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不罵不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陳慶華
中國很早便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可見,在培養子女成才這個問題上,傳統上是贊成責罰甚至打罵的。不是還有一種說法叫「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嗎?還是贊成教育子女時要有處罰措施。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些所謂的教育「磚家」開始提倡什麼「尊重孩子的個性」,不準搞體罰教育。近幾年此風更是愈刮愈猛,發展到老師在學校竟然絲毫不敢管教學生了,你只要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進入雷區觸雷,付出沉重的身心和經濟代價。我的一位同事就因為上課時用課本輕輕拍打了一下一位上課睡覺的女生,結果被家長狀告老師讓他的孩子得了抑鬱症,除了在縣醫院治療外,還到省城西安去醫治,花費了一萬多元醫療費都要這位同事報銷。出事以後,教育主管部門不僅不替教師說話,反而給予這位同事記過處分。從此以後,所有的帶課老師都不再管學生,任其自由發展,到初三畢業時,一個班五十多個學生,僅有十幾個人考上普通高中,其它人都只能去讀職業高中。
事實證明,人都是有墮性的,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嘗孩子?如果一個人從小就不知道敬畏為何物,他成才的可能性一定不大。我們兄妹七個,小時候都特別怕我母親。是我母親有什麼絕招嗎?是的,你犯了錯誤,她白天不理你,等晚上你睡熟了,她也把家務忙完了,這時她掀開你的被子,用事先準備好的細竹條對你一頓猛抽,直到你自己說出犯了什麼錯誤,打算怎麼改正,以後還是否再犯,反正要讓她滿意了才能放你繼續睡覺。你說,有了這樣的一頓打,你以後還敢輕易犯錯誤嗎?至少短期內你是會長點記性的。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後,大部分家庭裡的孩子少了,就顯得金貴了,捨不得罵更捨不得打了,加上學校裡不準體罰學生,讓孩子在家裡和學校都成了寶貝,他們絲毫受不得一點委屈,受點委屈動輒回家告狀甚至
以跳樓相威脅。而部分家長聽到孩子告狀後不問青紅皂白便要追究老師的責任,一些新聞媒體也大肆炒作,教育主管部門也不敢出而為教師伸張正義,最後吃虧的無疑是教師了。
今年6月的一天,陝西省旬陽縣某中學的一位十七歲的女生,因為談戀愛被老師叫去談話,中間老師要去查宿,讓她等一會兒,結果在此期間她卻跳樓自殺了。還好,這回教育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沒有一味追究老師的責任,而是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如果按照以前的處理方式,那位找女生談話的老師又該倒黴了。
事實上,每一個有點出息的人小時候大多是經歷過挫折的。那些對子女要求嚴格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成功的概率更高。他們因為小時候被大人管得嚴,甚至挨罵挨揍,因而有了敬畏之心,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所以在進入社會後懂得為人處事的規則,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教育孩子,該罵的時候就應該罵,該打的時候就應該打。不管不罵不罰一定教育不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