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你中招了嗎?

2021-01-15 YNET.com北青網

中新網1月14日電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日前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分別為:防疫產品價格和質量問題突出;「直播帶貨」新問題層出不窮;「雙11」複雜規則難壞「尾款人」;酒店、旅遊、出行退訂糾紛多;長租公寓接連爆雷跑路;在線培訓服務亂象頻現;未成年人網遊充值、打賞退款難;外賣平臺「多等5分鐘」被指「甩鍋」給消費者;智能快遞櫃超時收費引不滿;航司「不限次飛行產品」限制多。

中消協表示,回顧2020年,消費維權輿情呈現現出如下特徵:一是涉疫情消費維權問題凸顯;二是網際網路消費熱度高漲,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網路遊戲等「雲上」消費維權較為突出;三是新業務、新模式帶來新消費問題,網際網路經濟「強監管」呼聲走高;四是傳統投訴熱點仍是輿論焦點,消費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2021新年伊始,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基於大數據平臺數據與輿情社會影響力測算結果,共同梳理出「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中消協表示,希望通過梳理榜單和解讀熱點,助力有關部門、消協組織、行業協會、企業破解消費維權難點痛點,為廣大消費者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促進消費復甦。

一、防疫產品價格和質量問題突出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防疫產品市場需求呈爆發式增長。隨之而來的是,防疫產品質量違法案件與消費者投訴大幅增長。防疫產品消費維權問題具體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個別不法經營者銷售「三無」、假冒偽劣口罩。二是在微信群以代購或團購口罩的名義實施詐騙。如藝人黃某某以「賣口罩」為名實施詐騙。三是趁機哄抬口罩、防護服、測溫槍等防疫用品價格。如北京一藥房10隻口罩賣850元被罰。四是個別電商平臺商家通過「砍單」、捆綁搭售、以銷售口罩為名誘導消費者下載APP等不良營商手法,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如大量消費者通過微博、投訴平臺反饋電商平臺「海豚家」存在「砍單」行為,被中消協點名。五是由於個別電商平臺商家進行預估銷售,但實際所售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產品發貨不及時,引發消費者不滿。如南丁公司聲稱有貨,但在消費者下單購買口罩後遲遲不發貨,被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與通州區消費者協會聯合約談。

疫情不僅是對有關部門綜合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檢驗平臺、商家素養的一塊「試金石」。輿論認為,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多次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查處違法生產銷售口罩等防疫產品行為,全力保障防疫產品質量和市場供應,有助於維護市場秩序。各級消協組織認真履職,加大涉疫消費糾紛處理力度,切實保障了消費者合法權益。輿論呼籲,電商平臺能切實履行監督責任和行業責任,商家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誠信經營。

二、「直播帶貨」新問題層出不窮

2020年,直播帶貨頻頻「翻車」,不僅產品質量低劣、虛假宣傳、售後服務不到位等老問題依然突出,公眾人物帶貨刷單造假、流量造假、虛假舉報等新問題也層出疊現。11月,中消協點名了李佳琦、李雪琴等參與的直播存在買完商品不讓換、數據注水等問題。事後,李佳琦、李雪琴本人表示十分重視社會監督,將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把消費者權益保護責任落實到位。此外,辛巴帶貨的燕窩被指是糖水、羅永浩承認帶貨的皮爾卡丹羊毛衫是假貨等話題也引發輿論熱議。

直播帶貨作為新消費業態,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費風險。針對直播帶貨亂象,有關部門紛紛「亮劍」。國家廣電總局2020年11月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市場監管總局11月6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等以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引導規範,強化導向和價值引領,直播電商的合規化正在加速。各級消協組織積極履職,對問題表現突出、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直播電商平臺進行約談,督促問題整改,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輿論認為,網絡平臺經營者應對網售產品、直播內容以及網絡主播嚴格把關,及時遏制不良商品流向市場,切實阻斷違規不良內容傳播,讓消費者買的舒心、用的放心。直播從業者尤其是明星、網紅、企業家等公眾人物應主動審視自身,以嚴謹的態度,做好理性消費的引導。消費者在參與直播活動時,也要增強風險防範意識。輿論期待,有關部門、消協組織、電商平臺、從業者、消費者各方共同努力,構建良好的直播生態。

