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被家長寵溺常挑食 老師家訪治好公主病

2020-12-19 大楚網

原標題:家裡菜譜天天不重樣 到了學校啥都不肯吃

老師進家門「問診」治好女生「公主病」

記者向潔 通訊員廖曉雁 韓露

在家吃飯靠喂,在校啥都不吃

家人寵溺讓女孩成「小公主」

在家吃菜天天不重樣,「小公主」一嘟嘴,奶奶就要動手喂。在學校進餐動不動以各種理由拒吃。班上有個被家人寵出「公主病」的娃兒,老師要繼續小心「侍奉」嗎?

不可能!

武漢市常青實驗學校一(6)班的彭然然老師運用最傳統的手法——家訪,搞掂了「公主病」。

彭老師告訴武漢晚報記者,第一天踏進教室門,她便注意到了坐在第一排的萱萱(化名)。萱萱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當她望向你的時候,就仿佛是在與你交談。這樣一個靈動的小女孩,每天在校午餐卻成了她「最難過」的時刻,「老師,這是什麼菜?我們家沒有吃過,我不吃!老師,你給我的飯太多了,我不吃了!老師,這個菜有點硬,我咬不動……」

如何幫萱萱渡過難關?「讀懂孩子,從了解家長做起。」通過家訪,彭老師了解到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帶,長輩對孩子格外溺愛,特別是在吃飯的問題上,即使上小學了,孩子在家吃飯還要奶奶喂,吃菜天天不重樣,家裡的牆上還粘貼了一張「菜單」,上面羅列了孩子愛吃的所有菜的搭配。爸媽看到爺爺奶奶如此「寵溺」也很頭疼,但又不知道該怎麼「阻擋」老人的好意。

「孩子是一名小學生了,就應該以一個小學生的標準來要求,只有學會承受生活的磨練,才能在學校的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穫!」彭老師跟萱萱家長掏心窩,請家長狠下心作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一般來講,習慣的培養有一個「星期定律」,即連續7天提相同的要求且嚴格按照要求行事,到第8天這種行為就會成為「自動化」的了。萱萱的家長當即表示願意積極配合學校,配合老師,幫孩子過好「生活關」。

在彭老師的鼓勵和家長的配合下,萱萱現在已經改掉了「公主病」,吃飯再也不是全班最後一個,每天吃完飯還幫助老師打掃班級衛生。她的學習習慣也越來越好,還當上了「學習委員」。

小男子漢動不動就流淚

原來是4年沒聽過媽媽的聲音

都說現在小學生是「女強男弱」,可八九歲的小男生一言不和就淚流滿面,這也未免太敏感、太脆弱了吧?

常青實驗小學三(6)班班主任何軼華老師說,班上有一個名叫優優(化名)的男孩,個性敏感脆弱,動不動就默默流淚。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她前往優優家家訪。

深聊中,孩子的奶奶終於透露了內情:「何老師,孩子心裡苦,但又不願為旁人道。優優本是生長在上海,由於父母的感情問題,他和妹妹來到武漢生活。4年來,他媽媽連一個電話都沒有,更別說見上一面。」聽完優優奶奶的訴說,她一陣心酸,難以想像一個4年都沒有見過媽媽的孩子,在看到其他同學有媽媽來送、媽媽來接,在聽說其他同學都有媽媽的故事哄著入睡時,心裡會有多麼難受!

家訪後,何軼華加大了對優優的關注,在平時生活點滴中關心他,在學習上不斷地鼓勵他,經常和他聊天,談心,想用老師的愛,稍稍彌補他缺失的母愛。慢慢地,優優臉上的笑容多了,話也多了起來。有一次,優優笑著走到何軼華跟前,說:「老師,告訴你一個秘密,」何俯身細聽,沒想到聽到的是一句「老師,我愛您!」

家訪是有溫度的交流

現在QQ群、微信等網絡交流,越來越普遍,家訪還有必要麼?

武漢市常青實驗學校、常青實驗小學校長萬玉霞認為,孩子的教育,家校合力首當其衝,而家訪作為聯繫學校與學生家庭的一條紐帶,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也是QQ、微信等網絡交流不能取代的。「家訪是一個看似普通的教育行為,但它是有溫度的交流,是網上交流難以企及的。」為此,萬玉霞校長提出「三必訪」,即:新生必訪,轉學生必訪,特殊學生必訪。「三必訪」活動在常青實驗學校和常青實驗小學兩校四校區各個年級同步推進。開學一個多月來,各年級的400餘名老師已走進千餘學生家庭,堅持用這種最傳統的方式與學生家長築建「心之橋」。

