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醫症」患者心中的好醫生

2020-12-13 中國網

「恐醫症」患者心中的好醫生

發布時間: 2017-09-01 16:14:23   |  來源: 健康報   |  責任編輯: 王子楓

  近日,北京居民南大爺給本報打來電話,講述他最近一次的就醫經歷。此次就醫,不僅解除了南大爺身體的病痛,也刷新了他對醫生的看法,治好了他的「恐醫症」。南大爺希望向更多的人分享自身的感悟,以及他所接觸到的好醫生的形象。

  「整個過程,醫生沒有讓我多跑一步路」

  「這件事在幾天前發生。」南大爺回憶,當時他額頭上掛著豆大的汗珠、手捂著腹部,匆匆忙忙地站上扶梯,來到門診二樓。儘管手裡捏著剛剛掛到的門診號,但從腹部傳導出來的憋脹感已經讓他無心去詳瞧,只想儘快找個醫生幫忙。在一間門診科室外,南大爺顧不得門口排隊等候的患者,便匆匆忙忙推開門闖了進去。

  這裡是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泌尿外科,科主任高瞻正在診室裡給病人問診。隨著門被推開,他抬頭一看,一位老人家艱難地挪到自己跟前說:「大夫,我憋得受不了了,您能不能幫我先看看?」

  正在問診的患者並非急症,高瞻在徵得患者同意並進行安慰後,趕緊扶著南大爺坐下,緊急進行診察。原來,南大爺小解困難已有3天,此前由於對治療存在恐懼心理,堅持在家憋著,等實在熬不住了才讓老伴開車送他到醫院。

  考慮到南大爺病情緊急,高瞻並沒有讓他再到門診大廳預約B超,而是直接安排人員動用科室內的B超對南大爺進行查體。結果出來後,高瞻和南大爺都嚇了一跳:「膀胱內積存的尿液已經超過800毫升,再不治療可能危及腎臟,後果不堪設想。」

  隨後,高瞻馬上與醫護人員用導尿管對南大爺進行了導尿,並安排他住院接受觀察。「整個過程,高瞻醫生沒有讓我多跑一步,做完檢查治療後才讓我去辦其他手續,一切以病人的生命健康為優先。」南大爺感慨,治療過程讓他十分感動,「以前從來沒想到醫生會這麼好、服務這麼周到,對待患者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南大爺說,他已經退休10多年,在聽聞幾個以前的同事因病住院治療但仍離世後,便對醫院產生了恐懼心理,「能不到醫院就不到醫院。此次經歷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也讓我相信像高瞻醫生這樣的好醫生是醫療行業的主體和主流。」

  「不該做的手術就不能做」

  高瞻今年47歲,在約記者見面前描述了自己的特徵:「個子不高,還沒有頭髮。」

  頭髮在過去幾年逐漸掉光。「可能還是因為醫生工作壓力大的關係。」高瞻說,每當做手術的時候,他最怕患者對他說「一切都託付給你了」。

  「這個時候心理壓力就會很大,內心的責任感十分沉重。」高瞻說,那個時候就會想患者躺在床上什麼都不知道,將健康和生命託付給醫生,沒有什麼比這種信任更大了!也沒有什麼能夠妨礙醫生盡最大努力救治患者!(下轉第2版)(上接第1版)

  雖然感到責任沉重,但高瞻表示,他抗拒不了患者的信任。在他看來,儘管患者有脾氣好的也有脾氣不好的、有學歷高的也有知識水平有限的,但都是平等的,「需要醫生以一顆良善的心來對待。只要有這顆心,患者就能感受到,看病也變得簡單。」

  在患者面前,高瞻總是一副親切、自在的樣子,甚至有點大大咧咧,因此每次上午門診他都要「誤點」到下午才吃午飯。「為的就是儘量讓每一位患者都有充足的時間問診。」高瞻說,對待患者既要關注病情,也要了解他的生活背景和行為習慣,「看病還需要從心理支持、生活方式引導等方面去解決患者的問題。」

  對於高瞻的治療方案,尿頻尿急患者趙偉華感到詫異。因為每次門診之後拿的藥都很少,但病症逐步改善甚至快要徹底消失。在此之前,趙偉華曾經跑了5家北京的醫院,其中一家醫院的醫生建議她做手術並植入一個膀胱起搏器。「高醫生說不用做。」趙偉華說。

  「不該做的手術就不能做。」高瞻說,但該做的手術也要盡力勸導患者去做。70多歲的喬世昌也是「恐醫症」患者,患有前列腺肥大,斷斷續續看了10多年門診,常常不遵從醫囑私自停藥,高瞻也耐心地勸導了很長時間。最近喬世昌終於接受了相關微創手術。

