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北大學科研成果助力嫦娥五號順利「回家」一事引起央視關注並被央視視頻報導,小編依據視頻報導內容為大家揭露中北大學助力嫦娥五號背後的故事。
在中北大學山西省新型工業總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臺臺儀器正無聲運轉,一位位科研人員正一絲不苟地專注工作。這支36人的科研隊伍中,90%都是中北大學的優秀畢業生,整個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這支朝氣蓬勃的隊伍為此次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注入了一份來自中北的青春力量。
記者採訪中,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副教授張會新告訴記者,中北大學此次承接的是火箭測量系統中傳感器、變換器、數據壓縮單元和一些地面測試設備的設計、研發以及生產工作。
張會新解釋說,此次團隊生產的傳感器、變換器主要是幫助我們獲得火箭飛行中的眾多關鍵參數,以便在後續實驗中提供技術支持;數據壓縮單元主要是將火箭飛行中的海量數據進行無損壓縮,將來回收之後再進行恢復;地面測試設備則是幫助火箭實驗在最大程度節約人力、物力、財力的情況下,準確開展。中北大學80周年校慶在即,張會新表示,整個團隊希望把本次實驗的成功作為給母校80周年校慶的賀禮。
中北大學與中國航天的結緣,早在1996年就開始了。20多年間,中北參與了長徵、神舟、天宮等一個個航天項目,見證著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一個個新高度。現在,中北大學已經成為全國唯一一所有能力為我國最大的運載火箭總體部既提供設計又配套生產的高校。
中北大學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學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軍總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據地創辦的我黨我軍第一所兵工學校——太行工業學校,被譽為「人民兵工第一校」。山西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北大學率先發展,創建「雙一流」大學。學校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市和山西煤化所四方共建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能源材料學院。學校還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籤署了合作協議爭創「雙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