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人有貪慾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成人的貪慾就需要強大的內心才能控制,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人的貪念如果一直放大,導致的後果就可能會無法想像,如果你發現自己家孩子的貪念越來越重就要注意了,因為可能是你的教育方法出了錯。
想要幫助孩子減少貪念,就要找到是哪裡出了問題,通過找到問題的源頭,才能一步步的改掉孩子的壞習慣,將行為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慢慢協助孩子走出貪念的「圍城」。
因為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差,思想還未成熟,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就極為重要。
合理適當的貪心是前進的動力,也是優秀路上的催化劑。但是貪念無限放大後,家長就不要覺得孩子年紀還小,就放任不管。
因為即使是孩子,如果貪念放大的存在,也會造成很負面的影響,而且在形成習慣後,幾乎無法改掉,可見家長及時的引導有多重要。
前段時間,我帶著孩子在旁邊座椅上休息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姑娘一直在那哭。旁邊帶她的老人急的走來走去,不停的和孩子說:「上次咱買過一樣的了,下次奶奶再給你買好不好?」孩子搖頭,哭得臉紅脖子粗的,大叫道:「我就要,這三個我就要!」
老人很無奈,帶著孩子進去了一會兒就出來了,聽到老人在那很為難的跟孩子講:「奶奶這次錢沒帶夠,咱先買一個行不行?」
本來以為孩子會乖乖聽話,沒想到孩子情緒更激動了,不停的說三個都要。最後,老人只能給家人打電話,家人才急匆匆跑過來付了錢帶孩子走了。
看著孩子最後拿著三個玩具,一臉滿足的表情,突然讓人在心疼大人的同時,也開始心疼孩子。
大人只是因為滿足孩子的需求發愁,而孩子,卻在大人不斷的寵溺之下越來越難以健康成長。
雖然這件事看起來很小,但是其實卻反映了小女孩平時在家的狀態,和家人對其的教育方式。
一個家庭關係的健康程度,直接會從孩子的生活狀態反應出來。因此,家長要多注意自己平時的教育方法。
有不少父母因為忙於工作,而疏於照顧孩子,於是為了減弱自己內心的愧疚感,就會開始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
當孩子的欲望在不斷被滿足後,就容易形成越來越強的貪慾。因此可能在下次孩子不被滿足時,不僅不會體諒家人,還會生出埋怨的情緒。
01孩子的貪慾是如何形成的?
十月懷胎,在順利分娩後,家人通常由於對孩子的愛,會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因此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大多都會滿足。
即使比較難實現或者無實際意義的東西,家長也會為了滿足孩子去委屈自己,但這樣的寵愛方式,其實是在「害」孩子。
1)給孩子買不需要的物品
因為父母總會想,即使不能讓孩子過上小王子、小公主的生活,也希望能給孩子當下最好的生活。
即使很多東西對自己的家庭來說很難實現,但不少父母也要咬著牙給孩子實現。
許多父母說這樣做是為了不讓孩子低人一等,所以在買了很多後自己捨不得用或者吃,但會跟孩子說這些都是你的。
這樣看似是關愛,卻對孩子建立責任感很不利,家長辛辛苦苦滿足好孩子的欲望後,孩子在這份辛苦中沒有參與感,或者完全沒有意識到,只會讓孩子讓孩子沉浸在短暫式快樂中。孩子的貪念也由此滋生。
2)與他人攀比
部分父母在看到別人家孩子身上穿名牌,或者玩一些比較貴的玩具時,就覺得其他孩子有,也希望自己家孩子有,於是也會省吃儉用給孩子買。
或者孩子在看到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後,會跟家人說:「他有一個XXX,我也要!」
在父母滿足後,孩子就可能養成和他人攀比的習慣,欲望也會逐漸增大。
即使在成年後,看到別人擁有的東西,就想著自己也想要。如果不能被滿足,要麼抱怨父母要麼就埋怨自己,久而久之,對心理健康很不利。
3)不合理的方式鼓勵孩子「爭取」
有一種父母會告訴孩子,自己想要的東西就需要自己去爭取。無論大事小事都希望通過孩子自己的努力去獲取結果,這樣看似是鼓勵孩子勇敢和獨立。
其實,在不斷的推進過程中,孩子的貪慾也在不斷增強,如果未來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可能會怨天尤人甚至無法原諒自己。
02孩子的貪慾對他們會造成什麼影響?
