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的教育,為何培養不出堅強的孩子?「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2020-11-20 教育思享

隨著家長們對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視,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人們不再只遵從「棍棒教育」那一套準則,也儘量避免給孩子營造一種不易接近的形象,但是有些家長卻逐漸產生了新的疑惑,自己的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敗感,並不能很好地應對一些困難。

孩子進入學校之後,對於環境的變化,和人交往以及學習內容上的加深,並不能做出很好地應對。自己不打不罵的孩子,還不如那些常常挨揍的孩子更容易適應新環境,抵抗壓力。

可是,父母應該怎樣做才對呢?

有一位母親平時對孩子的尊重做得很到位,也非常善於體會孩子的感受,剛上小學的時候也時常關注孩子的壓力變化,然而母親卻發現,自己的孩子還不如幼兒園的時候堅強。

有一次孩子因為在學校有些事情做得不那麼好,被老師批評了,回到家就哭了起來,其實同樣的情況在幼兒園的時候也發生過。當時的媽媽充分理解了孩子的想法,覺得有一個老師太兇,學校的環境也不適應,在給孩子轉了園以後,孩子的問題也的確解決了,並愉快地度過了幼兒園時期。

然而這一次上了小學,又出現了這樣的問題,總是尊重包容孩子的媽媽,開始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那些總被打罵責罰的孩子,為什麼看上去更容易適應新環境呢?

其實就是挫折教育的缺乏,尊重和包容孩子是沒有錯的,但同時也要讓孩子負重,這是對孩子抗壓能力和勇氣的鍛鍊,但同時也要意識到,挫折教育並不是通過父母的打罵和吼叫來體現的。對於抗壓能力的缺乏所造成的後果,也不只是難以適應新環境這麼簡單,甚至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遠離群體。

因此建立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增長孩子的勇氣尤為重要,而這是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的,小孩子所面對的打擊還只是初級階段的。隨著人的成長,閱歷的提升,形形色色的打擊和挫敗也會接踵而來。

培養孩子勇氣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自己負重前行,父母學會放手,我們總想著替孩子分擔,他們也就更容易形成依賴。

遇到不喜歡的老師,讓父母給自己換學校;遇到不喜歡的同學,讓父母去溝通換座位,遇到解不出的難題了,讓父母幫著解答。父母參與的負重越多,孩子的勇氣得到的鍛鍊就越少,抗壓能力也就無法得到提升。

下一步,就是要注意對孩子的訓練要循序漸進,每次給孩子合理的負重,我們無法也不應該替孩子做事情,但卻可以給孩子提建議、講方法。同時,父母也要學會分辨孩子是否能夠承受得住這樣的壓力,做出適當的調整。

而在孩子接受鍛鍊的過程中,逃離、掙扎的情緒在所難免,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家長在這種時刻不要總讓尊重和包容佔據主導,合理的負擔能帶來的都是積極的作用。

父母要給孩子一定的信任,相信他不會被這些挫折輕易打倒。

保持和孩子的安全距離,不要抱著什麼都不管,也不要管的態度,觀察孩子在面對這些挫折的過程中的成長變化,在放棄時,多給鼓勵,在成功時,給予讚揚。疏導孩子的時機也是一門學問,過多或者早早地幹預,只會讓挫折打空了力,孩子也得不到相應的成長。

有了足夠的抗壓能力,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和包容才能起到正面作用,孩子才把那些壓不到自己的困難當成進步的養料,成為更強壯、健康和積極的人。

