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預付費消費維權難?中消協提出五點意見

2020-11-06 貴州市場監管


近日,有關「預付費消費糾紛」

引起網友廣泛關注和熱議

預付費模式下的交易

往往會導致買賣雙方權利和義務不對等

讓消費者失去了應有的權益

為此,中消協多次

發布相關消費預警

呼籲大眾理性消費

避免因「預付費」落入消費陷阱

但是,由於預付式消費涉及領域眾多

具體情況各不相同

有關工作推動難度較大


為切實解決消費者面臨的痛點

中消協特發表以下意見

「五個要點」

助力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




立法立標加強

夯實維權制度保障


1

列入立法計劃 防範後續風險


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核心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建議針對侵權行為日益嚴重的情況,儘快將預付式消費立法列入計劃,通過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加強預收費經營行為治理,做好源頭治理,防止後續無休止的消費糾紛。


2

細化立法規定 築牢制度保障


預付式消費糾紛解決難,大多由於消費者預付資金被經營者挪用,無法償還。


預付資金是消費者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預先交付給企業用於自身消費的資金。預付資金不是投資行為,消費者不應當承擔經營者的經營風險。經營者對於所收費用應當專款專用,專戶管理,不得挪用。

建議立法從收取預付費的經營者資質限定、合同要求、履約擔保、資金管理、信息披露、費用退還、冷靜期、退市要求、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規制,切實加強風險管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3

制定相關標準 細化操作規範


針對預付式消費領域存在的問題,出臺相關標準,強化對各行業、各領域預付式經營行為的規範要求。

針對各行業中出現的金額高、剛需強、問題突出的情況,制定專門標準,從服務宣傳、服務約定、服務提供、服務質量、資金保障、糾紛解決等各方面作出細化規定,明確流程管理,預防控制風險。



監管強化

有效保障預付資金安全



1

明確資費收費限制


加強部門協作,強化對高風險預收費經營者的準入管理,設立資格審查制度,根據預收費經營行為涉及領域、收費金額實行備案登記制、申報許可制。


2

明確資金管控


對經營者預收資金的使用範圍進行明確限制,防止企業濫用或挪用。


3

通過第三方資金託管等方式

保障預付資金安全


通過第三方資金託管、央行提存保證金、要求經營者提供擔保、強制保險等方式,保障預付資金安全,防止經營者捲款跑路造成消費者巨大損失。


4

明確資金挪用責任


經營者預收資金應專款專用,擅自挪用應承擔相應責任,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應當從重處罰。


5

加大信用監管力度


加大信用監管力度,對採取預收費方式的經營者實施動態監管,公示消費者投訴情況,跟蹤經營者資金異動狀況,及時採取有效應對措施。


對跨地區經營、收取預付資金規模較大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管、重點跟蹤、重點防範。對預付式消費跑路經營者列入「失信」黑名單,取消其經營資質、一定時期的從業資格,聯合各部門各單位,強化追責機制,追究責任到人,加大懲戒力度。



司法解釋

強化


統一司法審判理念



司法保護是消費者的最終救濟手段。目前,部分消費者因預付費糾紛訴諸法院,但維權中面臨各種問題,效果不盡理想。

建議司法部門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或者審判指導意見,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在舉證責任、格式條款認定、民事賠償等方面統一司法裁判尺度,規範經營者的行為,形成社會示範指引。



相關行業自律

嚴格守法誠信經營



經營者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第一責任人。採用預收費經營模式的經營者,應當珍惜消費者信賴,嚴格自律、守法經營,不做虛假承諾,杜絕違法行為,提升品質水平,切實履約到位,暢通投訴渠道,及時化解糾紛。

相關行業協會,應當積極發揮作用,加強行業規範,推進信用約束,維護行業風氣,提升消費者信任度和滿意度,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風險意識

