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也要分場合,為了孩子好,以下時間段父母再生氣也要忍住

2020-11-16 暖了時光育兒說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孩子後,不管是寶爸還是寶媽,可以說都會有那麼些時刻,看著熊孩子惹事、犯錯,忍不住想要吼他吵他。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是批評孩子也要分場合,更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段,不然對父母而言那些所謂的批評,對孩子而言不僅起不到批評的目的,甚至會更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這幾種場合,父母最好不要批評孩子

①在孩子的老師和同學面前

因為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尤其是大一些的孩子,他們的自尊心也要更強。所以這裡也建議,如果孩子犯了錯,當著其老師和同學的面,父母一定要忍住。

不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批評孩子,給他留足了面子,這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不僅會感念你的好,在認錯態度上也會非常友好。這樣「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才更容易實現。

②在公園、遊樂場等人多的場合

這樣的公共場合,雖說身邊的人不一定都認識你和你家孩子,但孩子的自尊心作祟,如果家長在這樣的場合批評了孩子,他們不僅聽不進去,反而會和你頂嘴、反駁你的訓斥。如果這樣,可以說父母的批評除了讓自己更加生氣,也讓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張之外,對他的「教育」而言毫無利處可言。

這幾個時間段,父母批評孩子也要慎重

①孩子剛取得了成績,正開心的時候。

②孩子原本情緒就不高,正失落的時候。

③入睡前的時間段,也不建議父母批評孩子。

我們知道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睡覺之前被父母批評了,帶著情緒入睡,即便是睡著了也睡得不安穩。如此孩子的睡眠質量肯定是要受影響的,所以這裡建議,如果不是孩子犯了很大的錯,必須當時就嚴重地批評,那麼父母最好也控制下自己的情緒,選擇更合適的時機去「教育」孩子。

批評孩子時,父母也要注意技巧和方法

①注意自己的語氣,切忌「吼」。

如果每次孩子犯錯,父母都靠吼去解決問題,你會發現孩子其實是完全聽不進去的,而在吼孩子的過程中,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加糟糕。反之,批評孩子時,如果父母很嚴肅,語氣堅定有力,但未必就是很大聲,好好地給孩子陳述他犯的錯,然後表達自己的立場,直接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這樣孩子反而會更容易接受。

②批評孩子時就事論事,切忌「翻舊帳」,絮叨一堆,說不到問題的關鍵。

有的父母一批評孩子,就會「翻舊帳」這樣的行為,對孩子而言只會讓他們更加反感,所以為了讓自己的批評和教育更加有效果,也建議父母們最好別這樣。

為什麼父母會批評孩子,其實說到底還是為了孩子好,那麼真正為了孩子好,也為了讓自己對孩子的批評能夠起到功效,上面提到的這些,希望父母們可要記住了。

今日話題:孩子犯錯父母批評時,如何做孩子才更容易接受呢?】

90後寶媽一枚,因為有了孩子,開始關注並學習育兒知識。在這裡希望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寶媽寶爸,共同探討育兒心經。

