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我為青春寫下了遺言

2021-03-04 雷志龍

 01)

 

1998年,我讀高一。

 

高一(5)班,班主任是英語老師,與小城鎮其他的老師相比,她已經很洋派了,經常穿很顯身材的裙子,燙波浪捲髮,說話的時候會經常夾雜英語,為人也很爽朗,經常笑得很大聲。

 

有一次班會,學校有領導來視察,班主任想把班會辦得別開生面,找了時任文藝宣傳委員的我。我和另一位同學,在班會上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個小品,叫《我的一天》,大概內容是一個學渣和一個學霸,兩人同桌,他們的一天過得截然不同,學渣一直混,學霸一直學……那次班會,我記得還挺清楚,校廣播臺的一位老師笑得直錘桌子,眼淚都笑出來了。

 

02)

 

從高一到高三,我一直都是班上的文藝宣傳委員,負責畫牆板、策劃班會和每學期快結束時的茶話會,中途還當過幾次班長——因為學習成績太差,老師想出來的以毒攻毒策略,讓學渣當班長去管學渣,效果竟然特別顯著。

 

每年的學期茶話會,其實就是小型的文藝表演——和現在各個公司流行的年終晚會本質上是一回事,各個班級的同學各展其能,唱歌跳舞樂器,三大法寶,因為有競爭,所以文藝委員的壓力還挺大。

 

2000年之前,港臺文化已經從廣東、北京、上海一路「攻陷」到內陸省份和三四五六七八縣小城,包括我的家鄉,高中時期,已經接受了港產錄像帶的電影啟蒙,對那些港臺明星如數家珍,能一口氣寫滿整塊黑板的明星姓名。

 

等到臨近高三最後一次畢業茶話會時,我曾無數次在上數學課的時候,撐著下巴幻想著,如果我能把劉德華、成龍,或者張學友、王力宏請到班上來開班會,那一定能夠震撼全校、嚇死其他班級!這種念頭一旦出現,就忍不住越想越細,甚至都想好了該怎麼請他們出場,作為茶話會的主持人,我該說什麼樣的串詞,以及全班同學該是如何的轟然震撼——想著想著,一節數學課就結束了。

 

03)

 

高二的時候,突然發現身邊那些平時玩得非常好的朋友,文學社的、廣播臺的,都莫名其妙的進了畫室學畫畫,才知道原來學校裡有一個神秘的畫室,就藏在新蓋好不久的藝術館裡,去畫室找他們玩,那些石膏頭像、畫板、水彩顏料,像是一個新的世界,把我震得好幾天回不過神。

 

畫室的指導老師也是我的繪畫啟蒙恩師,他看我每次的板報畫的還挺有板有眼,就問我有沒有興趣學畫畫——但因為學畫畫一個學期得多交三百塊錢,和父母鬥智鬥勇之後依然無果,老師最後決定免收我的學費,我就進了畫室。

 

於是在畫室結交了一群太好太好的朋友,一直到現在。

 

其中有一位學弟叫江未,特別喜歡漫畫,自己也畫得很好,有一次他畫了一幅我們畫室的「全家福」,漫畫版的,每個人都是卡通形象,錯錯落落站成幾排,那幅畫我一直記到現在,覺得很溫暖。

 

在一個普通高中,學習成績也不好,小地方的閉塞,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並不覺得自己有未來。而那時,不覺得自己有未來的學生往往有兩種可能,一是考不上大學去讀個技術學校,或者乾脆回家待著,等著家人幫忙安排工作;還有一種更常見的,就是出去當小混混,學古惑仔,然後等著砍人坐牢,或者被人砍進醫院,或者被打死。我有許多朋友,都是如此。

 

多虧有了那間畫室,有了那些朋友,我的青春才免於前兩種可能,讓自己窺見了一點未來和希望,而那幅「全家福」的漫畫,漫畫裡所有的人,如今看來,是命運眷顧給我的一個避風港,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家。

 

04)

 

