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業務搭檔leader是什麼樣的?好的團隊又是什麼樣的?HRBP如何幫助leader提升團隊戰鬥力?聽聽大咖的聲音。
一、好的業務搭檔是什麼樣的
1、領導們的三頂帽子
卓越的領導者leader有哪些特別之處?
詹姆斯A.朗德在《投行人生》書中,寫到leader們開始一天的工作時,都是帶著三頂帽子:
A、你需要完成日常的工作職責。包括執行公司的戰略,從事具體的業務活動,參加會議、將業務活動轉化為收入。
B、你需要做管理。作為管理者,你需要計劃、組織和協調手上任務,管理的工作是「此時此刻」的。
C、你還需要帶領。作為領導,你要為明天的業務工作指引方向,具有超強的溝通能力是領導們的必備。
leader的三頂帽子,意味著需要不同的技巧:
第一頂帽子,需要專業技巧specialty skill,
第二頂帽子,需要管理技巧management skill,
第三頂帽子,需要領導技巧leadership skill。
2、領導者=爸爸
阿里巴巴前COO關明生在一次課程分享到,好的管理者是媽媽,而領導者是爸爸。
所謂領導者,主要指明方向、從變化中找出機會、居安思危,為企業想將來的;而管理者,則是分配每天工作、管理分工等。
關明生舉了例子。
有個BOSS,清晨早點不吃,衝出門就找生意,與銷售部同事一起見客戶,爭取產品訂單。中午找到訂單以後,又跑到產品部好好吩咐,要控制成本、注意物料來源等。下午找會計部同事查數核對,然後又跑去巡廠監工。
這個BOSS,就是媽媽,不是爸爸。他是出色的管理者,卻絕非優秀的領導。
目前,中國不少中小企業的老闆正是這樣的人在操辦,每天操操勞勞,凡事親力親為、最後苦了自己,卻未能成為真正的領導。
3、三種leader
關明生認為,國內企業有三種典型leader:
(1)普通leader——通過自己拿結果
這種leader主要靠專業知識「穩坐釣魚臺」,譬如說工程師、會計師等。這些人基本都是從技術部門、職能部門逐步成為企業中部門小主管,企業中最多就是這種leader,經常埋頭埋腦幹。
(2)中級leader——通過別人拿結果
這種leader,懂得透過別人得到結果,有培訓和發展人才的計劃,透過授權執行管理,避免浪費時間與精力自己上陣,把心思放在往金字塔最高層次推進的道路上。
(3)高級leader——通過影響力拿結果
這種leader站在金字塔最高層次的,靠影響力拿結果,要讓企業上下所有人爭著為你效勞,這樣的leader魅力,才是永恆。
基本了解的leader類型後,我們來看看,好的團隊是什麼樣的。
二、好的團隊是什麼樣?
1、高維團隊典型特徵
原京東大學校長馬成功提出一個 「高維團隊」概念。
所謂高維團隊,即讓一線聽得見炮火的人反饋高價值信息,能夠有效調動總部的資源分配,而低維團隊,往往只是一個執行單元和神經末梢。
馬成功認為,高維團隊有幾個特徵。
(1)功能是多樣化的
團隊的領導者要想創造價值,最值得借鑑的一點是,把你的團隊功能多樣化。
特種部隊每個小組內部功能是多樣化的,有狙擊手、爆破小組、突擊小組、通信兵、衛生員、指揮官,所有事情不一定是由指揮官安排的,每個角色在不同場景下都可能承擔領導的角色。
因此,在團隊中,如果兵種都跟領導一樣,同一個院校畢業的,同樣的性情稟性,這個團隊不叫特種部隊,叫做單一功能的團隊,這種團隊在目前的組織中創造價值有限。高維團隊的leader,很重要的就是搭建多功能的團隊,彼此互相補位。
(2)信息高效反饋
判斷一個團隊是否有活力,關鍵看團隊成員之間是否 「敢於表達尚不成熟的想法」。
如果員工在團隊內部表達和領導一致的觀點需要謹小慎微,這樣的組織是沒有活力。如果出現「對不起領導,打斷你一下,我突然有個想法」這樣的聲音,說明這家公司的領導有好奇、探索的思維。
員工一旦能公司內部暢所欲言時,你會發現組織活力就會出現。
(3)時間的433安排
阿里和騰訊優秀員工的工作時間有一個「433」比例。40%由領導安排,30%由平級夥伴安排,30%由員工自行安排。
關鍵就在於,員工有60%的工作內容不需要向領導匯報。太多組織內部的員工,一有想法就跟領導說。領導經常會扮演評價者角色,工作中很多的新想法,就被領導幾個評價性問題扼殺掉了。
當員工有60%的時間自行安排,就會產出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2、高效能團隊的3P
詹姆斯A.朗德則認為,高效能團隊有一個公式「指標+成長=提拔」,3個大寫的「P」:
(1)指標(Parameters)
個員工都需要清楚地了解他們工作的職責。團隊成員必須搞清楚他們的職責所在、團隊對他們的期望以及如何衡量他們的工作成果。
(2)成長(Progress)
成員需要不斷成長,需要與你並肩工作,需要你給他們支持、機會、培訓和經驗分享。
優秀的leader會尊重每一名團隊成員,並當他們在新工作中取得成績時,表現出由衷的關心。
(3)提拔(Promotion)
如果一位成員達到或者超越了公司對他表現的期望,並在能力上有進步,這時,他們肯定會期待獲得晉升。
提拔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包括給予成員更多的職責、更多的資源、更高的薪酬和可能更高的職位。
詹姆斯A.朗德說,一個團隊會忘記老闆說過的話,也會忘記老闆做過的事,但是永遠不會忘記當初你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三、HR如何助力業務搭檔?
