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寵溺和縱容,會讓孩子的貪慾「失控」,影響孩子的未來人生

2021-01-08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飯飯媽

人有貪慾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成人的貪慾就需要強大的內心才能控制,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人的貪念如果一直放大,導致的後果就可能會無法想像,如果你發現自己家孩子的貪念越來越重就要注意了,因為可能是你的教育方法出了錯。

想要幫助孩子減少貪念,就要找到是哪裡出了問題,通過找到問題的源頭,才能一步步的改掉孩子的壞習慣,將行為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慢慢協助孩子走出貪念的「圍城」。

因為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差,思想還未成熟,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就極為重要。

合理適當的貪心是前進的動力,也是優秀路上的催化劑。但是貪念無限放大後,家長就不要覺得孩子年紀還小,就放任不管。

因為即使是孩子,如果貪念放大的存在,也會造成很負面的影響,而且在形成習慣後,幾乎無法改掉,可見家長及時的引導有多重要。

前段時間,我帶著孩子在旁邊座椅上休息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姑娘一直在那哭。旁邊帶她的老人急的走來走去,不停的和孩子說:「上次咱買過一樣的了,下次奶奶再給你買好不好?」孩子搖頭,哭得臉紅脖子粗的,大叫道:「我就要,這三個我就要!」

老人很無奈,帶著孩子進去了一會兒就出來了,聽到老人在那很為難的跟孩子講:「奶奶這次錢沒帶夠,咱先買一個行不行?」

本來以為孩子會乖乖聽話,沒想到孩子情緒更激動了,不停的說三個都要。最後,老人只能給家人打電話,家人才急匆匆跑過來付了錢帶孩子走了。

看著孩子最後拿著三個玩具,一臉滿足的表情,突然讓人在心疼大人的同時,也開始心疼孩子。

大人只是因為滿足孩子的需求發愁,而孩子,卻在大人不斷的寵溺之下越來越難以健康成長。

雖然這件事看起來很小,但是其實卻反映了小女孩平時在家的狀態,和家人對其的教育方式。

一個家庭關係的健康程度,直接會從孩子的生活狀態反應出來。因此,家長要多注意自己平時的教育方法。

有不少父母因為忙於工作,而疏於照顧孩子,於是為了減弱自己內心的愧疚感,就會開始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

當孩子的欲望在不斷被滿足後,就容易形成越來越強的貪慾。因此可能在下次孩子不被滿足時,不僅不會體諒家人,還會生出埋怨的情緒。

01孩子的貪慾是如何形成的?

十月懷胎,在順利分娩後,家人通常由於對孩子的愛,會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因此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大多都會滿足。

即使比較難實現或者無實際意義的東西,家長也會為了滿足孩子去委屈自己,但這樣的寵愛方式,其實是在「害」孩子。

1)給孩子買不需要的物品

因為父母總會想,即使不能讓孩子過上小王子、小公主的生活,也希望能給孩子當下最好的生活。

即使很多東西對自己的家庭來說很難實現,但不少父母也要咬著牙給孩子實現。

許多父母說這樣做是為了不讓孩子低人一等,所以在買了很多後自己捨不得用或者吃,但會跟孩子說這些都是你的。

這樣看似是關愛,卻對孩子建立責任感很不利,家長辛辛苦苦滿足好孩子的欲望後,孩子在這份辛苦中沒有參與感,或者完全沒有意識到,只會讓孩子讓孩子沉浸在短暫式快樂中。孩子的貪念也由此滋生。

2)與他人攀比

部分父母在看到別人家孩子身上穿名牌,或者玩一些比較貴的玩具時,就覺得其他孩子有,也希望自己家孩子有,於是也會省吃儉用給孩子買。

或者孩子在看到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後,會跟家人說:「他有一個XXX,我也要!」

在父母滿足後,孩子就可能養成和他人攀比的習慣,欲望也會逐漸增大。

即使在成年後,看到別人擁有的東西,就想著自己也想要。如果不能被滿足,要麼抱怨父母要麼就埋怨自己,久而久之,對心理健康很不利。

3)不合理的方式鼓勵孩子「爭取」

有一種父母會告訴孩子,自己想要的東西就需要自己去爭取。無論大事小事都希望通過孩子自己的努力去獲取結果,這樣看似是鼓勵孩子勇敢和獨立。

其實,在不斷的推進過程中,孩子的貪慾也在不斷增強,如果未來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可能會怨天尤人甚至無法原諒自己。

02孩子的貪慾對他們會造成什麼影響?

