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談SSCI投稿經驗

2021-02-20 經管之家

發一篇SSCI論文,對於一個沒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在中國社科教育體制下的成長起來的學者來說,真是要脫一層皮。

首先是寫論文。具體不同專業應該不一樣。我在寫文章前,做了2年多的調查。寫的過程上面簡單說了。第一步是文獻,要把本專業的中英文文章都讀遍。找一個有意思「理論問題」是很重要的。開場白非常非常重要。我的第2,3初稿時曾經給一個老外看過,老外看了幾分鐘說,這樣的introduction不行,因為這麼寫根本沒人願意看下去。然後他在我的第一段的5,6裡一句句批判。

其次,選雜誌。畢竟是寫中國問題,我的研究可能從地區研究和我本專業兩種期刊裡找出路。所有的SSCI期刊裡,和當代中國或亞洲的地區研究期刊一共5本左右,我本專業一共20本左右SSCI,適合發中國問題的,一共也就3-4本。我不是經濟學、社會學,一篇論文都有上百本雜誌可以挑。然後是挑雜誌的機會。一是看一年周期,有半年刊,季刊和雙月刊,然後還要挑每期多少篇。有的刊物一期就3,4篇文章。這種期刊借我膽子也不敢投的。我先挑了一本中國地區研究的top journal投,季刊,一期5篇的樣子。被拒後,找了本專業的中上水平的雜誌,雙月刊,一期6篇左右。

然後,按照雜誌要求修改格式。有的雜誌要求非常高,比如英語和美語的差別,性別歧視問題不能有,比如泛指的chairman是不能說的,因為還可能有chairwoman,所以只能說chair person。這些細節都必須一點點的改。最麻煩的是參考文獻的樣式。有的是最後,有的是腳註。慢慢磨吧。但比起整個寫作過程,這都是小事。然後按照要求投稿。

關於和編輯的交流。一是催進度,這個還是有必要的。主編下面一般還有編輯助理。一般我催進度都是給公共信箱寫信,抄送給主編。我遇到的情況是,不管晚幾天,最後會是編輯助理給我回復,說讓我等等什麼的。

二是如果遇到不服氣怎麼辦。我的另一篇SSCI論文當時就給了我一個reject,但我覺得有得爭,我就給編輯寫信說,他的每條意見我都能反駁。編輯很快回信(2天後),說,首先我還是很歡迎你修改後繼續審的,你可以寫一封cover letter給評閱人,但要注意「外交辭令」。還說,你當然也可以要求換評閱人,但這樣就可能會提出別的問題。這一爭取相當於把rejection改成了major revision。

和評閱人辯論這件事。首先條件是,確實有的爭,因為一篇文章出去,你應該保證你在這個領域自己看過所有文獻,別人說的爭論的內容你全清楚(發國際刊物,就是要在所有文獻的基礎上往前走一小步),所以評閱人的意見,多半是他沒你考慮得完全。如果反過來是作者沒想仔細被人抓把柄。那就乖乖的改,同時一定要回復裡讚揚和感謝他。反過來,有時候評閱人可能不是完全理解你的思路,很多作者會就覺得「這哥們什麼也不懂」,這種想法是不能有的。理科我不知道,我所接觸的十幾個匿名評閱人裡,沒一個不是相關領域的專家(非常佩服期刊掌握的專家庫儲備)。最後結論是,只可能是你沒寫清楚,而不是專家沒看懂。本著這個心態,那就乖乖的改文章吧,把評閱人的質疑全回答清楚了。必要時寫封長信解釋(有時候文章篇幅裝不下)。

概念問題:這是中國人寫文章時最讓外國學者惱火的一個問題。中文文章喜歡「創造」新概念。其實是在玩概念遊戲。比如,大家寫文章總喜歡寫「結構」,「體系」,再加一個「性」,結構性的,內生性的,或者加個「化」,城市化、市場化、私有化、轉型。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不是不能用,但不能胡亂用。如果你寫了一篇論文,說「由於中國的政治結構和美國不同,所以怎麼怎麼」。在國內肯定能發表。但這種話到了英文期刊,評閱人馬上就會問你,你指的「政治結構」是什麼?中國人很喜歡說「結構性調整」這種話,到底什麼意思?誰能說說看?更有甚著,一會說結構,一會說體系的,英文期刊的評閱人肯定看得就怒了。

