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預付費消費糾紛」
引起網友廣泛關注和熱議
預付費模式下的交易
往往會導致買賣雙方權利和義務不對等
讓消費者失去了應有的權益
為此,中消協多次
發布相關消費預警
呼籲大眾理性消費
避免因「預付費」落入消費陷阱
但是,由於預付式消費涉及領域眾多
具體情況各不相同
有關工作推動難度較大
為切實解決消費者面臨的痛點
中消協特發表以下意見
「五個要點」
助力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
立法立標要加強
夯實維權制度保障
1
列入立法計劃 防範後續風險
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核心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建議針對侵權行為日益嚴重的情況,儘快將預付式消費立法列入計劃,通過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加強預收費經營行為治理,做好源頭治理,防止後續無休止的消費糾紛。
2
細化立法規定 築牢制度保障
預付式消費糾紛解決難,大多由於消費者預付資金被經營者挪用,無法償還。
預付資金是消費者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預先交付給企業用於自身消費的資金。預付資金不是投資行為,消費者不應當承擔經營者的經營風險。經營者對於所收費用應當專款專用,專戶管理,不得挪用。
建議立法從收取預付費的經營者資質限定、合同要求、履約擔保、資金管理、信息披露、費用退還、冷靜期、退市要求、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規制,切實加強風險管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3
制定相關標準 細化操作規範
針對預付式消費領域存在的問題,出臺相關標準,強化對各行業、各領域預付式經營行為的規範要求。
針對各行業中出現的金額高、剛需強、問題突出的情況,制定專門標準,從服務宣傳、服務約定、服務提供、服務質量、資金保障、糾紛解決等各方面作出細化規定,明確流程管理,預防控制風險。
監管要強化
有效保障預付資金安全
1
明確資費收費限制
加強部門協作,強化對高風險預收費經營者的準入管理,設立資格審查制度,根據預收費經營行為涉及領域、收費金額實行備案登記制、申報許可制。
2
明確資金管控
對經營者預收資金的使用範圍進行明確限制,防止企業濫用或挪用。
3
通過第三方資金託管等方式
保障預付資金安全
通過第三方資金託管、央行提存保證金、要求經營者提供擔保、強制保險等方式,保障預付資金安全,防止經營者捲款跑路造成消費者巨大損失。
4
明確資金挪用責任
經營者預收資金應專款專用,擅自挪用應承擔相應責任,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應當從重處罰。
5
加大信用監管力度
加大信用監管力度,對採取預收費方式的經營者實施動態監管,公示消費者投訴情況,跟蹤經營者資金異動狀況,及時採取有效應對措施。
對跨地區經營、收取預付資金規模較大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管、重點跟蹤、重點防範。對預付式消費跑路經營者列入「失信」黑名單,取消其經營資質、一定時期的從業資格,聯合各部門各單位,強化追責機制,追究責任到人,加大懲戒力度。
司法解釋要
強化
統一司法審判理念
司法保護是消費者的最終救濟手段。目前,部分消費者因預付費糾紛訴諸法院,但維權中面臨各種問題,效果不盡理想。
建議司法部門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或者審判指導意見,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在舉證責任、格式條款認定、民事賠償等方面統一司法裁判尺度,規範經營者的行為,形成社會示範指引。
相關行業要自律
嚴格守法誠信經營
經營者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第一責任人。採用預收費經營模式的經營者,應當珍惜消費者信賴,嚴格自律、守法經營,不做虛假承諾,杜絕違法行為,提升品質水平,切實履約到位,暢通投訴渠道,及時化解糾紛。
相關行業協會,應當積極發揮作用,加強行業規範,推進信用約束,維護行業風氣,提升消費者信任度和滿意度,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風險意識要
強化
懂得謹慎消費
預付式消費有風險,消費者選擇要謹慎,也應懂得強化自身風險意識。
如若自身權益受損,貴州市場監管提示您:
step
1
要保持理性消費。
消費者應理性對待促銷宣傳,對於費用高的消費項目,一定要審慎,儘量不要一次性高額消費。
step
2
要保存相關證據。
包括合同文本、交易憑據、溝通記錄等。對於銷售人員口頭答覆,要落實到合同協議中,不要輕信口頭承諾。
step
3
要及時向當地相關執法部門投訴。
消費者在自身權益受損後,可及時與商家溝通、協商,也可向當地消協組織、相關執法監督管理部門投訴,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