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古詩《夜書所見》知識要點及難點探究

2021-01-13 馨香綠籬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一、了解詩人

作家名片: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南宋詩人。

主要作品:《遊園不值》《嘉興界》《四朝聞見錄》等。

二、句段解析

1.題目:夜書所見

書:書寫

題目意思:在夜晚寫下自己看見的東西

2.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蕭蕭:風吹梧桐葉發出的聲音。動:打動。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詩意:蕭蕭秋風吹動梧葉,發出陣陣的聲音,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的秋風使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3.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挑:用細長的物件逗

挑:用細長的物件逗引。促織:俗稱蟋蟀,也叫蛐蛐。籬落:籬笆

詩意: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因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

三、難點探究

1、「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這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會使客遊在外的詩人想到什麼呢?

這兩句描寫兒童深更半夜借著燈火,津津有味地捉蟋蟀的生活情景,自然容易引發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溫馨美好,他會想起親人朋友的聲音容顏……一種如歸故裡、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2、「江上秋風動客情。」詩中的「客」指的是誰?為什麼說他是「客?

詩人。因為他身處異鄉。

3.從詩句中哪個字可以看出詩人身在他鄉?站在秋風陣陣的江邊,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

從「客」字可以看出詩人身在他鄉。詩人的心情是孤獨、悽涼的,他十分思念親人。

4、這首詩的題目雖然是「所見",但其中還有作者的所聽、所感、所想,從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所聽一梧葉送寒聲

所感一秋風動客情

所見一籬落一燈明

所想一一兒童挑促織

我體會到了詩人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情感。

5、詩人是怎樣表達感情的?