貪慾,字面上來說主要有三種解釋:(1)無休止地求取(2)貪得無厭的欲望(3)過分的要求。這三種解釋相信大家都可以清楚的知道都是貶義。
欲望和貪慾不同之處在於,欲望是對一件事情的渴求。人在追求事物的時候,欲望是他們的推動力,但最終會見好就收,可貪慾,卻是無法直接被滿足的。
它會隨著欲望的不斷被滿足,逐漸吞噬內心,越來越」貪戀「這種快樂。當欲望沒辦法被滿足的時候,就可能做出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
那如何認識貪慾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呢?下面這幾點很重要。
①太過自我,不為他人考慮
父母對孩子過度寵愛的話,就容易養成孩子驕縱的性格。孩子不僅會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圍著自己轉,對家長的付出也沒有感激,而是覺得理所當然。
未來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也無法進行換位思考,太過於自我。這樣自私的心理,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一種壓力。
因此,家長的關愛不能成為溺愛。讓孩子知道愛是需要相互的,並且懂得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通過教育孩子人格都是平等的,使孩子認識到自己對待他人的方式,就是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
②影響社交
無論在學校還是社會中,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必定是互相理解和尊重的過程。
如果孩子不懂得禮讓他人,別人就不願意和孩子交往。在工作中,可能也會受到很多人的排擠,別人也不願意和孩子合作,那麼將錯失很多機會,想要成功也會更困難。
③在壓力下生活
家長不斷讓孩子爭取的過程,就是在迫使孩子欲望膨脹的過程,可以適當激勵孩子,但要避免過分強調爭取。
因為當欲望在被無限放大後,就容易出現很多負面影響,未來也更難滿足。長時間處於欲望的壓力下,孩子就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
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多種快樂的方法,而不是把滿足欲望,當做是唯一的幸福通道,否則可能會讓孩子走上不歸路,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④不利於身心健康
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對孩子來說極為重要,否則無論獲得多大成就,孩子都無法從中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因為貪慾下的快樂是畸形且有害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把孩子放在充滿欲望的生活中,短暫的快樂被滿足後,就容易對更強的欲望進行追逐。
當小時候比較簡單的物質欲望不斷被滿足後,未來孩子對欲望的追求會越來越高。最終會被貪慾一點點侵蝕內心,甚至可能會逼孩子做出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
這樣的真實案件很多,都與父母的過度放縱慾望,或者沒有及時對欲望進行引導有關。
03那麼父母該如何才能讓孩子不被貪慾困擾呢?
想讓孩子不被貪慾所困擾,父母的正確引導和幫助是必不可少的。那麼應該怎麼做呢?下面來分享一些方法,家長不妨看看。
讓孩子「參與」到生活裡家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因此無論喜怒哀樂都需要和孩子共同經歷和分享。在孩子在家庭中有參與感後,才能對家庭有更深的責任感。
父母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平等的分享生活的百味。因為生活不是單純給予,而是互相的感受。
避免溺愛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的生活充滿愛,以至於沒有把握好度直接變成了溺愛。
正確的激勵是動力,過度的激勵就是慫恿和放縱。如果讓孩子持續處於高壓和欲望的環境下,別說孩子,成人可能都無法承受。
正視欲望孩子在面對欲望時,通常無法合理控制。當欲望逐漸膨脹成貪念時,很多孩子都不太清楚它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因此家長就要通過各種故事或者案例來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貪慾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要以身作則,讓孩子適度放下欲望。
父母疼愛孩子無可厚非,因為現在幾乎都是獨生子,家長想讓孩子擁有幸福愉快的生活,就會去努力打拼,為了能給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
或者家長為了彌補自己小時候的的缺憾,就會各種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如果真的從為了孩子的幸福考慮,就不能光從表面滿足。
因為其實家長引導孩子找到追求快樂的健康方式,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