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不罰,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樣想你就完全錯了

2020-08-27 樹下的那隻貓

近些年我們國家一直倡導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能打罵孩子,這樣有損孩子的身心發展和親子關係的建立。那麼不打不罵不罰,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樣想你就完全錯了!

以前我們所倡導的《弟子規》《三字經》裡面的優秀傳統思想放到現在都行不通了。為什麼?

因為隨著獨生子女的出現,通常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他們通常以自我為中心,有些任性和自負,並且會變得玻璃心,接受不了一點挫折和失敗。

一、我們現在鼓勵孩子和表揚孩子是對的,可是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自己是最棒的,最好的錯覺。等孩子離家進入學校或社會後,他們會產生對自己的認知混亂,這樣的反差很容易會使孩子崩潰,也可能會導致孩子以後不敢作為,害怕失敗。

家長一定要注意表揚孩子的方式,要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你可以經常對孩子說「你這次進步很大哦」,「你已經很努力了」,「這件事很難,但你沒放棄」!

二、我們鼓勵快樂教育,這沒有錯。但是懲罰呢!教育中不應該出現一點懲戒嗎?只要鼓勵就能完成教育嗎?

其實也不盡然。比如在學校也會給孩子適當的進行一些軍事化訓練。過程很苦,但是孩子也是可以接受的,並從中可以獲得快樂和成果。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挫折訓練在人生中非常重要。每年,總有一些學生從樓上跳下去,而跳下去的原因可能只是考試不及格,失戀等。



歸其原因不過是,一孩子不能克服自私,二他們不能承受挫折。為了提高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讓他們適當的吃一些苦,受一些磨難是很重要的。

三、我們要讓孩子們意識到挫折是正常的,犯了錯是要承擔責任的。

讓孩子們意識到挫折,是生活中隨時可能會遇到的事情,遇到挫折就想辦法迎面解決就好了。

懲罰也不是目的,而是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負責。這樣等到以後孩子進入社會後也會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

孩子打碎了家裡的東西,有些家長會第一時間詢問孩子傷著沒有,然後安慰說不要緊,下次注意就行了,就讓孩子到別的地方去玩了,並順手收拾了殘局。這樣做以後孩子也不會太注意,下次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作為家長可以表示關心,不責怪孩子。但應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了錯並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可以在一旁指導,讓孩子自己動手收拾好碎片,然後讓他再去買—個新的。

