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維尼媽媽沐瀅
「孩子做不好家務,有哪些教孩子怎麼拖地、整理書架的繪本?」這是在平臺被邀請回答的一個問題。
其實首先要為能夠提出這樣問題的父母鼓掌,因為,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獨立性培養足夠重視,不溺愛孩子。
孩子做家務是一件值得肯定及鼓勵的事,箇中好處就不必細說了吧,例如:
1、鍛鍊肢體協調、手腦協調能力
家務勞動需要動起來,手腳並用地完成一件事。尤其是0-6歲的孩子,讓他們的小手小腳動起來,才能更好地均衡發展。
2、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先幹什麼,後幹什麼,怎麼做能做得更好,拿不到的東西用什麼方式才能獲得?做得沒有自己期望的那麼好的時候咋辦?
這些問題是孩子在完成家務的時候一邊做一邊思考的。
3、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家務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同理心」。他自己做的家務,他會向一件作品一樣向父母展示,他也會倍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這樣,他也會同理去體會,別人在勞動中的不易,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但是也會有不少父母和提出問題的這位家長一樣,做家務的好處大家都知曉,並且在實踐中也很注重培養孩子的做家務能力、動手能力,而是很苦惱於每次孩子做的這個結果差強人意,是怎樣嗎?
其實,這也是涉及到了如何建立起孩子做家務的主動性、積極性的一個關鍵問題。
孩子,尤其時0-3歲的嬰幼兒,他們對「做家務」這件事是沒有概念的,但是他們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例如孩子喜歡玩水,當他看到媽媽在洗衣盆裡洗衣服的時候,他便模仿媽媽的樣子同樣用一盆水洗自己的玩具,洗自己的小襪子……模仿大人的樣子擦地疊被子等等。
如果我們在孩子模仿的階段就能夠及時鼓勵孩子,那麼就會在他們小小的心裡種下一個小種子:做家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份內事,是一件孩子可以主動去完成的小事。
但我們也不要忘了,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在不斷地成長發育。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能力還有所不及的地方,比如孩子很積極主動地去洗碗,但是碗其實根本沒有洗乾淨,上邊甚至還掛上汙漬;或者孩子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本來想幫忙但是越幫越忙。
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對孩子的行為嚴加斥責,沒有哪個孩子的本意不希望自己做得好,不希望自己獲得父母的認可和表揚。
因此,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不要按照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而是選擇無視他做得「糟糕」的結果,而是去肯定和鼓勵他「主動做家務」的行為。
記得電視劇《虎媽貓爸》裡就有這樣第一個橋段,趙薇飾演的虎媽看見女兒洗碗,囉裡囉唆了一番之後還在指責孩子做得不好,把她從水池邊上拽下來了,本來孩子興高採烈的事情,最後弄得孩子哭哭啼啼。
佟大為飾演的貓爸則在孩子睡了之後和「虎媽」聊這件事,他說,孩子那麼小,洗碗肯定洗不好,但是也要鼓勵她這個意識。哪怕每次孩子洗完之後,他都會偷偷地再把碗重新洗一遍。
其實「貓爸」的這個處理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關於引導孩子做家務的意識培養和如何指導孩子做家務的繪本,我比較推薦以下幾本。
一、《小熊寶寶繪本》之 《收起來》
這本書是適合0-3歲低幼兒童群體的繪本,在孩子秩序敏感期的時候,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建立秩序感,讓孩子明白,他晚上要去上床睡覺的時候,玩具、書本都要回家睡覺了,「收起來」這件小事是隨手就可以做的。
二、《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適合3-6歲
講述的是一個小姑娘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時的忐忑。最終大聲地和店主說出她想買的東西,邁出那一步,也是勇氣的提升。
其實這個故事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很多孩子離開媽媽獨自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就是需要勇氣邁出第一步。
這也是孩子走向獨立的一個標誌。
三、《媽媽,買綠豆》
適合3-6歲
這個故事溫馨有貼近生活,其實孩子也會通過故事體會到,很多家務是需要他和父母共同參與的,他參與其中,也會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
四、《來幫忙咯,家務小幫手》
適合3-6歲
這套書中把日常家務分為打掃和整理、洗衣和收納、飯前準備和飯後收拾、生活四個單元,通過有趣的插畫、生動的對話,甚至日常的小故事來逐一介紹。
或許這本書裡的內容就是指導孩子如何做得更好的,可以說是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了!
當然我們在鼓勵、培養孩子做家務的時候,不要太過於在意結果,而是傳遞理念:
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種下做家務的意識,讓好習慣給孩子帶來一個可以自主、自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