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分享太自私?大多數父母都錯了,這三個原因你們知道嗎

2020-09-05 親子教育園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會對被邀請到家裡來玩的同齡孩子都會存在排斥現象。在家長看來,這種現象並不是一種好的現象。因為孩子的這種做法會導致孩子在童年裡缺乏同伴。

周末帶著女兒去朋友家玩,她兒子正坐在沙發上玩玩具,女兒感覺到好奇便走過去拿起他的玩具看。誰知道男孩子一把搶過玩具,大聲說道:&34;女兒被嚇得哇哇大哭。朋友見此情景,趕緊向我道歉,並責罵她的孩子。我擺手說沒事。

其實,孩子不會分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生活水平較高或者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會比較常見。

因為在生活水平較高的家庭裡一般孩子提出來的要求,家長都會儘量滿足。而對於獨生子女的家庭,只是因為很多家庭為了響應生育計劃政策,只生育了一個孩子,而這一個孩子集寵愛一身,家裡人無條件地寵著。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朋友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呢?實際上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有很多,並不是父母所認為的&34;心理。

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

1、孩子經常被要求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

很多家長在看到自己家的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不來的時候,他們總會刻意地去要求孩子主動分享。

其實,父母強制要求孩子跟小夥伴分享的這種教育方法是錯誤的,因為在孩子的想法裡面並不是主動去做這件事情,而是父母要求他做這件事情,這對他以後的交往中有著嚴重的影響。

2、家長沒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

很多時候家長在看到孩子不恰當的行為的時候,他們都會立刻要求他們改正,並且按照他們的方式去做。他們並沒有從自身找問題,也沒有去理解孩子的想法,而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效果往往是相反的,這樣就使孩子更不願意接受父母提出來的問題。

3、在孩子最初的世界裡沒有分享的想法

有很多孩子在一開始的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分享,分享是要依靠後天的努力,所以家長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對孩子來說影響深遠。當然有一些孩子他們水平比較高的家庭和獨生子女,他們在生活中的需求基本上家裡人都會滿足。所以他們常常會迷失自己,認為所有東西都是他們的,並不需要分享。如果父母不及時的引導孩子這種不好的想法,這會對他以後的成長生活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

家長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就會知道孩子不願意分享,並不是因為自私,而是因為在他們的想法裡,沒有分享這種意識。這時候需要家長及時的引導和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自己的想法。因此,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顯得尤其重要。

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第一,多鼓勵孩子

當看到孩子分享東西給其他小朋友的時候,父母應該多鼓勵一下孩子,比如看到孩子分享東西給其他小朋友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她,她的分享行為被其他叔叔阿姨誇讚,真棒!這樣孩子心裡會更加肯定這種分享的行為是好的,因為它能給其他小朋友帶來快樂,也能給自己帶來稱讚,就會喜歡上分享了。

第二,懂得跟孩子溝通很重要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聽自己的話,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父母應該經常跟自己的孩子溝通,知道他們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不懂分享,其實也是正常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並沒有分享這個意識,即使在家長的思想裡,不分享的行為是很自私的。這時候家長應該加強跟孩子的溝通,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他們喜歡的東西應該跟別人分享。

當然,家長跟孩子在交談的過程中,不應高高在上,給孩子太大壓力,應該跟孩子平等的溝通,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所提出來的分享意識。

第三,家長應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學習的表現。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根據父母的日常行為。來進行模仿。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有好玩的就跟家裡人一起體驗,有好吃的就跟家裡人一起分享。這樣孩子會慢慢的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知道好的東西要跟別人一起分享更開心。

總結: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多事情他們只是暫時還沒學,並不是他們不會,這就需要家長們的正確引導和教育,慢慢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及時跟他們溝通。會讓孩子慢慢變得活潑開朗,願意跟別人一起分享,在成長的收穫更多的快樂。

