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就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倫敦恐襲事件等答問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2019年12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問:美國務卿蓬佩奧近日在美Politico網站發文稱,歐洲國家不能將關鍵基礎設施的控制權交給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華為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存在關聯,涉嫌在一些國家從事間諜活動,竊取德國、以色列、英國等國的智慧財產權。中國《國家情報法》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可迫使總部設在中國的任何5G供應商秘密移交數據。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答: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魯迅有一篇小說《祝福》,裡面有一個人物叫祥林嫂。她總是喋喋不休嘮叨著同樣的話題。我看蓬佩奧先生現在的行為舉止非常像祥林嫂!只不過祥林嫂嘮叨的是一些無害的廢話,而蓬佩奧先生嘮叨的都是有毒的謊言。

  蓬佩奧先生稱,華為涉嫌竊取德國、以色列、英國等國智慧財產權。但我們問了無數次,美方無數次迴避這個問題,因為美方根本拿不出答案。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公司和任何一個人能夠拿出確鑿的證據證明華為對他們構成安全威脅。相反,我看到今年5月德國《每日鏡報》報導稱,經過多年審查,英國政府、德國聯邦信息安全辦公室及歐盟委員會等機構都沒有發現華為存在明顯「後門」。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一個公開事實是:「9·11」之後,美國出臺的《愛國者法案》要求網絡公司定期提供用戶信息。美國思科設備存在安全漏洞,已經爆出很多起「後門」事件。蘋果公司早在2014年就承認可通過蘋果手機系統「後門」提取手機用戶的簡訊、通訊錄和照片等個人數據。去年,「臉書」公司也被曝出用戶帳號有「後門」。根據「稜鏡門」事件曝光的情況,在美國情報部門,也就是蓬佩奧先生曾經任職的這一部門前,美國人的通話、通信、文件、語音等數據沒有個人隱私可言。另外,有35個國家,包括美國曾經一度特別親密的盟友國家領導人的通話也都遭到了美國長期竊聽,前幾天德國的一位部長也提到了這件事情。而協助實施這些竊聽、監控的,根據公開報導來看,正是美國的思科和蘋果等公司。

  蓬佩奧稱,中國《國家情報法》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可迫使總部設在中國的任何5G供應商秘密移交數據。我看到這個報導以後很好奇,想請問蓬佩奧先生,從中國《國家情報法》哪一條哪一款看到這樣的規定?大家可以上網查一查,哪裡有?事實是,中國《國家情報法》不僅規定了組織和公民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的義務,同時也規定了國家情報工作應當依法進行、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個人和組織合法權益的義務。中國從來沒有也不會要求企業或個人以違反當地法律的方式、通過安裝「後門」等形式為中國政府採集或提供位於外國境內的數據、信息和情報。中方已經多次申明了這一點。他們裝睡不愛聽,我們也沒有辦法。

  大家都知道,蓬佩奧先生曾在今年4月一場公開演講上宣稱,「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這是美國不斷探索前進的榮耀」。大家想想看,對於這樣一個對撒謊、欺騙、偷竊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人,我們這些「三觀」正常的人還有什麼話可以說呢?沒有辦法對話了。

  如果讓我作一點回應的話,那就一句話:拿出證據來。

  問:據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稱,《中英聯合聲明》是一份在聯合國登記、經過批准的「條約」,我們希望確保這些承諾不是「空頭支票」。美要求中方尋求尊重「一國兩制」政策的解決方案。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不知道蓬佩奧先生有沒有讀過《中英聯合聲明》?他知道《聯合聲明》有多少款、有哪些具體內容嗎?他知不知道《聯合聲明》的核心內容是規定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英國將香港交還給中國。《聯合聲明》中對香港基本方針政策及具體說明是中方單方面政策宣示,純屬中國內政,不是雙方協議內容。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法律基礎是中國憲法和基本法,而非基於《聯合聲明》。更何況《聯合聲明》與美國有任何關係嗎?

