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村來說蓋房是件大事,甚至需要花費一代人半生的積蓄。傳統中人們歷來把「安居樂業」作為幸福的追求,有了房子之後日子才能過得安穩,也是全家人的情感所系。對於蓋房也有著許多講究,從動土到完成有著不少的環節充滿了儀式感,其中上梁是最為隆重的環節。
在農村裡上梁也稱為慶梁,是指在蓋房的時候安裝屋頂最高一根中間梁的過程。在老家裡上梁的時候放上一掛的鞭炮,而工匠們則抬著梁木在鞭炮聲登梯,這被稱為「升梁」。梁上要查一面杏黃旗並且大梁上還要貼著紅紙的條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或「上梁大吉」,「吉星高照」等,另外還要在梁上掛紅布表示喜慶。
有的地方還會擺桌獻祭,鮮花、紅燭、發粿、圓仔三小碗,水果、五牲,木工的墨斗、曲尺等等。另外上梁的木工師傅還會在腰間繫上紅布,在民間習俗裡紅布有闢邪的作用。上梁過程中最熱鬧的環境就是「拋梁」,在新房頂講各種糖果、花生、饅頭等,一邊說著好話一邊將東西拋向四周,引得眾人哄搶。
各地農村裡上梁的習俗都略有差異,但上梁的儀式都非常隆重,並且梁的禮儀基本都和姜子牙相關。相傳姜太公在封神後發現,所有的神都封滿了,沒有了自己的職位,他只好爬上了房梁。從此房梁就成了姜太公的神位,人們凡是修建房屋的時候都會把「姜太公在此」的牌子太出來,祈求避兇驅邪,保護家人平安。杏黃旗代表的是姜太公的打神鞭,而紅紙條幅則代表著姜太公。
其實根據歷史中記載,蓋房上梁的儀式最早開始於魏晉時期,到了明清的時候才普及到全國各地。蓋房作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承擔著家人遮風避雨、居住安康等要求。自然人們要圖個吉利,才有諸多的神話色彩摻雜其中,並且有許多的禁忌。
現在農村裡蓋房並不局限於木材,但依然保留著上梁的習俗,但過程要簡化了許多。除了一些必備的儀式禮儀,其他不合理的都已經剔除其中,並不會過於大操大辦。但過程依舊的熱鬧,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都會來參加,送上自己的祝福。
農村上梁的習俗雖然有著一些「迷信」的色彩,但現代人是不會相信。上梁習俗表現了人們對於平安吉祥的祈求,對於幸福生活的嚮往,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我們應該繼續的保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