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一位做中層領導的好友在群裡發了一項自己的新「成就」:新招的員工上午入職,晚上就提了離職……
這招把80後的「老油條」們嚇了一跳,這屆職場新人已經這麼果敢了麼,踹起領導來連提前24小時的預留時間都不給。遙想當年的我們,一份工作做了三五年後辭職,還要被爹媽們念叨「不腳踏實地」。
打聽了一下具體情況:這位今年剛畢業的碩士生入職接受培訓後發現工作內容不是自己喜歡的,所以沒有絲毫猶豫就閃人了。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秒辭」,指在某企業工作時間很短就辭職,這時間可以短到上午入職下午辭職。
之前看到過一份調研報告,說95後平均7個月就離職。我還以為是樣本太少造成的結果偏頗,後來上網查了一下,當天就走人的確實不是普遍現象,但做三五個月就走人的,不在少數。
為什麼95後們能如此瀟灑地炒掉公司?之前有諸多媒體做過調研,發現大家提離職的理由千奇百怪:
「要回老家繼承家業了,我家正好有個礦。」「我媽喊我回去相親,我想了想,覺得結婚挺好的,所以辭職了。」「我要去追求夢想,去看我的星辰大海了。」「出去團建居然要爬山,不知道我恐高嗎?辭職!」「你們居然每天9點上班?我根本起不來!」「遇到了最誇張的,上了三天班,同事說了一句讓她不開心的話,小姑涼晚上給HR發了個,就不來了。」
這些理由聽上去好任性啊!但說實話,我更願意相信這是秒辭的95後們用戲虐的玩笑來遮掩真正辭職原因的小伎倆。
看上去好像這屆新職場人特別不能吃苦。但這他們真的這麼任性、矯情麼?
我相信,肯定有秒辭的95後們;但一份工作做了超過一年、甚至三年都沒挪窩兒的95後們也不少。
80、90後們難道沒有秒辭過麼?和這屆職場新人相比大概只有數量上的一些差別吧。所以,實在沒必要把秒辭這種現象特意放大到某些群體上。
與其說95後的職場新人更為浮躁、不能吃苦,不如說每一代職場人的價值觀各不相同。
我身邊不少80後的朋友一份工作都能做十年以上,剛工作時我們也不相信一份工作自己能做這麼久。但我和這些「踏實分子」們聊了聊,他們說能堅持這麼久的原因不外乎有這樣幾種:
這份工作做習慣了,懶得換;單位還過得去,就不折騰了;不是沒想過換工作,但咬牙做出一些成就後,發現自己逐漸對現在的工作萌生了好感,工作中的一些槽點能忍住了,所以一直做下去了。有老有小有貸款,換工作成本和風險都很高,要謹慎再謹慎。這些是80後們的工作觀。
相較於那些迅速辭職的95後們,他們不是不能吃苦,只是越來越聰明、更懂得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了。
比如加班這件事,十多年前剛入職時,不少80後是默認的。周六上班沒有加班費、下班後繼續在家工作沒有加班費,節假日加班沒有《勞動法》規定的三倍薪資,很多人接受了。可以說慣壞了不少企業。
這屆職場新人,你讓他們周末、節假日加班,沒問題;隨叫隨到,沒問題;下班臨時來活熬通宵,沒問題。我是真見過不少很拼的90、95後們,他們不介意吃苦的,但你得有個盡頭!我可以義務加班九次,可第十次領導或單位你還沒有一個說法——發加班費、漲薪、調休之類的——那對不起,我只能閃人了。
所以,這屆職場新人,不介意吃苦,但介意單位把他們當成傻子一直白嫖。
根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這屆職場新人選擇「秒辭」的最主要原因是不喜歡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所以與浮躁、是不是能吃苦沒有關係。
但「秒辭」終究浪費自己的求職成本、企業的招聘成本,同時還讓自己背上浮躁、矯情的「罪名」,實在不划算。所以,如果能在入職前就確認這份工作內容是自己喜歡的、工作環境是自己中意的,對僱主和自己是雙贏。
那麼,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以及確認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裡上班自己是開心的呢?
首先,在接受某個職位、甚至投出簡歷前應該徹底仔細地閱讀職位描述。
這是不少求職者容易忽略的一步。通常,我們看職位描述都是一掃而過,覺得差不多就好;和面試官溝通時,也不太會仔細詢問崗位情況,入職後期待和現實落差較大,很容易動念離開。
容易仔細閱讀職位描述。儘可能多地了解任職情況,將有助於你避免在日後的工作職責或工作環境方面出現你意想不到的情況。不僅要仔細閱讀你感興趣的工作的職位描述,還要查看類似職位的招聘信息,了解整個領域對技能的要求,這也會讓你很好地了解你將被期望執行哪些職責,是否合自己意。
其次,在面試時,多看看辦公室。
在上一份工作中,我招過一位員工,他曾在面試和入職前對公司進行「暗訪」,觀察我們的工作環境、午休時員工的狀態,以確保這是一份自己理想中的工作。
當你去面試的時候,多環顧一下辦公室:員工在辦公桌上是用圖片和裝飾品展現個性,還是一切都黑白分明?員工們是在互相交談,還是大家都帶著耳機靜靜地坐著?這些跡象可以表明員工表達自己的感覺有多舒服,也可以說明員工的人際關係。然後判斷你自己是否喜歡在這樣的環境裡工作。
認真地看看辦公室。你可能會了解到比你想像中更多的公司文化,這些東西會大大影響工作滿意度。
第三,在社交媒體上查看該公司的情況。
官網、公號、、行業論壇……看看他們是否活躍和參與?還是不存在?會發布希麼類型的照片或文章?如果你能找到高管、領導的個人社交媒體帳號,看看他們日常發布的內容,更有助於你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這家企業。
雖然社交媒體不能告訴你一切,但它是一個進行初步研究的好地方。
第四,面試中與面試官多一些坦誠、甚至尖銳的溝通。
很多求職者把面試當作一次表演,這沒什麼問題,但這場表演裡如果你能多一些真誠,你就越能明白自己是否喜歡在這裡工作。
不妨在面試時坦誠告訴面試官,你在新工作中尋找什麼、在新崗位上介意什麼、請他們舉例說明公司/團隊將如何支持你的價值觀和目標。這種溝通看上去有些尖銳,但如果能真的做到面試官會對你刮目相看、更信任你的誠意。畢竟,對方也不想花很多精力和時間最後招一位當天就辭職的人。
不過我們要明白,這個世上不存在一份讓自己百分之百喜歡的工作。《生活大爆炸》裡,謝爾頓在加州理工學院那樣的研究聖地、做著自己最喜歡的研究工作,也不得不參加party請有錢人資助他們的科研、以及給學生上課這些工作中的「陰暗面」。
所以,一份「喜愛的工作」關鍵不在於你有多愛它,而是你有多能忍受它的某些不好。
作者/來源:獵聘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