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小鵬汽車不是「PPT造車」?(一)

2021-01-07 第一電動網

9月13日,小鵬正式發布了首款車型——小鵬汽車beta版,其定位為一款純電動SUV。在電腦前觀看現場直播,看著現場激動的「鵬友們」,我也是微微一嘆,果然沒有讓大家失望。

那麼,同為網際網路造車,怎麼批評小鵬是PPT造車的聲音那麼少,反而更多的是理解與尊重?

專業,博得業內人士認可

首先,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編輯,看各種新能源方面的素材那是家常便飯,包括時事新聞、技術解讀、政策分析、車型試駕報告等。這其中最難的、也是最專業的,就是技術解讀了,由於我個人有相關技術背景,所以對這一塊也非常感興趣。

而在我閱讀那麼多技術文章過程中,就發現一個不尋常的作者,他寫的文章內容非常專業,內容包含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知識,具有一定深度,同時也有自己獨特見解。不過後來,我才發現,他並不是一個媒體,而是一家橫跨網際網路與新能源的自主品牌車企,當時也就產生了格外的好感,因為我自己也做過車,深知其中的艱辛與難忘。他就是小鵬,小鵬的品牌基因正是新能源與網際網路。

其次,自beta發布以後,很多業內人士都有試駕,都給了相當不錯的評價。這裡就以顏宇鵬(YYP)老師來說。在發布會之前他本人對這款車進行了評測,得到了他很高的評價,這說明小鵬第一款車的確用心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所以他本人覺得小鵬作為自主品牌,很踏實,也很有希望,需要一些支持。而業內公知,自從創建新車評以後,YYP本人幾乎很少出席新車發布會,而小鵬第一款車發布,他卻去了。

合資沒有換來技術反而葬送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汽車未來市場的希望不可能寄託於那些合資國企,而在這些新興的自主造車品牌,所以,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情懷。

從汽車知識理論研究與造出來的車產品力很強,都說明小鵬是一家比較專業的網際網路新能源公司。

新能源彎道超車是噱頭,擁抱網際網路更有勝算

在小鵬第一款車發布之前,或者之後,很多人都會認為它就是網際網路造車。在某某之後,網際網路造車就是一種虛假、PPT、集資的代名詞,所以網際網路造車的名聲並不太好。

雖然近來上汽RX5的上市,直接打出網際網路汽車的旗幟。實際上,通過研究RX5的產品力,它的實力已經非常接近韓系合資品牌,甚至某些方面還有超出,但是這個理念並沒有改變太多。很多媒體朋友在試駕完RX5之後給了它非常高的評價,不是因為它的傳統部分做的多好,而是在網際網路基因的加入之後,相比同級的合資競爭對手,車子的可玩性、粘性等具有壓倒性優勢,同級合資對手好比一個實用的工具,但是RX5在實用的同時更加具有樂趣,這對於年輕消費者來說是個很大的誘惑。

所以,既然傳統部分比不過合資品牌,那麼另闢奇徑將中國先進的網際網路應用於汽車或者新能源車上倒是個不錯的突破點。

而小鵬卻將網際網路融入自己的品牌基因,不得不稱讚這種破局的勇氣。當然這也跟其背景有關。小鵬的投資人是來自UC、YY等這類網際網路公司老總,這些網際網路精英在網際網路行業成功之後,想把網際網路基因運用到傳統行業,並進行相應改造,使得汽車更賦網際網路特色。

實際上,我們的政策一直在強調現代化,包括汽車行業,那麼汽車現代化到底是什麼?將網際網路應用於汽車行業,甚至如樂視一般通過網際網路重構汽車生態,正是汽車現代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實際上,網際網路造車本質上就是汽車現代化。但是這個任務交給一汽、東風這種國企?你們覺得可能嗎?