1、從站位開始
方正集團總裁兼CEO謝克海認為, HR想要與CEO產生「同頻效應」,被CEO的「雷達」掃描到,HR必須站到足夠高,有「IPO」三個站位。
I(Implementation)人力資源基礎
「I」這是指執行性或運營性的工作,這是人力資源的基礎。
謝克海認為,HR的管理實務中,有人員招募、入離職管理、績效和激勵、培養等。這些模塊當中,有大量具體而繁雜的事務。這些事該不該忙?當然可以。
但是,如果HR只能深陷於這些事務裡無法自拔,這是遠遠不夠的。
P(people)人才戰略
人才戰略最終要落實到「誰上」、「誰下」的問題之上。
謝克海認為, 老闆/CEO在「人才戰略」重點考量的就是四個字:「誰上」和「誰下」,因為企業的組織績效能否提高取決於能否用對人。
由此,HR需要幫助leader去梳理組織內「誰上」「誰下」以及 「誰行」「誰不行」系列的問題。
O(Organization)組織環境
即培育讓員工想幹、能幹的組織環境、組織氛圍。
謝克海認為,CEO解決了「誰上」、「誰下」的問題之後,通常要考慮為「上去的人」提供想幹、能幹的組織環境,讓他們能夠心無旁騖地施展才華。
在組織環境中,HR的抓手是什麼?
A、某個BU/業務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差?因為這件事非常容易影響CEO的情緒,也會影響那個BU業務單元的老大和Team leader乃至於它每一個員工的情緒。
B、業績是否達到了預期?業務方向對嗎?業務組合合理嗎?它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差?外部機會與威脅在哪裡?實業與資本機會的對接對嗎?我們終將超越還是輸給與我們行業地位類似的企業?
C、公司流程的堵點在哪裡?公司有「血栓」了嗎?在重要關係的維護方面,我們所做的到位嗎?有沒有隱藏的「風險點」在聚集?
D、團隊隊伍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員工的工作熱情越來越高還是越來越低?權限分配合理嗎?誰的權力過大?誰的權力過小?
E、某部門或者地區負責人是非常勝任還是不勝任?是非常敬業還是不敬業?他有沒有底線?他能夠把隊伍越帶越好還是越帶越差?那些傢伙行不行?大家是在做還是在混?
2、從目標下手
阿里中供鐵軍主帥俞朝翎認為,一個厲害的leader帶團隊應該會」定目標」和」搞文化」。
(1)定目標
A、目標一定是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
這個跳一跳的核心在於管理層,員工自己跳一跳是完不成的。跳一跳是結合了團隊的力量、leader的價值,因為leader手中有更多的資源。
好的團隊是上下同欲,全部業績是每個人的總和。
B、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在阿里鐵軍,團隊目標這樣設定的,每個月都要比上個月雙位數的增長,不要求你漲得得多高,但要實現雙位數增長。
C、目標溝通需要儀式感。
大多數人都是被動型的,只有極少數人是自驅型的。
沒有動力的人,他需要幫助的,這是管理者的價值。管理者要跟他說你的夢想差了多少,我該如何幫你完成,這句話給別人的感觸完全不一樣。
D、目標不是靠喊口號就能解決。
比方說我們的目標現在沒有完成,我們該怎麼辦?
要通過KPI去幫助員工分析每一個關鍵節點到底在哪裡,如果哪一個節點沒有完成,幫他指出問題在哪裡,並通過培訓的方式解決,通過我給你資源的方式解決。
E、目標的動態管理要照顧到全局。
動態管理是我們要走到員工當中去,去及時解決員工端的很多問題,而不要天天坐在辦公室。
動態管理很重要的一點望問聞切裡面的「望」和「聞」,「聞」是聞所有團隊的味道,當你的眼光沒有掃遍整個全場,眼神沒有做交流的時候,對方是不會有參與感的。
(2)搞文化
好的團隊文化就是生產力,重點說說文化落地。
文化落地有三個階段,初期靠參與,中期靠考核,後期靠標杆。
A、初期靠參與。
團隊初期的文化氛圍重要的是培養參與感,讓各部門、各職位參與對這件事情的討論。
這個很重要,比如當員工最初參與制度制定時候,他就有主人翁的意識了。
B、中期靠考核。
所有的文化只要不被考核,都沒有用。因為只有跟他的錢掛鈎,才是有用的。
C、後期靠標杆。
企業的文化樹完標杆,然後形成故事集。未來每一個不同的新人進來的時候,看完故事集後,就知道我們的企業文化是什麼樣的。
到了後期,文化成為真正的生產力的時候,一定是上下同欲,幹的事情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