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教育能不能這樣走下去?

2020-12-14 騰訊網

很多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很難帶」,也有很多老師吐槽:「現在的學生很難教」。為了讓「難帶」的孩子不在家搗亂,家長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為了讓「難教」的學生不搗亂,老師儘量滿足學生的要求。

家長過於寵溺孩子,會漸漸壞了規矩,孩子向父母提的要求會越來越過分,從找理由要玩具,到撒潑耍賴要禮物,甚至連學習這件事都會成為與父母討價還價的條件。有些孩子明確跟父母講:「每天無條件答應我一個要求,我就好好學習,否則我不學」。如果走到了這一步,豈不悲哀?

老師對學生的不斷讓步,則會讓班級管理變得愈加困難,學生會不斷越過班級管理和學校管理的紅線。當底線一點點被突破,老師的權威一點點喪失,各種問題就會越來越多。有媒體報導某校學生當堂頂撞老師、對老師出言不遜,老師隱忍不發,就是與老師的不斷讓步有關。

「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教育能不能這樣走下去?顯然不能,若教育這樣走下去,一定是壞事。

第一,任何形式的寵溺,都會讓孩子變得任性驕橫

寵溺會讓孩子變得任性驕橫,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鬧騰,無限制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就會毫不克制自己的需要,提出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過分。如果父母在滿足他們要求的過程中怠慢了,還會遭遇來自孩子方面的責罵。老師寵學生,一樣會讓學生變得更驕橫,他們越來越不懂得讓步、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他們也對來自長輩的管教越來越不服氣。

第二,寵溺必然會導致孩子懶散、懦弱和目無法紀

父母整天把孩子捧在掌心,「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孩子是老大,父母包辦孩子的吃喝拉撒,對於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和不禮貌行為不管不問,也不阻止。孩子日益懶散,目無長輩,口無遮攔,沒有紀律性,也沒有基本的做人禮節,因為他壓根兒不知道禮節禮貌為何物。

除此之外,因為家長和老師過度保護,孩子會變得較為懦弱,遇到困難就手足無措,也經受不了一點小小的挫折,猶如溫室裡的花朵,離開溫室就被暴風雨摧毀。這樣的孩子,長大了肯定成不了大器。

第三,寵溺會扭曲孩子的心理,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怪異

寵溺會扭曲孩子的心理,他們會變得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容不得別人說自己的不是,情緒容易走極端。他們在生活中不能有任何不順,如果不巧遇到了不容易解決的事,輕則怨天尤人、埋怨同伴,動輒對家人或同伴發脾氣,嚴重的會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

因為性格變得怪異,這些孩子長大後很難與人建立較為正常的關係,朋友圈狹窄、且不穩定。無論是求學,還是工作,他們都有可能被同學或同事歸為「異類」,學習就業以及愛情婚姻可能都會變得困難。

如果說家長寵孩子是主觀意識所為,那麼老師寵學生,有時候就是形勢所迫了。

筆者有位朋友在某中學任教,一次上課,班上有一個學生騷擾其他人,朋友提醒了兩次,均沒有改正,於是朋友用比較嚴厲的口氣說了他兩句,那位學生停止了騷擾。本來以為這事完了,誰知下課後班上幾個同學跑到辦公室找他,說剛才那位同學情緒非常激動,一邊叨叨:「老師不給他面子,讓他沒臉在班上待下去」,一邊做出傷害自己的舉動。朋友被嚇壞了,趕緊與班主任一起去解決問題。第二天,那位學生的家長跑到學校,找校領導,講孩子被老師欺負了。經過這麼一折騰,朋友上課若發現學生有不好的行為,就「很隨和」地提醒一下,不改正就算了。

教育環境在發生變化,教師的崗位變得越來越有風險。對學生嚴厲些,學生不領情,家長不理解,一線教師只好讓自己變成「小綿羊」,對學生溫柔待之。

當然,無論主客觀因素如何不利,我們都不應過於寵溺孩子、寵溺學生,我們應該想辦法把「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變成「家長愛孩子,老師愛學生」。我們不能什麼都聽孩子的,也不能把孩子抬得太高,但孩子需要被愛護,需要得到來自家長和老師的關注。家長也好,老師也罷,都不能寵溺孩子,也不能隨意詆毀孩子,而是要愛他們,給他們以鼓勵、以支持,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好在,「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還沒有成為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問題還處在初級階段,留給我們改正的窗口期還比較長,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有足夠的時間認真研究,然後給家長和老師開一劑「良方」。

