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家傑青」名單公布,廣東8所高校14人上榜

2020-12-27 騰訊網

文/製圖 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實習生 嚴家慧

8月2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通告,公布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

記者留意到,本次公布入選的「國家傑青」共300人,分別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校。其中,有5所高校入選人數超10名,分別為:北京大學22人、清華大學14人、復旦大學11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1人、浙江大學10人。

廣東一共8所高校14人上榜,分別為:中山大學4人、華南理工大學2人、南方科技大學1人、暨南大學1人、南方醫科大學1人、深圳大學3人、廣州大學1人、廣東工業大學1人。

入選14人中,男性13名、女性1名,教授13名、研究員1名,所涉及研究方向包括生態學、材料學、動力學、經濟學、量子科學、中藥學等多個領域。其中,有多人曾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國家優青」等。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表示,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有違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或其他學術不端行為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在15日內(8月2日-8月16日)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提出書面異議。

廣東高校入選「傑青」簡介(部分)

中山大學:

儲誠進(研究領域:群落生態學)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研究方向為:「人類世」背景下的生物多樣性維持與保護,基於個體的生態學模型,轉化生態學。

他曾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中國生態學學會第三屆青年科技獎。2018年底,儲誠進教授課題組聯合了國際上48個科研院所的73位科研人員,在生態學領域頂級期刊Ecology Letters(IF5=11.775)上發表學術論文,系統地研究了氣候和森林林分特徵對樹木緯度多樣性梯度格局的影響,為深入理解生物多樣性緯度梯度格局的形成機制以及不同機制的相對重要性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認識,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之下,大大有助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管理。

袁文平(研究領域: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SCI刊物Plos One學術編輯、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理事、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珠海區域氣候環境生態預測預警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理事。主要研究鄰域為事氣候變化、陸地碳循環模型。

近年來,他主要從事陸地-大氣間碳、水交換的模型發展和應用研究,特別強調藉助於遙感資料,增強模型的模擬能力,以為氣候模式提供準確的陸氣交換信息。

吳丁財(研究領域:多孔高分子與炭材料)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聚合物複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6年在中山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專業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畢業後留校任教。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4年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2014年國家優青獲得者。

主要從事多孔高分子及其多孔炭材料研究。迄今共發表SCI論文140多篇;近5年來以通訊作者在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SCI期刊發表50餘篇論文。

唐亞梅(研究領域:放射醫學(放射性神經損傷的機制和治療))

教授/主任醫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2007年博士畢業於中山大學,獲「南粵優秀研究生」獎勵,同年獲選作為中國優秀博士生代表參加第57屆諾貝爾獲得者大會;曾於美國Medical College of Georgia進行訪問學者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神經內科醫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珠江科技新星。

近十餘年來,她帶領團隊在放射性腦損傷及腦血管病方向開展了系列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包括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研究結果獲邀於美國神經科學年會(2016 SfN,2014 SfN)、北美腦損傷年會(2009 NABIS)大會發言,並獲第7屆歐洲神經病學大會(7th FENS)優秀學者旅行資助獎勵。

華南理工大學:

姚小虎(研究領域:爆炸與衝擊動力學)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工程力學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廣東省航空航天先進材料與結構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國際計算力學協會會員,中國力學學會會員,廣東省力學學會理事。

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微納米與複合材料力學、衝擊動力學、航空航天結構動力學、大型複雜結構力學行為的仿真分析。近年來成功運用連續介質力學理論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完成了單壁、多壁碳納米管的屈曲和後屈曲問題的系列研究,得到了碳納米管在彎曲、軸壓、側壓、扭轉等荷載作用下屈曲行為的詳盡結果,對多場耦合、衝擊荷載作用下的碳納米管屈曲性能進行研究,多項創新性成果均屬首次得到,在多種國際刊物發表。同時針對單壁碳納米管(SWCNT)為代表的一維納米結構,以連續介質力學框架下Euler-Bernoulli梁與Timoshenko梁理論為基礎,計及碳納米管典型的尺度效應(表面彈性和表面應力的影響),對單壁碳納米管典型梁結構的軸壓屈曲、振動及波的傳播等若干力學問題進行詳細的研究。

周文慧(研究領域:排隊經濟學與服務運營管理)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工業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理事,中國運籌學會隨機服務與運作管理分會理事,廣東省質量協會副會長。

