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名師——梁君健

2020-12-14 騰訊網

  梁君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紀錄片導演,主要研究方向為影視傳播、媒介與社會、影視人類學,在學堂在線開設《新聞攝影》 、《影視製作入門》兩門課,其中《新聞攝影》入選「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

  相比於影視藝術家來說,我們更願意將自己視為社會工作者,影像是我們深入體察當代中國社會和傳遞人文價值的具體方式。

  」

  文 | 梁君健

  我2000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入學之後,因為加入學校電視臺的學生記者團,我對於影視製作領域的興趣不斷增強,最終決定在大二結束後轉入剛剛成立的新聞與傳播學院,系統地學習影視傳播的理論與實踐。

  和教書結緣是從研究生二年級擔任《影視製作》的課程助教開始的。當時,任課教師雷建軍逐漸將一些知識點交給我在課上講授,並幫助選課同學熟悉攝像和剪輯的具體操作技能。2012年博士畢業留校後,我正式地從雷老師手裡接過這門課程,同時也開始講授之前由外請教師任課的《新聞攝影》。

  《新聞攝影》和《影視製作》不僅在知識和技能方面有前後承繼的關係,而且總體上看來也十分相似。兩門課程講授的都是經驗性的知識,並非「學會」就好,而是需要「熟能生巧」,像極了傳統匠人對於手藝的學習方式。

  習慣了抽象知識和理論學習的本科生對於這類知識的學習方式常常無法很快地適應;因而,在儘量將知識和技能成系統地傳授給同學的時候,老師和學生都需要有充足的耐心,一方面要意識到不加以時日、是不太可能領悟和熟習視聽語言的創作的,另一方面則要通過觀摩、作業等方式維持練習的強度,從最簡單的記憶和模仿開始,通過和拍攝內容的長期互動,最終走上自如和創新的道路。

  在學校的支持下,通過學堂在線,我先後將這兩門課程都製作成MOOC與社會共享,並將針對本院學生的課程改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同學們在線上自主學習知識點,而線下課堂則在控制授課規模的情況下針對每次作業展開更加深入細緻的討論,將同學們的實踐經驗更加有效地轉化為操作習慣和專業能力。

  學堂在線MOOC《新聞攝影》截圖

  在這些課程的基礎上,2010年夏季學期,雷建軍老師帶著當時還在讀博的我,一起開設了一門新課程——《清影工作坊》。這門課程將我們倆之前人類學紀錄片的創作方式進行了濃縮,在為期五周的課程中,第一周在校進行選題調研和優秀紀錄片觀摩,接下來的兩到三周則集中地在一個區域,選課學生三人一組,展開實地調研、完善選題並完成拍攝,最後的十天左右再回到學校,剪輯成一部20-30分鐘的短紀錄片。

  梁君健(左一)帶領學生實地調研、拍攝

  這種授課方式給學生和教師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時間集中、目標明確的一個多月內,不再有課內與課外之分,尤其是到了實際拍攝地點之後,是從早晨起床到夜間睡下之間的所有時間,都一刻不停地進行授課和實踐。

  對於學生來說,不僅要把在攝影和影視製作課程上學習到的視聽技術和創作觀念系統地運用起來,而且還要儘快熟悉這裡的人們和社會,在拍攝題材和拍攝對象的日常生活中發現值得記錄和傳播的價值與情感,捕捉轉瞬即逝的生活靈光,建構人物和行動的故事鏈條。

  對於教師來說,這種授課方式同樣提出了新的問題。在把視聽技術交給有經驗的助教去分頭解決之後,我們更多地和同學就不同的題材展開討論,啟發他們嘗試各種拍攝可能性,鼓勵他們耐心地走進陌生的世界,在他者的人生中學習和體悟。

  雖然每天都在現場,我們仍然有意識地在拍攝過程中給同學們留足自我解決問題的空間,遇到求助時並不迅速和直接地給出答案,而是「讓子彈飛一會」,相信時間和堅持能夠帶來轉機,讓同學們通過自主解決問題而產生更多的獲得感,積累正面經驗。

  雖然過程艱難而曲折,但每年的結課放映和聚餐都能給師生帶來豐厚的收穫。這種任務導向的工作坊課程帶給學生影視製作節能之外更加豐厚的可遷移能力;除了他們視聽媒介技術之外,這些可遷移的能力更多體現在對社會的觀察和與他人合理關係的營造。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和同學們逐漸取得了關於影視傳播的價值共識——相比於影視藝術家來說,我們更願意將自己視為社會工作者,影像是我們深入體察當代中國社會和傳遞人文價值的具體方式。通過攝影機,被忽略的生活真相得到了凝固和顯影,芸芸眾生中的每一個分子都被視為獨特的個體,遙遠的城市變得具體和充滿人情味。

  經歷了工作坊訓練之後,同學們積累了充分的製作經驗,能夠用更長的時間、創作出更加優秀的畢業作品。從學校畢業之後,這些創作經驗和傳播觀念在不斷發展的影視行業中彰顯出可貴的價值。這些年來,年輕的畢業生們逐漸地成為大型紀錄片項目的核心創作者,我們與畢業生們合作的《喜馬拉雅天梯》、《我在故宮修文物》也先後在院線發行,並雙雙獲得了2017年金雞百花獎最佳紀錄電影的提名。年復一年,我們也從紀錄片創作和學生的成長中獲得了積極體驗,不斷地確證育人工作的獨特價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清華大學」