相關焦點

  • 武志紅:成功的家長,從學會寵孩子開始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究竟哪種養育觀念更適合自己的家庭,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培養孩子去活出他們自己的人生。要知道北上廣只是幻像,小縣城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才是中國教育的真相。學生們整天沉溺於你追我趕的考試氛圍中,家長們熱衷於把孩子送入「衡水中學」一類的高壓力學校,理由居然只是一個「我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好」,而不是孩子自己主動選擇要去的結果。
  • 孩子不能過於寵,特別是長輩
    面對這樣的茜茜,作為幼師的我不得不又想發表下我的意見。孩子是絕對不能嬌生慣養的,更不能寵溺,現在很多家長都這樣,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想讓孩子不開心。可是你們知道嗎,這不是對孩子好,這樣「寵」著孩子,讓他在不自覺中養成很多壞習慣,其實是害了他。寵著養的孩子,會養成很多的壞毛病。
  • 聰明懂事的寶寶都不是寵出來的!寶寶要哄,不能寵!
    我們可以哄寶寶,但是不能寵,更不能溺愛。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寶寶小時候就像是一張白紙。我們做家長的在上面描繪什麼,寶寶將來就會成為我們所描繪的圖案。我們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大學問。我們不能像老一輩人那樣,只要能把孩子養活大就完事了。我們既然生育了他,就要好好培養她們。我們不止要給他們物質上的東西,更要給予精神上的慰籍。我們可能有問題要問了,你們可能會說教育是老師的事。等孩子上學了就自然會有人教育。
  • 班主任直言:這4類學生在學校,不會被欺負,老師同學都「寵著」
    文/教育派對不管是在哪一個階段的學生,小學、初中或者是高中,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這是永遠不會變的事情。老師們希望學生們都能端正學習態度,認真聽課,好好學習。家長希望孩子可以名列前茅,在將來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學。基本上來說,就算是條件不是那麼優渥的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也不會減少。
  •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時候會走向極端化。或者是說,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取中間的平衡方式,而是偏離到某一方。就像是寵溺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把自己的所有都給孩子,任由孩子揮霍,就是在愛他們?這是一種極端方式。而另外一種,寵溺的反面,就是打擊了。
  • 女孩被家長寵溺常挑食 老師家訪治好公主病
    這樣一個靈動的小女孩,每天在校午餐卻成了她「最難過」的時刻,「老師,這是什麼菜?我們家沒有吃過,我不吃!老師,你給我的飯太多了,我不吃了!老師,這個菜有點硬,我咬不動……」如何幫萱萱渡過難關?「讀懂孩子,從了解家長做起。」
  • 不要總是寵著你的孩子,因為別人不會幫你寵著,等吃虧時就晚了
    在現實的社會中,許多家長對孩子只知道嬌養寵慣,卻不知道教育孩子怎麼做人。一樣為了孩子付出了許多,可是收穫的確不一樣,這就是愛孩子的方法問題。如果你的孩子,進入學校和社會,不會與人交往不被人接納時,你一定不要怪孩子不懂事,首先應該反省自己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孩子的一切習慣應該說都是從父母身上繼承的。當一個孩子走入學校和社會時,所表露出的一切現象就是父母的風格。
  • 《就這樣,一路寵你到牛津》:我陪你長大,你帶我走向遠方
    在英國公學,教師與學生人數配比度極高,切特豪斯是1:6,每個孩子都會得到老師關注,學校將教育的責任完全一肩挑。家長几乎每周都會收到來自學校的一對一郵件,記錄孩子一周表現並附有照片,親身體會到有一群人每天都在關照一個孩子的無微不至。
  • 寵溺並不是愛,家長警惕「青蛙效應」,才能使孩子合理發展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都可以見到寵溺孩子的家長,這些孩子在長大過後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依賴父母或者是依賴身邊的人,所以說這些家長的教育方式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鄰居因為是老來得子,所以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的寵愛,他寵溺孩子的事情在整個小區都傳開了。明明孩子現在已經三歲了,但是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鄰居仍舊是抱著孩子出門,不會讓孩子走路。
