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食物中真菌毒素的危害及預防、檢測
真菌,是一類有細胞壁,不含葉綠素,無根葉莖,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能進行有性或無性繁殖的真核微生物。真菌中最常見的是各類蕈類,另外還有黴菌和酵母。雖然真菌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如釀酒、制醬、麵包製造等,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益處,但有些真菌也能通過產生真菌毒素汙染食品這一方式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
糧食中嘔吐毒素產生的原因、危害及去除方法!
嘔吐毒素作為真菌次級代謝產物廣泛存在於穀物和飼料中,危害了人類和動物的健康。今天聊一聊嘔吐毒素產生的原因、危害及去除方法。糧食儲藏階段溫度和溼度是真菌生長和產毒的重要因素,儲藏過程中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是促進病菌在穀物上繼續繁殖蔓延,加重穀物毒素汙染的重要原因。絕大多數真菌的最適溫度為25-30℃,溫度過高過低都不利於真菌生長和產毒。
-
青貯中的黴菌毒素及其危害與防治
飼餵黴菌毒素汙染的飼料後,動物會出現毒性反應,如採食量減少、產奶量下降、生殖問題以及免疫抑制甚至死亡。據調查研究,真菌毒素存在於很多家畜飼料中,包括濃縮飼料、青綠牧草、乾草和青貯飼料。研究奶牛日糧中黴菌毒素來源時,發現青貯飼料中攝入的黴菌毒素比其他飼料原料更高。本文主要總結了世界各地青貯中的黴菌毒素研究,包括黴菌毒素對反芻動物生產性能和健康的影響。
-
衛生部公開徵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意見
B1、黃麴黴毒素M1、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及展青黴素限量指標;——增加了赭麴黴毒素A、玉米赤黴烯酮指標;——增加了食品原料可食用部分的定義,並規定食品原料中的限量按照可食用部分折算;——修改了黃麴黴毒素B1和黃麴黴毒素M1的檢測方法。
-
八成電子菸產品中發現有害人體健康的真菌、毒素汙染
最新研究結果再次給那些使用電子菸的用戶當頭一棒:美國市場上大部分流行電子菸產品均發現了對人體有害的真菌、細菌毒素汙染。此外研究人員在81%的主流電子菸產品中發現了微量的葡聚糖,而這些汙染物會導致炎症、肺部疾病。
-
GB 2761-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解讀
GB 2761-2017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是食品安全通用標準,規定了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1、黃麴黴毒素M1、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展青黴素、赭麴黴毒素A及玉米赤黴烯酮的限量指標;對保障食品安全、規範食品生產經營、維護公眾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
「武漢中博」推薦閱讀【營養與飼料】真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算,全球每年約有25%的農產品受到真菌毒素的汙染,2%的農產品因汙染嚴重而失去營養和經濟價值。另有報導被真菌汙染的各類穀物、油料種子和飼料超過其總量的10%;除經濟損失外,黴變汙染的糧食和飼料中,以及受汙染危害的動物產品中,含有致突變、促癌和致癌物,誘發動物以及人類腫瘤發生。
-
農產品及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汙染識別與預防
「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毒素中毒」;10月11日新京報等媒體報導「雞西一家聚餐吃酸湯子致7死,黃麴黴毒素超標還是米酵菌酸中毒?」;10月12日,黑龍江省衛健委旗下微信公眾號「龍江衛生健康」發文表示,該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高濃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並非此前報導的黃麴黴毒素超標。黃麴黴毒素超標及食物中毒再次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
-
黴菌毒素對水產養殖的影響及其防控措施
1.黴菌毒素汙染現狀黴菌毒素是產毒真菌在穀物或者飼料上生長繁殖產生的一系列種類繁多的有毒代謝產物(NRC, 1993)。這些產毒真菌能夠在穀物的生長、收穫過程中生長,或是在飼料的儲存、運輸和加工過程中生長,因而會在這些過程中對穀物或者飼料造成黴菌毒素汙染。
-
臺灣食品真菌毒素含量抽檢發現3件超標商品
臺灣食品真菌毒素含量抽檢發現3件超標商品 2013年08月15日 13:2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從黃麴黴毒素汙染說開去—新聞—科學網
我國規定玉米、花生及其製品的黃麴黴毒素B1的上限為20微克/千克;大米和其他植物油為10微克/千克;小麥等其他穀物、醬油等釀製品以及發酵豆製品等為5微克/千克;嬰兒食品僅為0.5微克/千克。 應該指出的是,其他一些黴菌也可產生黃麴黴毒素。而且,除了黃麴黴毒素外,其他一些真菌還會產生不同的毒素,它們都能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解讀
>為不斷完善我國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及汙染物限量標準,GB 2761-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及GB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已於2017年3月17日發布,將於2017年9月17日正式施行。
-
黃麴黴毒素超標再引關注:毒素汙染重災區與癌症高發密切相關
不久前,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發布消息稱,在近期的食品抽檢中,有多批次花生抽檢查出了黃麴黴毒素超標。黃麴黴毒素超標事件令人們產生疑慮,到底什麼是黃麴黴毒素?它們對健康的危害有多大?我們有辦法預防或減少其危害嗎?
