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世界裡,沒有一樣東西可以不同,講中文,用漢字,吃中餐,現在連舉報也變得一樣。在內地,因為不時有大學老師被舉報引起爭議,現在這種爭議也出現在了臺灣,引起了一場討論,甚至上升為「統獨」之爭。
對這場爭議的焦點,臺灣中原大學生技系副教授招名威來說,他可能並沒有想到自己會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在兩岸走紅。
招名威三月中,在課堂上提及新冠肺炎源自武漢,並提到「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他對攝影機另一頭遠程上課的陸生說「透過攝影機的同學吃的比較多一點」、「對岸,就是在講你們」,引起學生事後寫信投訴給該校校長。
雖然臺灣和大陸在教育上不一樣,但對此類問題的處理方式也很相似。四月初,招名威被校方要求在課堂上道歉,但他在公開道歉中,選擇強調自己「身為中華民國臺灣的教授,我們不會歧視任何一個人」,他的道歉讓事件越鬧越大,中原大學高層對此不滿。有高層甚至當面指責招名威「聰明但沒智慧」、且質疑他在陸生面前提「中華民國」「難道是要陸生get out(滾蛋)」,施壓招名威二度道歉。
招名威
事件並未結束,5月11日,這場風波被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召開記者會曝光。招名威當時也在記者會上,他在講述校方處理事件過程後表示,他對校方處理方式深感失望,要求校方做出改正。
一場舉報風波,一下子在臺灣引起了關於言論和學術自由的激烈辯論,也一下子就變成了「統獨」議題。
舉報招名威的內地學生蓋孝慷日前接受《環球網》專訪時表示,他是江蘇人,就讀中原大學化工二乙班,班上只有他一個陸生,因疫情暫時沒有返校上課。招名威這學期才來教他們班的課,他此前並不認識。
蓋孝慷說,招名威發表的歧視言論是在3月13日的課堂上,過了一兩個星期,助教才發給他課堂影片,他覺得內容非常不妥,立刻向校方寫信舉報。蓋孝慷稱,自己的舉報並未涉及「統獨」,只投訴招名威地域歧視及侮辱,他認為招名威的行為是在「碰瓷」。
蓋孝慷在給學校的信中提到:「這類事件我上學近2年早就不是第一次,和其他陸生交談時也了解他們也或多或少有過。但此次人身攻擊、歧視事件之嚴重,如果經過我的陳情不能幫助我們陸生讓這一類事件成為最後一次的話,今後遇此類事件,我只能以我所理解的反擊行動維護我們陸生的權益和尊嚴。」
招名威的道歉也並不能讓蓋孝慷滿意,招名威的道歉「非常奇怪」,「這完全不是我要求的道歉點,他開始往『統獨』話題過渡了」。他表示,看到招名威這次「道歉」後,曾跟系主任交流,表明招名威的道歉「文不對題」。
很顯然,整個事件已經脫離了蓋孝慷的初衷,變成了政治化的議題,招名威和何志偉兩人11日在記者會上聲稱,校方要求招名威道歉,此舉是公然以政治目的幹涉「高等教育學術自由」,校方踐踏 「教授人格」,嚴重侵害「學術自由」。
臺灣官方也站出來回應,臺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潘文忠11日聲稱,他是「中華民國的教育部長」,也絕對支持教授在任何地方自稱是「中華民國的教授」。臺陸委會11日晚間也對此事進行了回應。臺陸委會表示將協助教育主管部門查明事實經過,採取適當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所謂的「學術講學自由」。
臺陸委會稱,臺灣是「多元開放、自由民主」的社會,高等教育殿堂不容校方「自我審查」,同時,不僅不應該幹涉教師的「講學自由」,更不應該有自我矮化和損害「國家尊嚴」的舉動。
對此,國臺辦也作出回應,發言人馬曉光13日答記者問時表示:招某在課堂上公開散布帶有歧視性、攻擊性的政治言論,嚴重違背學術倫理與職業道德,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臺陸委會、教育主管部門無視事實、罔顧是非,為其高調辯護,正是這類言行及民進黨當局的偏袒縱容,惡化了兩岸教育交流和陸生在臺就讀應有的正常健康的學習環境。
不過,還有觀點在質疑,中國內地近年不斷出現舉報老師之風,這股風是否已經刮到了臺灣。
舉報老師所產生的風波在內地也並未停止,近日來,由於方方日記的風波持續發酵,內地已有多名教授因不當言論被舉報、調查。不少教授噤若寒蟬,唯恐自己成為下一個被調查的。不過,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近日駁回一個針對該校教授言論的舉報案後,「武漢日記」作者方方發文致敬,並呼籲湖北大學等校應學習北師大,保護好自己的教授,不被網絡流氓綁架。
究竟誰是「流氓」?哪些教授值得保護?有關爭議並未停止,但從這次臺灣的事件也能看出,舉報風波往往伴隨著政治化,最後影響的往往是學生應有的學習環境,最受傷的往往也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