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超過一半的人有椎間盤膨出!5大傷腰習慣別再做,護腰竅門早...

2020-12-24 瀟湘名醫

你的腰還好嗎?

相信很多人都會搖頭。數據顯示,我國腰椎病患者已經突破2億,年輕人也不在少數,甚至有不少報導稱「第一屆90後的腰已經不行了」。

其中,在各類腰椎病中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高達18%,而且在不斷增加!25~39歲的年輕人,腰椎肩盤突出檢出率更是高達13.93%,居各年齡段的首位,不得不引起重視。

對於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來說,都有長短不同的腰痛病史,但也有些人卻可能毫無感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揭曉答案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腰椎間盤突出:

1

腰椎盤突出,到底是怎麼了?

腰椎的椎體與椎體之間,有一個柔軟而富有彈性的組織,就是我們常說的椎間盤。它由中間半流質的髓核和外圍的纖維環組成,就像麵包夾著果醬一樣。

纖維環是椎間盤最堅韌的部分,主要作用是連接椎骨;而髓核則是起到緩衝縱向衝擊力的作用。

當受到靜力性損傷或突發暴力,導致髓核向後或向外側突破外層纖維環跑出來,後側的椎管內硬膜囊就會被壓迫,髓核內的化學物質會產生局部無菌性炎症,從而產生問題,形成腰椎間盤突出。

隨著年紀的增長,其實每個人的腰椎間盤都或多或少地會發生退變,形成腰椎間盤突出。有數據顯示,40歲以上的人如果去做腰椎核磁共振,超過一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膨出。

大多數椎間盤突出患者首先出現的症狀就是腰痛,發生率約91%,但也有特殊情況~

2

腰痛是主要症狀之一

但並非所有人都會腰痛

腰痛雖是主要症狀之一,但有些患者可能沒有任何感覺,又或者可能會覺得腿痛……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1

誘發因素不同

①退行性老化

伴隨著人體的老化,我們的腰椎間盤都會慢慢退變。這種類型的腰突症,一般發病遲緩、病程較長,髓核突出是逐漸形成的,對腰椎周圍的組織刺激很小,無明顯的炎症產生,故可能無腰痛或腰痛不明顯。

②長期的壓迫、勞損

由於工作需要,像司機、貨運工人、銷售員等,需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關節長久得不到放鬆,負荷過大,引起局部勞損,就容易發生腰突,並引起腰痛。

③外傷

像在踢球、舉重、彎腰負重時,突然的扭轉、屈曲,造成暴力損傷,很容易導致外傷性的椎間盤突出。這種類型的腰突,下背部疼痛明顯,休息之後疼痛會減輕或者消失,活動之後又會再次出現。

2

發生部位不同

根據腰椎間盤突出所壓迫的神經位置不同,將他們分為中央型、旁中央型、外側型、極外側型這4種,而它們的症狀也有差異:

①中央型:一般來說這類型的突出主要是壓迫到馬尾神經,患者有可能出現鞍區和臀部的麻木。

②旁中央型:這類型的突出以馬尾神經受壓的症狀為主,並會產生腰背及腿部疼痛。

③外側型:這種類型的突出更容易誘發一側腿痛。

④極外側型:此類型突出常常有下腰痛、髖關節痛、大腿外側及小腿的外側痛,有時還會有小腿前內側發麻的症狀。

3

病變進程不同

患了腰椎間盤突出症,早期往往隱匿,僅僅有輕度腰部酸痛,勞累後加重。

隨著疾病逐漸加重發展,可能會有臀部疼痛及下肢過電般疼痛,特別是在腰椎負重時出現,平臥時又能減輕。

當突出的椎間盤擠壓了整個腰椎管時,可能會出現較為劇烈的腰痛。尤其是在咳嗽、用力排便時,都會誘發腰痛和臀部及大小腿的疼痛。

最嚴重時,會壓迫控制大小便的神經,引起會陰區麻木及大小便控制力下降。

在以前腰椎盤突出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為什麼現在發病率越來越高,且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可能和您日常生活有關!

