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人講四種方言 孩童被「迷糊」三歲語不成句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四家人講四種方言 孩童被「迷糊」三歲語不成句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四名家長四種方言

  三歲孩童被「迷糊」得不會說話

  媽媽講孝感話,爸爸是安徽口音,爺爺奶奶分別講南昌方言和東北方言,南腔北調共處一室,3歲的寶寶懵了,至今語不成句。

  昨日,一名2歲10個月的寶寶被媽媽帶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向兒童神經與心理疾病門診的副主任範靜怡求助,寶寶什麼都好,就是不會說完整的句子,只能吐出單個的詞。

  此前,寶寶曾做過聽力、智力等相關檢查,一切正常,身體並無疾病,醫生推測可能與環境因素有關。

  範靜怡診斷,兩三歲的孩子正處於語言發育的關鍵期,而複雜的語言環境是寶寶開口難的重要原因。據介紹,寶寶一直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住在一起,4名家長平時交流各操方言,這意味著寶寶得同時學習幾種語言,卻不知道到底該模仿誰的發音,導致語言發育遲緩。

  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的兒保科,也有這類「開口難」的孩子。有一名兩歲半的女孩,1歲多開始說話,越長大卻越沉默,除了叫人不願再多說一句話。

  該科主任楊勤發現,這名孩子家裡媽媽說武漢話、爸爸講福建話,保姆說粵語,還請了外教教英語。經系列檢查,癥結還是在複雜的語言環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出現障礙。

  兩位專家都建議,家裡若有處於語言發育階段的孩子,家住們儘可能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孩子交流,為他們創造單純的語言環境。(記者 餘樂 通訊員 高翔 溫紅蕾)

