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是小升初的關鍵年級,各學科的綜合性在六年級教學中倍顯突出,尤其對於語文學科,其語文教師擔負的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的擔子格外重要,不容小覷。
六年級的語文教學,不僅只是上下兩冊語文課本的學習,更是對小學六年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積累積澱的一種檢驗。我們老師是階段教學的具體實施者,也是綜合性語文教學的規劃設計者和操作者。
六年級的學生,是有能力進行分類和綜合複習的。語文老師永遠不要把學生當成幼稚的孩子,這個知識不理解,那個複習舉措不切實際,孩子是老師一步步讓其長大的。現代學生的語言想像能力是相當豐富的,只要我們老師為其開啟一扇廣闊的大門,構建起語文的種種的知識框架,學生就有相應的能力和方法去填補和完善語文的知識體系。
我們六年級老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要提前、逐步滲透歸類和綜合的相關知識。
在《草原》的教學中,學生在積累基本的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上,要學會現代文閱讀的基本題型——句段的作用的答題規律和思路。設題的例句為結尾段的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也是文章的主旨句(同時結合第一段的中心句,區分中心句和主旨句的不同)。看句段的作用,要引導學生把握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的作用,規範其答題的思路。結尾處連用兩個感嘆號,有何作用,從而引導學生對句末標點感嘆號、問號、句號語氣作用的總結。
在《丁香結》的教學中,我們要滲透現代文閱讀中的多角度描寫景物的題型,進而延伸到多角度描寫人物,其中有關描寫人物的方法和描寫景物的方法,一一為學生區分歸類,學生就能理解表達方式中的描寫,從而擴展對五大表達方式的認識和辨別。
在這篇課文中,還有一個典型的表現方法——象徵。丁香結象徵著解不開的愁怨,作者面對丁香結髮出了人生的思考,這又是另一種表現手法借景抒情,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常見的表現手法以及常見表現手法在現代文閱讀中的作用和答題思路。
而在《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教學中,我們老師要引導學生積累詩和詞的相關文體知識點,引導學生認識和辨認詩歌賞析的基本題型,並能夠掌握題型的基本答題思路,比如說「賞析……詩句」這一題型,先寫方法,再寫內容,最後寫情感。在講授完詩歌后,能夠按照題型去積累我們所學的古詩歌知識點。
每一篇課文裡,都包含著很多類知識點。我們老師要依據題型去進行總結歸納,從而不斷完成學生的語文學習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