3

損傷腰椎間盤的「幕後推手」

除了年齡,還有一些日常小習慣都會推進甚至加重椎間盤的退變,一定要注意。

1

姿勢不當

喜歡蹺二郎腿,喜歡「葛優躺」,常常含胸駝背頭前傾站立的,常低頭彎腰拖腳走的……這些姿勢都會加大椎間盤的壓力。

建議:保持良好站姿和坐姿,抬頭挺胸,挺直腰板,減輕脊柱壓力;長期坐著辦公人員,腰部可以墊靠枕;每坐或站1小時可以變換姿勢。

2

負荷過重

長期的體力勞動或者彎腰用力,腰椎間盤承受壓力會是站立時的1倍以上,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也高。

建議:少搬重物,搬時先蹲下,再慢慢起身。

3

過度肥胖

過重會壓迫腰背部肌肉,尤其是短時間內體重增加的,會給腰背部肌肉和韌帶造成很大負擔。

建議:要注意保持正常體重,少吃油膩、熱量高的食物,並進行恰當的體育鍛鍊。

4

受涼

寒冷或潮溼會引起小血管收縮、肌肉痙攣,很容易使已經蛻化變質的椎間盤出問題。

因此夏季空調屋內、冬季外出都要做好腰部防寒措施。

5

長期穿高跟鞋

穿高跟鞋雖然好看,但會使人的重心前移,不僅容易造成骨盆前傾,還會加大腰椎受力,增加腰椎間盤損傷風險,從而誘發腰椎間盤突出。

建議:儘量穿平底鞋,如果必須要穿高跟鞋,每次穿的時間最好不超過2個小時。

4

護腰小竅門

1

鍛鍊腰部核心肌群

要增強腰椎的穩定性,必須增強腰部核心肌群的力量,給它起到一個保護作用。平時可以適當做一做平板支撐、伏地挺身、小燕飛等姿勢,有助於鍛鍊腰背部肌肉,輔助保護腰椎。

◎小燕飛:俯臥,雙手背向放好,膝蓋伸直,頭和腿都儘量向上翹。堅持5秒,然後放鬆,如此重複15遍為一組。每天2次,每次3組。

2

補充氨糖

氨糖可以通過刺激軟骨細胞合成人體中的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幫助修復磨損的關節軟骨並補充滑液,就能減少纖維環破裂的機率。

氨糖主要存在於蝦、蟹等殼中,日常飲食較難獲取,可以通過膳食補充劑補充。

3

推揉散筋結

腰椎間盤突出反覆發作時,要考慮是否是筋結在作祟。因為當腰椎附近有筋結時,會牽拉其附近的腰椎,造成骨頭錯位。此時筋節問題得不到解決,即便腰椎復位了也容易復發。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科的於主任推薦了一種手法,不僅能放鬆筋,還能放鬆骨,有助於散筋結、護腰椎。