三、「雙11」複雜規則 難壞「尾款人」

相較往年,2020年的「雙11」從十月下旬開始,堪稱「史上最長」網購節。近一個月的促銷活動中,各大商家紛紛推出「全年最低價」「定金抵扣」「紅包補貼」「滿減」「限時搶購」等優惠活動吸引消費者眼球,但滿減、津貼、紅包、合併購買等複雜的計算方式堪比數學考題,被網民調侃為「沒奧數功底不敢應戰」。其中,淘寶、天貓平臺設計的不合併付尾款不能使用滿減優惠券、「雙11」當日不能退款、先付尾款才能退款等規則更是難壞「尾款人」,這些複雜的規則不僅降低了消費者體驗,更引發消費者對其合理性的質疑。此外,還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在天貓、京東等平臺上的部分商品價格存在先提價後打折、虛假促銷、誘導交易、大數據殺熟等問題。

每年「6·18」「雙11」「雙12」前後是消費維權的尖峰時段。促銷期間的消費亂象不僅反映出平臺經濟中存在的諸多消費維權問題,也呈現出當前良莠不齊的電商生態。對此,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網購、促銷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同時也應對電商平臺、從業人員實現常態化監管;電商平臺應進一步加強自身運營管理,規範經營活動,全力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輿論呼籲,「雙11」少一些「套路」與「算計」,多一些「真誠」與「實惠」。

四、酒店、旅遊、出行退訂糾紛多

疫情暴發初期,各大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餐飲企業、OTA平臺退改需求激增,但由於退改訂單無法及時處理,引發大量消費者投訴,甚至個別地區出現集體維權現象。具體來看,餐飲服務方面,部分消費者預訂了年夜飯和婚慶、生日等宴請用餐,但因疫情影響,無法正常聚餐,退訂時與商家發生糾紛的情況較多;住宿方面,個別酒店趁機漲價、拒退定金或預付款等問題突出;出行服務方面,航空客票退票難、航空訂單處理慢、航空公司和OTA平臺相互推諉、服務態度差、航空客票退改政策不明晰等投訴量較高;旅遊服務方面,部分平臺、旅行社退款不及時或以代金券代替退款,引發消費者不滿。

面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嚴峻考驗,政府部門及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餐飲企業、OTA平臺、景區等經營主體須總結經驗教訓。從政府側看,有關部門、消協組織、行業協會應制定和修訂應急預案,督促企業維護消費者權益。從企業側看,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餐飲企業等經營主體要始終把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而OTA平臺也要扮演好協調者的角色,幫助消費者解決實際問題,協助配合消費者依法維權。此外,消費者在保持理性消費、耐心溝通的同時,也要積極行使監督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五、長租公寓接連爆雷跑路

2020年,蛋殼、青客、巢客、嵐越、寓意長租公寓接連發生爆雷、跑路事件。長租公寓爆雷不僅導致大量租客無法得到平臺曾經承諾的服務,甚至還面臨已付房租或身負貸款卻無房可住的情況,而房東也面臨收不到租金、房屋也無法收回等問題。同為受害者的部分租客與房東之間還因為房屋租賃的問題產生爭執,甚至出現過激行為。

長租公寓企業借國家「房住不炒」「租購併舉」政策的東風,在房屋租賃市場逐步發展壯大。然而部分企業通過「長租短付」的方式,得到大量租金沉澱,並將這些資金用於競價圈房、非理性擴張。這些違法違規行為導致沉澱資金被高速消耗,最終造成資金鍊斷裂,企業爆雷、負責人跑路失聯。

針對長租公寓爆雷引發的大量消費維權問題,輿論在強烈譴責長租公寓企業負責人跑路失聯現象的同時,認為有關部門應果斷出手,絕不能讓問題相關方一跑了之,將「爛攤子」留給政府和社會。輿論認為,監管部門應儘快建立完善長租公寓監督機制,同時加強對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參與住房租賃業務的監管,切實降低房屋租賃市場的金融槓桿率,促進長租公寓行業高質量發展。輿論期待,長租公寓企業能夠實現良性發展,不斷提升自身服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維護房東、租客的切身利益。

