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不賴床,做事不拖拉,用這4個方法,輕鬆教出自律的孩子

2020-10-13 河南永和幼教

01

自律的孩子,人生是開掛的

自律是什麼?

通俗說就是一種自控力,即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衝動。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

「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一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總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是家長頭疼的問題。

對大多孩子來說,自律都是個稀缺貨。

他們做事常常朝三暮四,想到什麼做什麼,沒一點計劃性,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不能有始有終,這其實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一個孩子對自己自律,去完成作為學生該完成的任務,按時寫完作業,將來長大後,他會對工作自律、會對自己的人生自律。

有時我們會欣羨他人的成功,總覺得他們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成功是必然的。

實際上他們大多數人和我們一樣,只不過他們早早地學會了自律。

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的自律,要知道一個人的自律中藏著無限的可能性,自律的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原來,我們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差了一個「自律」的距離。

02

不自律的孩子,

一生會過得很辛酸

從小時候學習寫作業不自律開始,一大批孩子擁有了這樣的成長軌跡:

小時候,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得再玩一會,翻箱倒櫃找吃的,玩手機,看電視,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

到了實在不能再拖的時候,猛然醒悟,奮筆疾書,最後草草了事。

初中高中,跟不上老師,學習不自律,考不上好的大學。

上了普通的大學,日常生活依舊不自律,一邊和舍友通宵達旦玩遊戲,一邊期盼著期末考試可以門門功課都過90分。

畢業工作後,人生不自律,每天下班跟同事去玩,從不增進自己的業務能力,還希望自己能夠在30歲前實現財務自由......

每個不自律的孩子,慢慢成長了這樣不自律的大人。

科學家將孩子的3-6歲稱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說孩子的85%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在這一時期形成,將7-12歲稱為「正凝固的水泥期「,這一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習慣等已形成。

事實上,在孩子的性格、習慣尚未形成時,家長做一些必要的幹預,提高孩子的自律性,其實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將伴隨、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覺不用大人管,省時省力,又省心。

其實父母在孩子小學時做出一些努力,掌握一些方法,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是最好的捷徑。

03

如何幫孩子成為自律的人?

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賴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歡玩不想寫作業......和他們說自律,似乎很難。

不過,這並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視孩子的自律能力。

沒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從小培養。

那,如何才能培養孩子自律性呢?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參考。

1. 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

平日有些家長說自己給孩子做了很多計劃,還想盡法子盯,不過好像沒什麼作用,還是不能使孩子自律。

這是因為當孩子被逼著自控,自身沒有自覺性,是做不到真正自律的。

想想自己,在那些不自律的日子,有個很深的感受就是不懂自己熱愛什麼。

北京衛視在之前有檔《傳承者》的節目,陳道明在節目中做點評時說:


「一個人,當他擁有了熱愛的事業,他就找到生命的意義、存在的意義。」

都說認識自我會帶來成功的機會,因為「認識自我」意味著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這種興趣,會使一個人意識到抵制玩樂的誘惑,意識到把時間白白浪費掉的可惜;

這種興趣,也會使一個人願意制定計劃,願意堅定執行,因為他知道,這會讓自己離自己熱愛的未來越來越近。


2.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

「作業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爸媽還沒催,我再多玩會手機。」


「沒事兒,再睡會,上學應該不會遲到。」


「反正不急……」

成人眼裡,孩子經常有一種主觀拖延現象,總是推遲應該完成的事情,顯得拖拉磨蹭。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管理時間、高效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

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

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3. 幫助孩子樹立守規則的意識。

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則,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重要開端。

規則是什麼?就是定出來讓人遵守的做事規程和行動準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無規則的爭先恐後會造成社會的混亂,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學會遵守規則。

現在的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如果都滿足,他們會變得無法自控,所以平時在生活細節上就要有意識培養孩子自律的美德。

4. 孩子的自律,根源在於父母。

一個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真正自覺的孩子。

天天沉迷麻將,或者回家就拿著手機玩遊戲的父母,不要怪孩子學習不努力,因為你自己混亂的生活,無法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榜樣的力量。

