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6 09:25 | 杭州網
昨天是世界環境日。改善生活環境,需要人人動手,一起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特別是垃圾分類這件「小事」,這是一件人人身邊的小事,也是一件關係社會文明水平的大事,還是一件影響中國綠色發展轉型的實事。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
昨天,快報民意直通車欄目聚焦「垃圾分類」問題,杭州市城管局發動大家監督垃圾清運,鼓勵大家舉報垃圾車混裝混運。
在推進人人參與垃圾分類這件事上,杭州再一次發力。
昨天報導見報後,很多讀者在快報官微上留言,對垃圾分類提出了意見建議,並提出對垃圾收運環節存在的一些疑惑。
@xing lulu:垃圾分類要延續好幾代人才能做好,我們這一代努力一點,就能加快進度。 @媽媽樂:不管怎樣,能行動起來落實到具體就是好事,就有希望,總不可能看著我們的子孫後代被垃圾場包圍吧。
@林濤: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做垃圾分類,就是把垃圾袋的顏色做成分類的顏色,再印上分類的標誌,簡單明了。
@佛益:垃圾分類是有百益而無害的好事。自從開始實施以來,我分到現在。可是每次扔垃圾桶時我很難過,桶裡根本沒有分類。為啥這麼簡單的事情不願意去做?
@凡人T:我家老小區,我垃圾分類了,但垃圾車又都倒在一起了!
其中不少留言都提了同樣一個問題,在家把垃圾分類好,但垃圾車一股腦兒倒在一起全運走,好像並沒有分類。
從去年開始,杭州全面推行「綠車對綠桶、黃車對黃桶」的管理模式,對21家清運單位的803輛垃圾清運作業車的車身進行標識、顏色統一規範噴塗,並嚴格規定,綠車只能收運綠桶裡的垃圾,黃車只能收運黃桶垃圾。
這種管理模式執行得怎麼樣?我決定跟著垃圾清運車去收一次垃圾。
快報記者昨天 跟著垃圾清運車去收垃圾
昨天6點多,我到高技街的龍湖唐寧one小區,垃圾房裡已有滿滿14桶垃圾,7桶黃色,7桶綠色。
7點光景,王師傅開著綠色的清運車來了。王師傅和跟車的李大姐搭檔,負責收運高技街附近22個小區的廚餘垃圾。
李大姐先跳下車,指揮王師傅把車停好,再拿出墊子鋪在車尾,以免垃圾在傾倒過程中散落弄髒地面。車後蓋打開,同時伸出一個「架子」。
王師傅走進垃圾房,開始往外拖垃圾桶。拖之前,他簡單翻了一下垃圾,看到雨傘、外賣餐盒等,拿出來放進旁邊的黃桶裡。
之後,他一手一隻垃圾桶,放到車尾的「架子」上,再按一下按鈕,架子緩緩上升,桶裡的垃圾呼啦呼啦倒進車「肚子」裡。為了多收一些垃圾,肚子裡的「消化器」會壓縮垃圾。
兩人配合默契,速度飛快,整個過程大概只花了5分鐘。
之後,他們又去了世紀新城、毛家橋公寓東區和西區、嘉綠名苑等11個小區。
全部收運完,垃圾將被運到位於天子嶺的廚餘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
王師傅說,一般周三到周五,每天收集到廚餘垃圾有10噸左右,周日和周日還要更多一些。
綠車收綠桶、黃車收黃桶 收錯一次至少罰300元
在整個收運過程中,我們沒有見到黃車。
王師傅說,黃車和綠車的線路是一樣的,但是方向不同,像自己是從龍湖唐寧one開始,黃車則是從嘉綠蓮苑開始,一來可以避免同時達到小區造成堵車,二來黃車是從東邊的九峰焚燒廠方向進城,綠車是從西邊的天子嶺進城,一東一西剛好錯開。