六、在線培訓服務亂象頻現

疫情期間獲得井噴式發展的在線教育消費維權問題頻現。2020年7月,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嗨學網虛假承諾,讓消費者陷入交錢容易退錢難的困境。同月,學而思網校因存在低俗視頻、教唆早戀等突出問題,被北京網信辦及屬地教育主管部門約談並被責令限期整改。在線英語學習機構「阿卡索外教網」被曝外教教學質量差,遲到、玩手機等現象屢見不鮮,且教學資質認證存疑。「噠噠英語」被指擅自修改課程屬性,主修課縮水變身口語課。10月,「優勝教育」被曝總部人去樓空,家長退費困難重重,教師薪資也被拖欠。12月,「學霸君」被指經營不善、學員申請退款、教師被辭退,眾多學生家長求告無門。

在線教師資質造假、機構無證辦學、誘導消費、虛假宣傳、霸王條款、解除合同退費難等行業亂象叢生,消費者維權愈加困難。此外,在線教育行業的「分期貸」也飽受輿論詬病。針對行業亂象,一方面需要在線教育平臺儘快從資本競爭中回歸到教育本位,強化行業自律,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行政監管,聯合消協等相關社會組織制定在線教育服務標準,夯實維權制度保障,規範在線教育市場發展。

七、未成年人網遊充值、打賞退款難

近年來,「宅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疫情期間,在居家防疫等客觀因素影響下,網路遊戲、網絡直播等在線娛樂方式成為不少未成年人的首選。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瞞著家長給網絡主播打賞、給網路遊戲平臺充值等相關事件不時見諸報端,所涉錢款金額巨大,家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失去錢財卻求助無門。比如「南京小學生玩『吃雞遊戲』14分鐘花掉4萬元」「四川廣元8歲『熊孩子』為遊戲充值刷走父親4000多元」「江蘇泗洪『熊孩子』刷禮物花掉家中40萬元賣房款」等。此外,7月,《北京青年報》對家長反映比較嚴重的娛樂APP展開了相關調查,發現「和平精英」「王者榮耀」「貓和老鼠」「開心消消樂」等手機遊戲APP以及「鬥魚」「一直播」等直播平臺APP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形同虛設,漏洞百出。

針對這一類問題隱患,5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明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在眾多未成年人網絡消費的案例中,仍少有家長能夠尋求到警方或者新聞媒體的幫助,進入司法訴訟環節的更是寥寥無幾。輿論認為,由於存在流程繁瑣、舉證困難、運營平臺和遊戲公司互相推諉等問題,家長在退款維權時往往面臨不小的困難,消費者權益難以獲得保障。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這不僅需要有關部門及企業健全退款機制,提升退費糾紛處置效率,還需要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主動作為,肩負起引導和管教責任。

八、外賣平臺「多等5分鐘」被指「甩鍋」給消費者

9月8日,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社交平臺「刷屏」。該文援引多個真實案例稱,算法驅動下的「實時智能配送系統」不斷壓縮外賣配送時間,最終導致騎手不得不在「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的高危環境中工作。該文吸引了大量網民的跟進閱讀與討論,還促使公眾對外賣平臺的算法、價值觀和用工模式進行重新審視,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也因此被推上風口浪尖。

9月9日,餓了麼回應稱,將在訂單結算時增加「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的新功能。該回應旋即引發軒然大波,輿論普遍認為,大規模壓縮外賣配送時間,肇始於外賣平臺為控制成本、提升效率,而對騎手採取的壓榨式績效考核,作為規則的制定方、服務費的收取方以及外賣騎手的直接或間接僱傭方,外賣平臺不反思自身的經營模式,卻反而呼籲消費者讓步,有「踢皮球」之嫌。輿論認為,解決外賣騎手的「系統之困」問題,既需要外賣平臺的主動作為、從技術與算法上做優化,也需要外賣平臺、商家、騎手以及監管機構、消費者等多方的共同協商,推動新業態的持續健康發展。這也警示有關企業,在實現商業利益的同時,也須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不能習慣性地「甩鍋」消費者。

九、智能快遞櫃超時收費引不滿

豐巢於4月30日推出的會員服務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根據收費規則,非會員快遞櫃保管每超時12小時將徵收0.5元,3元封頂。部分小區選擇停用豐巢快遞櫃,豐巢公開解釋收費緣由但未改收費決定。5月13日,中消協表示,合理保管期內不應單獨收費。5月15日,國家郵政局表示,豐巢此次調整免費保管期限的行為雖未違反規章禁止性規定,但在調整過程中,存在徵詢意見不足、應對處置不妥等問題,要求豐巢公司認真考慮用戶訴求和業態發展需要,儘快提出合理解決方案。5月15日晚間,豐巢官方公眾號發布《關於用戶服務調整說明》,對快遞櫃收費事件致歉,同時也對免費保管時長進行調整,將免費保管時限從12小時延長至18小時。