所以,關於網際網路造車,竊以為不要因為某一個品牌而完全否定其存在的意義。

最後,說這麼多虛無縹緲的理論性的概念,並不能完全說明小鵬是一家令人尊重的網際網路新能源公司,最終還得靠產品來說話。下期我將從小鵬這款車為出發點,深扒它的技術硬實力與駕駛體驗,看它到底是不是「PPT造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金剛新能源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45766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huanghe@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終結網際網路PPT造車,小鵬汽車量產車下線
    這兩年多關於小鵬汽車的新聞下面總是跟著很多帖子,問「是不是PPT汽車」。PPT造車,似乎已經是網際網路創業做汽車的一個陰影。何小鵬在過去兩年多裡,最想做的就是讓整個行業摘掉「PPT的帽子」。 10月12日,小鵬汽車量產車下線。以前,大家總是調侃,網際網路造車就是PPT造車。而隨著小鵬汽車下線,網際網路造車終於走出PPT陰影,從虛擬到現實。
  • 汽車年終特寫:PPT造車被賈躍亭搞臭
    縱觀即將劃上句號的2017年,新興造車企業們在資本的助推下各顯神通,讓本是傳統車企「衝銷量」的年末重新熱鬧了起來,發布新車,公布戰略,宣布 融資,一場轟轟烈烈的「新造車運動」正在由溫吞變得沸騰。其中蔚來汽車、車和家、小鵬汽車和奇點汽車是網際網路造車的案例,威馬汽車、電咖、拜騰汽車是傳統汽車企業高管們再創業的新方向,而前途汽車和零 跑汽車則是跨界造車中比較出名的兩個。
  • ppt造車降溫,御捷破解新能源國民車普及難題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加速發展,傳統車企競爭的弦也越繃越緊,御捷集團也加緊布局新能源戰略。2018年,御捷將重磅推出一款A0級核心車型。
  • 造車新勢力從PPT造車,到實現量產,愛馳為何岌岌可危?_易車網
    在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歷經這次凜冽的寒冬,逐漸萎靡不振;許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已經倒下的拜騰、博郡、賽麟,但客觀來說,愛馳汽車受到的影響也非常大。繼拜騰、博郡、賽麟等相繼倒下之後,昭示著曾經轟轟烈烈的新勢力造車運動進入了洗牌階段,現存的企業是被淘汰,還是逆流而上,新勢力造車失敗或者成功命門在哪裡?
  • 蘋果造車的衝擊波:連PPT都沒有 就有人喊狼來了
    在造車這條路上溫吞吞走了6年時間的蘋果,突然加速了。近日有路透社等外媒報導,蘋果可能會在2024年之前生產一款汽車,並且會採用一種獨特的「單體電池」技術。隨後又有消息稱,Apple Car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最快2021年第三季度就會發布。綜合現有的報導來看,蘋果造車這件事還沒有完全確定,一沒有具體時間表,二沒有車型諜照,甚至連一張PPT也沒有。
  • 小鵬汽車叫囂:這回打臉了沒?我們不用PPT造車
    對於傳統的汽車廠商來說一款車型的研發從零到有通常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而近幾年電動車是一個新的發展趨勢,不少廠商開始由汽油車向混動車型再向純電動車的方向開始轉變。市場上更是出現了一些新起的電動車品牌,但造車並不是做PPT那麼簡單,對於沒有經驗的新公司更甚。之前高調造勢的法拉第未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華為不造車 為什麼「有效期」三年?
    2019年5月,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與四大BG平級,同時稱不造車。五個月後,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重申,華為要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到了今年10月,在Mate 40系列華為中國區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宣告同時上市。
  • 那些PPT造車公司這三年都做了什麼?-虎嗅網
    ,例如車和家的李想,其在源碼資本2016年年會的演講中,就曾明確表示——我們不是網際網路造車,我們是汽車公司。而另一邊傳統車廠出身的創始人則非常喜歡跟網際網路扯上關係。小鵬汽車CEO,前廣汽新能源控制科科長夏珩在接受智東西採訪時曾多次提到 「我們是網際網路造車公司,我們會用網際網路思維去打造一款汽車。
  • 網際網路造車走出PPT 概念車到量產至少三四年
    本報記者 董禹含   網際網路造車近日又迎來新「爆點」。宣布造車兩年四個月後,樂視拿出了首款概念樣車,並在發布會的舞臺上大玩「無人駕駛」,讓不少粉絲都激動了一把:網際網路造車不再是停留在PPT上的設想了。   不僅是樂視一家,網際網路造車大潮中的不少企業都進步神速,有的拿出概念車,有的直接亮相北京車展。
  • 造車新勢力系列研究(一):蔚來汽車(更新)
    造車新勢力系列研究(一):蔚來汽車(更新) 核心提示:隨著電子化、智能化和網聯化大行其道,IT巨頭擁抱汽車行業
  • 小鵬首輛量產車下線 網際網路造車告別PPT
    從2014年各大網際網路企業宣布造車開始,外界對於網際網路造車的質疑聲就從未停止過。10月12日,「讓想像發生」——小鵬汽車首輛整車在鄭州下線,其與海馬汽車的戰略合作,令小鵬汽車成為國內首家從概念走到量產的網際網路造車企業。