貪慾,字面上來說主要有三種解釋:(1)無休止地求取(2)貪得無厭的欲望(3)過分的要求。這三種解釋相信大家都可以清楚的知道都是貶義。

欲望和貪慾不同之處在於,欲望是對一件事情的渴求。人在追求事物的時候,欲望是他們的推動力,但最終會見好就收,可貪慾,卻是無法直接被滿足的。

它會隨著欲望的不斷被滿足,逐漸吞噬內心,越來越」貪戀「這種快樂。當欲望沒辦法被滿足的時候,就可能做出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

那如何認識貪慾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呢?下面這幾點很重要。

①太過自我,不為他人考慮

父母對孩子過度寵愛的話,就容易養成孩子驕縱的性格。孩子不僅會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圍著自己轉,對家長的付出也沒有感激,而是覺得理所當然。

未來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也無法進行換位思考,太過於自我。這樣自私的心理,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一種壓力。

因此,家長的關愛不能成為溺愛。讓孩子知道愛是需要相互的,並且懂得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通過教育孩子人格都是平等的,使孩子認識到自己對待他人的方式,就是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

②影響社交

無論在學校還是社會中,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必定是互相理解和尊重的過程。

如果孩子不懂得禮讓他人,別人就不願意和孩子交往。在工作中,可能也會受到很多人的排擠,別人也不願意和孩子合作,那麼將錯失很多機會,想要成功也會更困難。

③在壓力下生活

家長不斷讓孩子爭取的過程,就是在迫使孩子欲望膨脹的過程,可以適當激勵孩子,但要避免過分強調爭取。

因為當欲望在被無限放大後,就容易出現很多負面影響,未來也更難滿足。長時間處於欲望的壓力下,孩子就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

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多種快樂的方法,而不是把滿足欲望,當做是唯一的幸福通道,否則可能會讓孩子走上不歸路,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④不利於身心健康

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對孩子來說極為重要,否則無論獲得多大成就,孩子都無法從中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因為貪慾下的快樂是畸形且有害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把孩子放在充滿欲望的生活中,短暫的快樂被滿足後,就容易對更強的欲望進行追逐。

當小時候比較簡單的物質欲望不斷被滿足後,未來孩子對欲望的追求會越來越高。最終會被貪慾一點點侵蝕內心,甚至可能會逼孩子做出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

這樣的真實案件很多,都與父母的過度放縱慾望,或者沒有及時對欲望進行引導有關。

03那麼父母該如何才能讓孩子不被貪慾困擾呢?

想讓孩子不被貪慾所困擾,父母的正確引導和幫助是必不可少的。那麼應該怎麼做呢?下面來分享一些方法,家長不妨看看。

讓孩子「參與」到生活裡家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因此無論喜怒哀樂都需要和孩子共同經歷和分享。在孩子在家庭中有參與感後,才能對家庭有更深的責任感。

父母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平等的分享生活的百味。因為生活不是單純給予,而是互相的感受。

避免溺愛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的生活充滿愛,以至於沒有把握好度直接變成了溺愛。

正確的激勵是動力,過度的激勵就是慫恿和放縱。如果讓孩子持續處於高壓和欲望的環境下,別說孩子,成人可能都無法承受。

正視欲望孩子在面對欲望時,通常無法合理控制。當欲望逐漸膨脹成貪念時,很多孩子都不太清楚它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因此家長就要通過各種故事或者案例來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貪慾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要以身作則,讓孩子適度放下欲望。

父母疼愛孩子無可厚非,因為現在幾乎都是獨生子,家長想讓孩子擁有幸福愉快的生活,就會去努力打拼,為了能給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

或者家長為了彌補自己小時候的的缺憾,就會各種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如果真的從為了孩子的幸福考慮,就不能光從表面滿足。

