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認識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亦名消化不良,是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一種常見病。本病四季皆可發生,而尤以夏、秋兩季為多,如治療不及時,遷延日久,可影響小兒的營養、生長和發育。重症患兒還可產生脫水、酸中毒等一系列嚴重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2 小兒腹瀉病因病機
(1)感受外邪 腹瀉的發生與氣候有密切關係,寒、溼、暑、熱之邪皆能引起腹瀉,而尤以溼邪引起的為多。脾惡溼喜燥,溼困脾陽使運化不健,對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發生障礙而致腹瀉。
(2)內傷乳食 由於餵養不當,饑飽無度或突然改變食物性質,或恣食油膩、生冷,或飲食不節導致脾胃損傷,運化失職不能腐熟水谷而致腹瀉。
(3)脾胃虛弱 小兒臟腑嬌嫩,脾常不足,一旦遇到外來因素影響,脾胃受損,使水谷不得運化,則水反而為溼,谷反而為滯,水溼滯留,下注腸道而為腹瀉。
(4)現代醫學認為小兒腹瀉除於飲食、氣候等因素有關外,尚與致病性大腸桿菌、病毒及其他感染有關。
3 如何診斷小兒腹瀉?
(1)大便次數增多,每日3-5次,多者達10次以上,大便顏色淡黃、黃綠或褐色,可成蛋花樣或水樣,可有粘液、奶瓣或不消化物,或伴噁心嘔吐、腹痛、發熱等症狀。
(2)輕型腹瀉無脫水和中毒症狀;中型有輕至中度脫水或中毒症狀,重型腹瀉及嘔吐嚴重者,可見少尿,皮膚乾癟,眼眶下陷,體溫升高,腹脹等脫水和中毒症狀。
(3)有乳食不潔,飲食不潔或感受外邪史。
4 小兒腹瀉的中醫外治方法
(1)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技術是推拿學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特定的穴位以及特殊的手法深受患兒及家長的青睞,小兒推拿方法不打針不吃藥,操作方便,療效確切,現已成為廣大寶爸寶媽的不貳之選。
(2)肚臍給藥 除了小兒推拿方法,也可選用特定的中藥配方,將各藥研細末,調成糊狀,貼於患兒肚臍,塑膜覆蓋,膠布固定。此法操作簡單,適用於沒有時間推拿的患兒。
(3)中藥浴足 小兒腹瀉的浴足方,可選取附子、艾葉、白胡椒、透骨草等中藥,患兒泡泡腳即可治癒腹瀉,經臨床驗證,此法療效確切,深受廣大父母的認可。
(4)針灸療法 在上述方法應用無效後,可選擇針灸療法,小兒皮膚嬌嫩,耐受程度度低,在常規針灸的基礎上,可改變針刺方法,由直刺改為平刺,進針疼痛感小甚至無疼痛,不刻意追求針感,易於患兒及家長接受。
5 預防及調護
(1)預防小兒腹瀉,需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的定期消毒;
(2)合理餵養嬰幼兒,提倡母乳餵養,及時加輔食,每次限一種,逐步添加,注意避免夏季斷奶;
(3)氣候變化時,避免過熱或過涼,居室注意通風;
(4)對食欲不振和發熱出起的患兒,應減少奶品或其他食品的攝入,以水代替,最好用補液鹽水配成飲料口服;
(5)對感染性腹瀉的患兒,集體機構如有流行,應積極治療患兒,並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