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得說,這一期可能是行業內最詳盡、最真誠、最用心的翻譯機構專職譯員分享實錄了,誰點進來看誰都賺到了~作者是我們星球裡的前資深全職譯員&現自由譯員Leila同學,她在國內知名翻譯機構歷任多個崗位,從業經驗豐富,對專職翻譯工作利弊更是有著切身的體會。
我是否適合進入翻譯公司當譯員?
國內大型翻譯機構薪資狀況如何?
譯員應當養成什麼樣的專業翻譯工作習慣?
專業譯員如何看待機器翻譯?
如何儘可能確保翻譯提問得到回答?
還有一個多月加入圈圈的星球就滿一年了。眼看著去年大半年,星球人數蹭蹭地從三四百人增加到了上千人,發展得非常迅猛,跟同行交流也是受益匪淺。之前,圈圈剛開始提到打算開譯員經驗欄的時候(通過公眾號菜單:翻譯入門 - 各路譯員經驗談,更多譯員的專業分享都在這裡!),自己就有點興趣,想著哪天自己也來投個稿,讓更多的人知道翻譯公司的坐班筆譯大概是什麼樣的,讓想要加入筆譯行業的新人能夠了解更多第一手資訊,少走點彎路。今年1月底,結束了7年多的全職筆譯生涯,正式開始了我的自由職業之路。也正好藉此契機記錄一下全職生涯的那些酸甜苦辣:我高中讀的文科,2013年畢業於四川一所二本師範院校,讀的英語專業,大學裡面沒有系統學過翻譯理論。第一次對筆譯產生興趣,是在看了金聖華的《齊向譯道行》後,書裡面的翻譯趣事小文章深深吸引了我。於是備考專八時一併報考了CATTI-3三級,所幸兩個考試都順利考過了。畢業後憑著專八和CATTI證書,就開始網上投遞成都的翻譯公司,第一家通知我面試的正是我的老東家,當時想著背靠大樹好乘涼,所以在收到這家面試後,就拒絕了其他規模略差的翻譯公司,就這樣在這家公司一幹就幹了7年多,期間做過5年多譯員(兼任1年多項目助理),半年質檢,1年多項目經理,對翻譯公司內自己想嘗試的崗位都經歷了一圈,最後依然回歸到了自己最喜歡的譯員崗。於我而言,能夠在一畢業就進入翻譯行業,加入比較正規的大翻譯公司,自己一直深感幸運。畢竟能夠做著自己真正喜歡的事,還能藉此養活自己,光是這一點已經比許多就業多年屢次跳槽依然找不到自己熱愛職業的人幸運了許多。我想,自己之所以能在翻譯行業堅持到今天,一是因為對翻譯的熱愛;二是對各種技術充滿了好奇,所以翻譯五花八門的技術資料於我而言算不上枯燥,反而還總能從中找到翻譯樂趣;三是得益於當初自己堅持的擇業原則——做自己感興趣且能夠做好的工作,並在這行長期積累,按照這個原則選擇職業,不敢說一定能取得什麼大成就,總歸能取得些許小成就。入職後進入的是IT項目組,但實際上並不是只做IT資料翻譯,常常需要翻譯多個領域的資料,主要包括IT、法律合同、汽車、機械、化工,好在兩年後,公司就把稿件領域再次細分了,後來就主要做軌道交通、基建和機場客戶。猶記得,剛入職第一個月做了8萬字,加了不少班,那會的工資結構是 基本工資+各種補貼+翻譯績效工資,我的翻譯績效按千字單價18塊計算,這是當時公司給譯員的起步價,一個月即便翻10萬字,稅後工資也不過4000多點,這裡面還包含了加班費。再後來,公司薪資算法有所調整,全體譯員單價都漲了些,譯員的工資包括三個部分,翻譯單價*翻譯量 + 證書補貼 + 加班費,算法很簡單,一到月底自己就能算出自己的工資。隱約記得最低級別的價格是千中45-50左右,每個等級單價相差3-5元,尤記得最開始調整那年,大多數同事工作熱情高漲,幹業績的熱情一下子上來了,下班老能看到不少加班的人。也是這一次調整,讓我覺得翻譯公司的工資變得有一丟丟人性了,總算稍微能養活自己了,也讓我對這個行業多了幾分信心。有一段時間,我也衝了一把業績,年底算下來月均字數有十五六萬,稅後工資八九千,那會個稅還是3600起徵,每個月扣掉的個稅讓人又愛又恨,雖然有資格交稅也是幸福的事情,可還是不免肉疼。