邏輯問題:這個很難講。但我覺得大部分學者智商都是沒問題的,寫文章邏輯性不強關鍵還是一個道德問題。就是「對付」和投機取巧。一段話闡述一個道理,中間有一句話其實是說不通的,明明心裡知道,就是賭評閱人看不出來。確實,很多情況下矇混過關了(因為中文雜誌的評閱人水平不高還看得不仔細)。但最後白紙黑字的印出來後,總有人會看出來的。當然我這還是指檔次比較高的雜誌的文章。方法問題:方法是中國非海歸學者的一個缺門。每個專業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單從社會科學來講,基本思路都是一樣的。其實我專門強調「方法」,並不是一定要用計量,回歸(其實這方面,中國現在在數學方法的使用上已經開始走另一個極端了),定量還是定性根本不重要,同樣的問題和理論,兩套方法可以做兩篇都很優秀的文章。

我說的方法其實還是邏輯和研究設計的問題。但如果前面的研究設計弄不清楚,怎麼都是白搭。前面我說道,我有篇文章,評閱人為了一個變量洋洋灑灑寫了2頁紙和我辯論。內容基本上涵蓋了可能犯的所有錯誤。包括:1)變量能否代表概念;2)指標能夠用來精確測量變量;3)指標的測量得是不是準(我這回用了調查問卷);4)樣本數據的分布是不是合理,符合理論預期;5)用的數學方法是否有問題。除了4和5以外,如果是定性研究,123其實也同樣重要。相應的,我昨天寫了一篇5頁的紙,反駁他每一條批評,以證明我對變量和指標的選取是科學的並且經過深思熟慮的。相反,如果寫文章之前這些問題沒考慮清楚,文章寫出來了也是白寫。

(資料節選自搜狐)

完整掌握論文寫作發表過程所需的議題尋找、統計與數據分析技術與論文撰寫相關心法。打通科研發表的任督二脈,成為真正的論文達人,發表屬於自己的高質量論文!陳世智老師親臨現場分享:

推薦投稿期刊,指導SSCI投稿!!

SSCI/SCI論文寫作發表實戰

上課時間:7月19-21日(三天)
上課地點:北京市海澱區丹龍大廈
現場費用:3000/ 2200元(學生價格,僅限全日制本科生及碩士)
每天授課:上午9:00-12:00;下午13:30-16:30;答疑

陳世智老師,現任臺灣高雄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臺灣大同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博士(Ph.D.),同時兼任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教授、實踐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南開大學(中國)訪問學者、臺灣經濟部工業局與臺灣產業科技發展協會顧問、鳳上通運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顧問等。

陳老師近五年內共發表26篇國際期刊,其中20篇為SSCI/SCI,2篇TSSCI,2篇EI;目前共發表24篇國際研討會論文,其中3篇得到BestPaper Award(論文獎),8篇區域研討會論文,2篇獲得論文獎;曾擔任超過20個SSCI/SCI期刊的審稿人。

推薦投稿期刊,指導SSCI投稿!!

1. 上課範例使用已發表之SSCI/SCI期刊所有的投稿過程、數據分析,引導學員從論文發想、議題尋找、理論與研究建構、數據收集,乃至研究成果撰寫,打通論文發表的任督二脈。學員將得到手完整投稿SSCI /SCI所有完整數據與投稿過程數據。過程中引經據典,提供專業期刊論文作為佐證,讓您撰寫與發表論文事半功倍;

上課方式生動活潑,舉例深入淺出,結合老師自己豐富的投稿和審稿經驗進行案例分析;

2. 本課程全程使用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與PLS(Partial Least Square) 作為分析方法,所用的案例皆使用已發表期刊範例,可完全做出與SSCI期刊等級之分析結果;

3. 上課與學員互動熱情,面對提問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深受上課學員的喜愛;

4. 透過此一課程,能幫助您順利完成SSCI論文的寫作和投稿;

5. 提供國際期刊投稿資訊,讓每個學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投稿期刊;

6. 沒有統計軟體操作經驗者也可參加。

第一階段:研究架構的形成
1. 研究派絡的發展,建立屬於自己的研究課題
2. 如何著手開始一個研究或計劃
3. 搜尋相關領域知名的理論、研究架構成為理論基礎
4. 以研究主題的特性建立理論模型
5. 幾種研究模型的建立經驗分享
6. 研究架構模型的繪製與建立

第二階段:國際通用的論文查找與整理
1. SSCI/SCI期刊的查找
2. 確認SSCI/SCI期刊的影響因子與等級
3. 快速查找SSCI和SCI期刊
4. 建立屬於自己的SSCI和SCI期刊
5. 文獻探討與研究假設推展的重點

第三階段:期刊發表流程、要求與介紹
1. 投稿前的準備工作與投稿系統的相關專有名詞
2. 常見的期刊投稿系統介紹與投稿方式
3. 給期刊主編(editor)的一封信
4. 文獻引用格式
5. 審稿程序