相關焦點

  •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嗎?你錯怪孩子了!試試這五個方法
    我現在感到非常苦惱,孩子佔有欲這麼強,不懂得分享,日後會不會因為太自私而被別人討厭呢? 這位媽媽的苦惱戳中了很多人,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孩子不願意分享。那麼,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小氣嗎?其實是我們錯怪孩子了。
  • 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嗎?
    但上個星期,她嫂子帶著兩歲半的兒子來她家串門,女兒卻表現的特別不友好,特別護玩具,自己不玩也不願意讓給弟弟玩,弟弟拿了就立馬搶過來,要是給弟弟拿別的玩具,她還會哭鬧,當時的場景真的讓她又尷尬又困惑。她問我是不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就是這樣的,還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呢?
  • 了解兒童心理: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東西,就是自私嗎
    「這是我的,我的!」「我知道這是你的玩具,你給弟弟玩一下好嗎?你還有好多其他玩具可以玩,弟弟難得來一次我們家玩,咱們先讓給弟弟玩好不好?」「不要,這是我的東西。」「寶貝,你和弟弟是好朋友,可以互相分享一下玩具哦,等弟弟玩完會歸還給你的。」
  • 孩子不願意分享,並非是自私,家長要適當順從他們意願
    小時候家中來小客人,父母總會讓我們將各種玩具擺出,以表示熱情好客。起初我極不情願,畢竟和玩具產生了深厚的&34;。在父母的百般勸說下,我才勉強拿出&34;。升級為家長後,發現不喜歡分享是大多數孩子的&34;。很多父母都會給其扣上&34;的帽子。其實他們不願意分享,並非是自私,而是錯誤認知所導致。
  • 孩子太自私怎麼辦?試試這3招,孩子分分鐘變得不再自私
    劉女士感到非常詫異,於是對孩子說道:「這麼多東西你吃得完嗎?你能不能不要這麼自私?」更沒想到孩子聽完劉女士的話卻說道:「我就算吃不完也要自己留著,我才不給你們呢。」孩子為什麼自私?1.家長太嬌慣孩子現如今很多孩子之所以變得自私,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嬌慣出來的。畢竟很多父母都不願意讓孩子受苦,所以說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會滿足孩子各種無理的要求。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的存在,所以導致孩子根本就不願意把自己的好處分享出來。
  • 孩子「自私」不愛分享,可能父母這裡出了問題丨你問我答
    我很害怕,不知道怎麼會養成這麼自私霸道的孩子?我做錯了嗎? 1. 擅自把孩子的玩具拿走——不是孩子的錯!錯在父母! 很多父母認識到了「分享」的重要性,於是無論孩子願不願意,當家裡來客人時,都在沒有徵得孩子同意的情況下把孩子的玩具拿給別的小朋友,並且教育孩子應該分享。
  • 孩子不願意分享,並非是自私
    如今升級為父母,雖然對玩具無感,但也希望自家寶貝能夠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快樂。你會發現很多孩子不願意分享,將自己的東西當作&34;。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大都會為其貼上&34;的 標籤,並對其說教。也有的父母為了顏面,會強制他們和小夥伴分享,但結果都是&34;。
  • 寶寶不分享就是自私?父母要明白,孩子只有「自私」過才懂得分享
    幾乎所有父母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不明白自己的寶寶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烈的佔有欲,不僅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而且有時還會搶奪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有的父母不禁發愁:「寶寶這麼小就這麼自私,長大了該怎麼辦呢?」」,寶寶是這樣說的很多父母覺得兩三歲的寶寶是個「自私鬼」,好吃的、好玩的都要佔為己有,不懂得與人分享。
  • 孩子性格自私,多半是因為這三個原因,家長要重視起來
    由此可見,自私並不是一件好事。不過現如今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都帶有自私的性格,這或許是父母嬌生慣養的原因。王先生一直以為自己的兒子是非常優秀的,不過就在最近的一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的兒子身上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缺點,那就是性格太自私了。這天王先生買了很多肉餅,帶回了家裡。
  • 虎姜媽媽: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是自私嗎?
    」在這之前我們好像也沒有怎么正八經地討論過「孤單」的話題,他這一句話搞的我有點措手不及。聽到這句話,我腦海裡的第一反應竟然是當年英語老師對alone 和lonely的辨析……(高考陰影揮之不去啊……)但是我又覺得向一個三歲小孩解釋如此頗有哲學意味的問題好像有點超綱。就只好對他說:沒關係的,下次我們做蛋糕,邀請小朋友們來家裡一起吃好嗎?
  • 經常把這三句話掛嘴邊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數不孝順,父母要注意