​好了,大家有什麼想法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也可以點點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陳慶華中國很早便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可見,在培養子女成才這個問題上,傳統上是贊成責罰甚至打罵的。不是還有一種說法叫「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嗎?還是贊成教育子女時要有處罰措施。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些所謂的教育「磚家」開始提倡什麼「尊重孩子的個性」,不準搞體罰教育。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
    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啦,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啦;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一起來聽一聽錢文忠教授的演講,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今天我打算以一個學生、一個家長、一個老師的身份,來談一談我的看法。我們對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許都起源於一種錯誤,就是我們沒有認真思考到底什麼是教育。
  • 復旦教授錢文忠: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必看!
    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演講。面對動輒就強調快樂教育,體罰被教育禁絕的中國,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這番演講,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啦,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啦;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今天詩詞君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為什麼要打孩子啊?他還小什麼都不懂,我們做大人的就不能多教幾遍嗎?」「別那麼兇,孩子上學已經很累了,你再兇他會厭學的!」「現在提倡快樂學習,別總是動不動就吼,對孩子成長不好!」.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啦,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啦;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為什麼要打孩子啊?他還小什麼都不懂,我們做大人的就不能多教幾遍嗎?」「別那麼兇,孩子上學已經很累了,你再兇他會厭學的!」「現在提倡快樂學習,別總是動不動就吼,對孩子成長不好!」......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啦,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啦;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言下之意,正是在強調要讓孩子知道怕,知道規矩不能違背。如果孩子犯了錯,唯有懲罰能讓孩子清醒時,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能姑息。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是啊,媽媽每天都要在外面忙著賺錢養家,累死累活搬了幾萬份水泥才能掙些錢,可孩子只看到媽媽不管他、不陪他,只看到自己一犯錯就遭到埋怨和指責。這世上誰都不容易,但最可悲的,是父母付出全部卻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老師轉給家長
    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勵,沒有錯。那麼,懲戒呢?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不相信。現在的孩子罵不得、說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時候,我的老師懲戒過我,但我們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
  • 【家教學苑】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據說,孩子表現不好,按規定打三下,只許打手心,不許打手背,必須兩個老師在場的時候才允許執行。但是如果說過去的教育都不對,那俞敏洪校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徐小平、王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你把按照《弟子規》那樣忠誠、守信、孝悌、守規矩的孩子放到社會上看看,很可能就吃虧!這說明,我們的社會出了大問題。誰能否認?我們要講傳統優秀文化的最根本的理由正在於此。
  • 錢文忠:不管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現在提倡快樂學習,別總是動不動就吼,對孩子成長不好!」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啦,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啦;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今天國學君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這世上誰都不容易,但最可悲的,是父母付出全部卻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你以為自己辛辛苦苦賺錢養家,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吃好穿好就已經盡到自己做父母的責任; 你以為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千依百順地疼愛就能讓孩子懂事些,長大的過程中能夠少受些苦。
  • 教育專家提醒: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養不出優秀孩子
    我們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要讓他們知敬畏,守規矩,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長。是啊,媽媽每天都要在外面忙著賺錢養家,累死累活搬了幾萬份水泥才能掙些錢,可孩子只看到媽媽不管他、不陪他,只看到自己一犯錯就遭到埋怨和指責。這世上誰都不容易,但最可悲的,是父母付出全部卻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們及時醒悟還不晚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即便是一些人鼓吹的西方教育比如英國教育,再比如新加坡教育,都會強調,可以採取一定的手段迫使不遵守紀律的孩子遵守紀律。錢文忠教授的觀點很明確:不打不罵是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的。真正有了孩子以後,完全贊成這個觀點。
  • 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打孩子不是目的,是讓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才是最重要的。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圓桌派》中說的一席話,正好能解釋這個觀點。 她說:「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如果孩子犯了錯,唯有懲罰能讓孩子清醒時,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能姑息。 一則新聞:孩子沉迷網遊充值4萬元,而這錢卻是他媽媽背了4萬袋水泥辛辛苦苦賺來的!這孩子還把轉帳記錄都刪除,生怕家長發現了挨罵。
  • 孩子犯錯怎麼辦?教你5招科學的懲罰辦法,不打不罵管教孩子
    孩子不聽話犯錯怎麼辦?當然要管教。怎麼管?說他、罵他、打他。當然,打罵確實是管教孩子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但同時也是最沒用的。所以到底應該怎麼管教孩子?孩子不聽話犯錯了又該怎麼辦?不用打不用罵,教你這5個科學辦法,輕鬆管孩子1.
  • 不打不罵的教育,為何培養不出堅強的孩子?「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自己不打不罵的孩子,還不如那些常常挨揍的孩子更容易適應新環境,抵抗壓力。其實就是挫折教育的缺乏,尊重和包容孩子是沒有錯的,但同時也要讓孩子負重,這是對孩子抗壓能力和勇氣的鍛鍊,但同時也要意識到,挫折教育並不是通過父母的打罵和吼叫來體現的。對於抗壓能力的缺乏所造成的後果,也不只是難以適應新環境這麼簡單,甚至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遠離群體。
  • 上錯地鐵女孩當眾腳踹媽媽:不打不罵的媽媽真的能教好孩子麼?
    網友們紛紛表示,這位媽媽雖然可憐卻並不值得同情,自己慣壞的孩子,含著淚也得忍。也有網友說,這孩子就是被家長保護太好了,沒有經過社會的毒打。叨叨就在想了,不打不罵真的就能教好孩子麼?想想叨叨小時候,甚至更早時候,再聽話的孩子也少不了家長几頓打;闖禍了要挨打、不聽老師話不寫作業要挨打;大膽去做些危險的事情也要挨打。即便如此,成才的孩子也都成才了。
  • 不打不罵不傷自尊,以後懲罰孩子就用這6種方法
    04罰了又賞要不得聽很多家長這樣說過,「教育孩子嘛,不就是打一巴掌,再給顆甜棗。」千萬別爸爸罰了,媽媽趕緊來拆臺、彌補,這樣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讓懲罰失效。比如孩子前兩天犯了錯,今天你突然說要罰他,是不是有點沒事找事?
  • 不獎不罰: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
    朋友家的孩子剛上一年級,每天都回家抱怨,「後排同學上課總是用腳踢他,用筆戳後背,還趁老師不注意用紙團扔別人腦袋」。朋友的孩子反擊,被不知情的老師批評,現在每天都不願意上學。顯然,調皮同學比新環境本身帶來了更大的困擾。朋友和同學媽媽溝通,對方回復心很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該懲罰的都試過了,但就是管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