第四階段:已發表SSCI/SCI期刊真實數據分析與案例逐步分析與練習(主要以結構方程模型、AMOS工具為主)
1. 建立效度的相關撰寫(Construct Validity),包含信度(Reliability),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區別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交叉效度(Cross Validity)、適配度分析等
2. 結構模型的範例撰寫:適配度分析結果、研究假設分析結果
3. 其他SEM進階應用與分析 (如多群組比較、Mediation Effect與Moderation Effect)

第五階段:已發表SSCI/SCI期刊真實數據分析與案例逐步分析與練習(主要以偏最小平方法、SmartPLS工具為主)測量模型的撰寫範例
1. 建立效度的相關撰寫(Construct Validity),包含信度(Reliability),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區別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等
2. PLS的範例撰寫
3. 其他PLS進階應用與分析 (如Mediation Effect與Moderation Effect)

第六階段:統計分析的英文寫作與表現呈現形式  

第七階段:投稿的等待與回應
1. 投稿後的可能結果
2. 二次修訂(Revision)的回覆與範例

第八階段:投稿後的經驗分享、策略與學術倫理

1. 課後贈送全套視頻和資料;

2. 老師講義及豐富文獻資料。

1、論壇現場班老學員9折優惠;

2、同一單位3人同時報名9折優惠;

3、同一單位6人及以上同時報名8折優惠。

(以上優惠不疊加)

1. 點擊「閱讀原文」,網上提交報名信息;

2. 通過訂單支付 (需要公務卡或者pos單的老師請提交訂單後聯繫我們);

3. 給予反饋,確認報名信息;