因為其實家長引導孩子找到追求快樂的健康方式,才是最主要的。

相關焦點

  • 家長的寵溺和縱容,會讓孩子的貪慾「失控」,很多父母卻還不自知
    看著孩子最後拿著三個玩具,一臉滿足的表情,突然讓人在心疼大人的同時,也開始心疼孩子。大人只是因為滿足孩子的需求發愁,而孩子,卻在大人不斷的寵溺之下越來越難以健康成長。雖然這件事看起來很小,但是其實卻反映了小女孩平時在家的狀態,和家人對其的教育方式。一個家庭關係的健康程度,直接會從孩子的生活狀態反應出來。因此,家長要多注意自己平時的教育方法。
  •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
    寵溺的反面是打擊,家長的打壓式教育,會容易使孩子走向極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時候會走向極端化。或者是說,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取中間的平衡方式,而是偏離到某一方。就像是寵溺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把自己的所有都給孩子,任由孩子揮霍,就是在愛他們?這是一種極端方式。而另外一種,寵溺的反面,就是打擊了。
  • 寵溺並不是愛,家長警惕「青蛙效應」,才能使孩子合理發展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都可以見到寵溺孩子的家長,這些孩子在長大過後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依賴父母或者是依賴身邊的人,所以說這些家長的教育方式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鄰居因為是老來得子,所以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的寵愛,他寵溺孩子的事情在整個小區都傳開了。明明孩子現在已經三歲了,但是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鄰居仍舊是抱著孩子出門,不會讓孩子走路。
  • 過度寵溺孩子,會導致孩子變得自私,這該怎麼辦?
    父母在每一個階段表現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小時候爸爸和媽媽總是害怕我們受傷,總是把我們小心翼翼的抱在懷裡。而長大以後,爸爸媽媽又會用成年人的方式來教會我們道理。但是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的愛的方式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他們對孩子過度的寵溺常常導致孩子變得特別的自私,只知道考慮自己的感受。
  • 孩子情緒失控不是一天養成的,心理專家為你支招,試試這3種辦法
    ,在城市裡買了好幾套房子,一家三口都是一身名牌,不過女兒和爸爸一樣,脾氣很不好,女兒小時候經常欺負小區裡別的孩子,有家長找上門,也都被父親的壞脾氣的呵斥走了。張爸爸對於女兒的情緒失控,非但沒有教育,還繼續縱容,顯然沒有意識到,這麼縱容下去,孩子只會更加肆無忌憚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心理專家為您支招
    孩子的成長不總是一帆風順,問題層出不窮,比如小時候淘氣,做錯事,和小朋友吵架,上學還逃課,不寫作業等等,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一個好習慣,這些壞習慣中,孩子的情緒失控最應該引起父母重視。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很容易變得肆無忌憚,最後因為情緒失控,釀成的悲劇不在少數,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
  • 家庭教育:養兒不教如養狼,對孩子的寵溺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姿勢
    為了孩子的成長,不少媽媽耗盡了「洪荒之力」。在家庭教育中,為孩子心力交瘁的母親比例並不少。但是,在養兒的過程中如果不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那和養狼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區別。生而不育,養而不教如養狼,對孩子的寵溺,絕不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姿勢。
  • 面對孩子時情緒常焦躁,家長要懂得尊重自己,與打罵和寵溺說再見
    這句話在家庭教育中同樣適用,試問家長自身一滴水都耗盡了,又如何把更多的精力傾注於孩子身上?因此,家長"只要孩子好,我都可以"的觀念是不正確的,可能還會導致孩子滋生內疚感。家長要懂得尊重自己,才能在教育孩子時,與打罵和寵溺說再見。
  • 寵溺式養娃,正在毀掉大量孩子的正常生活,少年當自強不息
    朋友經常會這樣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些類似簡單的家務。然而卻驚呆了當時做客的我們。很多人看後都表示很不理解,朋友家的孩子才只有八歲,就像很多同齡人一樣,不應該是被父母、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當寶一樣寵愛著麼?為何朋友這麼「狠心」?但是朋友的一句話,反過來又讓我們恍然大悟:寵溺式養娃,只會毀掉孩子的正常生活,少年當自強不息。原來洗碗是朋友每天給孩子「特地安排」的。
  • 李玫瑾教授:忽視孩子這些錯誤,是失敗的家長,影響孩子的一生
    很多家長和孩子長時間相處時,往往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點,看到都是缺點,而這樣的家長絕不在少數,抱怨孩子身上的缺點,已經成為他們和孩子交流的主旋律。歲月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雖然錯誤不斷,從側面也預示著孩子有著無限的進步空間。但是生活中大多數家長會刻意忽視孩子身上的缺點,選擇視而不見,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後自然會改正。
