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學「智造」助力嫦娥五號順利「回家」引央視關注

2020-12-25 小生博士

近日,中北大學科研成果助力嫦娥五號順利「回家」一事引起央視關注並被央視視頻報導,小編依據視頻報導內容為大家揭露中北大學助力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在中北大學山西省新型工業總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臺臺儀器正無聲運轉,一位位科研人員正一絲不苟地專注工作。這支36人的科研隊伍中,90%都是中北大學的優秀畢業生,整個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這支朝氣蓬勃的隊伍為此次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注入了一份來自中北的青春力量。

記者採訪中,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副教授張會新告訴記者,中北大學此次承接的是火箭測量系統中傳感器、變換器、數據壓縮單元和一些地面測試設備的設計、研發以及生產工作。

央視報導截圖

張會新解釋說,此次團隊生產的傳感器、變換器主要是幫助我們獲得火箭飛行中的眾多關鍵參數,以便在後續實驗中提供技術支持;數據壓縮單元主要是將火箭飛行中的海量數據進行無損壓縮,將來回收之後再進行恢復;地面測試設備則是幫助火箭實驗在最大程度節約人力、物力、財力的情況下,準確開展。中北大學80周年校慶在即,張會新表示,整個團隊希望把本次實驗的成功作為給母校80周年校慶的賀禮。

中北大學與中國航天的結緣,早在1996年就開始了。20多年間,中北參與了長徵、神舟、天宮等一個個航天項目,見證著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一個個新高度。現在,中北大學已經成為全國唯一一所有能力為我國最大的運載火箭總體部既提供設計又配套生產的高校

中北大學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學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軍總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據地創辦的我黨我軍第一所兵工學校——太行工業學校,被譽為「人民兵工第一校」。山西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北大學率先發展,創建「雙一流」大學。學校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市和山西煤化所四方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能源材料學院。學校還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籤署了合作協議爭創「雙一流」。