強化

懂得謹慎消費



預付式消費有風險,消費者選擇要謹慎,也應懂得強化自身風險意識。


如若自身權益受損,貴州市場監管提示您:


step

1

要保持理性消費。


消費者應理性對待促銷宣傳,對於費用高的消費項目,一定要審慎,儘量不要一次性高額消費。


step

2

要保存相關證據。


包括合同文本、交易憑據、溝通記錄等。對於銷售人員口頭答覆,要落實到合同協議中,不要輕信口頭承諾。


step

3

要及時向當地相關執法部門投訴。


消費者在自身權益受損後,可及時與商家溝通、協商,也可向當地消協組織、相關執法監督管理部門投訴,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汽車消費者維權難? 中消協發話了,要破除這一痛點
    【Man哥語】對於當下汽車消費存在維權難的問題,中消協做出了回應,並宣布了四項解決措施。  正如Man哥上一篇文章《奔馳事件後,更多消費者維權:「蝴蝶」已經飛走,「颶風」驟然到來》所說,隨著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的發酵,消費者中普遍存在的維權難問題終於引起了各方面關注。
  • 中消協:上半年網絡消費投訴多發 微商交易維權難
    中新網7月21日電 中國消費者協會20日發布《2017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根據受理投訴情況的分析來看,上半年網絡消費投訴多發,微商交易維權困難;食品投訴質量為主,維權取證難度大;醫藥及保健用品誤導宣傳問題突出,老年消費者易上當。
  • 中消協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你中招了嗎?
    中新網1月14日電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日前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分別為:防疫產品價格和質量問題突出;「直播帶貨」新問題層出不窮;「雙11」複雜規則難壞「尾款人」;酒店、旅遊、出行退訂糾紛多;長租公寓接連爆雷跑路;在線培訓服務亂象頻現;未成年人網遊充值、打賞退款難;外賣平臺「多等5
  • 優勝教育被中消協點名,家長追討的學費還是沒著落
    中消協表示,校外教育培訓消費糾紛解決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採取預收費經營模式,一些無良商家打著「充值享優惠」的旗號,通過大額折扣誘惑消費者預交大量費用。因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體系,消費者的預付費可能被商家挪用,後期商家跑路或經營不善,消費者維權困難。部分地區的行政機關、法院也積壓了大量相關案件,消費者權益亟待有效維護。
  • 中消協「618」消費維權報告:搶幾百個紅包只有幾塊錢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29日電 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發現,今年「618」促銷活動期間消費維權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價格競爭、簡訊騷擾、紅包活動、假冒偽劣等方面。資料圖。
  • 預付式消費維權「卡」在何處?
    另外,被執行人往往在案發前採取轉移財產、變更法定代表人等手段來規避執行,加劇執行難度,增加消費者的維權成本。那麼,預付式消費風險究竟如何化解?維權之困又該如何破?對此,本刊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低門檻滋生行業亂象近年來,在私教健身、美容美髮、教育培訓、兒童遊樂等服務行業,預付式消費模式被商家廣泛應用。然而,因市場覆蓋面廣、準入門檻低、從業流動性大等因素,預付式消費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並存在維權難問題。家住北京的路女士的女兒今年讀初中三年級。
  • 馬正其:發揮消協組織作用 提高消費維權水平
    多年來,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各地消協組織積極履行職責,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放心消費環境、促進社會和諧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促進消費的一系列部署,需要更加重視發揮消費者協會的作用,圍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個中心,把握好消費者協會的新定位、新職責,不斷提高消費維權工作的公信力、影響力和凝聚力,提高我國消費維權工作水平。
  • 近期多家培訓機構「跑路」,中消協點明教育消費六大「坑」
    問題1: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核心是相關法律不完善 今日,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發布。根據統計,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19909件,接待消費者來訪和諮詢近30萬餘人次。
  • 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 專門立法能否終結亂象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10月28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報告中指出,校外教育培訓消費糾紛解決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採取預收費經營模式,一些無良商家打著「充值享優惠」的旗號,通過大額折扣誘惑消費者預交大量費用,因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體系,消費者的預付費可能被商家挪用,後期商家跑路或經營不善,消費者維權困難。