要記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

在這條路上,彼此守望,一起成長,越來越優秀。

教會孩子自律,才是真正的富養。

自律讓孩子有權選擇自己的夢想,更有能力主宰自己的人生。


| 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微課堂 | 寫作業不拖拉、早起不賴床:4個方法,教出自律的...
    他們做事常常朝三暮四,想到什麼做什麼,沒一點計劃性,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不能有始有終,這其實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海清在微博上發了她和兒子的對話,網友紛紛留言點讚:確認過眼神,是個自律的霸道總裁。海清:兒子,我陪你出去踢會兒球?兒子:寫完作業。
  • 寫作業不拖拉、早起不賴床:4個方法,教出自律的孩子
    ,世界上最寶貴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這個道理父母從小要給孩子講清楚,時間一過便再也回不來了。,不自覺地就把自己該做什麼事情,應該用多長時間給規劃好。,不能先去玩耍,作業做完以後才可以進行玩耍,這就是規矩。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聰明父母不打不罵,3招讓孩子做事效率翻倍
    前幾天,我去學校接孩子,碰到了孩子同學萱萱的媽媽。萱萱媽媽跟我一陣吐槽:「可算是開學了,這段時間快被我家的「神獸」氣死了。」原來,萱萱是個做事拖拉、磨蹭的孩子。就比如寫作業,每次都會要拖到晚上10點以後,而且還邊寫邊玩,一會上廁所,一會喝水。這讓萱萱媽媽頭痛不已。「快點起床了!」「趕緊寫作業!」
  • 氣溫下降,孩子賴床不上幼兒園?6個方法,幫助孩子不賴床
    天氣越來越冷,神獸們是越來越起不來了,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喊孩子起床呢?育姐這就給大家整理了一波乾貨: 別心軟,放任孩子賴床害處多! 天氣變冷了,孩子早上經常會賴在床上不肯起。
  • 孩子做事不專注、拖拉?家長別頭疼,4招帶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孩子做事不專注,總是拖拉,孩子不明白問題在哪兒,家長也很辛苦。其實這種就是沒做好時間管理的表現。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和效率。會時間管理的孩子,不僅效率高,還解放了父母;不會時間管理的孩子,學習到深夜也徒勞。而孩子天生是不會時間管理的,都是靠後天培養的。那如何來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時間呢?
  • 暑假裡,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這樣寫過:「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每個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關。然而對大多孩子來說,自律都是個稀缺物。他們做事常常朝三暮四,想到什麼做什麼,沒一點計劃性,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不能有始有終,這其實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耳邊催促總不見效?父母學會用"三隻青蛙",讓孩子改掉做事拖拉
    文章/鳳弈編輯/鳳弈有些孩子做事總是慢半拍,拖拖拉拉的做事,不管父母怎麼催促都還是慢慢悠悠一點都不著急,早上賴床,吃飯也磨蹭,穿鞋也慢吞吞,最後上課遲到,時間白白浪費。花花媽媽因為花花的這些毛病十分苦惱,幾乎每天都要因為孩子做事拖拉跟孩子產生衝突。
  • 孩子拖拉,沒有時間觀念,巧用4個方法,讓孩子做時間的管理者
    尤其是家長的作息沒有規律,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父母的影響,從而也會出現晚睡不早起的壞習慣。,孩子在小時候,家裡都會特別寵愛孩子,對孩子平常的作息和做事,都不會過多的管教。一、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想要孩子有好的時間觀念,首先自己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例如在早睡、早起這件事情上,家長就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的懶惰,每天到點關燈睡覺,早上不賴床。孩子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模式,自然也能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從而讓自己有時間觀念。
  • 孩子早起上學磨蹭拖拉,我只用一招,自己就乖乖起床了
    我家孩子很拖拉。每天等我叫醒她,叫了還要問,廣播響了沒有(我家下樓過條馬路就是學校)再等我拿衣服給她,搞晚了口臉都不洗,連早飯都不吃就跑了,一遲到就怪我,怪我叫她叫晚了,氣死我了!每天回來做作業拖拉,先玩,隔三差五的不登記作業回來,不查閱就不完成作業,老師批評也不怕,修改老師批語,修改老師分數,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做不到的。於是,我想了幾天,想個法子糾正他。兒子星期天晚上愛看電視,十點鐘還不睡覺,第二天起來的時候已經七點多。
  • 如何讓孩子不痛苦地早起?父母做好這幾點,很關鍵