相關焦點

  • 辛苦了,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辛苦了,嫦娥「五妹」,歡迎回家!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當看到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非常激動,他為嫦娥「五妹」的表現打了100分。葉培建今年75歲了,但年齡並不妨礙他在嫦娥「五妹」月球之行的20多天裡日夜陪伴、密切關注。葉培建說,我國無人探月起步較晚,設計嫦娥五號的時候,就考慮要將水平提得高一些,也要為今後的載人登月奠定基礎、摸索技術。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智東西12月17日凌晨報導,北京時間凌晨1時59分,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央視直播報導,凌晨1時53分左右,地面搜索隊伍拿到了嫦娥五號返回器落地的大致位置,開始出發進行搜索。據專家介紹,科研人員會對嫦娥五號返回器進行6次返點的精確預報,以確保搜索順利開展。2時21分左右,空中搜索回收分隊已找到嫦娥五號返回器,並通過直升機上的紅外吊艙傳出返回器著陸畫面。
  • (更新)有意思:「嫦娥五號」回家,最先看到的想不到是 「玉兔」
    更新:央視新聞最新報導,空中搜索分隊副指揮員劉鵬飛揭曉了答案,「它其實是一隻兔子,就像網友們所說的,是玉兔,也可以!」之所以能夠發現這個小可愛,是因為執行此次任務的飛機加裝了能夠捕捉紅外影像的設備。「只要是自身能夠發熱的  我們都能夠將它捕捉到。」
  • 嫦娥五號,歡迎回家!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為中國航天科技發展舉杯
    歷時23天,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落,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嫦娥五號,歡迎回家!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成功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選著陸區,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與國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圖片源自@央視新聞 截圖此次嫦娥五號攜月壤成功返回,我國探月工程迎來完美收官。
  • 「嫦娥五號」帶土回家,低調的幕後英雄則是:清一色的工科類大學
    文/天意媽媽談教育2020年12月17號,我國的嫦娥五號順利帶著月球的土壤樣本,成功地在預定地點著陸,這也就意味著我國航空領域,首次採集土壤樣本成功。曾經的中國沒有那麼發達,想要拿到月球的土壤樣本,只能靠其他國家。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歷經約23天、11個飛行階段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圖為12月17日凌晨,工作人員在搬運嫦娥五號返回器。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挖土」歸來,嫦娥五號闖過了幾道關?榮耀歸來的道路並非坦途。你可知道嫦娥五號回家邁過了幾道坎?它的「娘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向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介紹。高溫是嫦娥五號返回途中的另一道難關。如果你見過神舟飛船返回艙,一定會對它那烏黑的外表印象深刻,這是被大氣層劇烈摩擦產生的高溫燒灼而成的。而嫦娥五號遇到的溫度將會更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分系統主任設計師董彥芝介紹說,如果返回器再入的速度提高一倍,再入熱量將提高8至9倍。
  • 多種新裝備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平安回家
    多種新裝備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器平安回家   針對這次搜索回收返回器的任務特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更新改造了十餘套設備。目前,著陸場系統已進行了多次針對性演練,考核驗證了改造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總臺央視記者 常豔玲:一般情況下,普通車輛照明能看清前方30米的物體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我現在所處的位置距離我們地面搜救車輛有100多米,從畫面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視線沒有任何問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針對嫦娥五號返回器夜間搜索特點,地面分隊升級改造了多項照明系統。
  • 嫦娥五號回家了! 著陸瞬間:"玉兔"搶鏡,月壤樣本揭曉太陽系秘密
    一隻白兔的成功搶鏡,預示著嫦娥五號成功著陸。英雄的歸來,我想他家的嫦娥,笑容已經爬滿了臉頰吧!有人說,時勢造英雄。我想說,英雄一直就在眼前。
  • 「嫦娥五號」從娘家帶禮物準備回家,網友:我在內蒙古等你
    「嫦娥五號」從娘家帶禮物準備回家,網友:我在內蒙古迎接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12月3日消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回信」嫦娥五號:「看到你圓滿完成了鑽取、表取和採樣封裝,家人們要對你說一聲:你真棒!月球上的工作暫告段落,光榮的嫦娥五號,準備返航!」
  • 嫦娥五號還在等什麼?為什麼遲遲沒有開啟「回家之旅」?
    2020年11月24日4點30分,我國的嫦娥五號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從此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嫦娥五號順利地完成了「近月制動」、「組合分離」等一系列關鍵步驟,並於12月1日23時11分在月球表面的「呂姆克山脈」附近成功著陸。
  • 2020年中北大學建設發展再創輝煌
    2020年,中北大學大事要事接踵而來,中北大學迎來了新的發展戰略機遇期。省委書記樓陽生同志將宣講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首站選在中北大學,並對學校事業發展給予充分肯定和悉心指導,提出殷切期望。
  • 航天二院助力嫦娥五號成功奔月:「繞、落、回」全程保障
    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火箭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其中,航天二院23所、25所、203所、206所自主研製的多項技術產品為嫦娥五號「繞、落、回」等不同階段提供全面保障支撐,助力我國開啟深空探測新徵程。
  • 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搜索回收分隊供圖  12月19日,嫦娥五號從月球挖的「土」正式移交了相關科研單位,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回顧此次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入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在軌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接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等階段。各環節順利進行,離不開航天科研人員的科技保障。
  • 嫦娥五號返回了,它身上有哪些你家鄉的「土特產」?香港:我先說
    在經過近23天的太空旅行之後,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這代表著我國此次探月採樣任務圓滿成功。在大家在對它回家路上高潮的「打水漂」技術讚嘆不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在嫦娥五號身上,有哪些來自你所在省的貢獻呢?
  • 揭露中北大學對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貢獻
    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助力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秀12月22日12點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點火起飛,順利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其中,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科研團隊研發的衝擊傳感器、振動傳感器、數據記錄器、記錄器地面測試臺、指令變換器測試臺,數字量變換器測試臺,模擬量變換器測試臺助、推電量變換器測試臺等產品助力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為航天強國建設增添新動能。
  • 嫦娥五號探夢星空
    嫦娥五號探夢星空 編輯:王井豐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11-24 15:31     審核:李雨楠
  • 嫦娥五號,我們準備好了!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940期】 距離嫦娥五號任務「嫦娥」奔月 等待「嫦娥」歸家 兩場航天人對嫦娥五號任務送上祝福 在護送長徵五號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後 文昌一線航天人還在塔架前 舉行慶祝籤名活動 夢想傳承,使命接力 追夢奮鬥、再創奇蹟
  • 嫦娥五號回家路上玩起打水漂,看央視科普「半彈道式跳躍回」
    IT之家12月13日消息 今天 9 時 51 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目前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已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之後就將攜帶樣本返回地球。那麼問題來了,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會按什麼線路、以怎樣的速度飛回地球、最終她又將會降落在哪裡?央視對此進行了一次科普:什麼?大氣層上還能 「打水漂」?這個 「水漂」怎麼打?IT之家陪大家一起來看嫦娥五號是怎麼回答的吧。
  • 嫦娥五號回家,我們還有更遼闊的星辰大海
    12月17日1時59分,經過長達23天的探月之旅,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順利「回家」,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與此同時,國新辦17日舉行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嫦娥五號的成功著陸對於我國的航空航天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我國現有的數次航天經驗中,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標誌著中國航天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