相關焦點

  • 「公主病」也是病,得治,父母不要忽視女兒的這些習慣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們總說女孩要富養。所以很多家庭對女兒都是十分寵溺的,但如果寵溺過了頭,孩子不免就會有「公主病」其實,最令人心痛的是有公主病,卻沒有公主命。「公主病」也是病,得治,父母不要忽視女兒的這些習慣有人來稿說,自己是一個女兒奴,平時對女兒都是百依百順的,自己的妻子也對女兒非常疼愛。每天都把女兒打扮得像小公主,爺爺奶奶就更不用說了,都是把女兒捧在手心裡的。
  • 揭秘公主病是什麼意思 如何治療長期形成的公主病
    揭秘公主病是什麼意思 如何治療長期形成的公主病時間:2016-11-15 23:46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秘公主病是什麼意思 如何治療長期形成的公主病 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很多的家長開始對自己的小孩十分寵溺,這令到社會上出現越來越多公主病患者,導致很多集體單位中人際關係緊張
  • 「公主病」女孩常有以下特徵,妨礙別人還傷已,家長養娃可別走歪
    也是從那時起,我對「公主病」的認識從名詞直接過渡到了真人。「公主病」女孩常有以下特徵,妨礙別人還傷已,家長養娃可別走歪。自私:一味讓別人遷就自己,不考慮別人感受「公主病」女孩的主要毛病,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從而忽略了別人的感受。說到底,就是自私。
  • 幼兒園老師來家訪 家長不要「想太多」
    杭州網訊 「寶寶馬上要上幼兒園了,老師突然打電話說要來家訪,要做什麼準備呢?家訪主要關注什麼內容?要不要送禮?」暑期已過半,不少幼兒園新生家長們都收到了老師要來家訪的通知。一個電話、一個簡訊讓沒有任何家訪經驗的新生父母們急壞了,集體患上了「家訪焦慮症」。
  • 「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教育能不能這樣走下去?
    「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教育能不能這樣走下去?顯然不能,若教育這樣走下去,一定是壞事。 如果說家長寵孩子是主觀意識所為,那麼老師寵學生,有時候就是形勢所迫了。
  • 老師預約家訪被家長拒絕
    但這種傳統的家校溝通方式近來卻遭遇尷尬,一些老師預約家訪竟被家長婉拒。   為保護隱私婉拒家訪   「對於老師家訪,大部分家長都是非常熱情和期待的,但也有個別家長出於各種原因故意迴避。」七寶明強小學教師郭芳就曾有被家長拒之門外的經歷。
  • 老師家訪該準備或注意些什麼?
    正月裡,我特意到學生家家訪,想和家長交流一下教育思想,把一些實用教育方法介紹給家長。老師不是要告狀,而是要幫助孩子成長。我帶著英語課代表,陪我去學校附近的學生家家訪。其中,去了學生王偉的家裡。王偉這個孩子很具代表性:聰明,但是學習成績不理想。
  • 幼兒園老師要家訪了,這些細節一定要注意(轉給家長)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宋立慧說:「家訪是學生、家長與老師互動最好的一種方式。」不少幼兒園在開學前都會對新生進行家訪,為了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從接到家訪電話的那一刻起,家長的心情就會既期待又焦慮。目前,家訪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到幼兒家中「面訪」到家中家訪是幼兒園最常採用的形式,在幼兒最熟悉的環境家訪能更全面真實了解幼兒的情況。老師去家訪前會提前聯繫家長,確定到訪時間,家長請耐心等候。
  • 老師家訪最不想看到的事?家長如何應對老師家訪?應對指南請收好
    通過和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包括對日常學習環境的探訪,也能讓老師全面掌握孩子的學習習慣。對於家訪,很多家長如臨大敵。認為老師是來調查家庭經濟底細了,如何在老師面前表現?如何正確傳達給老師自己的教育理念?甚至,老師第一次家訪,我要不要給老師塞個紅包?讓老師在新學期特別關照一下我們孩子呢?
  • 家長爆料!深圳幼兒園老師親自上門家訪!需要孩子在場
    家訪前幾天,幼兒園老師會和家長及時溝通,要注意來電顯示,入園君了解到有的家長會把老師電話當作騷擾電話,漏接電話錯過家訪。>截止目前,已經有家長上門家訪了,在家訪前一般老師都會先打電話或者微信上和家長確認時間和地址。
  • 不厭其煩說寵溺
    人一旦形成模式就非常難以改變,尤其是因得寵、打壓形成的模式! 二、好東西都會上癮,並形成模式。一切令人感到舒適的事物都會讓人上癮!真正的藥物毒品缺失引發的毒癮發作是口水鼻涕一起流,而這些心理毒品缺失引起的「毒癮發作」則是心理上的反應輕的就是抓狂、痛苦、自責……重的則是絕望、憤怒、仇恨、攻擊(或向內自我攻擊或向外攻擊)、毀滅……得寵的孩子「受害」,實際上就是對「好東西」上癮!這些「好東西」一旦缺失,立馬就「毒癮發作」!更可怕的是這個時候這些受寵的孩子絕對不會反思自己!他們只會責怪外界怎麼能不順著我?!