2015年年底,我改編自同名小說的舞臺劇《左耳》還在大隱劇院演出,經由王潤老師的引薦,結識了製片人王大為、孫建,他們當時有一個青春題材的電影劇本,覺得不成熟,想找一個編劇幫忙修改,找到了我,片名已經定了,叫做《會痛的十七歲》,我看了原劇本,覺得沒法改,我們開了兩次會,決定重寫。

 

我想寫我的十七歲,但也知道不可能全部寫我的十七歲,尤其「會痛」兩個字讓我有些不知所措,在我的記憶中,十七歲是學習痛苦的年紀,甚至會模仿痛苦,但真的身處痛苦中,卻往往不自知——年少的心性天然帶著樂觀,只有當自己逐漸成熟,才會慢慢明白當時的自己在遭遇什麼,對於痛苦,我自覺很有發言權,但我更想寫的還是那些美好的東西,因為一幅畫,本來會無止境墮落下去的青春,變得有了希望,甚至得到了並不自知的救贖。

 

重寫劇本,我和大為老師定下的第一個方向,就是主角夏遠遠是一個「失痛症患者」,她的身體層面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疼痛——這應該像是一個借喻,不自知疼痛的人被傷害後所感受到的那種痛苦,也許才是我對那時「痛」的理解。

 

但在整個劇本上,我還是藏了我的私心,我把茶話會、漫畫「全家福」都寫進了故事裡,而且,整個故事,沒有吻戲,連牽手的戲都沒有,這是我想堅持的。

 

05)

 

大學畢業後,我到北京,在找不到工作的一長段時間裡,有個湖南的朋友接濟我,讓我給她當時所在的雜誌寫小說賺稿費,我按照那本雜誌的風格,寫了一個短篇《戀上降B調的午夜派對》,裡面的男女主人公分別叫做顧明耀、夏遠遠、典典、小智,雖然小說名很奇怪,但故事寫的是我記憶和幻想混雜的17歲,在一個小縣城裡,幾個少男少女發生的一段糾葛。

 

顧明耀、夏遠遠,這兩個名字我也放進了電影劇本裡。

 

我相信每件事情都有出處,也有落點。這些私心和契機,是電影《會痛的十七歲》的起點,而這部電影,也成了那些回憶的某種落點。

 

06)

 

最後是一個廣告。

 

彭發導演,我編劇的電影《會痛的十七歲》,9月15日,全國院線上映。

 

我不知道她會不會被人喜歡,會被多少人喜歡?會不會被人詬病,會被多少人詬病?我只知道,在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裡,藏著的那些私心是美好的。

 

