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歷史是無比屈辱的,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每場戰爭中國都打敗了,幾乎每次戰敗後都要割地賠款,俄國甚至跟中國沒打就割走北方大片土地。
在人們印象中似乎近代中國沒有打贏過仗,其實有過,而且打贏的是世界第二強國法國!可惜,清政府害怕擴大戰爭的波及範圍,在軍事上取得勝利的情況下,還與法國籤訂屈辱條約。但從軍事的角度來說是打贏了,雖然贏得很慘。
法國在越南的殖民歷史很早就開始了,到了19世紀80年代,法國企圖吞併整個越南,但遭到中國的阻撓。1882年9月15日,法國提出讓清政府承認對越南的殖民統治的要求,清政府斷然拒絕。法國不斷向越南派兵,清政府內以左宗棠為首的主戰派主張與法國開戰,但李鴻章主和。清政府一面出兵援助越南,一面又試圖與法國談判。法國不買帳,1882年12月初,法軍向紅河三角洲的清軍發動攻擊,這場戰爭開始了。
1884年6月23日,法軍在諒山的北黎要求清軍撤出越南,還沒等清政府回應,法軍就打死了清軍代表。清軍沒有退讓,馬上還擊,兩天的交鋒造成雙方各自數百人的死傷。
從1884年5月《簡明條約》籤訂前後法軍攻擊基隆起,到1884年8月馬尾海戰結束為止,為中法戰爭第二階段,主要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越南北部陸上戰爭也在繼續。
1884年8月26日開始,清政府頒發上諭,譴責法國的無禮行為,並令陸軍嚴防法軍的入侵,這實際上向法軍宣戰。
1885年2月,法軍進攻諒山,法軍決心進犯鎮南關。清軍將才馮子材率士兵將法軍擊退,法軍統帥尼格裡身負重傷。清軍在這場最關鍵的戰役中擊潰了法軍,消息傳到法國國內後,總理儒爾·費裡下臺。
戰場上的形勢明顯有利於清政府,清政府突然在1885年4月7日下達停戰撤軍命令。前方的將士們感覺不可思議,馮子材上書請求乘勝追擊。張之洞說:「停戰則可,撤軍不可。」但慈禧主意已定,前方的將士們也沒辦法。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談判代表,與法國代表在天津談判。6月9日,雙方籤訂《中法核訂越南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清政府同意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中越陸路邊境開放貿易,而且中國邊界還開通兩個通商口岸。法國則同意從臺灣和撤軍。
條約籤訂以後法國幾乎控制了整個越南,中國南方門戶大開。
這場戰爭在形式上中國是戰勝了,但由於清政府的妥協和無奈,最後只能不敗而敗。
清政府之所以議和,跟英美等國的態度有很大關係,他們害怕中國戰勝後會激起民族主義情緒,從此以後不再怕帝國主義。
這場戰爭算是中國在近代史上唯一打贏的戰爭,這指的是軍事上的,但在政治上依然輸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