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已經連續舉行14屆的博鰲亞洲論壇在今年新增設一個宗教分論壇,應該說這是這樣一個巨大的國際性對話平臺的一個歷史飛躍。首次進入博鰲論壇的宗教分論壇格外引人注目,主辦方對此有特別說明,設立宗教版塊的目的是倡導擁有不同價值觀、不同宗教習慣的人群,通過平等對話達到彼此間的和諧相處和思想交融。今年宗教分論壇主題是:「中道圓融」,凝聚善願的力量。
博鰲宗教分論壇:「中道圓融:凝聚善願的力量」(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2015年3月29日,一場名為「中道圓融:凝聚善願的力量」的電視辯論在海南博鰲舉行。這是博鰲亞洲論壇自2001年成立大會以來,首先舉辦宗教議題的專場會議,海峽兩岸和香港、印尼的三大宗教領袖與會。參加當日電視辯論會的嘉賓包括:國際佛光會創會會長星雲大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法師,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阿地裡江·阿吉克力木,印尼伊斯蘭教法學者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主席丁·汕蘇汀,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以及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太平紳士。在論壇上,星雲大師、印順法師和阿地裡江·阿吉克力木、丁·汕蘇汀以及鄺保羅分別闡釋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關於「中道圓融」的教義精神。他們分享各自傳教經歷心得,一致認為,三大宗教的核心是倡導人類與人類、人類與宇宙要和諧、和平、友愛。
鳳凰衛視4月4日《文化大觀園》文字實錄——
解說:這是一場充滿智慧與善願的對話。
星雲大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我們希望彼此和平共融。
解說:這是一個三大宗教交流的盛會。
劉長樂(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博鰲論壇第一次有專門的關於談論宗教的話題,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進步。
解說:聚焦博鰲宗教論壇《凝聚善願的力量》。
博鰲論壇增設宗教分論壇 探討「中道圓融」
王魯湘:已經連續舉行了14屆的博鰲亞洲論壇在今年新增設了一個宗教分論壇,應該說這是這樣一個巨大的國際性對話平臺的一個歷史飛躍。今年的宗教分論壇的主題是中道圓融,凝聚善願的力量。我們邀請世界性的三大宗教的代表人物在這樣一個論壇上頭一起就這個主題展開各自的論述。
王魯湘: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來到2015年博鰲論壇新增設的宗教分論壇現場。我是論壇的主持人,鳳凰衛視的王魯湘。和我一起在臺上的參與今天宗教論壇的嘉賓有六位,他們集中了目前世界三大主要宗教的大德,讓我來介紹。來自佛教界的代表有兩位,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創會會長星雲大師,歡迎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法師,歡迎您!來自伊斯蘭教界的代表有兩位,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阿地裡江·阿吉克力木,歡迎您!來自印度尼西亞的伊斯蘭教法學者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主席丁·汕蘇汀,歡迎您!來自基督教界的代表是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歡迎您!還有著名的文化學者、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歡迎您!我們今天的這一場宗教論壇定名為「中道圓融,凝聚善願的力量」。
解說:此次博鰲宗教論壇的主題為「中道圓融」,中道是佛教術語,為釋迦牟尼核心教義之一。而「圓融」一詞最早為天台宗所常用,那麼「中道圓融」到底為何意,此次大會為何要提出這個論題呢?
星雲大師:各位朋友們,這一次在海南島美麗風光的地方,我們幾個宗教在一起討論宗教對社會人性的淨化,對中道的發揚,對善的傳播,我很高興。我在過去年輕的時候,有些信主家裡有紛爭,兄弟要分家,吵鬧不詳,認為不公平。找我去幫助調停,我也不知道這個要分家怎麼分法,但是我看到那個爭論不休,我後來就說,這樣好吧,為了你們兄弟要公平,這張桌子把它破開四個,你們四個兄弟一個人拿一個。沒有用,我說碗盤把它破成四個,你們一個人拿一個,我說沒有用。大家要尊重,既然是兄弟,要互相包容,要和諧,不要分開。我有你沒有難道就很好嗎?所以因緣中道讓我們存在,我們應該也廣結善緣,使家國都能平安無事。
王魯湘:謝謝,謝謝星雲大師的開示,今天我們在臺上的嘉賓專門請來的有我們中國伊斯蘭教會的副會長,我們也請他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伊斯蘭教中間有沒有關於中道的思想和圓融的思想。
阿地裡江·阿吉克力木(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我就是作為伊斯蘭教界的代表,從伊斯蘭教的角度來講,中道由於中正之道,就是不偏不倚,既不過激也不怠慢,適度和平、團結、寬容、仁慈之道。因此在這方面,《古蘭經》中也說道,我使你們成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們作證世人,而使者作證你們。因此從《古蘭經》的精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為中正之道的人,他就要在宗教功修和社會生活中,應該成為穆斯林的基本遵循的準則。因此,我們倡導伊斯蘭教界和穆斯林群眾要走正道,要在行為中,在語言和行為中要正信正行,來做好一個穆斯林好公民。謝謝。