    對於媽媽們而言,如何讓孩子每天早上不賴床,成了許多父母非常頭痛的一件事。如何讓孩子不痛苦地早起?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就是:養成習慣。4.給孩子多留10分鐘早晨不僅要給孩子做飯,還要送他們上學,時間往往都是爭分奪秒的。孩子一點點的拖拉和磨蹭,都可能打亂家長整個時間的安排。
  • 時間管理|初中生拖拉不自律,寶媽用2個工具輕鬆搞定,啥工具?
    文/小雲媽孩子做事拖拉,學習不自律這是很多孩子的毛病。我家孩子也不例外。我分析了一下。有這麼幾個原因。一個是孩子對時間的感知不準確。二是專注力不夠。說白了,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時間。我是使用了兩個工具來幫助孩子的。這兩個工具是定時器和計劃表。我先讓孩子接觸的是計時器。對,就是這種能夠倒計時的計時器。
  • 孩子做事拖拉,作業要寫一晚上!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些
    孩子在不會的情況下,顯得拖拉。例如: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扣紐扣,繫鞋帶本身就是件困難的事情,無論父母怎麼催,怎麼著急都是快不起來的,甚至會打亂孩子原來的節奏。這種情況很有可能被家長誤解為孩子做事情拖拉,其實最好的方法是不斷重複鍛鍊孩子,等他長大點,熟練了自然動作就順暢快速了。
  • 【婦聯講堂】第十六講:如何讓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行為表現方面包括: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對於父母說的不喜歡幹的事情,孩子會選擇等待、假裝沒聽到、哭鬧等。語言表現方面則包括沉默、找藉口、談條件。比如說:我不舒服、我累了、等一會、你給我買好吃的我就去做等等。拖拉磨蹭是現在的孩子比較常見的一種毛病,很多家長都非常苦惱。父母們認為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可能是因為懶惰或動力不足,其實這是對拖拉行為最常見的誤解。
  • 做事拖拉的孩子怎麼辦?要怎麼調教
    對於「做事拖拉的孩子」我們先來看看家長們都怎麼說:1.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怎麼辦?我的孩子做事特別慢,尤其是做作業,拖拉、磨蹭,一份簡單的作業都要做很長時間,導致每天睡覺都很晚,真令人頭疼!2.孩子做事拖拉,該怎麼辦啊?
  • 孩子太拖拉?這4種方法幫你有效解決
    做事磨蹭拖拉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很多媽媽一聊起這個話題來就滔滔不絕,一把辛酸淚,原本自認為還算個溫柔媽媽,但一碰上磨蹭的娃,就立馬化身為「母老虎」。怎麼解決孩子愛磨蹭的問題呢?你真的了解拖延症嗎?單純的做事拖拉或是懶得去做,只能定義為「拖拉」,也僅是一種壞習慣,改正它並不難。而當「拖拉」已經影響到情緒,如出現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時,才能稱之為「拖延症」。
  • 蘭可琪乾貨:17個方法,教孩子把自律變成習慣
    為什麼還不去洗澡?都幾點了?快去寫功課啊,你要寫到半夜嗎?還在磨磨蹭蹭,你怎麼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平常在家裡,是不是經常是先「催催催」,然後變成「吼吼吼」,是孩子性子慢嗎?其實,這是因為你的孩子缺乏時間管理。不懂時間管理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吃了多大虧!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兒童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效率。
  • 家長課堂|「老師,孩子賴床,我們晚點到!」
    沒有時間觀念沒有規則意識的壞習慣,進入小學後,孩子也容易不遵守紀律。那麼,怎樣才能解決孩子遲到的難題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方法! ▶ 3 ◀ 留出賴床時間很多孩子有賴床的習慣,家長可以提前告訴孩子起床時間,給孩子留出賴床時間,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 做事拖拉磨蹭,孩子成「拖拉大王」?家長要教孩子「吃青蛙法則」
    孩子變成拖拉大王,是多數父母頭疼的問題,特別是現在很多熊孩子讓父母陪寫作業到12點,當代父母表示"我太難了"!其實這是孩子沒有掌握好時間管理的方法,來了解一下吧!孩子為什麼磨蹭,你真的了解嗎?能力類原因孩子年幼,沒有較好的自控力。雖然主觀上想要改變磨蹭,有時間的概念,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能力不足以讓孩子不拖拉,自然就養不出好習慣,久而之久成了惡性循環。時間的認知和管理能力,兩者結合才能做事又快又好。
  • 孩子早起拖拉磨蹭,父母動氣不如動心,讓孩子利索起來其實很簡單
    孩子做事並不慢,只是父母太急躁了,不知不覺中用成年人的速度去衡量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當的時間觀念製造出來的。——教育專家 尹建莉早上的時間非常緊張,大部分父母除了要送孩子上學外,還得趕著去上班,爭分奪秒,一刻都不能耽誤。
  • 開學了,孩子賴床怎麼辦?三天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每天一分鐘,帶娃好輕鬆,一個好用的少兒行為習慣管理工具。長大後我才明白,教孩子每日早起才當真是一件難事!試想一下,你拼了命的把自己叫醒之後,以為萬事大吉。可是,一想到自己家寶寶還賴在床上死活不起來,心裡別提多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