得更幸福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很重視孩子對於做家務這方面的培養。德國和美國會要求在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去做不同的家務。比如說9個月到24個月的寶寶,讓他們學會把紙尿布扔到垃圾桶。兩歲到4歲的寶寶學會自己去刷牙,收拾自己的玩具。4~6歲的寶寶是學會自己去收拾餐桌,自己疊衣服,穿鞋子等等。
  •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附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在承擔家務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分工合作意識加強,個人責任感也大大提升。這類孩子很早就明白: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我們必須有所承擔。這一認知讓孩子無論在學業、事業還是情感上,都趕超同齡人,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享受生活。
  • 都知道孩子做家務很重要,但具體怎麼做、做什麼呢?
    這項研究從調查對象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跟蹤,在他們 10 歲、15 歲,一直到 25 歲的時候進行固定回訪,跟十幾歲才開始做家務,或者壓根沒有做過家務的那些人相比,那些從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做家務的人,長大成人之後的受教育程度、開展事業、擁有健康的關係、不碰毒品以及自給自足的比例都更高。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孩子從小做不做家務,對其學習成績影響巨大
    之前在網上刷到一個3歲小孩做飯的視頻,本以為又是讓孩子擺拍的視頻。但是看到孩子洗菜、剝蒜等熟練的手法,就知道這個孩子是真真做過家務的。也不禁感嘆現在能捨得孩子做飯的家長太少了,尤其是孩子還只有3歲。現在簡單的剝蒜、剝蔥等家務活孩子都會,從孩子的小臉上儼然能看到獨立和堅毅。反觀大部分的孩子,3歲時還不會自己穿鞋、穿衣服,就連吃飯都要家長餵才肯吃。
  • 孩子應從18個月起開始學習做家務,來看看具體怎麼做
    別急著抓狂,現在正是教孩子如何做家務的最佳時機。兒童發展專家說,讓孩子承擔一部分家務活,不僅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可以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對於他們將來形成高尚的品格有促進作用。出乎我們意料的是,不僅學齡期兒童可以承擔家務,孩子可以開始嘗試學習做家務的年齡居然是18個月。也就是說,一歲半左右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學習了。
  • 一套風靡德國原版家庭教育繪本,教你學會培養孩子,優化父母!
    我們都知道,德國人在幼兒園的時候會教孩子如何坐公交車回家,如何遵守交通規則,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怎樣給垃圾分類,如何遵守社會秩序等一些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方面。他們更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讓孩子從小注重自理能力,規則意識,嚴謹,承擔後果和責任,誠信,合作,自信等這些方面。
  • 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呢?
    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對於家長們來說,的確是一個難題。許多孩子從小就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因此想要讓他們學會獨立,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話雖如此,但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能夠擁有勞動意識,已經非常不易。
  • 孩子多做家務有好處,家長們還不趕緊行動起來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做家務看起來似乎只是簡單的重複性動作,但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做起,再擴展到其他家人,從小學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出責任感。因為家務本就是家中每個人的共同責任,整理自己的東西更是責無旁貸,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責任參與整理和打掃。
  • 孩子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合適的年齡做適合的家務,他才會更優秀
    現在可以說家裡面的孩子是越來越嬌生慣養了,很多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不讓孩子幹任何家務。有一些家長甚至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們只需要把學習搞好就可以了,可是那些從來不做家務只專心學習的孩子,真的要比那些經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優秀嗎?
  • 從小讓孩子做點家務,會讓他受益一生
    當朋友把這些內容告訴我時,我吃驚不小。一個7歲的小男孩,怎麼懂得在媽媽沒有回家的時候主動去做飯?問朋友是怎麼做到的,朋友說兒子上小學後,她做飯的時候會把兒子叫到廚房,告訴兒子哪些菜怎麼做,有時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會打電話讓兒子去做她教過兒子的那些菜,讓兒子做好了等媽媽回來吃。慢慢地習慣了,兒子回家看媽媽不在,就會自己張羅著做飯吃。
  • 做家務重要?日本幼兒園學生拿2塊抹布上學,芬蘭把家務納入課程
    讓孩子自己學會做家務事,很重要嗎?它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家長們,你們知道嗎?美國蒙特梭利基金會理事長Tim Seldin曾這樣評價做家務的重要性:教孩子自己動手做,無論是盥洗、穿衣、準備點心或倒飲料,都能協助孩子邁向獨立之路。
  • 哈佛研究:從小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區別才明顯
    這位媽媽最後嘆氣說,我想了很久,根本原因就是,從小沒養成動手做家務的習慣。她還說,說明以上缺點也不是抱怨什麼,畢竟孩子是自己養出來的,只是想向其他家長說明,在孩子小時候讓他們適當地參與做家務的重要性。這並不是壓榨,而是讓孩子有家庭責任感這個概念,要讓孩子懂得付出懂得感恩。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應該付出,從而培養起家庭責任感。
  • 家長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使勁管」,孩子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面對如何管教孩子,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理,但在我看來,我覺得孩子就應該&34;,小時候管教不好,長大更是不容易管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起自己監護人的權利&34;孩子,尤其是在這4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