而我的這個翻譯業績只能算中等,公司翻譯得又好又快的大神還有不少,不怎麼加班就月均十五六萬字的人也不少。2020年公司的業務也是受了些衝擊,許多國際項目/活動都叫停,翻譯項目沒有往年多,每月的翻譯字數都是在10萬-12萬之間徘徊。也正是疫情年的各方變化,機翻引擎的發展等,促使我加快轉型,最終在2020年結束後,提出了離職,只希望自己可以減少翻譯量,有更多時間投入到自我提升上,發展別的興趣愛好,為未來尋找新的可能。第一個投訴單來自於入職後第二個月,被投訴的是法律合同稿件,部門內參與過項目的人集體被投訴。當時作為新人小白的我對此略微有點恐慌,後來翻譯過程中如履薄冰,生怕自己哪裡理解不準確,招來客戶投訴,拖累部門,也擔心影響試用期考評。正是這次投訴,讓我敢於去指正其他譯員的翻譯錯誤。此前,因為是新人,加之稿件領域跨度大,翻的又主要是各類技術性資料,尤其是剛開始翻法律合同、汽車、機械、IT各類資料時,經常覺得難以下手,所以翻譯的時候,很多表達都要參考翻譯庫裡面老譯員的譯文。當時看到老譯員更新到翻譯庫的譯文有錯譯漏譯的,總是很糾結,糾結要不要給對方指出,指出會不會影響同事關係,會不會得罪人……。最初,考慮到對方的面子,不敢直接給老譯員指出,每次發現錯誤,都告訴項目經理/助理,再讓領導這個「權威人士」通知譯員改正。經歷這次集體投訴,感覺自己的團隊意識明顯變強了,每次糾結的時候就會想到這次投訴教訓,想到我們的稿件多數情況是多人合作翻譯,那就不能縱容別人的翻譯錯誤,萬一最後就是這個錯誤導致投訴呢?心想不能讓這些明明已經發現的錯誤成為投訴隱患。此後,我再也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只要時間充足,每次都會找到對方,委婉告知譯文存在的問題,總體而言,只要確認清楚確實有錯誤,對方也會及時更正譯文。從業這些年,也越來越發現,絕大多數譯員都能虛心納諫,很多人還會對別人及時指出錯誤表示感謝。早日養成良好的譯員工作習慣,不僅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更能保證翻譯質量:收到任務後,第一時間判定原文專業領域、難度、翻譯工作量、評估能否按時完成,無法完成時及時找項目經理協商。對於數天/數周后交付的長周期項目,甚至還可以先上網查詢有無相關參考資料(比如詞彙表、客戶公司官網等),先通讀原文,學習參考資料,往往對這類大項目非常有幫助。參考資料或術語表請在翻譯前大致瀏覽下,風格指南務必在開始翻譯前認真學習,然後再開始翻譯。(1)疑難問題及時提問或統一列入query文檔提交給PM任何有關翻譯項目的問題,務必第一時間提問,確認清楚再翻,切不可拖沓到翻譯結束時一股腦拋給PM(除非PM有此要求),否則這會影響到PM的工作安排。要知道,一個項目到了PM這個環節,剩餘的時間已經不多,往往沒有太多時間來仔細去看你發去的一大堆問題。所以要習慣寫query,即便問題沒能立刻得到回覆,後續環節的人,也可以根據你的query記錄快速檢查這些問題。多人合作翻譯時,一般都會有項目溝通群組,譯中務必時刻關注群組消息,對其他人提出的高頻問題,要注意檢查自己是否存在類似問題。當天發稿當天交的項目可以全部做完再檢查。對於那種交付周期一周以上的項目,請儘量在翻譯過程中就開始檢查自己的數字錯誤、拼寫錯誤、術語一致性等問題,比如在每日上班或下班時查一遍。這樣能避免堆積太多檢查工作到譯後,減少譯後的工作量。如中途發現自己不能按時交稿,比如交期1-2天的項目,務必提前半天或一天告知PM,無論如何,絕不能快到交稿截止時間了,才說自己翻不完,此時時間緊急,PM難以臨時協調到合適的譯員幫你分擔稿件。即便最後沒有查到一個很地道的說法,也比完全不查憑空猜測的好。現在多數公司都是運用CAT軟體或在線翻譯平臺來翻譯,翻譯時譯員要注意隨時對照原文,避免翻著翻著脫離了上下文,尤其是翻譯表格和圖片內容時,一旦脫離語境,容易譯錯。