  • 不能寵一輩子,就不要從小嬌慣孩子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不能寵一輩子,就不要從小嬌慣孩子」。這幾天電視中有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可是,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 家庭教育:養兒不教如養狼,對孩子的寵溺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姿勢
    為了孩子的成長,不少媽媽耗盡了「洪荒之力」。在家庭教育中,為孩子心力交瘁的母親比例並不少。但是,在養兒的過程中如果不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那和養狼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區別。生而不育,養而不教如養狼,對孩子的寵溺,絕不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姿勢。
  • 家長寵溺孩子,是孩子最大的不幸
    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就是能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之愛子,從來不要求什麼回報,一份感恩的心,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會讓父母無比開心。但很多父母無意有意間都在溺愛孩子而不自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有一個結果,會使孩子認為自己是沒有錯的,一切錯誤都是別人造成的,自己不應該承擔任何後果。
  • 教育孩子最可悲的是:家長不捨得管,老師不敢管!
    【唐七專欄】教育孩子最可悲的是:家長不捨得管,老師不敢管!原創作者|唐七(前線在任幼師)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學生,學生頂撞老師,老師被激怒猛扇學生一耳光,學生也不甘示弱,回敬老師一耳光。
  • 四川老師發明「英語麻將」,組詞才能胡牌,網友:拿孩子喧譁取寵
    最近有一則新聞上了熱搜,四川省成都市機投中學的一名老師,發明了「英語麻將」。這幅麻將由26個英語字母組成,學生只有通過將這些字母組成句子或者是一個小故事,那麼牌局才能算是贏了。根據「英語麻將」創始人田精耕所說,他發明「英語麻將」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在娛樂中學習。
  • 教育答疑|愛哭孩子背後,離不開家長的寵溺
    【原創】文︱沃秀陳微諮詢者: 女兒兩歲十個月,從小脾氣就比較倔,哭一次能哭好長時間,大部分轉移注意力也不能解決。陳微老師:那麼說明你們的原則不夠,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原則堅持不好,縱容了她。諮詢者:比如剛才,她睡醒時,我在洗衣服,我聽到她蹬床的聲音,沒過去,聽到她發出聲音沒過去,過了一會兒,我過去了,就開始哭聲大了,就蹬我,讓我走,我站起來要走,又哭著拉住我。陳微老師:然後呢?
  • 俄小學生頂暴風雪放學回家,果然是戰鬥民族,中國父母太寵孩子了
    可是當某件事情發生時,家長們似乎不再發表感言了,也不讓自己孩子向他人學習了,究竟是什麼呢?原來是某網友上傳了一則視頻,然後引起無數人議論,甚至還掀起了不小的辯論風波,猶如科幻大片一樣,一群小學生三三兩兩手拉著手,走在厚厚的雪地裡,周圍刮著呼呼大風,霧氣瀰漫,連前方道路都看不清的情況下,他們仍然一步步前行,幾乎走幾步就東倒西歪,但一直不放棄。
  • 「考古團寵」鍾芳蓉的母親:尊重孩子的選擇
    這樣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帶她去公園,給她做各種好吃的。後來,老師說:這個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在這裡上學會耽誤她,建議去市區讀。於是,她父母就把她送到市區最好的一家私立中學。她爸爸說:我的錢可以全部給她讀書。
  • 寵孩子在3件事上也不能讓步,會毀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眾多,最多的家庭也只有兩個孩子,不像從前人家裡有三四個孩子那樣。而現在這些獨生子女所面臨的就是家長的過度寵溺,導致現在大部分的孩子都太過傲嬌,現在的孩子反倒失去了從前孩子的那般能吃苦。
  • 老師能不能體罰學生?又該如何體罰?(家長更要看)
    本文想要探討的是老師究竟能不能體罰學生,又應當如何體罰?同樣對家長也是如此!老師是怎麼變成弱勢群體的?我們一直擔心老師體罰學生,在以往,尤其是上世紀的農村學校,也確實有一些體罰、甚至暴力體罰學生的現象發生。
  • 李玫瑾:家長寵孩子是天性,但教育更需要智慧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問題出來了,那也沒辦法了,過了那教育的關鍵期了。這時候,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有一百種方法跟你鬧:尋死覓活、離家出走、以死相逼……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關鍵期就是3-6歲,這個時期要注重孩子的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