  • 寵溺並不是愛,家長警惕「青蛙效應」,才能使孩子合理發展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都可以見到寵溺孩子的家長,這些孩子在長大過後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依賴父母或者是依賴身邊的人,所以說這些家長的教育方式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鄰居因為是老來得子,所以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的寵愛,他寵溺孩子的事情在整個小區都傳開了。明明孩子現在已經三歲了,但是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鄰居仍舊是抱著孩子出門,不會讓孩子走路。
  • 為讓小班小朋友順利入園 老師來了個「家訪」總動員
    分離焦慮、不會如廁、挑食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們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能讓小朋友能及早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同時解決孩子家長的各種擔心,近日,太原市育英幼兒園小班的20多位老師們,在小班的小朋友們入園前,來了個「家訪」大調查。「其實家訪活動我們一直就有,但是很多時候都是斷斷續續的,而且做不到全覆蓋。
  • 老師家訪,家長到底怎麼接待比較好?國務院最新文件:將家訪納入教師...
    做家長的,對於老師來家訪,不要擔心家裡條件好與壞,房子的大小,婚姻狀態等因素,只要是努力生活的人,不會被人看不起。 答:假如你們家真的很遠,你可以主動打電話給老師,說:「老師我們家住得特別遠,您過來不方便,哪天您有空,我們約在您家附近的咖啡館好嗎?」個別提出要在咖啡廳見老師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個個都要求老師這樣安排。 2.家長問:我覺得一家一家地家訪很麻煩,能不能定點接待呢?老師在教室或者外面的某個地方,每家約好時間,家長上門啊!
  • 老師從家訪到「讓你家長來一趟」,為何如此?
    只有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比如破壞了公共物品、打架鬥毆或者學習成績嚴重下滑等等,老師才會去家訪。家訪時間一般都在晚飯後,老師很有禮貌地敲門進屋,當面就孩子所犯錯誤與家長進行溝通,大家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孩子雖然害怕家訪,但家長心裡是高興的,因為這是難得的與老師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因為家長誠心誠意地配合,老師每一次家訪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時候會走向極端化。或者是說,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取中間的平衡方式,而是偏離到某一方。就像是寵溺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把自己的所有都給孩子,任由孩子揮霍,就是在愛他們?這是一種極端方式。而另外一種,寵溺的反面,就是打擊了。
  • 孩子總是「挑食」,家長該如何應對?5招教你改掉孩子挑食的毛病
    女兒說「你乖乖吃完飯,明天媽媽給你做好吃的魚好嗎?」朋友偷偷小聲地哄著女兒但是小傢伙似乎不買帳,她嘟囔著提出了自己的抗議條件「除非讓我吃一個冰淇淋再吃飯。」朋友同意了,這才算收場。飯後,朋友頗有幾分尷尬的對我說:「這孩子太挑食了!」
  • 老師家訪「吃閉門羹」,家長拒不給開門,老師家訪合理嗎?
    通常情況下,教師家訪是合理的;但特殊情況下,教師家訪就是不合理的,比如眼下的「疫情防控」階段,形勢嚴峻,幾乎家家自覺隔離,如果老師跑到學生家裡去家訪了,就是不識時務、不合時宜,家長不給開門,就是非常正確的;另外,如果家長重病,需要靜養等情況,不給老師開門,這也是完全正確的、非常合理的
  • 家訪時這個新生為何全程哭到老師走?今年家訪創新形式,「雲家訪...
    一些老師感到,以往暑期裡對在校學生的家訪因時間關係,往往不能全覆蓋;現在視頻雲家訪,達到100%。「雲家訪」也讓家長們感到輕鬆。以前家長說,「老師來家訪,先要打掃衛生,現在視頻家訪,省事了不少。」體育老師還可以參與雲家訪,讓孩子做幾個居家鍛鍊的動作演示給老師看,避免暑期過後變成小胖墩。
  • 家長爆料!深圳幼兒園老師親自上門家訪!這3個問題必問
    家訪前幾天,幼兒園老師會和家長及時溝通,要注意來電顯示,入園君了解到有的家長會把老師電話當作騷擾電話,漏接電話錯過家訪。02幼兒園家訪方式 一、上門家訪 截止目前,已經有家長上門家訪了,在家訪前一般老師都會先打電話或者微信上和家長確認時間和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