譯文提交給PM前,儘量脫離原文,快速讀一遍譯文,即便只是快速抽查部分譯文,也總能發現不少小問題,畢竟翻的時候容易當局者迷。隔段時間再看,往往更容易看出問題。。如果提交給PM的文件遺留了未解決的問題,可以在PM提交後,自己再去追問下解決方案,或者直接問PM要終稿,看終稿是如何處理的。凡原文中不用翻譯的東西,儘量從原文複製,不要手動輸入,避免自己輸入時再引入別的錯誤。以中英互譯為例,一是譯文對應位置要使用目標語言的標點符號,比如英文並列詞之間的逗號,中譯文內改用頓號;英文的省略號是三個點,中文的省略號是六個點。二是在正確的輸入法狀態下輸入標點符號,譯文中不得全形標點和半角標點混用,除非客戶有特殊要求。這就需要譯員確保中譯文中無英文標點,英譯文中無中文標點。主動學習各種插件、通配符、宏命令、CAT軟體、拼寫檢查工具、質檢工具,提升工作效率。比如每次使用一個新的在線翻譯平臺時,多去瀏覽下功能選項和設置,看看常用的功能其否齊全,在哪裡查詢翻譯庫/術語庫,能否導出自己翻譯的內容,有無質檢QA選項,有無項目溝通窗口等。每次做完一個項目就整理好相應的術語和TM語料,在日後需要找類似題材的sample譯文時,才能迅速找到想要的文件。如果是兼職/自由譯員,能用CAT翻譯的儘量用,形成自己的翻譯庫和術語庫,長期積累下來也是譯員的一筆隱形資產。
(5)用excel做好工作記錄:訂單號、客戶名稱、字數、語言對、任務類型(翻譯/審校/MTPE等)、交付日期、譯文版本要求、專業領域,最好在備註欄記錄下文件主旨內容;如果是自由/兼職譯員,則還需記錄派單人及聯繫方式、翻譯單價、總價、結算情況、時薪等,有了這些記錄後,月度/季度/年度總結時,可以快速拉取相關數據,迅速了解自己某個時期的工作情況。能快速通過百度解決的問題,請不要隨便麻煩別人,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任何時候,遇到問題儘量自己先嘗試解決,如果時間比較緊張,5-10分鐘依然解決不了,請果斷求助你的項目負責人,或周邊有經驗的人士。雖強調要獨立解決問題,也得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如果自己嘗試後確實無法迅速解決時,就不能一味埋頭鑽研,因為一旦你的方法不對或者思路不對,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7)敢於提問/謹慎質疑:很多新員工害怕麻煩別人,覺得如果提問太多會很丟臉,這種思維很危險。對於領導下發的要求,自己沒有聽懂,既不和領導確認清楚,也不問問周邊的同事,到交稿時才發現自己理解錯了要求,最後來補救只會浪費不少時間。對上司的要求有不清楚的地方,不要有任何顧慮,先問清楚,再開始工作。覺得合作翻譯的同事提交的譯文有問題,可以大膽去請教探討,弄清楚究竟是真錯了,還是人家出於特殊原因特殊處理了。當然,此時我們還得注意溝通方式,要讓彼此舒服,不能生硬地說,xx,你這裡翻錯了,應該如何如何。這點對大多數生活和工作情形都適用。以筆譯為例,對翻譯的文件提問時,請主動一次性給出文件名,整句原文,你的疑問是什麼,自己的思考思路。在一個譯員群爬樓經常看到,不少同學求教具體翻譯問題時,經常單獨丟個單詞/詞組/半截句子出來,不提供文件大背景、上下文、自己的查證思路、具體想得到什麼幫助,要知道這樣的問題會讓人很沒有回答欲,因為要回答這種沒頭沒尾的問題,真的挺費時間,而看到你問題的人,當時又不一定有精力細問,就可能導致提問得不到「經驗人士」的快速回復。