以上,算是某種為青春寫下的遺言。

相關焦點

  • 生命的最後一刻,如果可以寫下遺言,人們留言最多的是三個字
    我的腿也不由自主地抖,索性持續時間雖長,但有驚無險。至此,就開始恐機了。能做火車,堅決不做飛機。我記得那時,腦子很亂,但最想說的話就是三個字:愛和感謝!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說由南京飛往桂林的航班突遇火警,一名大學生在緊急迫降的半小時裡,用備忘錄給父母和女友寫下了一封25個字的遺書。這個大學生除了愛親人外,第一句便是世界和平。覺得新一代大學生特別有想法。
  • 「臨終遺言」也能模擬?
    2005-10-21 17:33:13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陸志堅   「親愛的父母,現在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
  • 為你誦讀 青春有我
    2020年11月6日晚,師生們期待已久的「為你誦讀」朗誦比賽終於如約而至。   本次朗誦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各班選手準備充分,豐富多彩的朗誦內容,婉約和豪邁兼具的朗誦風格都讓現場氣氛熱烈,同學們熱情高漲。
  • 李詠曾在自傳中寫下遺言,《致我的情敵》看哭很多人
    當時,網友並不知道李詠患病的消息,紛紛誇讚許久未露面的李詠造型清爽,與印象中大為不同。那一天,李詠穿著一件女式大衣,系了一條大紅色圍巾,戴上帽子和寬邊眼鏡,費勁心思地混進了女生宿舍,和哈文的室友聯手為她準備了一個宿舍party。雖然出宿舍的時候鬧了笑話,還在校園裡成了「男扮女裝為女友過生日」的名人。
  • 湖北26歲漂亮女孩意外燒傷只剩半張臉,紙上寫下遺言:把我抬回家
    「我沒想到因為一次洗澡改變了我的命運,讓我從剛畢業的大學生變成人見人躲的怪物,失去了對未來所有的期望,行屍走肉般地活著。」 蘇朵自卑的說道。現在的她被炭火盆燒的只剩半張臉,未愈的傷口流著膿,時時發出難聞的氣味,她來自湖北荊州,今年26歲。
  • 對越反擊戰,戰士把遺言寫在綠軍裝上,字字戳心
    1986年12月25日,我軍決定收復310高地,內部代號「北虎行動」在部隊出徵誓師大會上,戰地記者柳軍拍下了讓人落淚的一幕,一名戰士脫下綠軍裝,在軍裝上寫下遺言:「棉衣三件,請送交給趙澤奇。」字雖不多,但字字戳心。趙澤奇這是這件軍裝的主人,這一幕被戰地記者拍到後,問他:「不寫點別的嗎?」
  • 面對義和團的死亡威脅,洋人的遺言都說了什麼?
    傳教士也是人,有人倍感恐懼,也有人比較淡定,但他們在面臨死亡威脅時,基本都寫下了遺言。他們在遺言中又是怎麼說的呢?山西忻州遇害的邸松(赫伯特·狄克松)牧師夫婦全家山西的傳教士應該是最為恐懼的。我們不知此人是男是女,暫且認定為女士。她在一封沒有寄出的信中說,「如果你想知道人們面對死亡時有何感覺,你就不要讀羅伯特·哈代的《七日記》或獨立派教徒的故事,你應該問一問那些死裡逃生的人。」此人絕對是愛讀書的人,面對死亡威脅時才知道,書本上寫的並不真實。生死關頭,她認為要給家人與朋友寫信,但又苦於自己沒有勇氣。不過,她沒有像賈侍理那樣「心臟狂跳、雙腿顫抖」,而是「力持鎮定,已做好準備,並不害怕。」
  • 男子醫院拿藥卻被困電梯內21小時:已寫下遺書並留下最後的影像
    過了一夜,岑先生仍未獲救,絕望之際,他在手機上寫下遺書。【事件回顧】4月20日下午4時許,岑先生來到靖西市中醫醫院,乘電梯欲上3樓為母親拿藥。不料,電梯到達2樓時突然停住,電梯門無法打開。意識到電梯發生故障,岑先生便摁下電梯的「緊急呼叫」按鈕。之後,岑先生撥打電梯急救電話,但因沒有信號,連110和119也無法撥出。
  • 歷史上的今天,威廉·莎士比亞,用鵝毛筆,寫下了他著名的遺囑
    1616年3月25日(距今402年),威廉·莎士比亞用鵝毛筆寫下了他著名的遺囑。近四百年過去了,他的這份遺囑終於可以讓世界各地的莎迷們隨時觀看:英國國家檔案館最近將它放上了網際網路。這份遺囑的珍貴之處在於,在現存的莎士比亞最後六個親筆籤名中,遺書上有三個。遺囑的內容也很有意思。
  • 「我太累了」,竟然是小學生遺言?
    說實話,要是有成年人說這樣的話,甚至當做遺言,我是絕對的相信。然而,要說這是一位小學生的遺言,我真的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12月15日,四川瀘州某小區內,一個小學生發出,「我活得太累了」,並且直言自己,「我早已絕望」,然後,跳樓身亡。
  • 「遺言圖書館」