  • 中消協:「618」消費維權問題集中 得物App退貨被索「鑑定費」
    來源:人民網-消費頻道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劉卿) 今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就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內收集的6488460條「618」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 追蹤丨慈心園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省政協委員呼籲:「引入預付費...
    慈心園委託一位朱姓律師與五名維權代表在未來路辦事處信訪辦達成初步約定。朱律師承認慈心園不能復工是因為資金鍊斷裂,需要進行資產重組,並全權負責該項事宜。朱律師承諾4月1日前給客戶明確答覆。資金注入成功後,會給出消費者預付費退還方案及明確復工時間。
  • 疫情下消費卡無法消費 預付費糾紛頻發
    實習記者 於海霞 記者 孫吉正 北京報導 疫情之下,預付費消費模式再次帶起了「滿屏」爭議。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數據,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涉疫情消費者投訴180972件。
  • 省消協提醒:慎重辦理預付卡
    市民馬先生感慨:在當今「預付費」屢屢遭遇跑路的今天,理髮店老闆的行為展現了誠信真意。接手理髮店的新老闆河北省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黨辦主任、石家莊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廉莙認為,預付消費受熱捧,背後是「雙贏」的商業邏輯。但現實中,預付消費「卡殼」現象時常發生。
  • 中消協發布十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節日症候群」成頑疾
    (見圖4) 圖4 「消費維權」信息行業分布在各行業「消費維權」類信息中,OTA平臺、網絡購物、快遞服務和餐飲住宿的負面信息佔比較整體負面信息佔比偏高,其中OTA平臺負面信息佔比最高,為41.15%,高出整體15.82%;交通出行、在線票務和旅遊消費負面信息佔比與「消費維權」整體負面信息佔比(25.33%)相比基本持平或偏低。
  • 霸王條款泛濫、退卡轉卡難 警惕預付費服務風險
    本報訊(記者 王天淇)如今,美容美髮、健身瑜伽、幼兒培訓甚至家政保潔、洗車、果蔬配送等生活消費領域,常見預付式消費。但實際上,不是所有的服務機構都具備發售預付卡的資質,消費者很容易遇到退卡退費難。市三中院提醒消費者,警惕五類預付費服務風險。
  • 中消協公布20件消費事件 大中城市打車難
    2013年3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在京召開紀念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專家座談會,中消協在會上公布了引人深思的20件消費領域的事件。1.反對餐飲浪費與飯店退訂潮根據聯合國相關機構統計,全球每年浪費大約13億噸食物,總價值約1萬億美元。而據媒體報導,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 西安消協公布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案例 預付卡、網貸分期等糾紛多
    西部網訊(記者 張棋)「買了預付卡 體驗館卻人去樓空」 「老年人一花幾萬元保健品 退款無門」、「整容手術有風險 恢復原型有困難」「促銷價還按原價收 消費者購物被忽悠」……3月11日,西安市消協向社會公布了十大消費維權案例及消費警示提示。
  • 疫情期間,發生消費糾紛怎麼辦?「今日閔行」APP上有消費維權捷徑!
    疫情期間,發生消費糾紛怎麼辦?「今日閔行」APP上有消費維權捷徑!雖然出門頻次減少了,但生活總要繼續,消費也免不了。特殊時期,往日正常的消費,卻出了問題(消費者建議意見直通車詳見文末)。 記者了解到,1月21日至2月29日,閔行區消保委共收到投訴433件,其中涉及預付費的投訴共253件,佔比高達總量的58.43%。投訴量比較靠前的行業有共享單車及順風車、教育培訓等。
  • 上海市消保委主任胡正昌對消協工作提出三項要求 - 中國消費者協會
    上海市消保委主任胡正昌對消協工作提出三項要求 2004-07-15
  • 寶雞公布10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維權時很多老年消費者對賣家所宣稱的用語沒有任何證據,導致在利益受損後面臨取證難,維權受阻。由於消費者和商家的信息不對等,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對商家的這種剝奪自身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的行為往往很難留存證據,導致維權的困難。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日常消費時如遇被商家強制交易,請一定及時保存相關證據,並快速向有關部門投訴,以便更有效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