  • 那些失控的愛,究竟害了多少個孩子
    那些被過度溺愛的畸形孩子如果我們仔細發現,反而會發現那些越是被溺愛的孩子,反而越容易出現在一些家境條件並不好的地方,反而越是經濟發達,家中經濟越是富裕,反而出現問題孩子的機率越小,也許是因為經濟水平發展越高,或者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不低的話,反而更容易給孩子樹立起正確的三觀,還有培養正確的人生態度,而那些家境不好的,反而越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孩子。
  • 家長的無限寵溺,是如何傷害到孩子牙齒的?
    01PART孩子雙排牙當心是家長寵溺惹的禍之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出現雙排牙,大部分原因就出在家長的餵養方式上。02吃太好,恆牙提前發育很多家長想不到,給孩子吃得太好也會誘發雙排牙!營養供給好,恆牙牙胚提前發育,可能在乳牙自然脫落之前就長出了恆牙。
  • 家長寵溺孩子,是孩子最大的不幸
    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就是能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之愛子,從來不要求什麼回報,一份感恩的心,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會讓父母無比開心。但很多父母無意有意間都在溺愛孩子而不自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有一個結果,會使孩子認為自己是沒有錯的,一切錯誤都是別人造成的,自己不應該承擔任何後果。
  • 不厭其煩說寵溺
    ,如自我、不認真、吃不了苦……當孩子帶著這些非常不良的心態、習慣開始學校生活,他們就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孩子的智商天賦很好,那問題還不會那麼多,很可能也表現得不那麼明顯,如果智商天賦平平甚至很差,問題就會非常明顯,最大的表現就是學習成績不理想,這個時候那些曾經寵溺孩子的父母就開始著急,也開始了對孩子的教育、批評、責罵,甚至棍棒伺候,但之前的寵溺已經使得孩子對教育、批評非常抗拒
  • 「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教育能不能這樣走下去?
    家長過於寵溺孩子,會漸漸壞了規矩,孩子向父母提的要求會越來越過分,從找理由要玩具,到撒潑耍賴要禮物,甚至連學習這件事都會成為與父母討價還價的條件。 第一,任何形式的寵溺,都會讓孩子變得任性驕橫 寵溺會讓孩子變得任性驕橫,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鬧騰,無限制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就會毫不克制自己的需要,提出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過分。如果父母在滿足他們要求的過程中怠慢了,還會遭遇來自孩子方面的責罵。
  • 鍾南山和孫子對話令人深思:家長的一言一行,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路
    ,有時候,甚至能夠決定孩子未來的道路。在養育兒女的時候,很多家長都不會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擔心太早教會讓孩子變得物質,然而孩子會不自覺地受到父母行為的影響。不管是一毛不拔還是揮金如土,都會給孩子樹立錯誤的金錢觀念。
  • 平時對孩子寵溺有加,一次嚴格要求父親變「綁匪」!
    我們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而家長對於孩子的寵溺的種子會結出什麼果?最近警方接到一起報警,一個女孩說自己遭到了綁架,警察在收費站設卡攔住了相關車輛。車上有三男一女,報警的女孩17歲,在車上一直哭喊說自己被「綁架」,自己不認識其他人;而司機無奈解釋說自己是女孩的父親。
  • 4個成長期壞習慣影響孩子的未來,越早糾正越好
    成長期是孩子學能力和培養習慣的重要時期,也極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進入了幼兒園階段,孩子可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聽之任之,成了不良習慣,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一生,家長如果能及時發現問題,採用恰當的方法進行糾正,就可以避免更嚴重的問題發生。
  • 牙醫拔牙到手軟:每天接診20個雙排牙孩子,請家長先停止「寵溺」
    但是現在不知道為什麼,家長們對孩子的&34;越來越誇張了,雖然都知道要給孩子做輔食,但是等到孩子能夠吃普通食物的時候,家長卻依舊給孩子吃得很&34;。有不少家長還喜歡給孩子用勺子把水果刮成面兒吃,原本這是嬰幼兒時期寶寶沒有牙或者乳牙太脆弱的時候的吃法,但是孩子習慣了這樣吃之後,家長也對孩子太過寵溺,就由著孩子來。
  • 溺愛孩子的壞處遠比你以為的要多得多,家長需要科學教養孩子
    有些孩子上學後會從學習和生活中遭受挫折,感悟和學到很多,向著正確的人生道路邁進。這樣下去孩子永遠也認識不到他的錯誤,甚至會覺得他再過分也有人給他撐腰,從而不把那些錯誤行為當一回事,毫無擔當。家長為什麼會溺愛孩子呢?1. 很多家長平時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和陪伴孩子,為了填補內心的愧疚,就會滿足孩子的很多要求,忽視孩子犯的錯誤,讓孩子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