收運過程中,王師傅他們只收走了綠桶的垃圾,並沒有收黃桶裡的。王師傅說,公司規定很嚴格,要是被發現運了黃桶的垃圾,一次就至少要罰300元,還會被通報批評。
雖然,王師傅在收運時遵守了「綠車對綠桶、黃車對黃桶」的規定,但一路跟下來,我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
比如說,有的小區並非只有綠桶和黃桶,還有橙色的桶和藍綠桶。遇到這種桶,王師傅說,一般默認,橙色的歸黃車,藍綠桶歸綠車,發現垃圾桶顏色不標準,我們也會上報分公司,讓分公司和小區物業協調配置標準顏色垃圾桶。
另外,翻了幾個小區的垃圾桶,我發現,其實綠桶和黃桶裡盛的垃圾並沒有太大差別,隨便打開一個綠桶裡的垃圾袋,塑料瓶、尿不溼、啤酒瓶也有很多。
在天子嶺的廚餘處理廠 4位工人把我們沒分類對的垃圾 一件件用手揀出來
一路跟著王師傅的車回到位於天子嶺的廚餘垃圾處理廠後,我才發現,原來一直有人在默默幫我們進行垃圾分類。
這些被卸載下來的垃圾,在正式進入處理流程前,先被送進了「人工手選室」。由於廚餘垃圾中雜物太多極易損傷處理設備,需要經過再次分類之後,才能處理。
「人工手選室」是一個五六平方米的小鐵屋,不大的空間被一條差不多5米的傳送帶佔滿,兩側只有大概兩個人的空間。
一個「人工手選室」裡有6名工人,採用輪流制,每次4個人工作。在廚餘垃圾處理廠,一共有3個人工手選室,平時兩個工作,另外一個備用。
在進入「人工手選室」前,運營科的王科長遞給我一件工作服,示意我套上,「垃圾不停發酵,裡面味兒大,進去一會兒全身就都是酸臭味兒了。」
即便做足了準備,一推門進去,仍有一股強烈的刺鼻的味道。4名工人戴著頭盔、口罩、橡膠手套,站在傳送帶前快速分揀,在他們身邊有一個很深的方口井和兩隻大大的麻袋。
平時被隨手扔進綠桶裡的垃圾,在傳送帶上一覽無餘。4名工人迅速地分揀垃圾裡的「雜物」,將混進來的尿不溼等垃圾扔進方口井裡,而洗髮水洗澡液的瓶則被放進旁邊的麻袋裡。
由於垃圾一直在發酵散發熱量,「人工手選室」裡即便開著空調依然悶熱無比,很難聞的氣味,感覺每一分鐘都很難熬。
其實,「人工手選室」完全可以不存在。如果前端垃圾分類做好、中間分類運輸做好,那麼,進入處理廠後,只需要機械分選就可以了。
發現垃圾混裝混運的,可以舉報 也歡迎就「垃圾問題」來跟我們聊一聊
跟著收了一天垃圾,感觸很深。特別是看到那麼熱的天,廚餘垃圾處理廠裡,工人們把大家沒分類對的垃圾用手一件件揀出來時,真的有點於心不忍。
為了垃圾分類,為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有那麼一些人默默地在做著辛苦的工作。如果我們能再細心一點、再勤快一點,或許,他們就不用那麼累,地球也會變得更加美好。從日常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一起努力吧。
另外,大家如果發現垃圾車在收運垃圾時有混裝混運的情況,可以舉報。
舉報方式——關注「杭州城管」微信公眾號,找到「微互動」「微爆料」;或者下載「貼心城管」App(區域選擇「杭州」),找到「我來爆料」,用文字,輔以語音進行問題及地址描述,拍攝現場照片提交即可參與爆料。
如果你有什麼好的垃圾分類辦法,或者對垃圾分類有什麼意見建議,也歡迎掃一掃二維碼,或撥打85100000,來跟我們聊一聊。
(原標題《清運車到底有沒混裝混運?收集到的垃圾後期是怎麼處理的?》,原作者王青。編輯周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