  「沒想到手術過程一點都不疼。」喬世昌說,術後他感覺生活質量比以前改善很多,精神面貌也好了。

  診治疾病的答案就在現場

  在高瞻的門診室,擺放著人體泌尿系統的解剖圖,用於向患者講解致病機理;擺放宣傳品的架子上,放著已經列印出來的「歸家注意事項」,便於對每一位患者進行生活提醒。

  出完門診後,高瞻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病房。前幾天,一位膀胱腫瘤患者術後出血。在外地的高瞻接到電話後緊急趕回醫院,在病房內守了患者整整兩天。

  「科室裡有其他醫生,他原本可以選擇在家聽匯報就可以了。但卻守在病房,最後家屬都不好意思了,提醒他注意休息。」該院泌尿外科主治醫生沈建武說。

  高瞻說,診治疾病的答案就在現場,臨床醫生就要在臨床,不然為什麼要加「臨床」兩個字。

  「為了獲得第一手看病資料,三甲醫院的科主任親自陪伴患者,這件事對我是個很大的觸動。」沈建武說,從老一輩醫生身上可以看到醫者的仁愛之心,從科主任的親力親為可以感受到醫院文化,見證並經歷這些,就是年輕醫生的成長過程。

相關焦點

  • 深入解讀恐狂症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當今世界很多年輕人因為巨大的壓力心理上出現了問題,有一種叫做恐狂症的心理疾病十分常見,恐狂症患者必須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才行,否則一直保持這樣的心理狀態的話最終受害是患者自己,下面文章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恐狂症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 重慶弱精症患者吃什麼食物好呢?
    重慶「專病專治」的男科醫院--重慶佳音生殖健康醫院【023-67968818】醫生介紹:完成受精,除了要有成熟卵子之外,精子活力強不強也十分關鍵,而弱精症就是精子活力弱的一種疾病表現,如果沒及時治療,容易導致男性不育。
  • 新安二院名醫茹文學:用仁愛之心,成為患者心中的「大醫」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張超飛 通訊員 董雅靜 王娟 武劍/文圖12月21日是中國傳統的冬至日,這一天,新安縣第二人民醫院工會委員會委員、康復醫學科二病區主任茹文學和護士長賈曉豔等人,組織醫護人員包餃子,並為病區患者送去了熱氣騰騰的餃子,讓患者及其家屬感受到了冬日的溫暖
  • 謝謝「張醫生」,治好了 Selina 的恐男症
    Aron曾寫過一本書叫《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被低估的自我》。姐想或許曾經不愉快的經歷,讓 S 的內心直到現在一直住著一個被低估的自己。這樣的她會不自覺去擔心、多慮,害怕心懷期待,又經歷失望。好在,男方是一個貼心的戀愛對象。私下跟 Selina 表達沒有把約會當作工作。
  • 那麼可能是患上一種叫做「恐犬症」的病
    因為這些人是患上了一種叫做「恐犬症」的疾病。恐犬症,英文名(cynophobia),也叫做恐狗症、恐狼症,是指一種看到犬科生物(典型如狗)就會感到害怕、恐懼、甚至無力的疾病。根據美國官方統計,在美國這個狗子天堂的地方,仍然存在著約5%的人一看到狗就會引起全面的恐慌發作。
  • 又一年輕有為的醫生被患者家屬傷害,碾壓了莘莘學子的學醫夢
    孩子的爸爸是一名醫生,她理解當醫生的辛苦,不願意讓孩子以後走學醫這條路。在所有的臨床醫學中,幾乎都有必學化學這條要求。如果孩子沒有選報化學,以後就不可能選擇臨床醫學,也不可能當一名醫生。爸爸是為了斷孩子學醫的後路,所以極力反對孩子選報化學這門學科。傷醫事件頻發,碾壓了多少學子的醫學夢?
  • 南陽不孕不育症醫院送醫下鄉(社旗站)
    為了將目前比較先進實用的技術、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實踐技巧同基層醫生分享,幫助廣大基層醫師提高常見疾病的診斷和鑑別水平,及時了解學科的新進展、新技術,更好地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為廣大基層患者服務。
  • 我的「恐女症」
    我的恐女症,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它好像是一顆不合時宜發芽的種子,在本不應該出現的時間出現了,許是青春期沒能得到很好的指引,
  • 醫生故事 | 當年的你,為什麼選擇了學醫?
    謝醫生 / 胃腸外科我爺爺是個醫生,從小我就跟在我爺爺身邊長大,在我小時候,我經常去爺爺的醫院裡看他給別人看病,後來我爺爺退休了,還經常有患者來家裡跟他聊聊天。他們都很尊敬我爺爺,我也想成為一個值得讓人尊敬的人。
  • 患者的「好朋友」 和「貼心人」 專訪首批濟寧市知名專家濟醫附院...
    從事醫學工作是一份情懷  也是一份責任劉立新從小生活在醫學院校家屬院,耳濡目染,早早地就萌生了對醫生這個職業的嚮往。學生時代的劉立新,1984年報考了醫學專業,1989年從青島醫學院畢業後,如願成為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這個人文厚重、精英薈萃的醫院中的一員。在選擇專業時,認定了極具挑戰性的心血管內科,成為萬千患者的醫「心」人。
  • 兒童多動症早期症狀難識別 專家力推 「醫教整合」模式四方合力...
