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海文考研的學員。我叫許**,來自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機械學院。今年我報考的是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初試總分356。政治68分,英語二49分,數學二114分,專業課(材料力學)125分。初試排名第28,複試最後總排名第10。
下面我先講一下我為什麼跨考,為什麼選擇西南交通大學?
首先,我跨考交通運輸工程專業是因為我對交通領域非常的感興趣,另一個原因是機械專業太難了,我不是非常感興趣。畢竟讀研是需要做學術研究的,做一門不感興趣的學術研究,那你這兩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可能過得非常憋屈,並且也不會做出好的成果。但是交通領域研究的方向也是非常多的。比如長安大學的交通主要研究的是公路,在整個亞洲都可以說是老大哥,大連海事大學的交通研究的方向是海上運輸,中國民航大學的交通研究的方向是航空。西南交通大學的研究方向是鐵路,可以說這個專業在全國排第一。
當初四五月份院校選擇的時候,我不是一下子就決定報考西南交大的。當初我準備報考的是大連交通大學,那個學校的專業課考的是材料力學,這一門課又是我本科階段算是學得比較好,也是我自己喜歡去研究的一門課。所以我當初選擇報考大連交通。但是當我學到6月份的時候,感覺學了很久了,在選擇去報考一個雙非的學校,我有些不甘心,所以我把全國有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的學校全部看了一遍,發現西南交大和中南大學都是考材料力學的。但是中南大學是985,有單科自主劃線權。我也知道我的英語不好,並且我對英語也不感興趣,所以我就選擇去報考211的西南交通大學。並且西南交大的交通研究發現是軌道交通,也是需要本科階段機械的學生。
下面我講一下每一門課我是怎麼複習的!
01數學
我先講一下數學二。那時候剛過完年,海文有一個寒假集訓營,數學和英語各是5天。當時數學給我們講課的老師是張喜珠,他會花5天的時間把考研數學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識點全部講一遍,當時那個強度可想而知,肯定是很大的。雖然現在市面上考研的老師很多,但是我覺得張喜珠老師還是一個很有水平的老師,他完全不用備課講義,他甚至可以現場編題目。並且他的授課方式我也是非常喜歡的。從那次上完之後,到初試考試前,他的課堂筆記我都一直放在身邊,雖然到後期基本上每個知識點,常規套路我都心中有數,但是個別知識點記不清時,我都會拿出來翻一下,加深印象。
上完那個課之後,我就自己開始把所有知識點進行細嚼慢咽地進行深入學習,並且去串聯這些知識點之間有什麼聯繫。因為到後期知識點太多了,公式也很多,想要通過背下來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有這種想法的同學,那我想必你數學不可能考高分,所以必須前期消化,把這些知識點給吃透,這些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數學就是反覆理解知識點反覆刷題。高數部分是我喜歡的模塊,所以知識點我反覆看了差不多有四五遍,但是每次看的時候,必須相比於前一次,要有不同的發現和見解,那才算是看的有效果。但是到後期會有個瓶頸期,因為數學實在是太靈活了,一道題10分,給你半個小時你可能能想出來,但是考試一道題10分鐘做不出來,就必須選擇先跳過。所以到十一月份,歷年真題的話,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而且整張試卷必須做到120分以上,你的數學才算過關。因為每年都有不同的新技巧,在10-15分鐘之內,你可能會想不出來。
至於線性代數這一模塊,一共是34分,我是9月份才開始看,其實時間上有點晚了,而且這一模塊是比較抽象的,但是考的題型其實反而比較常規。我是因為看了一遍,對它沒什麼見解,所以我就一直拖著,其實對線性代數真的有感覺的時候,已經是11月份了,所以我後期為了彌補線代的空缺,所以後期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線代上,高數部分沒怎麼練習,所以最後數學總分並不是很高。
02英語
關於英語,自己不擅長,所以我後期花的時間很少,最後連歷年真題都沒有刷完。因為我心裡清楚,初中高中學了6年,我的英語都沒有什麼起色,想要通過一年時間逆襲,可能性很小。但是在這裡我強調下,其實只要按著步驟走完的,都可以有五六十分的。而我是因為心裡一直有桿秤,「強調投入與產出」。
03政治
關於政治課,在這裡我真的要好好感謝海文的王輝老師。今年的政治,我考了68分,我覺得我是踩了狗屎運的。暑假裡我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頻看了一遍,關於這一塊一定要理解,背是沒有用的,這一模塊其實我是比較喜歡的,像高數,你只有理解了,才能會解題。其他部分需要去背,所以我就一直拖著不去做,所以我差不多10月份才可以看政治的其他部分。所以其實當時心裡對政治是沒有任何一點底氣的。當時做第一套模擬題的時候,選擇題只拿了20分(總分是50分)。但是好在最後王輝老師最後的大題押題(總共50分的大題,他壓中了四道半),並且他還壓中了好幾個選擇題。所以關於政治,我強調一下,選擇題必須拿高分,大題跟著輝哥,不會錯。
04專業課
關於專業課,因為我前面說了,我是喜歡材料力學,所以我可以很自信地說,現在讓我去教本科生的材料力學,我都可以比老師講得好。我考的那個材料力學是還需要考第二本書的,本科階段都只是學習第一本,而且考的都是最最基礎的,我們都是不考這些基礎題的。所以學習專業課,必須要像做研究一樣的去學,知道每一個知識點為什麼是這樣的(在這裡排除那些從歷年真題裡抽考題目的學校)。所以選擇報考院校的時候,必須看那個學校考什麼專業課,你是否擅長,是否喜歡。不然到時候學的時候心會很累,而且把知識點挖的也不會很深。
最後送給考研的同學們幾句話,當你們這一年備考期間質疑自己時,可以想一想這幾句話。
第一句是,備考這一年,所有的困難只能靠自己去面對,但是熬過去了,你會變得更加強大。
第二句是,逃避,最後需要還債的還是你自己。(就比如我的線性代數,我的英語,可以說是有驚無險。)
第三句是,想要先苦後甜的生活,還是先甜後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