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閱讀和思考能力,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是有幫助的。那麼,家長可以如何鍛鍊他(她)們的這些能力呢?其中一個推薦的方法就是:從「故事分析圖「開始,啟動孩子的思維。當然,這個建議主要針對10歲以上的孩子和家長。因為10歲,是孩子邏輯思維完成基本建構的時間。(10歲以下的孩子,可以更多的通過親子講故事的方式,先培養理解能力。)
一、價值盤點
1.建立自信、培養興趣
從小篇幅的故事開始。故事分析對於初學思維導圖繪製的孩子來說,較容易完成。於是,這有助於孩子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同時,對於孩子的學習引導,關鍵是培養快樂的感覺。進度很慢也沒關係。只要孩子對學習有好感,對思維導圖有愛好,以後的提升就會比較容易。
2.訓練邏輯思維
故事分析就是邏輯思維訓練的開始。孩子如果能對一大堆文字信息進行梳理,能開始思考:「重點詞語在哪裡?「」文字的內涵是什麼?「」這篇故事可以分成幾個意思?「……的問題。這就已經是極好的事情了。
3.訓練閱讀能力
閱讀習慣的養成,也可以從分析故事開始。當孩子發現自己可以從故事的閱讀中找到「金子「,能夠將故事的」精華「為自己所用的時候,閱讀就自然變成了他(她)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
4.提升寫作能力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呤「。是的,大量的故事和美文分析,將為孩子的寫作打下基礎。在分析的過程中,孩子會找到語感,並體會到作者是如何通過文字來表達想法的。
二、故事圖例
1.《青蛙王子》
這個故事比較短小,很方便孩子的閱讀。父母可以與孩子一邊看故事的內容,一邊畫出關鍵詞;也可以先通讀故事之後,再一起找關鍵詞。
青蛙王子分析圖(imindmap軟體製作)
上圖將《青蛙王子》這個故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天,小女兒的玩耍;第二天,青蛙來訪;第三天,幸福的結局。
第一主幹:小女兒玩耍的時候,金球掉進水潭;然後遇到青蛙,並請它幫忙撿球;小女兒拿到球後,跑走了,並未兌現承諾。
第二主幹:第二天青蛙來訪,它和公主一起吃飯,一起回到房間;公主很生氣,摔青蛙;沒想到青蛙變成了一個英俊的王子。
第三主幹:僕人駕著馬車,來接王子;他(僕人)很高興,於是胸前的鐵片斷裂;王子和新娘坐上了去王國的馬車。
2.《海的女兒》
《海的女兒》也是一篇著名的童話故事。故事的篇幅較長,適合年齡稍大的孩子閱讀。
圖中將故事分成了三部分:國王、姐姐浮出、小女兒15歲。
其中,第一主幹中,講到老母親、6個女兒和小女兒的基本情況;
第二主幹,分別描寫了5位姐姐浮出水面後,看到的情形;
第三主幹,寫了小女兒看到大船後,愛上了王子;然後找巫婆想辦法,變成人後進了皇宮;最後變成泡沫。
三、素材選擇
在分析的時候,我們應尊重孩子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讓孩子自己選擇關鍵詞。這樣孩子閱讀的過程就較少的依賴,更多的自信。經過1年時間,孩子基本可以嫻熟的獨立進行故事分析,並能向我們清晰的複述思維導圖的內容。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孩子進一步擴大閱讀的範圍。除了分析故事,還分析其它感興趣類型的文字。比如,科普類書籍、散文、議論文等等。同時,請不要剛開始就讓孩子閱讀教科書上的文章,這會限制他(她)的視野,並帶來壓力和束縛感。可以定期穿插一些課文分析。所以,課外故事更適合初期親子閱讀。因為它的分析過程,更自由和自主。
四、繪製步驟
第一步先畫中心圖
如果孩子年齡較小,而故事相對較長時,我們可以一張圖分析一篇故事。這時中心圖和中心詞語就圍繞一篇故事來設計。如果孩子分析能力較強,且故事相對較短時,我們可以一張圖分析3篇左右的故事。一個主幹,分析一篇故事。中心圖可以隨心設計。時間較少時,直接用圓圈和中心詞就可以了。
第二步標出關鍵詞
我們一邊閱讀,可以一邊用鉛筆在關鍵詞下面畫上小橫線。這樣在完成故事閱讀的時候,我們就會找到許多劃著「小橫線「的關鍵詞。接著,把注意力集中在找到的關鍵詞上,並對它們進行分類和整理。
第三步製作思維導圖
經過對關鍵詞的分析,我們就能把關鍵詞分成幾個部分,並為每個部分設定一個名稱。然後分別在每個部分的主幹下繪製分支,記錄上關鍵詞。思維導圖需要「線線相通,字在線上「。孩子在多次繪圖之後,是可以掌握這個繪製要領。
第四步回顧與複述
完成分析圖之後,我們可以帶領孩子回顧整張圖。「一共有幾個主幹?」「每個主幹中有什麼關鍵內容?」……接著邀請孩子,向我們複述一遍自己剛才畫的圖和故事內容。
複述的過程,既可以幫助孩子梳理整個故事的思路,也是對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鍛鍊。
五、要點小結
1.自由繪製是關鍵
思維導圖的核心理念就是「注重個性,而沒有唯一標準答案」。所以,在孩子繪製故事分析圖的過程中,父母可給予更多的「理解和空間」。我們努力去傾聽孩子的思考:
「為什麼你認為要分為三個部分?」「為什麼你感覺這個是關鍵詞?」……而不是去對他(她)的分析,做對錯的判定。
2.量變到質變
思維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孩子剛開始分析時思路可能比較混亂,關鍵詞找的也不太準確。遇到這種情況,我建議父母給孩子多次的機會,讓他(她)們在不斷的實踐中自主修整。比如,孩子很可能在分析完10篇小故事之後,分析能力才逐步提升;接著,在獨立分析完30篇小故事之後,分析歸納能力會讓我們感到欣慰。
總而言之,只要孩子對自己有信心,認為繪製思維導圖很有趣。那麼,隨著分析數量的增加,孩子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都會呈階段性的成長。
3.鼓勵與肯定
父母與老師是有區別的。老師可以給孩子很多直接的指導,但父母卻很難做到讓孩子聽從言語要求。所以,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陪伴和欣賞。當然,做到這點很難。我個人在面對孩子時,也經常需要自我提醒:「培養孩子的興趣,比短期的成果更重要。」
4.父母學會使用思維導圖
父母對思維導圖的理解越深刻,使用得越熟練,就能越好的指導孩子。所以,建議父母將思維導圖用於工作思考,日常閱讀和學習。這會讓孩子從側面得到鼓勵。最後,願每個孩子都能輕鬆閱讀,與思維導圖結緣。
作者:宋瑩
14年思維導圖培訓經驗(2005年至今),暢銷書《思維導圖從入門到精通》作者,第十屆世界思維導圖錦標賽組委會副秘書長,組委會長期成員,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託尼博贊親授TBLI思維導圖認證導師,AACTP國際職業認證講師,河北電網、廣東移動特約講師,清華同方教研院特邀學習能力培訓師,北京新東方名師堂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