    這位專家解釋,在「醫教整合」診療模式下,醫生向多動症兒童家庭提供諮詢,制定診療和幹預方案;學校加強對多動症兒童在校的行為管理並及時向家長反饋;家庭及時識別多動症,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做好兒童的行為監測,保持與老師和志願者的溝通交流。志願者則輔助實施醫教結合,發揮橋梁作用,幫助患者及家庭步入有序軌道,四者之間形成合力。
  • 火箭懷特怪病迎來福音 心理專家稱恐飛症可治癒
    不過,近日美國國內的著名心理專家表示,懷特的這種恐飛症完全是可以治癒的,這對於懷特來說應該算是一種福音。  「對於治療恐飛症,我們有一套比較有效的辦法,治療率大概在80%左右,有時候甚至有更多人在得到治療之後克服了心理障礙,不再害怕乘坐飛機了。」波士頓大學焦慮症研究與治療中心的心理專家託尼-法西奧尼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道。
  • 傳承醫者精神,踐行50年百姓的好醫生
    2002年退休後至今,幾乎每周有三天在「和正堂」耐心坐診,每次開診就五六十名病人在排他的號就診,大多來自淡水、龍門、河源、深圳、汕頭、揭陽以至香港的患者慕名遠來。老院長常說:醫生的職業不像其他行業,若一退下來就不工作,不僅是對自己幾十年經驗、技術的浪費,特別是中醫來,年紀越大經驗越豐富,現在找一般醫生看病並不難,找名醫看病確是不容易。
  • 強迫症患者的人生:惠紅的故事
    這不是故事,惠紅是一名強迫症患者,她講的是她腦海裡的各種奇怪甚至荒誕的想法。這些想法常常是片段式的,根本拼湊不出什麼邏輯,但就是這些零零碎碎的思想片段,從她14歲開始就一直折磨著她。今年惠紅42歲了,她不知道這樣的生活有沒有盡頭,她說她累了。
  • 武漢又有兩名醫生被患者家屬打傷,醫患關係又現,還能學醫嗎?
    無疑的醫學是人類延續必不可少的一件利器,而學醫的人也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和值得尊敬的。古代有神農嘗百草治病救人的佳話,也有扁鵲醫者聖心的流傳,今日也有鍾南山院士懸壺濟世的豪情。從古至今這些醫者憑藉著自己的高超醫術遊走於全國各地,不斷的造福百姓。因為有了這些醫者我們的生活才有了堅固的保護傘,因為有了這些醫者我們才能如此幸福的生活才能安居樂業。
  • 運動醫學好醫生李劼若:仁心治病慈愛待人 誠心把患者當朋友
    李劼若表示,好醫生要多替患者考慮,骨科患者往往肢體伴隨著劇痛,把病人當朋友,多說、多問、多指導,對他們的病情恢復有很大的幫助。——記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李劼若·編者按·來到人間,去往天堂,生命兩頭陪伴我們的都是醫生。8月19日是首屆「中國醫師節」。
  • 2020好醫生好故事|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
    武漢協和西院區 ICU 病房 , 收治的患者都是危重症患者 ,95% 以上的患者上了呼吸機 , 還有各種生命支持設備如 ECMO ( 體外人工膜肺 ) 、CRRT ( 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 ) 大量使用 , 代表著最高救治水平。這裡也匯集了以廣醫一院呼研所院士團隊為班底的各地醫療精兵強將 , 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時速的搶救場景。
  • 社會呼喚更多好醫生好護士
    醫生護士是保障全民健康的守護神,是服務社會大眾的核心群體,古時便有「懸壺濟世、醫者仁心」之說,醫學不但能治世救人,還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一部分,因而弘揚傳統醫學,樹立高尚的醫德醫風是全社會的共同心聲與使命。   作為一名優秀的醫護人員,必須始終具備高度的責任心、高尚的職業操守以及良好的醫德醫風,才能被患者接受,才能為人稱道。
  • 平安好醫生牽手廣東省二醫 打造網際網路醫院新標杆
    近日,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平安好醫生」,1833.HK)宣布,與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合作建設網際網路醫院,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共同探索創新運營模式,為患者帶來更加優質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打造公立醫院及第三方企業合作共贏的行業標杆。
  • 長期嘴破、腹瀉、體重減輕,當心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的腸道變化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診斷較複雜困難,醫生會先評估患者症狀,再通過胃鏡、腸鏡確認是否有較典型的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症狀。有些患者會做CT,看看腸道是否有狹窄或發炎的狀況。進行內視鏡檢查時通常會做切片,讓病理科醫生檢查是否有克隆氏症的病理表現,綜合各種線索來下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