主要從事企業運作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收益管理(Revenue Management)、質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綠色供應鏈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服務運作管理(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近年來累計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3項,青年項目1項。先後在2008年獲昊源科研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9年昊源科研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0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2011年,獲第8屆服務系統與服務管理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2012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3年,管理科學與應用亞洲會議最佳論文等榮譽。

南方科技大學:

盧海舟(研究領域:磁場中拓撲物質的電子輸運理論)

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和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

2007年於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獲博士學位,師從朱邦芬院士。同年赴香港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015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學。

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特別是量子輸運理論。最近的研究興趣是利用量子場論方法研究拓撲和新奇材料中的量子態和量子輸運。系統地研究了二維和三維狄拉克電子的量子輸運行為,並應用於拓撲絕緣體/半金屬/超導體,二維層狀材料等。研究過的物理效應包括弱局域化,奇異負磁阻,量子振蕩,強磁場量子極限,各類霍爾效應等。多個理論工作被實驗廣泛支持和應用。

暨南大學:

高昊(研究領域:中藥藥效物質)

暨南大學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所長、暨南大學藥學院中藥學系系主任,暨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及創新藥物研究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廣東省疾病易感性及中醫藥研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國家優青,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廣東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廣東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中國藥學會施維雅青年藥物化學獎,中國藥學會以嶺生物醫藥青年獎,金博獎創新典範獎等。

他提出「表觀等價非對映異構」概念及其判定定理,發展和完善了基於數據比較的有機化合物結構鑑定方法學;闡明了枸杞子、魚腥草等常用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為中藥新藥創製奠定基礎。主講本科《天然藥物化學》和研究生《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獲評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