所以說,「挫折教育」必不可少,也不可或缺。

相關焦點

  • 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陳慶華中國很早便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可見,在培養子女成才這個問題上,傳統上是贊成責罰甚至打罵的。不是還有一種說法叫「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嗎?還是贊成教育子女時要有處罰措施。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些所謂的教育「磚家」開始提倡什麼「尊重孩子的個性」,不準搞體罰教育。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
    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啦,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啦;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一起來聽一聽錢文忠教授的演講,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今天我打算以一個學生、一個家長、一個老師的身份,來談一談我的看法。我們對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許都起源於一種錯誤,就是我們沒有認真思考到底什麼是教育。
  • 不打不罵不罰,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樣想你就完全錯了
    近些年我們國家一直倡導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能打罵孩子,這樣有損孩子的身心發展和親子關係的建立。那麼不打不罵不罰,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樣想你就完全錯了!以前我們所倡導的《弟子規》《三字經》裡面的優秀傳統思想放到現在都行不通了。為什麼?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為什麼要打孩子啊?他還小什麼都不懂,我們做大人的就不能多教幾遍嗎?」「別那麼兇,孩子上學已經很累了,你再兇他會厭學的!」「現在提倡快樂學習,別總是動不動就吼,對孩子成長不好!」.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啦,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啦;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為什麼要打孩子啊?他還小什麼都不懂,我們做大人的就不能多教幾遍嗎?」「別那麼兇,孩子上學已經很累了,你再兇他會厭學的!」「現在提倡快樂學習,別總是動不動就吼,對孩子成長不好!」......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啦,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啦;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
  • 復旦教授錢文忠: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必看!
    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演講。面對動輒就強調快樂教育,體罰被教育禁絕的中國,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這番演講,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啦,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啦;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今天詩詞君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父母肯定都期盼著孩子能成功。成功所需的意志品質,就是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能夠做到不退縮,不逃避,不灰心、不氣餒,迎難而上,勇往直前。在「傳遞愛 共成長」微家書活動中,許多學生在書信中表達,自己遇到挫折和困難,有些不知所措。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老師轉給家長
    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勵,沒有錯。那麼,懲戒呢?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不相信。現在的孩子罵不得、說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時候,我的老師懲戒過我,但我們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
  • 【家教學苑】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我們小時候也有不少作業,我們小時候還吃不飽飯,有時候還被老師揍兩下、罵兩句。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我實在想不通,教育怎麼一定是快樂的?恐怕被國外教育搞暈了吧!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現在的孩子罵不得、說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時候,我的老師懲戒過我,但我們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現在對孩子一味表揚,恐怕還要看家長是什麼樣的人吧。
  • 錢文忠:不管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值得一看!
    「現在提倡快樂學習,別總是動不動就吼,對孩子成長不好!」近幾年,這些言論多不勝數,不能打孩子,會讓孩子厭學啦,不能罵孩子,對親子關係不好啦;像是只要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今天國學君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們及時醒悟還不晚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有了孩子以後,一段時間內我也是信奉快樂教育,希望在不讓孩子感受到任何一點痛苦的基礎下,把孩子教育好。我們小時候也有不少作業,我們小時候還吃不飽飯,有時候還被老師揍兩下、罵兩句。……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憑什麼對註定將要接替我們的子孫讓步,我想不明白。」
  • 「挫折教育」是什麼?正確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孩子才能贏到最後
    現在的孩子到底是都怎麼了呢?為什麼結束自己的生命對他們來說好像就是這麼一件很」輕而易舉「的事情。這時不免有人要說了:想想在我們的小時候,哪個還沒有被老師、被父母長輩責罵過兩句?哪個沒有跟父母頂過嘴、吵過架?我們不也照樣好好的、健健康康的長大了。為什麼到了現在的孩子的身上,我們就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了?他們就都這麼脆弱、這麼玻璃心的嗎?
  • 施冬健教授:不打不罵,還怎麼教育孩子?其實,百年前就有辦法
    父母為什麼打罵孩子?大致原因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下屬甚至「附屬品」,延續父母對自己的粗暴教育方式,不願意動腦筋找更好的教育方法,自身的修養和格局不夠等等。今天這一節,聊聊如何不打不罵養育優秀孩子。更有甚者,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百家講壇名師、復旦大學某著名教授語出驚人,「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來優秀孩子的!如果校長揍我的孩子,我會感謝他。」真正的教育理念,應當倡導文明還是倡導野蠻?
  • 挫折教育被許多人誤解,家長能共情,孩子更堅強
    父母肯定都期盼著孩子能成功。與成功有關的因素,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容易理解。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情緒、意志、性格、動機等很多方面。其中的意志品質,就是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能夠做到不退縮,不逃避,不灰心、不氣餒,迎難而上,勇往直前。堅強的意志品質,是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如何培養呢?
  • 教育專家提醒:孩子「該打就要打」,不管不罵不罰養不出優秀孩子
    是啊,媽媽每天都要在外面忙著賺錢養家,累死累活搬了幾萬份水泥才能掙些錢,可孩子只看到媽媽不管他、不陪他,只看到自己一犯錯就遭到埋怨和指責。這世上誰都不容易,但最可悲的,是父母付出全部卻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 孩子犯錯,怎樣教育不打不罵又管用?秘訣看這裡
    男孩的媽媽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說話都是細聲細語,不過男孩的爸爸每次都以打或者罵的方式教育。說到底,孩子很多行為方式都從家長處學習,因此,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長的問題。孩子犯錯,怎樣教育不打不罵又管用
  • 不打不罵教育孩子?別沒有專家的命,卻得了專家的病
    但是要真不打農藥,不僅瓜果蔬菜長的難看,產量也不行。所以,不打藥是不可能的。有的網友就又反駁:你不會用生物防治嗎?你就不能採用更加環保的藥劑嗎?如果說種植的是一個農業專家,他確實可能會辦到。不施農藥,不用化肥,培養出綠色的食品,口感好,產量高。但是你能指望大多數的普通農民有這樣的水平嗎?肯定不行。對於大多數的農民來說,他要不打藥、不用化肥,可能就不會種地了。
  • 錯誤的教育不利於孩子成長,家長要採用正確的「挫折教育」
    事件一出,網友們眾說紛紛,但其中有個普遍的說法是,現在年輕人心裡太脆弱,承受力太低,遇到不順心的事極易走極端,導致不可挽回的局面。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有些家長對他們過於保護和寵愛,導致其心理脆弱,無法面對挫折和障礙,缺少能力和自信。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塑造堅強的意志品質,人生會更精彩
    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父母從小要教育孩子,不管遇到多麼糟的情況都一定要學會堅強。要具有跌倒了再爬起來的精神,這樣孩子才能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從古至今戰勝挫折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要教育孩子勇敢的面對挫折,向挫折發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