豐巢快遞櫃超時收費引發消費者不滿,主要體現在:其一,消費者認為,豐巢單方面增收保管費將增加消費者的成本,侵犯了消費者權益;其二,部分快遞員未徵求消費者同意,便擅自將快件放在快遞櫃的行為,讓消費者頗為惱火;其三,消費者反映存放快遞櫃的物品經常出現被別人取走或丟失的情況。對此,輿論呼籲,有關部門應繼續推進智能快件箱、公共服務站等快遞末端設施建設,加大服務規範和監督力度,幫助群眾解決「快遞最後一公裡」問題。

十、航司「不限次飛行產品」限制多

2020年,為了進一步提振航空經濟,多家航空公司推出「隨心飛」類產品,吸引旅客出行。6月,東方航空推出民航領域首款「周末隨心飛」產品。乘客可以在2020年內的任意周六和周日,不限次數乘坐東航和上航經濟艙,飛往國內除港澳臺以外的地區。該產品上線後,部分消費者的搶購熱情高漲。隨後,海南航空、華夏航空、春秋航空等航司也陸續推出「不限次飛行」產品。產品銷售火爆的同時,也遭到不少消費者投訴。產品使用條件苛刻、使用體驗差、回程購票難、虛假宣傳、機票兌換難等投訴,引發輿論追問「不限次飛行」產品是否真能方便消費者出行。

此類產品較為苛刻的使用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加之產品的宣傳重點落在「不限次」,宣傳內容與消費者體驗形成較大落差,給消費者留下了企業虛假宣傳的感受。輿論認為,針對「隨心飛」類產品在技術、售後和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各級消協組織應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維護消費者權益,同時進一步加大公示力度,完善公示制度,讓輿論監督發揮力量。相關航司應認真分析「不限次飛行」產品被投訴的原因,迭代產品,切實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消費體驗。

責任編輯:李盼(EN057)