  英國對香港進行殖民統治期間,香港有何民主自由可言?不信可以問問「末代港督」彭定康先生。那個時候港人有上街遊行的自由嗎?沒有。當時的立法機關香港立法局有任何一個議員是由港人提名的嗎?沒有。港人長期不能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和參政權。恰恰是香港回歸後,中國政府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切實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和自由。

  美方通過「國家民主基金會」在世界各地推進所謂民主運動,但我很好奇的是,美國在世界各地大肆推廣所謂的民主、自由和人權,但偏偏對自己國內存在的民主、自由和人權問題視而不見。難道蓬佩奧先生真的不知道自己國內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嗎?我看到一個數字,截至今年8月,美國共發生槍擊案34916起,因槍擊案死亡9214人;大家也都知道,美國在美墨邊境大建邊境牆,成千上萬的難民被迫骨肉分離,數萬名兒童被關押在骯髒狹小的房間,甚至接連死亡;美國還是發達工業國家中唯一沒有帶薪產假法律的國家,是發達經濟體中唯一不保障工人任何休假的國家。

  一些美國官員和議員拿著納稅人的血汗錢,卻偏偏只關心一小撮香港極端暴力分子反中亂港的所謂「自由」,對自己國內存在的嚴重的民主、自由和人權問題漠不關心。難道美國人民就不需要民主、自由和人權嗎?美方政客應該更多關心一下自己國內的事情。

  問:昨天,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5屆會議在西班牙馬德裡開幕,來自196個國家的2.9萬人參會。會議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完成與《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相關的談判。中方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將作出怎樣的努力?

  答:中方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所做的努力是巨大的,作出的貢獻也是重大的。我們認為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應對氣候變化必須堅持多邊主義、加強國際合作。氣候變化馬德裡會議是一次承上啟下的重要會議。國際社會應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確定的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落實,促進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我們願與各方攜手,全力支持馬德裡會議取得成功。

  中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採取積極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堅定落實《巴黎協定》,履行對外承諾,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生態文明。在這方面,中國政府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今年11月27日,中方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去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6億噸;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3%。中國是對可再生能源投資最多的國家,可再生能源裝機佔全球的30%,在全球增量中佔比44%,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全球一半以上,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重大貢獻。

  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在面臨改善民生等艱巨任務的同時,我們依然沒有放棄同全球各國一道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我們將繼續沿著既定的政策和目標走下去,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責任,切實實施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行動,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問:據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昨天在馬德裡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稱,美方代表團與會旨在表明美國國會對採取行動應對氣候危機的承諾堅如磐石。你對此有何評論?

  答:大家都知道,《巴黎協定》是各方應對氣候變化承諾的具體體現,美國已經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所以我不知道她說承諾堅如磐石體現在什麼地方?既然佩洛西女士稱美方應對氣候危機的承諾堅如磐石,我覺得這也很好,我們歡迎。請美方履行承諾,立即恢復執行《巴黎協定》。

  問:昨天外交部宣布中國將制裁「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美國非政府組織,因為他們「通過各種方式支持反中亂港分子」。「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具體用什麼樣的方式支持反中亂港分子?「各種方式」具體指的是什麼?

  答:大量事實和證據已經表明,「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為反中亂港分子提供資金、物資以及組織、培訓等方面的支持,極力教唆他們從事極端暴力犯罪行為,煽動「港獨」分裂活動,對當前香港亂局負有重大責任。這些組織理應受到制裁,必須付出應有代價。

  你對這些非政府組織具體是怎麼做的感興趣,我覺得這很好。但今天由於時間原因,恐怕無法跟你詳細列舉。如果你要讓我羅列的話,可能半小時都不夠。所以我很樂意儘快找時間跟你們共同社單獨聊聊,給你們詳細介紹一下。

  問:據報導,日前在倫敦發生的恐怖襲擊中,英國警方在已制服嫌犯的情況下近距離開槍擊斃了暴徒。但我們注意到,此前英方卻對香港警方對暴徒正常執法橫加指責,暴露了其雙重標準。另據英國《衛報》披露,英國政府曾專門為涉暴恐犯罪人員設立名為「斷念與脫離」(Desistance and Disengagement Programme, DDP)組織並強制性監控有關人員。但DDP並未有效地阻止恐怖襲擊。11月29日倫敦恐怖襲擊的兇手就是曾參與該項目長達8年的學員。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注意到近日中方媒體對此有很多報導,也有不少反響。正如昨天我提到的,恐怖主義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在這個問題上絕對不應該有雙重標準。但非常不幸的是,我們看到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國家在反恐問題上的確在奉行雙重標準,希望他們能夠汲取教訓。

  正如英國《衛報》披露出,英國為涉暴恐犯罪人員設立了DDP項目。據我所知,還有其他20多個國家也採取了類似的為涉嫌暴恐犯罪分子專門設立的強制性項目。比如,法國在全國各大區設立去極端化中心,美國也推行「社區矯正」措施。我想,這些預防性反恐和去極端化項目設立的初衷和邏輯與中國新疆設立教培中心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新疆設立教培中心的舉措更加系統、全面,也更加有效。