-
江蘇科學家在糧食真菌毒素汙染防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研究所/江蘇省食品質量安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史建榮、徐劍宏研究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Food Chemistry發表題為「Biodegradation of deoxynivalenol and its derivatives by Devosia insulae A16(德沃斯菌A16對嘔吐毒素
-
黴菌毒素對奶牛的嚴重威脅
飼料中黴菌毒素的存在對於畜牧生產者來說是一個難題,它對畜牧生產甚至是畜產品加工都造成很大的損失。 飼料原料中自然條件下產生的毒素汙染對於奶牛的生產性能和健康一直都是一種威脅。 一、黃麴黴毒素 起初黃麴黴毒素的毒性表現為採食量降低,而後是體重或增重速度降低。同時,飼料轉化效率和繁殖性能降低,容易產生應激,且對於犢牛的影響更明顯。 慢性黃麴黴毒素中毒的症狀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鼻鏡乾裂,脫肛,肝臟損傷,腹部水腫等。飼餵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飼料能夠顯著降低產奶量。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真菌毒素防控創新團隊解析黃麴黴在不同食品...
黃麴黴是一種常見的腐生真菌,侵染花生、玉米、大米等常見作物,並在貯藏和加工過程中汙染多種食品和飼料。黃麴黴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黃麴黴毒素是一類致癌物,全球多達28%的原發性肝細胞癌病例由黃麴黴毒素引起,黃麴黴及毒素嚴重威脅人體健康。
-
芽孢桿菌—黴菌毒素的剋星!
《飼料衛生標準》中常見真菌毒素的標準限量規定(GB 13078-2017)芽孢桿菌生物脫酶利用微生物或其產生的酶將黴菌毒素降解為無毒產物的生物脫毒法,因其效率高、無殘留、成本低廉和操作簡便等優點,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
抽檢頻繁,如何防範黃麴黴毒素汙染中藥材?
企業可以採取加強種植管理、使用生物競爭抑制、控制藥材及原料藥的水分含量等措施來防範黃麴黴毒素汙染藥材。 抽檢頻繁,如何防範黃麴黴毒素汙染中藥材?一、《中國藥典》規定黃麴黴毒素檢測要求 黃麴黴毒素是一類真菌(如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的有毒的代謝產物,它們具有很強的致癌性,主要存在於藥材、穀物、堅果、棉籽以及動物飼料相關的產品中,特別是容易汙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產生的黃麴黴毒素主要有B1,B2,G1,G2 以及另外兩種代謝產物
-
深圳市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研發人工降解酶 解決糧食發黴毒素問題
摘要:日前,深圳先進院團隊正在協同廣東省深圳市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研發人工降解酶,以解決糧食發黴毒素問題,為我國食品安全和飼料安全築牢一道安全屏障。
-
好真菌·壞真菌·抗真菌
□記者 楊青平 生物界大致可以分為人、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我們平時常說細菌,很少說真菌,甚至把真菌也當成細菌。細菌是單個的細胞,肉眼看不見。真菌按形態可以分為酵母菌、黴菌、擔子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