4. 開課前一周發送培訓教室路線圖。

魏老師

電話:010-68478566

QQ:2881989714

郵箱:vip@pinggu.org

相關焦點

  • 法學論文SSCI期刊有哪些 怎樣投稿
    ssci期刊作為sci期刊的姊妹篇,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的學術權威,但是ssci與sci相比,在學科領域上有所不同,sci更偏重於理工類期刊,ssci
  • 一位「土博大神」的SSCI論文發表經驗
    發一篇ssci論文,對於一個沒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在中國社科教育體制下的成長起來的學者來說,真是要脫一層皮。先說中文經歷,以表明一篇英文ssci論文比中文論文難多少!我那篇英文論文的完成過程就非常艱辛。這篇文章從動筆到第一次投稿,花了8個月,中間這段時間,我正好旅行了幾個國家進行訪問,也找過不少國內外專家交流、談話、修改。完整稿出來後,又放了3個月沉浸一下。先投了一個top journal,3月後被乾淨利落的拒掉。
  • 一位「土博士」的SSCI論文發表經驗!
    這篇文章從動筆到第一次投稿,花了8個月,中間這段時間,我正好旅行了幾個國家進行訪問,也找過不少國內外專家交流、談話、修改。完整稿出來後,又放了3個月沉浸一下。先投了一個top journal,3月後被乾淨利落的拒掉。
  • SSCI期刊投稿經驗分享
    事實上,絕大多數(或更大膽的說:所有的)曾經向SSCI 期刊投稿過的人,都曾有過被退稿的經驗,即便是各領域的學術巨擘,亦難逃此項「命運」。筆者即曾經聽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林南院士說過:被SSCI 期刊退稿,乃是極其正常自然之事,我就常有這樣的經驗,沒什麼了不起的。林院士更進一步地陳述他與其前輩,美國社會學大師James Coleman,之間曾經有過的精彩對話的往事。
  • s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被ssci檢索收錄的文章就是ssci論文,那麼什麼是ssci?ssci從名稱上看與sci有關,事實上,ssci也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的檢索系統,全稱是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ci則是科學引文索引,sci偏理科,ssci偏文科。
  • ssci和sci的區別
    ssci和sci的區別是什麼?ssci和sci都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研發的學術檢索系統,二者只有一個字母之差,看上去就密切關係,事實也的確如此,ssci和sci可以說是同等級別的檢索系統,在國內認可度非常之高,對於個人乃至對於國家科研水平的提升都有著重要意義。
  • 「SSCI投稿經驗系列之五」經濟學的好期刊來了!
    應廣大粉絲的要求,梅小森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SSCI期刊投稿經驗系列,適合有經濟學相關學科背景的同學和老師們投稿!如果你喜歡「SSCI投稿經驗系列」,歡迎留言評論,和梅小森互動,告訴我們你感興趣的期刊,我們會全力幫你一探究竟。
  • 「SSCI期刊投稿經驗系列之三」體育老師的論文投到哪兒?
    上期「SSCI期刊投稿經驗系列」我們以《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澳大利亞國際媒體研究》)這本期刊為例,帶大家探秘了SSCI期刊投稿平臺,點擊這裡回顧上期內容。今天我們繼續來探索SSCI期刊的投稿之旅。如果你喜歡「SSCI投稿經驗系列」,歡迎留言評論,告訴我們你感興趣的期刊,我們會竭盡全力幫助你一探究竟。
  •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具體是什麼意思?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是什麼意思,sci,ssci與cssci之間有哪些區別?sci,ssci論文寫作,論文發表首先,我們都已經知道了論文發表的目的就是為了分享自己在某個學科領域的成就與經驗,目前,在國際科學界,如何正確評價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已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度
  • 【筆談】法學SSCI論文發表經驗談
    而對於志在同國際接軌、成為世界一流的國內眾名牌大學來說,SSCI也日漸成為一個新興話題。SSCI到底代表著什麼?有多大權威性?法學類論文如若想要發表在SSCI期刊上,是否存在有跡可循的經驗可供參考?第一期「歐洲法視界」邀請了幾位學者與我們分享法學SSCI論文的發表經驗。本文僅涉及對如何成功投稿的技術性探討,僅代表參與者的個人觀點。
  • 【經驗】如何在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
    法學類論文如若想要發表在SSCI期刊上,是否存在有跡可循的經驗可供參考?本文僅涉及對如何成功投稿的技術性探討,僅代表參與者的個人觀點。同時申明,筆者贊同絕不能一味將國外標準奉為圭臬,但也不能在沒有充分了解一個標準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批判。1. 何為SSCI?
  • 如何查詢和訂閱期刊投稿經驗?
    我最近在投稿2篇論文時,就深刻感受到這點。閱讀網友分享的投稿經驗,是了解一個期刊及其投稿流程的最佳方式之一。同領域作者的的投稿經驗分享中,往往會涉及以下這些有價值的信息:期刊看中什麼樣的論文?比如偏實驗還是仿真?單純只有仿真的文章會不會很難中?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查找和跟蹤感興趣期刊的投稿經驗。
  • 投稿的學生看過來,詳細中文期刊投稿流程解讀
    相信各位同學已經返校了,在家裡呆了這麼長時間,很多同學已經準備好了計劃投稿文章的初稿。開學之後就要面臨著投稿了,那麼在投中文核心期刊的時候,一般的流程是怎樣的呢?各個階段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本期話題,伊棋和你簡要說明一下中文核心期刊的一般投稿流程。
  • 前輩經驗:其實,會投稿也很重要的
    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產力,高效的論文投稿,既是生命又是生產力。不管有沒有切身經驗,大家都會相信,在論文從寫作到見刊的過程中,最痛苦、最漫長的可能就是投稿了。最近看到一位老師說,他的一篇稿子,從投遞到接收,竟然花了十年時間。夠奇葩吧。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遇到這麼離譜的投稿遭遇,但它確實體現了論文投稿過程中的時間消耗問題。
  • 經驗分享:怎樣成功發表SSCI期刊論文?
    我今天要討論的題目是「如何投稿 SSCI?」,嚴格說來 ,投稿SSCI 並不是太困難的事,只要將論文寫好(絕大多數情況要以英文撰寫),並找好一本適當的 SSCI 期刊,將論文寄給該刊主編,即完成所謂的「投稿 SSCI」。但顯然問題不在此處,而是在於「如何投稿SSCI 且成功的被接受刊登?」或更直接的,「如何能順利地在 SSCI 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
  • 國內護理期刊之投稿經驗
    對於護理專業領域的學術論文,不少護理工作者存有迷茫與困惑,待上下求索、左右彷徨、煞費苦心地經營出一篇論文,卻遇到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瓶頸阻礙——如何保障自己的學術論文成功投稿?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麼,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談談護理學術論文在國內期刊投稿的經驗。學術論文的投稿方式一般包括傳統郵寄投稿和網上電子投稿。現如今,採用網上投稿系統進行投稿的方式居多。
  • 學術論文投稿與返修(Rebuttal)經驗分享
    以筆者近期的幾篇論文投稿為例,分享論文學術論文投稿與返修(Rebuttal)的經驗。講座目的:希望能夠給大家論文投稿和Rebuttal帶來一些幫助。主要目的: 1)了解期刊、會議投稿和審稿流程 ;2)了解論文Rebuttal常見問題和常用表達;3)了解論文投稿的一些建議和經驗。部分內容源自於 @魏秀參:淺談學術論文rebuttal,感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