  • 新能源汽車競爭進入下半場 跨界造車還有機會嗎
    要求各地詳細報告部分跨界造車企業自2017年以來在當地的汽車投資項目情況,包括土地佔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國家發改委還特別點名批評某些跨界造車企業。真造車還是盲目投資,或是以造車為噱頭圈地,這些問題都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關注,並將出重拳治理,這也提醒跨界造車企業要慎重投資整車項目。對於那些看好汽車製造業立志於在這一產業分一杯羹的傳統企業而言,往往普遍存在準備不足的情況。
  • 華為「造車」,汽車產業「狼」來了
    繼 2019 年成立智能汽車 BU 之後,華為高管向新浪科技確認,華為正在將智能汽車 BU 與消費者業務在汽車端的布局整合,以進一步形成合力。「華為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這是華為一直對外釋放的信息。其目的也是打消車企合作夥伴的顧慮,壯大華為汽車生態。在智能汽車上,華為能複製手機業務的成功嗎?
  • 再論寶能造車——從發改委調查新能源汽車項目說起
    而另一邊,作為製造業的皇冠,汽車行業的燒錢眾所周知,蔚來李斌說「沒有200億不要造車」,小鵬汽車何小鵬說「200億都不夠花」。以寶能造車作為案例,僅以戰略投資的觀致汽車為例,從2017年底控股至今投入也超過了200億,基地建設、研發支出、生產製造,每一個環節都是巨額的投入。這得賣多少房子的利潤可以補上這一筆支出?對於並非以地產為主業的寶能來說,算一算這一帳,「圈地」一說就難圓其說。
  • 拜騰M-Byte:我們真是「PPT」造車
    以廣州作為開始,拜騰汽車正按照自身節奏,走在既定路線之上。一年前的我們更願意將拜騰汽車視為一家理念大於實際的「PPT」造車企業,質疑與偏見不可避免。至於拜騰是否為「PPT」造車企業,它沒有否認,反而為它賦予一層新的定義,即「Product、Production、Technology」,產品實力、製造實力、科技實力,三者成為拜騰對於自身的最新評價。「PPT」造車從此不在刺耳,反而成為一個褒義詞彙。「拜騰不只是新勢力,更是新實力。
  • 華為不是造車 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
    華為汽車業務開啟新階段內部文件稱,華為永遠不會造汽車,但會「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2019年5月,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並將布局多年的汽車業務提升至與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和Cloud&AI BG並列的一級部門。而此次調整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將從原來面向B端的ICT業務轉為面向C端的消費者業務。華為的這一文件,被市場視為對當天早間一則傳聞的回應。該傳聞稱,華為汽車已經由長安汽車製造完成,計劃在明年底上市。
  • 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頭部「四小龍」逆勢翻盤 PPT造車軍團黯然退場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2020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本報記者 趙語涵2020年關將近,在這極特別的一年裡,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今年6月末,身陷債務、欠薪等危機的拜騰汽車傳出消息,公司將於7月起暫停中國區全部業務。拜騰北美和德國辦公室也被曝已根據當地法律,啟動破產申請程序。滑向退場的不僅有拜騰,博郡汽車也於6月宣告造車失敗,自6月15日起全員待崗,每月僅發放生活費。
  • 蔚來造車的「衝擊波」|汽車評價
    如果說特斯拉的出現,加快了整個汽車行業的變革,那麼已經持續躍居造車新勢力交付量第一的蔚來,又給處於變革中的汽車行業帶來了怎樣的衝擊波呢?「破局者」入場 解鎖汽車產業新形態一旦破局者入場,就意味著原有的市場格局將被打破,逐漸顯現出新形態。
  • 恆大的造車野心:六車齊發,新能源汽車市場重新洗牌
    但許多人不禁要問,恆大跨界造車,底氣何在?01高舉高打的造車路答案或應了那句:要成江海,先積小流。對跨界造車新勢力恆大而言,則是要從點滴入手,一步步整合汽車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銷售服務的全產業鏈條。首先,通過「高舉高打」的併購合作,獲取汽車產業鏈上下遊核心技術。通過一系列國際併購與合作,在電池、動力總成、3.0底盤架構、先進整車製造等各領域關鍵環節擁有世界最頂級核心技術。夯實內在技術之後,便是外在品質。
  • 合眾新能源汽車「掌門人」方運舟的造車思考
    如果不是2016年11月在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首次亮相,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合眾新能源汽車這樣一家新造車企業。而當記者日前見到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方運舟後,才意識到這位「掌門人」其實是資歷頗深的「老」汽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