未來亦暖,歲月如初。時光,總是暖暖的,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批評孩子要有度,批評要分場合
    接孩子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孩子天真的語言有時讓人忍俊不住,有時讓人啞口無言,有時又感覺到要趕緊走,因為,再不走的話,不然周圍的目光受不了。還是一年級時,小豆包一樣的孩子們排著隊伍出來時,家長都會蜂擁而上,問這問那。我家孩子一般都是衣冠不齊一夥的,臉上手上各色顏色線條都有,還邊喊「媽媽」邊撲進我的懷裡。
  • 父母批評孩子,儘量繞開以下幾個時間段,尤其第一個,容易傷自尊
    執筆:王豔微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孩子不聽話肯定是要受到教育的,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能完全憑藉自己的心情,尤其是有些時間段最好能避開。孩子也不例外,別看他們年紀尚小,但其實也有自尊心。若是家長當著眾人批評、數落孩子,一方面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害怕,自尊心受挫,使得他們今後說話和行為都會變得小心翼翼,甚至會害怕別人的目光,不敢在公眾場合講話等。另一方面會讓其產生怨恨的心理,甚至仇視父母,從而變得越來越叛逆。
  • 四個時間段不要批評孩子
    生活中,總有家長會不分場合地批評孩子,這樣其實是不恰當的,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比如以下四個時間段,熙寶爸爸建議大家不要批評孩子。晨起時不批評孩子 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晨起就批評孩子,會對孩子一天的心情造成影響,讓他做什麼事都不得勁。就拿朋友來說,雖然孩子有錯,但朋友一個勁地在大早上數落、批評孩子,其實也有失偏頗。
  • 這4種時間段,千萬別批評孩子,後果很嚴重(家長必看)
    四個時間段,不要批評孩子生活中,總有家長會不分場合地批評孩子,這樣其實是不恰當的,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比如以下四個時間段,晨媽建議大家不要批評孩子。晨起時不批評孩子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晨起就批評孩子,會對孩子一天的心情造成影響,讓他做什麼事都不得勁。就拿上文朋友來說,雖然孩子有錯,但朋友一個勁地在大早上數落、批評孩子,其實也有失偏頗。最恰當的處理方法是,當場言語說一下,讓娃儘快收拾完,放學回來再針對這個問題,好好地溝通一下。
  • 批評孩子要注意挑時間,家長注意規避這3個點,再生氣也要忍耐
    批評孩子要注意挑時間,家長注意規避這3個點,再生氣也要忍耐許多熊孩子就是不會讓爸媽省心,一次次挑戰家長的耐心,讓家長脾氣日漸增長。有時候批評孩子確實是必要的,因為小時候自己不批評,孩子大了,社會就會替你好好教育。有些氣早生不是壞事,就看家長怎麼引導了。
  • 這4個時間段,家長再生氣也不要批評孩子!否則孩子會很受傷
    孩子犯錯難免會引起家長的不悅,而大部分家長對待孩子犯錯,都會用批評和教育的方式來處理,殊不知,家長批評孩子的時間不對,是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尤其這幾個時段,家長再生氣也得避免!,會抱怨孩子給自己添麻煩,甚至會批評孩子不好好照顧自己,實際上,這種做法會加重孩子的病情,不利於恢復。
  • 這幾個時間點不要批評孩子,影響他發育,生氣也忍住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但是很多人初為父母沒有經驗,總以為自己可以隨時教育孩子,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要有方法,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都要注意。因為會對孩子將來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批評孩子的時候千萬要講究時間,不然就會讓效果適得其反,其中這幾個時間點不要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各方面發育,家長一定要忍住。
  • 父母即便再生氣,也不要在3個時刻批評孩子,早看早受益
    父母保持理性平和的教育態度,正確的引導孩子,孩子才能真的學會獨立思考。父母即便再生氣,也不要在3個時刻批評孩子,早看早受益!1、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公開場合下,我們去嚴厲的批評教育學生,表面看起來成功了,能說明什麼呢?至多說明我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還行。
  • 來自育兒專家的忠告:這幾個年齡段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要忍住
    來自育兒專家的忠告:這幾個年齡段孩子不能打,再生氣也要忍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怎麼辦?打他一頓就好了。類似這樣的「經驗」你是不是也經常在用呢?很多父母都表示,孩子小的時候調皮任性,更多時候還胡攪蠻纏,沒辦法的時候就只能寄希望於「打」了,打孩子,雖說某些時候也確實有效果,只是弊端也不少。
  • 孩子犯錯罵不罵?這個時間段不要批評,當心傷害到孩子
    所以,家長在訓斥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地點和時間,不能完全憑藉著自己的心情來,這3個時間段一定不要訓斥孩子,否則孩子只會與你越來越遠所以,如果公眾場合孩子犯下錯誤,家長不妨試著蹲下來,告訴他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自己不批評是為了給他面子,當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孩子犯錯不能批評?家長要讓批評變「甜」,孩子才容易接受
