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丁景東 通訊員趙興家 陳建)時值深秋,收穫季也漸入尾聲,但在盧龍縣盧龍鎮雷店子村千畝水稻種植基地,金燦燦的稻穗低垂著頭,收割機往來穿行、轟鳴作業,一車車稻穀被運送出去,一幅繁忙美妙的豐收圖景。
該基地由秦皇島市國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投資興建,位於美麗的青龍河畔,這條「北方唯一一條未受工業汙染的河流」為水稻健康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給養。「我們這齣產的稻米亮白通透、彈性十足、香味醇厚,營養十分豐富,主要原因就在於青龍河的水質好,而且水稻最喜歡冷水,我們用青龍河滲透過來的冷水灌溉稻田,不僅使水稻增產20%以上,還極大提升了稻米的品質。」國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飛介紹說。
國飛水稻基地還探索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稻田養蟹,在稻田裡養殖河蟹,河蟹和水稻相得益彰,稻田裡的水溫、水質都很適合蟹的生長,水裡有眾多的浮遊生物,如螺、蚌、蠕蟲、蚯蚓、昆蟲等等,都是河蟹的天然美餐。河蟹的存在也能促進水稻生長,河蟹吃掉了很多害蟲,排洩物又是有機肥料,免去了農藥和化肥的施用,十分有利於水稻增產提質。蟹田水稻可增產15%,而「蟹田米」也是名揚天下,以綠色環保、清香可口著稱,市場價格要比普通米高上兩到三倍,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完美統一。
從發展之初,該基地就秉持打造精品水稻的理念。為了保障水稻的品質,公司聘請專人,從育秧開始,就一直在稻田地,全程看護,確保水稻生長。同時,在生產過程中非常注重綠色環保,插秧到鋤草全程人工,不使用機械和農藥;施用有機肥,確保出產的稻米綠色健康。
據了解,該基地今年可生產稻米110多萬斤,以每斤10元的價格早已預售一空,深受市場青睞,綜合產值1200多萬元,畝均效益突破1萬元。「下一步,我們打算充分利用青龍河良好的水資源,沿河流轉土地,發展水稻種植3萬畝,開發農業生態旅遊,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劉國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