王魯湘:好,謝謝,我們下面要請基督教的我們的鄺保羅大主教來跟我們說一說在基督教教義中間中道的思想。因為在這一個基督教的《新約》中間,有這麼兩句話,就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看到,要照著神所分給個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這裡就有中道的概念出現了,那麼我想請鄺保羅教授給我們大家解釋一下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以及什麼是基督教的中道。
鄺保羅(香港聖公會大主教):主持人剛才提到這兩句,從《聖經》來的話語是聖保羅寫給當時羅馬的教會的教友,教導他們要怎麼做好一個基督徒。他用中道那個詞來表達一個信徒心的標準,每一個基督徒這個信心、愛心的標準是上帝所規定的,是神所定的。所以,聖保羅教導羅馬的信徒,他說你們要做好一個基督徒,一定要得到這個神所定的那個信心的標準,那個愛心的標準,就是要中道。它是什麼意思呢,聖保羅在這裡說要達到這個標準,一定有一個很重要的心態,就是不要看自己看得太長,不要自大、自以為是,不可以輕看別人。雖然別人的信心可能比我小,但不是由我來判斷,由我來決定他是否是個好的信徒。
印順法師(深圳弘法寺方丈):聽了我們星雲大師,我們的阿地裡江和保羅他們關於中道圓融的解釋,我自己也非常的受用。但我在想他們好話都說盡了,我講什麼呢,我想起了《雙城記》開篇的一段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信仰的時代,這是一個迷失的時代。這個時代我們擁有一切,這個時代我們卻一無所有;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我們正直上天堂,我們也正直下地獄。《雙城記》的開篇的這句話不光道出了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焦慮和希望,也反映出我們今天這樣一個時代的人的焦慮和希望。我們怎麼樣能夠解決這代人的焦慮和希望呢?我們認為只有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己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人與信仰之間的關係。我們只有把這四種關係處理好了,才是我們自己的希望之道。
王魯湘:今天在座的劉長樂主席是我們臺上的六位嘉賓中間唯一的一位世俗學者,我想請問一下長樂主席,您主持鳳凰衛視這個全球媒體,面對全球華人和世界各種各樣的宗教和文化的衝突,您是怎麼平衡這一些問題,如何從一個中道的一個哲學的角度來對待這些全球性的各種文明之間的衝突?
劉長樂:謝謝魯湘,今天跟星雲大師和諸位大德一起討論關於宗教的問題,我們感到非常的榮幸。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次的博鰲論壇是第14屆,算上籌備會那一屆是第15屆。在第15屆上第一次有專門的關於談論宗教的話題,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進步。這不是一個後退,這是一個進步。我們談到宗教學,談到人類社會學的時候,宗教現象,有人就有宗教,宗教現象誰常態,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一種井噴的現象,由於文化大革命過去了,解放思想了,心靈的窗戶打開了,我們可以看到到臺灣去的中國大陸的遊客大家幾乎都要去佛光山。那麼今天呢,我們在亞洲博鰲論壇上用宗教來對話,用宗教來溝通,來面對著宗教對現代生活的影響,我認為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由衷地感到欣慰,謝謝大家!
王魯湘:在世界上有一個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我們一般會想到中東的那些地方去,但實際上這個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跟我們很近,就是印度尼西亞。你們可能都想不到兩億多人口它的民族情況,它的語言情況,它的宗教信仰的情況其實比我們13億人口的中國還要複雜。那麼我想請問丁·汕蘇汀主席,印度尼西亞的各個宗教在如此複雜的共存和交流中間,都面臨著哪一些挑戰,你們怎麼處理這樣一些問題?
丁·汕蘇汀(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法學者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主席):印尼相對融洽、和平,但是各種不同信仰的人之間還是有些衝突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及其他民族,會有各種衝突。但它不是一個主流,為什麼在印度尼西亞我們人民之間的互動是非常平和和和諧的呢?第一點,印度尼西亞的人民是非常虔誠的,不管你是穆斯林、印度教、基督教還是佛教的,如果捉佛教也是印度尼西亞的單獨宗教的話,也是一樣。這些所有的教義都是追求中道圓融。第二點,感謝真主,感謝上帝,印度尼西亞在建國時,即使是在獨立之前,我們就有一個座右銘,這個座右銘是團結和一致性。人們應該共同分享,各種宗教族群的價值觀,不僅在印度尼西亞需要分享,在整個東南亞,特別是在東亞,迎接中國崛起時,豆芽也崛起,我們覺得宗教能夠起到一個重要作用。作為道德和精神的力量,利用宗教做引導,從東亞的崛起走向中道圓融的亞洲。謝謝!