  新疆設立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是為了從根源上消除極端思想,從機制上普及法治教育,從職業技能上提升和創造就業機會,使那些受到極端和暴恐思想影響的人儘快回歸社會,和別人一樣過上正常幸福的生活。大家都知道,在2016年底之前的20多年裡,新疆深受暴恐襲擊危害。2009年震驚世界的新疆「7·5」事件造成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傷。目前,新疆已3年沒有發生一起暴恐事件。這就說明,新疆採取的去極端化和預防性反恐措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也使新疆當地各族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新疆開展的教培工作正是中國落實國際社會反恐和去極端化倡議,包括落實《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和《防止暴力極端主義行動計劃》的具體步驟和具體體現。

  去年底以來,全球已經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人包括聯合國反恐事務副秘書長訪問了新疆,他們都親眼看到了新疆預防性反恐和去極端化措施所取得的顯著積極成效。不久前聯大三委同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對話會上,雖然美國試圖勾結一些盟友無端指責中國,但沒有任何一個穆斯林國家指責中國;而60多個國家,包括很多穆斯林國家,都積極評價中國在新疆採取的反恐和去極端化舉措。因為去過新疆的人都親眼看到了,新疆各民族是安居樂業的,各民族之間是團結的,都依法享有宗教自由和文化教育的權利。這是事實。

  中國願意將成功的經驗與各國分享交流,通過加強反恐和去極端化的交流和合作,繼續為推進國際反恐合作做出貢獻。我們希望近日倫敦橋上的悲劇不再重演。

  問:美國駐北約大使哈奇森昨天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稱,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對全球具有「威脅性」的國家,各國應考慮將中國納入「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她說,美國只是在尋求公平貿易,任何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國際商界人士都支持川普總統的對華立場。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答:美國駐北約大使的這番言論非常有意思,這位大使的自我感覺未免太好了。說到「威脅」,我記得今年年初,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項國際民調,有4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對本國構成重大威脅。就連美國的一些盟友也不喜歡美國現在在國際上的角色。比如,德國和法國視美國為威脅的民眾的比例達到49%,在日本是66%,在韓國是67%。所以誰是威脅,這是一目了然的。

  說到「規則」,美國「毀約」「退群」成癮,已經相繼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國際組織,退出《巴黎協定》、《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中導條約》等一系列國際條約,還拒不籤署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等重要人權公約。世界上很多領導人和政要都由衷感嘆,現在世界正面臨著多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鬥爭,幸好我們有中國站在多邊主義和國際規則一邊。

  說到「貿易」,美國到處發動貿易戰,大肆揮舞關稅大棒,嚴重破壞了國際貿易秩序,不僅損害了本國企業和人民的利益,還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和風險源。我們接觸過的國際人士包括美國企業界人士,沒有人贊同支持美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不信,你可以去問問在華運營的美國公司的人士,或者來華訪問的美國公司負責人。就在前不久,很多外國前政要和各國企業界重量級人士來華參加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他們的一個強烈共識是,對美方單邊主義行徑表示憂慮和反對。

  我們希望這位美國駐北約大使一定要對自己的國家有清醒的認識,對世界有清醒的認識,這是作為大使的職責。

  美方焦慮了,可以理解,但任何時候都要講理。

  問:據報導,11月30日,納米比亞全國大選結果公布,根哥布總統贏得56.3%選票,勝選連任。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方高興地看到納米比亞大選順利舉行,對根哥布先生再次當選納米比亞總統表示祝賀。相信在他的領導下,納米比亞政府和人民將積極進取,不斷取得更大發展成就。

  中國和納米比亞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我們高度重視同納米比亞的關係,願繼續同納方積極開展友好互利合作,推動兩國關係繼續向前發展。

  問:《環球時報》主編今天發推特稱,據他所知,由於美國會擬通過「2019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中國正考慮對在涉疆問題上表現惡劣的美國官員及議員實施籤證限制。他還說,中國政府可能禁止所有持外交護照的美國人進入新疆。你能否證實?對此有何評論?

  答:你知道中國政府反對外部勢力幹涉中國內政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也是堅定不移的。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採取必要措施。

  問:據報導,比利時、丹麥、芬蘭、荷蘭、瑞典和挪威2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加入對伊朗「貿易結算支持機制」(INSTEX),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們注意到有關報導。建立對伊朗「貿易結算支持機制」是歐方維護伊核全面協議作出的重要努力,體現了歐方堅持多邊主義、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決心,中方對此表示高度讚賞。我們歡迎歐洲六國的決定,支持「貿易結算支持機制」建設持續取得進展,這有助於促進歐方和伊朗的合作,為維護全面協議發揮實效。我們期待該機制儘快擴大業務涵蓋範疇,並向歐盟國家以外的第三方開放,為促進國際社會與伊朗正常經貿合作作出貢獻。

  問:王毅國務委員本周將訪問韓國,這是五年來中國外長首次訪韓。你能否介紹此訪目的?