相關焦點

  • 「00後」「10後」多數不會講南昌話,贛方言會消失嗎?
    「我們讀小學、初中的時候,同學之間都是講南昌話,當年,老師的普通話也不標準,我們稱之為『南普話』,有些老教師還是用南昌話上課。」今年58歲的老南昌人周先生回憶。「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大力開展語言文字工作,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現在的南昌,包括農村,都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普通話、使用普通話。」
  • 老人迷路講「方言」 新警當「翻譯」幫忙找家人
    接到報警後,民警立即驅車趕往現場先將老人接到所裡安頓,同時積極與老人交流,希望能儘快幫助他找到家人。由於老人的外地方言較重,民警對老人所說的話聽得不是很清楚,只能大概了解到老人講的是邵東方言,民警幾乎無法與老人進行有效溝通。此時,所裡剛好有一位新警小李是邵東人,於是,新警小李便當起了「翻譯」,一方面小李耐心地與老人慢慢溝通,另一方面派出所聯繫各街道、社區,幫忙找尋線索。
  • 這張"方言圖"被熱傳 揚州超一半年輕人不會講方言
    中國江蘇網11月29日訊 你家孩子會說揚州方言嗎?你說的揚州話標準嗎?……近日,不少揚州市民都在轉發一張《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圖,根據這張圖的數據顯示,杭州、蘇州、寧波、溫州這幾座城市的年輕人使用方言的比例極低,揚州只有不到一半的年輕人能夠熟練使用方言。面對揚州方言逐年「失傳」,不少揚州市民表示憂慮,也有人建議,「是時候採取措施挽救地方文化了」。
  • 湯溪方言中的「四字成語」
    幾千年來,姑蔑方言形成的湯溪土話一直在延續。 2008年8月,香港陽光衛視為了拍攝大型紀錄片《江南煙雨》,攝製組深入古村民間,在姑蔑後裔中尋訪用「湯溪話」吟唱的民歌,如訴如泣的悲情民歌,讓記者們猶如墜回到遠古的年代; 聲調渾重、字字激揚的姑蔑方言,在香港記者眼裡如同走進了非洲部落,無不為姑蔑方言形成的古老語系傳承如此完美而感動。姑蔑古國後裔的語言自成一派,也引得學者的關注。
  • 廣西方言之爭:白話、桂柳話、客家話、壯話誰是第一?你會講幾種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不像北方一帶地區,可能就一兩種方言,廣西地方方言特別的多,可能一個縣就有好幾種方言。而在廣西眾多的方言中,白話、桂柳話、客家話和壯話應該是最多的四種語言。那麼這四種方言中,最多人講的是哪一種呢?
  • 人在職場容易犯的四個迷糊,個個難防
    為什麼職場中容易犯迷糊,還特別難防?2. 人在職場犯迷糊的時候,該怎麼做才能保持清醒呢?【閒聊】職場中犯迷糊,是指不經意間犯的低級錯誤。不是你有意為之,卻是因自己的疏忽而導致的。一旦犯了迷糊,就會出現事事不順的急躁。那麼,職場中容易犯的迷糊都有哪些呢,又該如何防範呢?
  • 近八成台州孩子回家拒講方言 學者呼籲傳承很重要
    近八成孩子回家仍用普通話交流  「我們還是講普通話吧,我習慣講普通話,這樣感覺好一些。」日前,當記者試圖用台州方言與家住天台赤城街道橋南社區的陳寶婷交流時,這位土生土長的天台娃兒連連擺手。  她告訴記者,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要求他們說普通話,回到家裡,父母親也習慣用普通話跟她交流,現在8歲了,還不會說地道的天台話。
  • 家裡方言多小孩2歲半不會說話
    據悉,市民劉先生的兒子今年也2歲半了,但他們家裡的四位老人說話時用4種方言,而孩子到學說話的階段了,到現在還金口難開,家人很是著急。  家中方言太多孩子開不了口  據悉,家住秦淮區秦虹小區的斌斌,今年兩歲半了,由於家裡一共有4種方言,每個人都只能用方言對孩子說話,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原因,把小孩子頭搞昏了。到現在斌斌也沒有開口說話。
  • 「00後」「10後」多數不會講南昌話
    追溯上世紀中期南昌人仍普遍使用方言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民眾普遍使用的語言基本上都是方言。「我們讀小學、初中的時候,同學之間都是講南昌話,當年,老師的普通話也不標準,我們稱之為『南普話』,有些老教師還是用南昌話上課。」今年58歲的老南昌人周先生回憶。
  • 「00後」「10後」多數不會講南昌話
    「我們讀小學、初中的時候,同學之間都是講南昌話,當年,老師的普通話也不標準,我們稱之為『南普話』,有些老教師還是用南昌話上課。」今年58歲的老南昌人周先生回憶。「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大力開展語言文字工作,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現在的南昌,包括農村,都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普通話、使用普通話。」周先生表示,缺少了運用的場景,會說南昌話的孩子也越來越少。
  • 我國非常難懂的四種方言,連當地導遊都很難翻譯,且全在南方
    要知道,我國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通用的普通話之外,各種方言可謂是層出不窮。即使是同一個地區,都有可能出現語音不統的情況,有的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其中的意思,更別說學習中文的外國人了。要清楚,除了大城市之外,一般的四五線城市還是普遍說方言的,這對於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可是不怎麼太友好。
  • 「00後」「10後」多數不會講南昌話
    追溯上世紀中期南昌人仍普遍使用方言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民眾普遍使用的語言基本上都是方言。「我們讀小學、初中的時候,同學之間都是講南昌話,當年,老師的普通話也不標準,我們稱之為『南普話』,有些老教師還是用南昌話上課。」今年58歲的老南昌人周先生回憶。
  • 現代的哪種方言最接近古人講的話?
    我們在網上經常會看人爭論哪種方言更古老,有論者以古詩為例說杜甫名詩《佳人》,十二個韻腳字普通話卻分為U、OU、yu、UO四種韻。而粵語中全部押韻幾乎完美,這回我們就來說說,真的存在一種最接近中國古音的方言嗎?
  • 孩子固然要學好國語,但是方言也不能丟,理由如下
    你的孩子還講家鄉話嗎?還記得在小編的孩童時代,自己和身邊的玩伴都是講的方言,但是到了今天,小編卻發現現在的小孩都用普通話交流,不管是在外面還是在家裡,與同伴、父母甚至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都不再使用方言。很多人覺得無所謂,反正講普通話,人人都能聽懂,溝通交流也沒問題,但是他們也忽略了方言的重要性,方言是族群文化、地方文化的象徵,每個人講著不一樣的話,展現了他獨特的族群身份,不同的方言正是我們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小編身邊也有不少年輕家長認為方言很「土」,孩子講方言會影響普通話和外語的發音,甚至會被嘲笑。
  • 《閩南方言大詞典》今日北京首發
    廈泉漳三地專家合力之作  早報訊(記者林澤貴文/圖)首部完整表現廈、漳、泉閩南方言的詞典——《閩南方言大詞典》今日在北京舉行首發式。該詞典收錄了3萬多條閩南方言。  這部1500多頁200多萬字,比磚頭還厚重的詞典,是廈、漳、泉三地三位專家歷時3年多才完成的,也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閩南方言工具書。
  • 中國「關係最好」的三個省,方言都一樣口味也一樣,親如一家人
    世界上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都有很大的地域和文化差異,中國擁有亞洲最大的國土面積,佔亞洲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九百六十萬公裡被劃分為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由於中國國土面積大,南北東西差距很大,南北最大溫差在五十度以上,東西時差按小時計算,中國也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
  • 我國方言最濃的四座城市,出門很少講普通話,日常全靠方言交流
    現在我們走在大街上能夠流利地講標準的普通話的人比比皆是,而很少看到有人在講方言。不過雖然現在盛行普通話,也不代表方言文化就會從此消散,我國方言最濃的四大城市,出門不愛講普通話,日常交流全說方言。第一座城市就是廣州,廣州的強勁實力和飛速發展的經濟,使這裡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想在廣州打拼的人。
  • 晉祠方言――四字俗語
    晉祠話複雜,外人感覺聽不懂,有的寫不出相應字,為了讓大家看明白,儘量加拼音註解,方言有局限性,但我想讓更多人了解晉祠,了解晉祠方言!下面是我收集的四字常用語,死油害命(mi),沒(mo)精爛神,日眯愣怔,球(jiu)眉(mi)性眼,球眉(mi)簇眼,啦塌水(fu)害,黑幹爛水(fu),黑嗆爛五,球長毛短球胡麻擦,球(jiu)毛鬼胎,吱溜天哇,二迷不瞪,下丟特拉,撓頭害散,迷三活(ho)掇,貓腰傾骨,赤(shi
  • 民國第一鬼才:能講33種方言精通7國外語,一不小心玩成世界大師
    人稱民國第一鬼才:能講33種方言,精通7國外語!民國第一鬼才:能講33種方言精通7國外語,一不小心玩成世界大師!全文96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講得很精彩,卻沒人能「聽」懂!民國第一鬼才傳統相聲有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其中的「學」,就包括了學方言。
  • 臨朐方言 (三 方言示例(一))林紹志
    如當「做」講的zu音,本是去聲,但普通話中沒有發zu的去聲字,只能借「組」的音,標去聲的調。(3)無讀音相同的字,參考字詞含義,選擇音義相近的字。例如těn,在方言中是「內陷」的意思,與「吞」的音、義相近,即以「吞」代替。(4)無音義相近的字,或雖然相近,但該字在方言中仍然使用,無法替代其他字時,採取國際音標代替的方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