王魯湘:相比印度尼西亞,香港是一個彈丸之地,但是香港的宗教的多元化也是非常驚人的,源自世界的主要的宗教在香港這個地方都有存在。我們伸出四個手指頭都數不完,我想請教鄺保羅大主教給我們大家分享一下在香港這樣一個國際文化程度很高的地區,這種宗教合作給香港社會帶來了什麼樣的正能量?
鄺保羅:因為在香港沒有一個宗教是獨大的,人數也差不多,而且我們所有在香港的宗教都非常尊重對方,彼此尊重。第三,我們在香港,經常有溝通的機會,我們經常有來往,經常見面,經常分享,經常做一些工作可以幫助香港,特別在發展和諧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在其他的工業,我作為基督教的領袖,我在香港跟其他的宗教方面學了很多,使我們的生活更豐富。所以,我相信對於其他亞洲國家的人來說,應該是同樣情況的。謝謝!
解說:然而,在很多地區,宗教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仍是不可迴避的問題,一些極端組織打著宗教的幌子,用暴力的手段來表達他們的經濟與政治訴求。在2014年迅速崛起的極端組織IS便自稱是「伊斯蘭國」,大肆進行殺戮與恐怖活動。
丁·汕蘇汀:伊斯蘭激進主義曲解《古蘭經》
王魯湘:我們當今世界的各種宗教之間的衝突還是蠻嚴重的,而且在有些地區的話,已經嚴重到了一個令人髮指的程度。這是我們沒有辦法迴避的一個問題,我想問一下我們丁·汕蘇汀主席,在穆斯林的心目中間,和平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丁·汕蘇汀:剛才已經說了,伊斯蘭像基督教、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樣,非常強調我們的和平、融洽,在伊斯蘭教中,和平就是我們的使命。但有時不只針對伊斯蘭教,也針對其他宗教,他們信徒的行為並沒按照真正的信仰來做,甚至還有些穆斯林,他們是全球17億穆斯林中的少數,他們的表現像穆斯林,但行為威懾了全球文明。比如說伊斯蘭教激進主義,我們已經看到伊斯蘭國組織,在中東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出現,很清楚地他們違反了伊斯蘭教的根本原則。我們的《古蘭經》寫明,誰無緣無故的殺了一個人,就像他殺了所有人一樣嚴重,對伊斯蘭教的誤解,對我們教派的誤解,這是一個宗教層面的理解。
阿地裡江·阿吉克力木:我呢,從我的角度我也想講一講,就是宗教這個極端思想它們的主要特點就是處處走極端,它們是遠離伊斯蘭教的中道思想,而且呢它們也在引經據典,引用《古蘭經》、《聖訓》來歪曲解讀《古蘭經》、《聖訓》裡面的深奧內涵。也是為了達到他們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作為伊斯蘭教界,我們就應該堅持正道,宣傳伊斯蘭教的正信正行,引導廣大穆斯林群眾正確理解伊斯蘭教的精神。我們要做對伊斯蘭教的經典教義要作出科學講經、解經,挖掘和弘揚伊斯蘭教的優良傳統和伊斯蘭教在社會和諧進步方面的內涵和內容,這些精神去引導廣大穆斯林群眾,來作為穆斯林它的一言一行都始終傳播著和平。
王魯湘:謝謝,謝謝阿地裡江會長,我想請問長樂主席,對於解決不同宗教信仰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您有自己什麼樣的理想和憧憬?
劉長樂:現在的原因在信仰上是出了大問題,我們剛才主席講到的關於宗教的假的宗教的理論,他們用篡改法典,篡改法典,用蒙蔽矇騙、造謠惑眾的方式來偷換概念,這是一種偽宗教,這不是真正宗教。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現在要看到,就是在現在的藥方讓我開,開個中醫的藥方,叫扶正驅邪。中醫就講扶正驅邪,扶正驅邪這個順序還不能顛倒,是扶正在前面,首先要扶正,扶正扶什麼,扶正教,弘揚正教。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強調,包括我們現在的國家宗教局推廣的正教的弘揚,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我覺得弘揚正教現在,包括我們今天開的這個會,我認為也是弘揚正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弘揚正教就是扶正,然後要驅邪,驅邪,邪的天敵是什麼,是正,正教是邪教的天敵,正論、正史、正見、正信,還有很多的正。那麼我們現在可以看到,讓宗教登大雅之堂,讓宗教進入公共領域是很重要的。
王魯湘:在亞洲的論壇上頭來探討宗教幸得問題應該是再好不過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亞洲是幾個主要的世界性宗教的發祥地。那麼我們今天邀請到了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代表在一起共同尋找我們所有的宗教的最大的「公約數」,這個公約數是什麼,就是中道和圓融。只要我們堅持尋找這個最大的公約數,在這個最大的公約數上頭,我們達成一種文明和宗教的共識,那麼我們就能夠和平共處,世界就會和平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