詩人是通過藉助景物和回憶往事表達感情的。

四、學習會寫的字

相關焦點

  •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練習題
    下面學習古詩三首,《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生字如下:7、《夜書所見》詩開頭一句中「送」字用語巧妙,說說它的表達作用。「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境的悽清幽冷,烘託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悽涼的心境。8、結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對作者情感抒發有什麼表達效果?請作簡要分析。
  • 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夜書所見》學習案帶你澩習古詩
    一、 複習導入,揭示課題1.複習舊詩:師:以前我們學過很多古詩,誰願意來展示一下,你能背過哪首古詩?(學生比賽朗誦古詩)2.導入新詩: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夜書所見》,看看這首古詩寫了怎樣的一件事。
  • 三年級上冊古詩《贈劉景文》知識要點及難點探究
    三、難點探究1、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這首詩寫的是秋末的景色,是從「荷盡」——荷花凋謝、「菊殘」——菊花開敗看出來的。2、這首詩突出了秋季的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 語文老師精心總結三年級上冊語文重點知識與思維導圖,收藏備好
    一課一張圖,輕鬆學語文,{三年級語文思維導圖和重點知識}專欄,包含三年級上冊語文27篇課文的思維導圖、閱讀理解、字詞巧記、文學常識。本篇是專欄第2節,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第2單元,《古詩三首》、《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 》、《聽聽,秋的聲音 》4課的思維導圖與文章解讀。
  • 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很重要,這份教學筆記幫孩子學習!
    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很重要,這份教學筆記幫孩子學習!今天我們為三年級的同學來講一講第4課《古詩三首》的知識點,同學們要學習到《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三首古詩,同學們要學會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其中《山行》這首詩還要求同學們要正確默寫。
  • 三年級上冊語文必背古詩文及注釋,譯文詞句賞析,暑假預習必備
    我們接觸到的古詩都是古代詩人留下來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彌足珍貴,從古距今具有很大的意義,值得我們去學習。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了解到詩人寫詩的背景,感受詩人的寫作心情。古詩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寥寥數語就能描寫出很多的事物。我們同學接觸古詩時不了解古詩的詩詞注釋,不知道詩的意思。那怎麼辦?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知識要點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知識要點 西工大錦園實驗小學曹東波 一、易讀錯的字 早晨(chén)絨(róng)球花粗(cū)壯荒(huāng)野 放假
  •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2單元《古詩三首》預習學案+課時練習,收藏吧
    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三年級語文上冊第2單元《古詩三首》,我們先來看第一首古詩《山行》。《山行》中,詩人眼中的秋天並不是蕭瑟的,而是滿目豔麗,給人美的享受。《夜書所見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可以在初讀古詩時引導學生集中自主識記
  • 同步教學 | 三年級語文上冊《4.古詩三首》之《夜書所見》
    夜書所見的意思是在晚上把看到的寫下來。6.理解詩的一二句。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知識要點歸納,老師:考點都在這裡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知識要點歸納,老師:考點都在這裡。暑假很快就會過去,三年級即將到來。有規劃的學生和家長都會在暑假期間規劃好下個學期的學習計劃。三年級是小學生成績的分水嶺,因此,做好學期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及日積月累,新學期必備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書本古詩匯總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 二年級語文上冊基礎知識:(詞語+古詩+諺語等),讓孩子學習
    如果說,我們家長從現在起儘量放下手機,拿起書來,是不是對孩子的學習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更要在生活中、學習中,給孩子做好一個帶頭作業。比如說:暑假空餘時間還可以多學習,多看書,多預習知識點,給孩子下學期提早打好基礎,那麼下學期不僅壓力減少了,成績自然有所上升。
  • 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要點、重點歸納,孩子預習複習必備資料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份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各單元知識要點、難點歸納。這份資料能幫助孩子有效地掌握課文要點,不管是預習用還是期末複習用,都能很好地幫助到孩子。記得關注我,點讚,轉發,收藏!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要學的內容有
  • 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譯文、注釋、詩句賞析,資料必備
    古詩是我國古代優秀詩人留下來的優秀文學作品,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這些流傳下來的古詩值得我們去學習。孩子在學習這些古詩時,容易碰到難點。其中有很多的字詞不是很理解,這時候就需要藉助輔助資料去幫助孩子。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份部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譯文、注釋、詩句賞析。這份資料能幫助孩子快速地掌握古詩精髓,學古詩變得輕鬆。記得關注我、點讚、轉發、再收藏!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複習鞏固練習(二)
    背古詩。 (1)看填空背古詩。                    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               ,江上秋風               。閱讀小提示:《夜書所見》的翻譯讀3遍。從 「夜深籬落一燈明」詩人判斷出是  知有兒童挑促織。  2.思維導圖,我喜歡。
  • 三年級語文上第2單元知識梳理,複習鞏固有條理,夯實基礎無障礙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2單元知識梳理,複習鞏固有條理,夯實基礎無障礙小學階段低年級語文的學習重點部分仍然是重視基礎,適當穿插閱讀,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為輔,以夯實基礎為主。在本節知識點梳理,為大家總結歸納了三年級語文第2單元的基礎知識中常考的一些內容,主要內容有易讀,錯的字易寫錯的字重點必會詞語,多音字形近字,近反義詞,動詞形容詞和數量詞的搭配,詞語歸類,這些字詞都是來自本單元的課文,其中《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這三首是古詩,需要同學們背誦並學會默寫,其餘課文有要求背誦的同學們也要學會背誦即可。
  • 小學語文必背古詩:《夜書所見》知識詳解!
    三、詩意。蕭蕭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的秋風讓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鄉。料想是小孩在鬥蟋蟀,因為夜深了,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四、詩句解析。1、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寫盡了深秋的悽清。「蕭蕭」兩字反映出秋夜的寂靜。用「送」字引出「寒聲」。梧桐葉搖落、江上秋風,進一步烘託了深秋寒涼的氣氛。
  • 各章知識要點匯總,這些難點提前知道!
    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學什麼? 各章知識要點匯總,這些難點提前知道!史上大型災難片「開學」已經上映,小編老師在這裡也忍不住提醒大家:「道路千萬條,學習第一條。八年級物理上冊主要學習了「聲學」和「光學」,到了下冊,物理學習將進入另一個部分——力學。力學是初中物理繞不開的知識重點,也是難點,它和初三學習的「電學」,在中考試卷中的分值比例就佔了70~75%,而且初中物理的難題大部分從這裡出題。
  •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知識盤點
    今天把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重難點知識進行歸納。漢語拼音易錯音歸納。)(鋪路)(pù)上鋪沒(méi )沒有( mò)沒收撒(sǎ)撒種 ( sā)撒嬌盡(jǐn)儘管(jìn)盡頭曲(qū)彎曲(qǔ)歌曲易錯字歸納:寒:中間三橫不要寫成兩橫
  • 三年級語文上冊三首寫秋的詩,《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借秋抒懷,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就是其中的三首。一、作者簡介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