  答:王毅國務委員將於12月4日至5日訪問韓國。中韓互為重要近鄰和合作夥伴,當前兩國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雙方在國際地區問題上保持密切協調合作。此次訪問期間,王毅國務委員將會見韓國領導人,同康京和外長舉行會談,雙方將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有關消息我們會及時發布。

相關焦點

  • 大英國協國家密切關注倫敦恐襲案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綜合消息:多個大英國協國家對倫敦恐襲案密切關注,同時矚目本國公民的安全狀況。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23日表示,襲擊針對所有民主國家,澳大利亞對此強烈譴責並與英國堅定站在一起。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與英國外交大臣詹森通電話。澳方密切關注在襲擊中受傷的澳大利亞公民的情況。
  • 外交部回應倫敦橋恐襲:如發生在中國,英美媒體會怎麼報?
    資料圖2019年12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召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問:據報導,11月29日,1名身著偽造自殺式炸彈背心的男子在英國倫敦市倫敦橋附近持刀行兇,造成2人死亡。該男子最終被警方擊斃。這是一起不幸的案件,我們對無辜遇難者表示哀悼,對他們的家屬和受傷人員表示慰問,對英國警方採取果斷措施應對有關暴恐行為表示理解和支持。同時,很多人跟我一樣都在想,如果這起恐襲案件發生在中國,英美媒體會怎樣報導和解讀?
  • 外交部就應對氣候變化、「大愛無國界」義賣會等答問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上升、氣候挑戰日益嚴峻背景下,習近平主席站在全人類的高度,全面闡述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中國的全球氣候治理觀,深刻回應疫後如何統籌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實現綠色復甦,提出了「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和「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等三點倡議。
  • 倫敦恐襲事件致2死數傷 我駐英使館發出安全提醒
    11月29日,在英國倫敦,應急救援人員在襲擊事件現場附近工作。 倫敦警方29日說,當天發生在倫敦橋上的持刀傷人事件是一起「恐怖襲擊」,一名男性嫌疑人被警方開槍打死。新華社發(伊莎貝爾·因方特 攝)海外網12月1日電 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消息,11月29日下午,英國倫敦發生持刀傷人事件,造成2人死亡、數人受傷。英警方當場擊斃歹徒,並將事件定性為「恐怖事件」。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尚未接到中國公民傷亡報告。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提醒在英中國公民密切關注安全形勢和警方提醒,避免前往案發區域和人員密集場所。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召開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第二十四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當地時間12月2日到14日在波蘭卡託維茲舉行,來自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將在此期間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進行談判。
  • 汽車恐襲極難制止,倫敦中心地帶或成步行區
    路透社16日報導說,14日英國議會大廈附近製造汽車衝撞事件的嫌疑人身份背景逐步明朗,基本上排除了宗教極端主義的作案動機,但警方仍將此事件界定為恐襲事件,並繼續對嫌疑人展開問訊和調查。由於倫敦等英國大城市接連發生恐襲事件,如何加強安保措施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 韓外交部發倫敦旅行安全預警 對當地治安表憂慮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8月23日報導,韓國外交部22日發布旅行安全注意第一階段藍色警報,提醒公民赴英國倫敦旅行時注意安全。韓國外交部方面表示,3月23日和6月3日,倫敦議會大廈附近和倫敦橋附近相繼發生恐怖襲擊,上半年倫敦恐襲事件頻發,出於對當地治安的憂慮,才發布了旅行安全提醒。
  • 中國代表團積極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氣候變化對話...
    受疫情影響,原定於2020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推遲至2021年舉行。為展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進展,促進各方溝通交流,進而為COP26成功舉辦奠定基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公約》)秘書處於11月23日至12月4日組織召開了70餘場「氣候變化對話」線上系列活動,涉及國家自主貢獻、市場機制、透明度、適應氣候變化、農業、氣候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2020年前實施和力度、全球審評等多項重要議題,是2020年底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最為重要的一次綜合性活動。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沒談攏,意味著什麼?|聯合國|中國生態環境部|...
