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W,一名96年的應屆畢業生。
大學畢業後,她拒絕了家裡人想讓他考公務員考編制的建議,也拒絕了家人幫她安排的國企工作。原因都是工資太低,她覺得不如自己打拼,找一份喜歡的工作。
她一邊在招聘網站查看適合的職位,一邊嘀咕:不是雙休,不要;工資太低,不考慮;沒有五險一金,不正規;彈性加班,太累......
經過多番篩選,她投遞了一些簡歷,也面試了一些公司。最終成功入職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做新媒體運營。結果上午入職,下午就離職了!
朋友問她原因,她說:「這家公司太坑了,第一天入職就給我安排這麼多工作,以後還怎麼活,我可不想被工作折磨得沒有活力。「
之後的一年裡,她頻繁地跳槽於不同公司,當同寢室的室友工資漲到6K,她還需要在新公司裡從3K開始打拼。
初入職場的現實或許很骨感,但社會也是一塊試金石。大浪淘沙中,只要是真金就會沉澱下來。如果只是一堆浮躁輕飄的泡沫,終究會被海浪衝散,一無所獲。
02
學校到社會是一個截然不同的轉變,也是從理想到現實的過渡。
我們要懷揣虛心好學的心態,放下過去的光環,把自己的姿態放到一個初學者的位置,少說,多學,多做。
然而現實卻是:學歷高點,證書多點,就以為自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全世界,跟老闆談薪資、談福利,談各種各樣的條件。
「8000而已,我難道不值這個價嗎?」一位剛畢業的小夥拿著自己的榮譽證書,趾高氣揚地對面試官說到。結果可想而知——被拒之門外。
一位面試官道出了現實:
「當初我畢業的時候,特別討厭被貼上應屆生的標籤,更討厭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如今我成了面試官,才發現應屆畢業生的通病:能力不足,不懂虛心學習,眼高手低,最後還有點小傲嬌!」
有網友表示:我畢業幾年,對工資的期待也就5000+,不知道是我太沒追求,還是現在的應屆生要求太高?
其實,職場上,大多數人的付出與回報是大抵相當的。當你有100分的能力,老闆不會摳到只給你50分的薪酬;同樣,你只有50分的能力,又怎能要求獲得100分的薪酬呢?
因此,當你想和面試官、上司談條件的時候,先考慮自己有哪些實用的條件與技能。
03
有人說:「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這段話很扎心,卻也很現實。年輕人有個性固然可以理解,那是因為你還不懂得生活的苦。但是當你步入社會之後,對自己的行為和人生毫無規劃,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拍拍屁股走人,那麼你想獲得一家大公司的offer也是非常困難。
前兩天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一名3歲萌娃頂著烈日,跑去看望在地鐵站裡工作的媽媽,一見媽媽就抱著不撒手,還要求親親。他不哭不鬧,還說「親親就走了,不打擾你工作」。
早出晚歸的工作或許並不輕鬆,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媽媽並不會輕易辭職,因為她身上有責任。
生存,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生活,也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這個社會,掙錢不容易,鈔票也並不會從天而降。
04
作為一名應屆生,期望薪資8000,甚至幾萬,都沒有任何問題。前提是,你的能力要足以配得上你的野心。
眼高並不可怕,手低才是致命之處。
俗話說,「不想拿高薪的員工,不是好員工」,有「高薪夢」很正常,但脫離現實的幻想,終將害人不淺。
每個應屆生,都擁有無限可能,但若好高騖遠,不肯腳踏實地,未來的路註定不好走。相反,看透現實,又不被現實打倒的人,才能笑著贏到最後。
與其一年到頭不斷地在各個公司之間跳槽,不如擇其一,學習新東西、新技能,沉澱出自己的優勢之處,使自己的履歷越來越有內容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