    批評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往好的方面去發展。但父母有時並沒有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批評始終是帶著打擊的色彩。許多父母在批評孩子時,不顧及場合、不顧及孩子的想法。二姨家的孩子欣欣就是一個很好例子。每次去親戚家做客時,欣欣做錯一點事情,二姨就會當眾訓斥欣欣,而且話語說的格外的難聽。
  • 再累也要陪孩子?再生氣都不能對孩子發脾氣
    ——「再生氣也不要對孩子發脾氣」。比如,當我們已經累得半死、想休息一會兒時,孩子卻非要我們帶他出去玩,此時估計很多父母都不忍心拒絕孩子,咬咬牙爬起來去陪孩子。這就是逼著自己,要接納「再累要陪孩子」這件事。
  • 父母批評孩子要「偷偷」的進行
    父母箴言:家長們對自己的自尊心往往比較敏感,當孩子有叛逆行為時,就怒不可孩子覺得受委屈、傷面子時,家長卻認為:「小孩子家家的,什麼面子不面子!」甚至有意給他一點傷害,以示懲戒,其實這是萬萬不可取的。如果家長能夠照顧到孩子的自尊心,就可以避免許多不處要的麻煩。
  • 批評孩子,這幾點要注意,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不僅是要教育孩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還要讓孩子能夠愉快的接受父母對他的批評教育這對很多父母來說是一個特別高的要求。那到底有沒有一種方法或者是捷徑?讓父母們既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能消除孩子因為自己的批評而引起的逆反心理呢。孩子犯錯父母注意自己的批評方式,下面這幾點儘量注意。
  • 批評孩子要選對時間,謹記:這四個時間段是禁忌,再氣也要忍住。
    都說孩子是父母畢生的事業,的確如此,在父母眼裡即使孩子成家立業為人父母了,也還是喝孩子,更不要說參加工作之前了,簡直就是操碎了心的一輩子的牽掛,孩子的成長中有幸福也有淚水,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是每個做父母的心願,於是難免有了恨鐵不成鋼的打罵,老一輩說的好:不打不罵不成才,說的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也要講究方法,比如說在教育孩子罵孩子的時候,時間要選對了,事半功倍,否則就是毀了孩子,一起來看看吧
  • 以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再生氣也不能動手,不然讓娃產生心理陰影
    文|好孕姐老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但現實告訴我們,棍棒底下出現的不一樣是孝子,說不定還是毆打父母的「白眼狼」。教育要適度,孩子氣人的時候,可以打。但一定要看好孩子的年齡段,若是在以下三個年齡段打孩子,不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還讓娃產生心理陰影。3歲的孩子不能打於父母而言,2、3歲的孩子狗都嫌。從之前的小可愛,分分鐘變成了「小惡魔」。一方面依賴著家長,一方面又不想讓父母管。矛盾的個體,讓父母很抓狂,真的很想打他一頓,讓他安靜下來。
  • 怎麼忍住不打孩子的
    怎麼忍住不打孩子的2020-01-19 16:59:53出處:PCbaby作者:佚名但是打孩子很容易適得其反,不僅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甚至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有的孩子會因此變得更加叛逆,有的孩子會因此和自己家長關係疏遠。那麼怎麼忍住不打孩子的呢?
  • 表揚孩子要在餐廳,批評孩子要在臥室!
    女兒能有這樣的表現,也是源於我和孩子媽媽在生活中耐心的引導,身邊很多人也很羨慕我,把女兒教育的比較出色,學習成績優秀,生活中也是個小大人。但其實我也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 和很多家長一樣,最典型的心態就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時候忽略了孩子的自然成長,拔苗助長的心態暴露無遺,而在這些不科學的教育方式中,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在很多場合沒有顧忌到孩子的自尊心,而這其實就是我在題目中提到的觀點:&34;。
  • 孩子挨打時,出現以下幾種反應很危險,父母再生氣都要停手
    家長們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不斷的努力拼命工作,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也間接導致了家長的脾氣暴躁。脾氣暴躁的家長們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就會通過打孩子的行為來批評教育孩子。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打孩子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教導孩子的作用,但是如果長時間的打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被打皮了,慢慢的他就不會再聽家長的話了。因此,小編在這裡建議家長們在打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適度而且要注意自己的下手力度,千萬不要因為下手過重而導致孩子身體受到傷害,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在孩子被打之後,如果出現了以下幾種行為,那麼家長們就一定要注意了!
  • 又一個孩子跳樓身亡,父母管制要有分寸,這2個情況要停止批評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作用,尤其會給他們內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吳先生平時忙於工作很少在家,為了防止自己看管不到孩子學壞,所以平時對兒子的管教十分嚴格。>:這位爸爸太不負責任了,為了自己的面子把孩子逼上了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