(張璐瑤)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國家傑青立項名單公布,哪些雙非高校榜上有名?
    2020年度國家傑青立項名單公布,北京、上海、江蘇位列三甲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共有300個項目予以資助。依託單位統計從統計結果看,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列第一都是15項,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緊隨其後14項,上海交通大學以12項排名第5,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以8項並列6名。這幾所高校是國內高校中的佼佼者,在各類排行榜和重量級獎項中均有身影。
  • 國家傑青名單公布!福建這些人、高校太厲害了
    臺海網8月13日訊 據福建共青團的消息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據統計,今年新晉「傑青」共300人,來自124家單位。其中,福建7人入圍。
  • 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14人都從江蘇這所高校走出!
    8月11日,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今年共對300個項目予以資助。南京大學共有14人入選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總數在全國高校中並列第3位。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中
  • 傑青名單公布,清華和中科大並列第一,四川僅這三所高校上榜
    傑青人數排名(部分)可以看到,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15人排名第一,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以14人排名第二,上海交通大學以上5所也是僅有的超過10人的大學!統計後發現在300人的名單裡面總只有30位女性。這其實可以理解,理工類專業女生本就偏少,並且男性在這類研究中會更佔據優勢!在四川省的高校裡面,除了四川大學以外,還有另外兩所高校也上榜了,一個是電子科技大學。另一個作為四大財經之一的西南財經大學也上榜了!這兩所高校均有1人上榜!
  • 2020年「國家傑出青年」公布:上榜300人,中科大清華並列第一
    2020年度國家傑青名單公布今年「傑青」上榜人數依然為300人。科學網對入選者的學歷、性別、專業技術職務及依託單位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後者來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除了北航,還有8所今年也無人入選「傑青」,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在科研界,國家「傑青」經常被視為國內除兩院院士外最有分量的獎項之一。
  • 2020年國家傑青名單發布!南大14人、武大7人,人大北航0人
    2020年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的入圍名單,2020年的傑青名單是今年的一項重磅事項,也是國內各大高校爭奪的焦點,我們來先睹為快!人入選,表現也非常突出,特別是南大,近幾年的發展勢頭不盡人意,被外界唱衰嚴重,今次一次性入圍14名傑青,可謂是一雪前恥!
  • 2020年「傑青」名單:哪些高校出彩?背後恐迎人才爭奪戰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共有 300 名學者入選,其中男性 270 人,女性 30 人。同時,擁有國家「傑青」數量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研實力。名單分析今年「傑青」上榜人數依然為300人。據公眾號科學網對入選者的學歷、性別、專業技術職務及依託單位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
  • 高校排名"大洗牌":從2019國家傑青、優青名單來看!
    恰好前段時間2019年國家傑青和優青名單都新鮮出爐。小編一向追求有理有據,本期,就趁勢推出2019年國家傑青和優青獲得者的本科院校統計。 作為高端科技人才的支持項目,國家傑青和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
  • 2020年"傑青"名單超全分析!背後恐迎人才爭奪戰
    8月11日,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發布,今年也要不少亮點。擁有國家&34;數量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研實力。分析2020年&34;入選者名單,可以發現:1. 從學歷上看,今年上榜的300人全部擁有博士學位。2.
  • 2020中國大學國家傑青人數排名:119所高校上榜,有你學校嗎?
    一所高校擁有的國家傑青越多,一定程度上也是其學校師資力量、學術科研水平,甚至是學校綜合實力的體現。那麼2016-2019年哪所高校獲得的國家傑青人數較多呢?哪所高校的學術科研能力相對較強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校友會統計的2016-2019年各高校獲得的國家傑青人數,看一看你的學校有沒有上榜?
  • 2019年國家傑青!本科校友,蘭大這項排名全國高校第五
    2019年「國家傑青」申請人名單 蘭州大學「貢獻」11人 排名第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8月2日公布的2019年「國家傑青」建議資助申請人名單中,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的有15人,位居全國高校第一;蘭州大學「貢獻」11人,排名第五。
  • 近5年國家「傑青」分析:哪些機構表現優秀?
    作者 | 劉如楠8月11日,2020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入選人數最多,並列第一;南京大學表現優秀,和北京大學緊隨其後。同時,西湖大學、燕山大學等一批「雙非」及地方高校實力強勁,引發廣泛關注。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新增「傑青」最多?
    「傑青」每年發布一次,從2019年開始每年獲批人數從200人增加到300人。2019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工作座談會時指出,「傑青」基金在提高我國基礎研究水平和源頭創新能力上要發揮更大作用。
  • 武漢大學第二,2020國家傑青名單,武大本科校友15人僅次於清華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最新一期《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以下簡稱傑青名單),入選名單的傑青仍然是300人。有幸入選的300名傑青,最低擁有博士以上學位,在學術界,傑青是僅次於兩院院士之後的最有含金量獲獎獎項。
  • 300名傑青名單公布,上海交大、南大暴增,「清北+長五」穩居前七
    傑青數量的多少,往往代表著高校對人才隊伍的培養力度強弱。8月11日晚間,一份科研界高度關注的名單出爐——2020年國家傑青資助項目名單公布。,人均國家傑青產出率中科大依舊是全國第一,可謂實力強勁。南京大學有14位中青年學者入選2020年度國家傑青,與北京大學並列全國第三,而去年為8人,增加了幾乎一倍,向世人證明了南大的硬實力!
  • 近五年國家傑青大數據!清華北大一騎紅塵!中科大浙大復旦其次!
    8月11日,2020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入選人數最多,並列第一;南京大學表現優秀,和北京大學緊隨其後。同時,西湖大學、燕山大學等一批「雙非」及地方高校實力強勁,引發廣泛關注。科學網分析了近5年(2016-2020年)國家「傑青」名單,從更長的時間維度展示各高校和機構的實力。
  • 2020國家傑青名單,武漢大學本科校友數15人排在第二,僅次於清華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最新一期《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以下簡稱傑青名單),入選名單的傑青仍然是300人。有幸入選的300名傑青,最低擁有博士以上學位,在學術界,傑青是僅次於兩院院士之後的最有含金量獲獎獎項。
  • 2020年「傑青」分析:中科大清華並列第一
    來源:科學網8月11日,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發布。擁有國家「傑青」數量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研實力。分析2020年「傑青」入選者名單,可以發現:1. 從學歷上看,今年上榜的300人全部擁有博士學位。
  • 國家「傑青」新增14人,這所百年學府再次發力,你報考了嗎?
    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共有300人入選,其中南京大學14人,僅次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表現很搶眼。「傑青」是高校中各個學科的帶頭人,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這些人才。一旦「傑青」流失,意味著該學科實力水平難免下降。在「雙一流」建設的當下,高校對「傑青」更為重視。
  • 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14人都從南京大學走出
    近日,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今年共對300個項目予以資助。南京大學共有14人入選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總數在全國高校中並列第3位。2020年度國家傑青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中,南京大學的喻良、宋鳳麒、史壯志、江德臣、趙勁、李朝升、陳帥、張愛鋮、趙坤、王孝磊、吳鏑、張徐祥、馬曉星、曹汛等14位教授入選,具體名單如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