    經常把這三句話掛嘴邊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數不孝順,父母要注意一、「都是我的,誰也不許碰!」如果放任孩子這種「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很容易讓孩子養成自私的毛病,不懂得分享,甚至只強調索取,不懂得付出和感恩,長大了也會什麼事情都先想著自己而忽略對爸媽的照顧。
  • 「父母太自私,我還要孝順他們嗎?」
    網上有個問答:有很自私的父母,要孝順他們嗎?我們既是父母的孩子,又是孩子的父母。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即代表了我們的家庭教育。那麼育兒的終極三問來了:我想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想做一個什麼樣的父母?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什麼樣的家庭氛圍?這三個問題如果有了答案,我想最上面的問題你也一定有了答案。接下來,我想談談我的看法——對父母,要「孝」。
  • 當孩子變得自私時,背後的原因父母必須要了解
    明明爸爸的同事看到孩子這樣,只好勸著明明的爸爸媽媽說道:&34;雖然大家嘴上都說算了,但是明星父母也知道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的性格變得非常自私,孩子也在客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案例中的明明就是一個非常性格非常自私的孩子,他不懂得推已及人,做什麼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沒考慮過他人的感受,所以給客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 對「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怎麼辦?是孩子太自私嗎」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很多媽媽苦惱地說,每次別人到我們家我都會很尷尬,因為他們一來我們家,自家寶寶就護著自己的玩具,誰也不給玩,這怎麼辦呢?我每次都跟寶寶商量,我說寶貝兒能給姐姐或者妹妹玩一下你的玩具嗎?可是我們家寶貝就是不聽,從來都不跟別人分享玩具,是寶寶太自私的表現嗎?
  • 讓孩子先學會自私,比教孩子分享更重要
    兒子突然嘴裡蹦出一句話:「老師說了,我們要學會分享,妹妹,你的玩具要給哥哥玩。」你看,連4歲的兒子都學會用老師背書了。一句「老師說了應該分享」,竟讓我無法去反駁和教育兒子。反倒讓女兒處於弱勢,如果不分享的話,她就會成為不聽話,自私的孩子。
  • 孩子自私有原因,爸媽如何糾正孩子的自私心理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孩子都比較自私,他們的眼裡往往只有自己,只關心自己的需求,凡事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從來不會去謙讓,去包容別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其實孩子幼年時的自私,這並不是孩子的錯,這和家長對孩子從小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如果一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家人就教他罵人,或者在他的耳邊充斥的粗言粗語,那他長大以後一定是個滿口髒話的孩子;如果從小家人就教他禮儀,那他長大以後一定是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 孩子自私如何管教?硬核父母巧用這些方法,連老師都拍手叫好
    這次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孩子自私該怎麼管談起自私,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是,「現在甭說孩子,哪個人不自私。」從我們身邊發生的事來看,好像是越來越多的人都表現出了自私的那一面,所以,在父母覺得既然大家都這樣,孩子自私怎麼了。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人們對傳統的一些禮儀、習慣等,都遵循的非常好。例如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已經被父母們教爛了。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孩子在學習這些知識,禮儀和思想時,是否真的能夠領悟到呢?會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謙讓的美德多麼偉大,他們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敢拒絕,不敢自私罷了。
  • 孩子自私、小氣怎麼辦?4個原因,5個方法告訴父母這麼做
    比如我家鄰居爸爸是個性格很好的人,遇事很熱情,總喜歡幫助別人,他家兒子就很懂得分享,相比而言,我兒子就摳門很多。這就是父母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些父母很小氣摳門,鄰居來借東西總以各種藉口推脫,無意中也會助長孩子的自私行為。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心理學家:父母可以用5招教出愛分享的孩子
    下面我就主要分析和闡述一下,孩子看起來「自私」、「不懂分享」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孩子不懂分享的5個小妙招。 所以,我們父母要認識到,孩子不喜歡分享是正常的,並不是大人眼中的「自私」行為。 1、2歲以前的孩子沒有分享的概念。 2歲以前的孩子一般都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眼中,任何東西的存在都是因為與他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