    時不我待,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挑戰,需要協作應對。各國應根據各自責任和能力積極採取措施,不要讓承諾與行動拉開距離。「拖堂」兩天後,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5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閉幕。因談判各方分歧嚴重,大會未就《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談判這項核心任務達成共識。
  • 倫敦橋恐襲死者均為劍橋畢業生!恐襲為何會發生?
    倫敦橋突發恐襲,致2死3傷!但是罪犯本該身在監獄,為何會突然出現在案發地點?——英國小隊長 黑色星期五(11月29日)當天,倫敦橋上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罪犯已被武裝警察擊斃,當場死亡。
  • 第1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華沙開幕
    第1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華沙開幕(3/4) "← →"翻頁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 倫敦又遭恐襲 梅相怒斥恐怖主義:真是夠啦
    3日晚,英國倫敦鬧市區發生恐怖襲擊事件,貨車在倫敦橋上衝撞人群,隨後暴徒在博羅市場下車並持刀砍人。事件造成7人死亡,48人受傷。事件發生12小時後,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在唐寧街十號發表演講,強烈譴責恐怖主義,並表示「英國對極端主義的容忍度太高了」,是時候對恐襲說一句「夠了」。她稱,英國政府將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其中包括將加強網絡安全監控。
  • 倫敦遭恐襲3人遇難 歐洲的「安全感」何時歸來?
    中新網3月24日電 (郭炘蔚)英國議會大廈附近22日發生恐襲事件,一名男子駕車衝撞行人,隨後持刀攻擊負責議會大廈安全的警察,導致至少3人遇難,數十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布對此次襲擊負責。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呼籲民眾不要屈服於恐怖主義,對其最好的回應就是如常生活。
  • 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今日閉幕 三個關鍵詞解讀大會亮點
    央廣網波恩11月17日消息(記者楊富江 楊春陽 劉志軍)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第23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在波恩舉行,今天(17日)是大會的最後一天。作為當今社會熱議的話題之一,本次大會商討的氣候與環境話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波恩為何會被選為大會的舉辦城市?
  • 倫敦地鐵恐襲新進展:英國警方已確定一名嫌疑人
    倫敦恐襲新進展:英國警方已確定一名嫌疑人海外網9月15日電 據英國《天空新聞》報導,英國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稱,已經確定了一名與倫敦地鐵帕森綠地站爆炸案有關聯的嫌疑人。當地時間9月15日,英國倫敦地鐵西倫敦區發生一起爆炸事件,部分乘客在踩踏事故中受傷,也有人面部被燒傷。圖為視頻監控拍攝的發生燃燒的不明物體。據稍早前的報導,當地時間9月15日早高峰期間(約8點20分左右),倫敦西南部帕森斯格林(Parsons Green)地鐵站發生爆炸事件,造成至少20人受傷,目前已有18名傷者入院治療,傷者中無人遭受了嚴重的或者危及生命的傷勢。
  • 英國氣候變化特使:巴黎氣候大會不會重蹈覆轍
    英國氣候變化特使:巴黎氣候大會不會重蹈覆轍 2015-11-25 10:24:00 來源:
  • 中英德文自薦信 大三學生靠它徵服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何依同學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議廳 圖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4月,「世青創新中心」發出招募令,準備選派中國青年參加在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簡稱「第23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 倫敦橋時隔2年再現致命恐襲,相似作案細節背後隱藏著什麼
    倫敦警方表示,事件被定性為恐怖襲擊,共造成包括兇手在內的3人死亡,另有3人受傷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據BBC報導,英國政府11月4日剛剛將當地受到恐襲的警戒級別由5級「嚴重」,下調到3級「顯著」,這是近兩年來首度調低警戒級別。而這場悲劇重新敲響警鐘。
  • 倫敦橋恐襲追問:被假釋者犯下血案,是政府缺錢還是監管疏漏
    當天的英國倫敦橋持刀傷人事件,共造成民眾2死3傷。嫌疑人被當場擊斃。英國警方隨後將這起事件視為恐怖襲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宣稱對倫敦橋襲擊事件負責。經警方確認,案件嫌疑人是28歲的烏斯曼·汗(Usman Khan)。烏斯曼曾於2012年因恐怖主義罪名入獄,2018年12月獲假釋出獄。
  • 巴黎氣候大會:五大焦點世界矚目
    圖為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會場內的中文標語。新華社記者 應強 攝11月29日,巴黎市公共運輸全部免費。巴黎地鐵隨處可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標識,塗著綠色會標的通勤巴士,洋溢著熱情的志願者笑臉,主會場外100多根粘貼著各國國旗的立柱提示著我們:聯合國應對氣候巴黎大會進入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