40歲後,超過一半的人有椎間盤膨出!5大傷腰習慣別再做,護腰竅門早掌握~

【來源:北京衛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腰椎間盤突出可能是「睡出來」的,這些姿勢太傷腰!3個竅門,幫你...
    其實,很多腰痛都是腰椎疾病誘發的,有數據顯示,我國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億,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病率高達18%,而且在不斷增加。從前患者多為30~60歲的中老年人,但目前20~40歲的患者佔到了64%以上!
  • 腰「閃」了怎麼辦?8個護腰小竅門教給你
    8個護腰小竅門教給你 2021-01-08 0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別慌,這有骨科醫生的小竅門幫你護腰
    幾個竅門教你護腰潘浩,是杭州市中醫院骨傷科主任中醫師、浙江省第二批名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他年輕時得急性腰椎間盤突出,後用7個訣竅使得腰傷20年沒再發作。1.不彎腰,而是下蹲拿重物取物時小心翼翼,儘量避免提重物,先下蹲再起身,腰痛再沒有發作。看到身邊人更換桶裝水時,他常提醒一句:「別彎腰,下蹲後將水桶抱起貼近身體,挺直腰背後慢慢站起來。」2.
  • 別慌,這有骨科醫生的7個竅門幫你護腰
    七個竅門教你護腰潘浩,是杭州市中醫院骨傷科主任中醫師、浙江省第二批名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他年輕時得急性腰椎間盤突出,後用7個訣竅使得腰傷20年沒再發作。1. 不彎腰,而是下蹲拿重物取物時小心翼翼,儘量避免提重物,先下蹲再起身,腰痛再沒有發作。
  • 椎間盤膨出護腰帶廠適用人群
    佩帶護腰帶椎間盤膨出護腰帶廠的適應人群:腰痛護腰帶廠的作用1.腰椎骨折等急性外傷,急性腰扭傷的患者;2.腰肌勞損、腰背肌筋膜炎等疾病患者,痛苦急性發生時;3.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患者,尤其是痛苦急性發生時;4.腰椎術後,需求前期康復練習的患者;5.需長期堅持同一姿態工作,如長途車司機,以及常常長期做手術的外科醫生和護士。
  • 養腰=養命!名醫葉哲偉送你護腰秘籍
    ,纖維環變性、增厚、彈性減小;30~40歲時椎間盤進一步失去彈力及膨脹性能,易發生萎縮、彈性減弱等退行性病變。如負重壓力過大,結合纖維環的退變及本身已有的缺陷,髓核就有可能衝破纖維環固定而膨出、突出或脫出。受寒椎間盤受寒後使腰背部肌肉痙攣和小血管收縮。局部血液循環減少,同時,肌肉的緊張、痙攣導致椎間盤的內壓升高,對於已經變性的椎間盤,可造成進一步的損害,致使髓核突出。
  • 2個竅門,幫你緩解腰痛、護好腰
    從前患者多為40~60歲的中老年人,但目前20~40歲的患者佔到了64%以上!一招自測腰椎間盤突出腰椎只有5節,卻負責70%以上的彎腰過伸運動,所以腰椎很容易發生退變,大約從20歲就開始了,逐步發生腰椎間盤突出,不僅影響形態,還會阻礙日常活動。
  • 超實用的護腰小竅門,骨科醫生都在用!
    腰痛年輕化的現象日益嚴重,有些人可謂是「二三十歲的人,五六十歲的腰」。 以下是骨科醫生在生活中的一些護腰小竅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儘量不做彎腰動作,比如彎腰拖地、彎腰搬重物等,因彎腰的姿勢會給予腰部很大的壓力,日常生活中儘量保持腰部直立狀態。
  • 3個傷腰動作別做了!醫生教你一套護腰操
    但不知道的是:舒服的姿勢更容易傷腰!這次我們請來了康復科專家,給大家指出3個看起來舒服,但是很傷腰的動作!傷腰解析坐在「矮凳子」上做家務,聊家常,時間越久,對腰椎傷害越大。這個姿勢使身體處於極度前傾的狀態,整個上半身的重量全部擠壓在了腰部。
  • 練瑜伽竟致腰椎骨折 成年人鍛鍊勿忘護腰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遊華玲)都說練瑜伽比較溫和,練了身材好,連體態氣質都變美了,可是,有兩位女士卻在練習了幾個月之後,腰痛難忍入院檢查,一查嚇了一跳——腰椎骨折、腰椎間盤膨出。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外科門診兩個小時內連續收治了兩名40歲左右的女士,均為腰痛而來。醫生詢問病史發現,這兩位女士都是從近幾個月開始學習瑜伽。