相關焦點

  • 「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出爐,「直播帶貨」、快遞櫃收費等...
    」)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包括:防疫產品價格和質量問題突出;「直播帶貨」新問題層出不窮;「雙11」複雜規則難壞「尾款人」;酒店、旅遊、出行退訂糾紛多;長租公寓接連爆雷跑路;在線培訓服務亂象頻現;未成年人網遊充值
  • 2020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這些你肯定也關注過
    2020年12月12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導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消費·維權高峰論壇」攝影/郝軍在2020中國消費·維權論壇上《中國消費者報》發布《2020消費維權輿情狀況分析報告》看看這些輿情熱點
  • 《2020消費維權輿情狀況分析報告》發布 機票退票、線上消費、文娛...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 12月12日,由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聯合主辦的 「2020中國消費·維權高峰論壇」在京舉辦。會上,結合全國12315平臺和消協組織的投訴數據及網絡輿情,中國消費者報社發布《2020消費維權輿情狀況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今年的消費投訴有哪些新特點?網絡輿情主要關注哪些問題?消費維權方面又有哪些創新舉措?
  • 中消協發布國慶維權輿情報告:海底撈收費40元插隊被點名
    10.1雙節長假已經過去一周了,中消協今天發布了十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談到了10.1期間的多個維權熱點,其中就有海底撈收費插隊一事。根據這個報告,在9月30日至10月10日共計11天監測期內,系統共收集「中秋國慶」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9565046條,日均信息量87萬餘條。在信息傳播渠道上,「中秋國慶」期間「消費維權」類信息傳播渠道主要有微博、客戶端、微信、網站、論壇、新聞等。
  • 中消協發布十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節日症候群」成頑疾
    據文化和旅遊部綜合測算,2019年國慶七天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82億人次,同比增長7.8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為進一步了解假日消費體驗的短板,更好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健全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決體系,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9月29日—10月10日黃金周前後的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 中消協「618」消費維權報告:搶幾百個紅包只有幾塊錢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29日電 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發現,今年「618」促銷活動期間消費維權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價格競爭、簡訊騷擾、紅包活動、假冒偽劣等方面。資料圖。
  • ​中消協:直播成「雙11」消費維權輿情重災區 汪涵、李佳琦、李...
    財聯社上海11月21日訊,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出爐今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指出,「史上最長」網購節彰顯出中國消費啟動國際生產引擎、帶動全球經濟共振的強勁勢頭;同時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成為消費者最大「槽點」,汪涵、李佳琦、李雪琴等直播圈明星被點名。
  • 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頻頻「翻車」海豚家等平臺被中消協點名批評_中國網
    (朱珠)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線上消費熱度高漲,隨之而來的「雲上」消費維權問題日漸顯露。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下稱「中消協」)對外公布了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其中直播帶貨頻頻「翻車」,海豚家等電商平臺被中消協點名批評。
  • 中消協聚焦網購消費維權:「薅羊毛」人屢被「割韭菜」,李佳琦被點名
    中消協聚焦網購消費維權:「薅羊毛」人屢被「割韭菜」,李佳琦被點名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1 09:31
  • 中消協:「618」消費維權問題集中 得物App退貨被索「鑑定費」
    來源:人民網-消費頻道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劉卿) 今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就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內收集的6488460條「618」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 讓消費更放心—和也出席2020中國消費·維權高峰論壇
    2020年12月12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導,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消費·維權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本屆論壇以「凝心聚力—讓消費更強勁更放心」為主題,分為主題演講、嘉賓對話兩個環節。
  •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2018年企業熱點負面輿情十大特徵及處置...
    1月3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了專項研究報告——《2018年企業熱點負面輿情十大特徵及輿情處置八大陷阱》(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通過對2018年涉及各類型企業共計99個熱點負面輿情案例進行梳理和分析,總結出了「2018年企業熱點負面輿情十大特徵」和「企業輿情處置八大陷阱」。
  • 【聚焦315】你知道2020年消費維權年主題是什麼嗎?它有著什麼含義...
    引導行業加強自律、規範發展,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形成企業守規、行業自律、百姓放心、消費舒心的消費環境,助力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年主題依據第一,凝聚你我力量,加強消費維權,有利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北京市消協發布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消費調查報告
    四、調查結果(一)食品安全消費輿情概況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5日,全網共監測到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輿情信息2741845條。其中,正面信息763158條,佔比27.83%;中性信息1033374條,佔比37.69%;負面信息945313條,佔比34.48%。其中,中性輿情信息和負面輿情信息較多。
  • 阜陽市公布2016年度十大維權案例
    中國網訊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安徽省阜陽市工商局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分別發布了2016年十大維權案例。記者從阜陽市消協了解到,2016年全市消協系統共受理投訴911起,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57.07萬元。
  • 預付式消費維權「卡」在何處?
    法院在執行工作中發現,此類案件主要存在涉眾型特徵明顯、商家「跑路」情形多發、消費者法律意識薄弱、行業自律和市場監管有待完善這四大突出特點。另外,被執行人往往在案發前採取轉移財產、變更法定代表人等手段來規避執行,加劇執行難度,增加消費者的維權成本。那麼,預付式消費風險究竟如何化解?維權之困又該如何破?對此,本刊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 馬正其:發揮消協組織作用 提高消費維權水平
    多年來,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各地消協組織積極履行職責,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放心消費環境、促進社會和諧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促進消費的一系列部署,需要更加重視發揮消費者協會的作用,圍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這個中心,把握好消費者協會的新定位、新職責,不斷提高消費維權工作的公信力、影響力和凝聚力,提高我國消費維權工作水平。
  • 中消協點名「海底撈」「高德地圖」不作為
    中消協特別點名「海底撈否認排號花錢可插隊遭打臉」一事。中消協表示,候餐搶號插隊軟體破壞排隊秩序顯失公平、線下餐飲住宿虛假宣傳預定平臺束手無措等,都讓新技術新業態參與消費生態環境構建中少人性、沒溫度。
  • 西安消協公布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案例 預付卡、網貸分期等糾紛多
    西部網訊(記者 張棋)「買了預付卡 體驗館卻人去樓空」 「老年人一花幾萬元保健品 退款無門」、「整容手術有風險 恢復原型有困難」「促銷價還按原價收 消費者購物被忽悠」……3月11日,西安市消協向社會公布了十大消費維權案例及消費警示提示。
  • 中消協點名海底撈排隊亂象 稱支付40元可插隊
    首頁 > 熱點 > 關鍵詞 > 中消協最新資訊 > 正文 熱點:中消協點名海底撈排隊亂象 稱支付40元可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