相關焦點

  •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學堂在線官網入口
    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快來充電!】昨天,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68門本科教育課程+22門專科高等職業教育課程,以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為重點,涵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創新創業課等。戳連結,聽院士、名師、長江學者講課啦→學堂在線-最大的中文慕課(MOOC)平臺分享!
  • 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名家名師領銜課程...
    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名家名師領銜課程佔70% 2018-01-15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孫競) 教育部今天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
  •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特色與優勢
    教育部於2018年1月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推出了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線開放課程也被稱為慕課,首批入選的490門課程包括468門本科教育課程和22門專科高等職業教育課程,以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為重點,涵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創新創業課以及思想政治課等。
  • 速讀 • 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這也是繼去年教育部公布第一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後,第二年繼續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的工作,代表著教育部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高等學校教育資源共享方面持續加碼。 從2017年到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競爭更加激烈,除了考察課程的內容和運營外,課程的社會影響力也成為重要的考察因素。
  •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公示!福建高校這些課入圍
    在家也能上名校名師的精品課程哦!教育部正在公示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集美大學、福建江夏學院榜上有名。公示期為12月17日至12月21日。
  • 淺談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1月15日,教育部宣布我國將推出首批入選課程以本科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為重點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其中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創新創業課以及思想政治課程,入選的課程從整體上代表了當前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最高水平。
  • 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出爐,中國大學MOOC佔比超七成
    近日,教育部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結果公示完畢,作為慕課數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國家,第二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有來自全國的251所高校、共801門課程入選。而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慕課平臺,中國大學MOOC入選594門,佔比74%,不僅再次位列榜首,還在去年佔比66%的基礎上取得創新性突破。
  • 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深度解讀
    1月15日,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導,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主辦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推進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正式公布了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結果。此次認定為世界範圍內首次國家層面認定舉措。
  •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工作網官網地址:想學大學精品課來這裡
    教育部昨天(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推出了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在線開放課程也被稱為慕課,首批入選的490門課程包括468門本科教育課程和22門專科高等職業教育課程,以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為重點,涵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創新創業課以及思想政治課等。
  • 我院《數值天氣預報》課程入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示了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結果,我院《數值天氣預報》課程入選,這是教育部「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計劃實施以來,我校大氣科學專業首批立項建設的在線課程。《數值天氣預報》在線開放課程由陳海山教授牽頭,與閔錦忠教授、邵海燕博士、段明鏗副教授、施寧副教授、陳耀登教授、馬旭林副教授、俞淼教授、劉鵬副教授和王祥博士共同錄製。
  • 801門高校課程入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
    801門高校課程入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 2019-01-23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北京1月22日訊(記者 李澈)近日,教育部發布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結果
  •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釋放信號:慕課將迎來行業發展拐點
    2018年1月15日上午,教育部召開2018年首場新聞發布會,進行了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情況說明。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為主建設的344門課程入選,佔比70.2%。
  • 教育部推首批四百九十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教育部推首批四百九十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018-01-16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北京1月15日訊(記者 焦以璇 柴葳)教育部今天召開2018年首場新聞發布會
  • 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 教育部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有關情況。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了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背景和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有關情況。2016年9月,印發了《關於推進高等教育學分認定和轉換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將學生有組織學習在線開放課程納入學分管理。2017年,啟動了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  據了解,我國的慕課建設從起步開始就體現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明確了四條推進思路。首先是要促進高校的教學改革。其次是要多模式建設與應用。第三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相結合。
  • 重慶高校這8門課程斬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公布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決定認定重慶大學「數學實驗」等801門課程為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其中,重慶高校入選了8門,本科課程5門,高職(專科)課程3門。
  • 高教司吳巖司長在「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新聞發布會」上的...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  吳巖  新年伊始,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這不僅在中國是第一次,在國際上也是第一次。同時,這也是為落實教育部提出的寫好教育「奮進之筆」要求,交出的一份高等教育「得意之作」。
  • 教育部推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北大清華課程入選
    打破高校「圍牆」,在線也能聽清華北大精品課程。1月15日,上遊新聞記者從教育部新聞辦官方微信獲悉,教育部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正式推出了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其中,清華、北大等一流大學建設的344門課程入選,佔比70.2%。教育部認定的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有哪些?
  • 北京大學21門慕課獲評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寫好高等教育「奮進之筆」,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改革,示範帶動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深入發展,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推進會在京舉行,全面總結近年來我國在線開放課程的成績和經驗,對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出席會議並講話。
  • 推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490門是個好開端
    推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490門是個好開端 2018-01-19 來源:《光明日報》   名師大家的課可以在家裡聽了。教育部日前宣布,我國將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據已經公開的「課程表」,490門課程涉及學科廣泛,既有西方文明史、中國哲學經典著作導讀等人文社科類科目,也有汽車發動機原理、太空飛行器控制原理等理工類科目,還有中式面點製作工藝等職業教育課程。  我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有限,每年有大量考生通過競爭激烈的高考角逐,得到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
  • 這10年,從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在線開放課程到一流本科課程
    ,並就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提出實施意見。2017年7月24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開展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2017〕40號),正式開展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