  • 最傷腰的五個習慣,你可能經常在做
    無論是健康人的腰,受傷還沒有症狀的人,還是多病的腰,都要注意防護。 在生活中,我們的許多習慣會在看不見的時候傷害我們的腰。最傷腰的五個習慣1、長期坐著腰上最健康的殺手,不是坐得太久!長時間保持坐姿的父母們,要注意這樣下去會出現肌肉疲勞變硬、受傷,腰背部疼痛等症狀。
  • 骨科大夫教您10個護腰小竅門,趕快學起來
    30歲的人,50歲的腰,年紀輕輕的,腰卻老了,今天為大家分享10個護腰竅門,03、儘量不要選擇懶人沙發,它對腰部沒有支撐,最好選擇質地偏硬的沙發,坐上去不會一下子就陷進去,休息時腰後最好加個靠枕與站立相比,腰椎需額外承受40%的壓力。當你長時間坐著,壓力就會反覆增加,腰部肌肉就會處於勞損狀態。
  • 怎麼做家務不傷腰?牢記這4點護腰小訣竅
    但是,當上了年紀之後,面對家務,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稍不注意,還可能因為做家務受傷。很多人在做家務的時候經常感覺腰酸、腰痛,一直起身子的時候都會扶著腰,嚴重的時候甚至痛得直不起腰。在家務上,其實有很多注意細節,可以幫助我們保護關節、節省體力,減少體力負擔。記住這4點護腰小訣竅,做家務時不傷腰椎!
  • 腰肌勞損與腰間盤膨出有關嗎?
    腰肌勞損與腰間盤膨出可以相互轉化,如果一個病人患有慢性腰肌勞損,那麼他腰間盤膨出的機率會比較高;同理,如果一個病人長期患有腰間盤膨出,那麼腰部的疼痛很容易誘發腰肌勞損。但它們之間的聯繫並非是必然的,也就是說,腰肌勞損不一定與腰間盤膨出有關。
  • 為什麼腰4~5和腰5骶1椎間盤容易突出?有哪些表現?如何質量?
    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和腰5骶1椎間盤發病率最高,約佔95%,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這個部位,一般是軀體和下肢的連接部位,通常受力比較大,活動度也較大,特別是反覆的彎腰活動或者是腰部過度的負重以後,很容易導致腰4~5和腰5骶1部位的椎間盤受到擠壓,從而引起纖維環的破裂,導致內部的髓核突出。
  • 床墊太軟或太硬對腰都有傷害
    俗話說「十人九腰痛」,伏案辦公、缺乏鍛鍊、久坐不動……都在不知不覺中給腰增加了負擔。如果經常出現腰疼的問題,不妨試試這幾招,讓「腰」舒服起來。  腰痛盯上5種人  ●重體力勞動者和純腦力勞動者  長期伏案工作或彎腰搬重物的人,腰部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就高。
  • 好腰要靠養,如何正確護腰?
    現如今,城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長期的伏案辦公,久坐不動,缺乏運動和鍛鍊,再加之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長期玩手機等,使很多人腰部承受的負擔越來越重,年紀輕輕就扶著喊腰疼而去醫院看病的人越來越多。
  • 為什麼腰4、腰5及腰5、骶1椎間盤突出症最為常見?
    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上看,腰4、腰5、及腰5、骶1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最大,其活動度也最大,而位於這兩個節段的後縱韌帶卻相對較窄(只有上部寬度的1/2),因而腰4、腰5及腰5、骶1椎間盤是最容易受損的部位,臨床上也是以腰4
  • 4個護腰動作快學起來!
    腰椎間盤多發於20~40歲人群,近年來愈發呈現年輕化趨勢,甚至有專家表示:現代年輕人至少把腰椎病提前了10年。那麼,腰椎間盤病變怎麼分辨?平時應該怎樣保護腰椎?腰椎間盤有「5怕」別以為腰椎間盤承受的重量多,就一定很堅固,其實它是很脆弱的。除了先天性的腰椎間盤退化之外,還有5件事是腰椎間盤的「剋星」,一不小心就會令它受傷!
  • 你常做的這10件事,正在悄悄傷腰
    久坐,正在悄悄傷害你的腰!弓背塌腰的久坐姿勢會導致脊柱僵硬,引發一系列的生物力學改變:後腰處肌肉失去彈性和耐力,韌帶變得鬆弛,椎間盤甚至還會向後滑動。我國衛健委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有超過 2 億人,腰椎出現了問題。20~35 歲的年輕人,腰椎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