    把那些遺言收集起來,成為圖書館。 是今天想跟你述說的「鬼故事」。,我很開心。 今年沒有穿上吸血鬼披肩去路邊要糖吃,倒是收集了不少奇奇怪怪的名人遺言。 有些蠻正經地,把遺言當做墓志銘來說;也有些意外來得太快,突然就把玩笑話成了真。 最喜歡那個享樂主義者的遺言: 感覺自己快死了,但還是要吃一塊最後的甜點。
  • 蔣欣收到上官喜愛的手寫信:好開心能看到你為我寫下的文字!
    蔣欣收到上官喜愛的手寫信:好開心能看到你為我寫下的文字!6月2日,蔣欣在微博透露自己pick的《青春有你2》選手上官喜愛為自己寫了信,她曬出比心自拍並激動發文:「好開心能看到你為我寫下的文字!據悉,上官喜愛在《青春有你2》中最後未能站到成團位,令不少粉絲們遺憾不已。
  • 曾經也曾青春作伴
    曾經也曾青春作伴文/陽光下的閱讀時光一在老人們的眼睛裡,青春是曾經燃燒的歲月,是西天漂浮的雲翳,是生命雕刻年輪的記憶,是霜染鬢角的故事……在孩子們的瞳孔裡,青春是憧憬的樹冠,是璀璨的韶華,是媽媽鎖不住的心事,是老師講不完的童話……在我的目光裡,青春是無垠的大海,是迷路的森林,是淚痕衝不盡的歡笑,是晨光趕不跑的孤獨……歲月無常,世事無常,青春亦無常。
  • 巖井俊二的《情書》:始於年少的回眸,終於青春的幻滅
    這世間有萬千種不同的人,走過萬千重阻隔的山,越過萬千重奔流的水,只為來到另一人身畔,求一場相逢。我們曾經陌生,後來相遇,我們熟識相依,在短暫的生命裡曾溫暖過彼此。即使後來命運驟變,我離開你的身邊,也許是因為紛爭不和,也許是因為衰頹病痛,或者僅僅是因為我們要向著不同的方向前行。
  • 7個被絞死的日本甲級戰犯,留下8句臨終遺言,一人祝福中國韓國
    眾所周知,因為美國的加入,勝利的天平向同盟國傾斜,廣島、長崎爆炸原子彈之後,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終於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隨著天皇宣布投降,日本軍人放下武器,美軍佔領日本,遠東軍事法庭宣告成立,那些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日本戰犯站到了審判臺上,等待他們的是國際法的嚴懲。
  • 2020我為新生代言|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童靜怡:一年前,我曾寫下想來...
    2020「我為新生代言」活動第十一位分享的同學是畢業於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的童靜怡。童靜怡,來自江蘇南京,畢業於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在2020年江蘇高考中以總分405分的成績,被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試驗班錄取。
  • 安徽兩女生教室服毒留遺言:如果我死怪數學老師
    「如果我死了,就怪數學老師,請警察叔叔將她抓走」  安徽兩女生教室服毒 自殺前留下這個遺言  師生水火不容,為什麼?為什麼?  樹葉已經落盡,這是北方隆冬來臨前平常的一天。  喝之前,兩人在黑板上寫下遺言,周周寫:「如果我死了,就怪數學老師,請警察叔叔將她抓走。」小夢寫:「我好累,她們都不理解我,不想活了。」  她們為什麼自殺?為什麼留下這樣的遺言?師生之間的矛盾何以尖銳至此?  10分鐘送到醫院搶救  小夢的父親王峰36歲,在臨泉承包市政工程。
  • 《漢娜的遺言》最終季上線時間確定了!演員不舍相擁爆哭
    記者蕭採薇/綜合報導人氣影集《漢娜的遺言》(13 Reasons Why)改編自傑伊艾夏的人氣同名小說,講述一起校園霸凌案,並深刻探討包括霸凌、性侵、毒品青少年議題。Netflix在12日宣布第四季,也就是最終季的上架時間,觀眾終於能等到結局。《漢娜的遺言》最終季上線時間確定。(圖/翻攝自YouTube/Netflix)《漢娜的遺言》第一季是稱作是「神劇」,但第二季評價慘遭滑鐵盧,在爛番茄只拿下25%的新鮮度。
  • 中國歷史名人臨終遺言都是什麼,最後一位大家都知道
    談到遺言這個話題,想必大家都還蠻感興趣的,特別是歷史上的那些或悲涼或有趣或無奈的遺言,更是讓人生出了許多想法,對歷史人物,和他生活的時代,會有更立體的認識。下面是一些歷史上的名人臨終時所留下的遺言,這些或孤獨或溫情或悲壯的臨終遺言,最打動最震撼你的是哪一句呢?伍子胥: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