當然,不少熱心的朋友經常還是會追問context,然後給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方法,不過比起一次性描述清楚問題,提問方式不對,終歸還是讓大家多費了些時間。如果有朋友覺得自己也有這個毛病,下次提問,不妨一次性給全信息。既能讓自己快速得到想要的答案,又能節約彼此的時間。(9)定期總結復盤,找出短板,針對性地提升:大項目/新項目/疑難項目,總會有些新問題,每做完一個項目後,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然後針對性去補足弱項;項目經理/審校老師給出的意見,要注意吸收改進,避免再犯。機器翻譯引擎,這幾年發展迅猛,也讓許多打算入行的人,充滿不確定,擔心自己未來會不會被機器替代。對於這點,許多成熟譯員都有自己的理性看法,有此擔心的基本多是入行不久或者還沒有入行的朋友。我的看法是,這些擔心有些多餘,機器能替代的工種何其多,各行各業都存在。在翻譯行業,能直接拿機器譯文去用,無非這幾種情況:原文極其簡單直白,機器譯文讀起來沒啥毛病,通順易懂;客戶用途決定,比如客戶就只是拿來參考下大概意思,不要求質量,也不公開發表,內部使用;再就是客戶不重視翻譯這回事,一心想省掉人工翻譯的錢,直接用機器譯文隨便改改就敢公開發布到網上的也不在少數。這幾年,越來越感到低端翻譯要求的稿件數量也在減少,很多質量要求不高的,客戶自己機翻下再改改就搞定了,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發去翻譯機構。市場的變化,也間接對譯員提高了要求,迫使譯員們不得不提升自己的水平,應對客戶越來越高的要求。無論機器翻譯再怎麼發達,在咱們這代人這裡,依然離不開人為幹預。對於譯文質量要求高的稿件,機器譯文沒法直接使用,依然需要人工校對。何況翻譯文件種類繁多,原文質量參差不齊,機翻譯文質量不穩定,這就更要求譯員具備一定翻譯水平。試想,如果一個譯員連優劣譯文都辨別不了,又談何利用機翻技術來輔助翻譯呢。總體而言,對機器翻譯這回事,譯員還需辯證看待,把機器翻譯利用好,為己所用,擁抱機翻技術才是硬道理。比如對適合機器翻譯的領域,如果原文寫得很規範,採用機器翻譯預處理,確實能提升不少效率,別的不說,還是可以節約不少打字時間。對於涉及眾多專業術語的技術文檔,機翻引擎有大數據支撐,許多的術語翻譯得非常精準,譯員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查證也能省下許多查證時間。前提是要結合自己的文本領域,選用機翻效果最好的機翻引擎。網上也有很多機翻引擎測評,可以多關注下,每個機翻引擎對哪些領域的文本翻譯效果好。另外,對於MTPE,全職確實沒有太多話語權,要麼接受,提高PE速度,要麼去做沒法PE的領域。對於自由譯員,則要注意MTPE的計價方式是否合理,只要價格合理,PE還是可以照做不誤。PE價格的折扣比例,也曾經看到過一些探討,一般PE價格最好在翻譯價格的70-75%及以上,方可考慮,如果折扣比例太低,就別去費那時間啦,有這時間不去拿去開發新客戶。現代職場的辦公室工作,多以在線溝通為主,及時回復消息也是一種禮貌,就是再忙,也應當對別人的消息予以回復,即便當時不空,也應告知稍後回復,畢竟這是工作溝通,不是私人之間聊天。消息總是已讀不回,實是是很不尊重人的表現,而且已讀不回很大概率會引起猜疑。曾經有朋友和我吐苦水,說頂頭上司總是對自己的消息已讀不回,覺得自己被輕視了,我也真是深表同情,對於這種領導風格,換誰都難受。如果偶爾已讀不回或者回復漏了,可以理解。可如果一個人長期如此,那我不得不懷疑這個人人品也有點問題。(2)發送消息前檢查發送對象,看看自己的文字表達是否準確在線溝通時,發出去的消息,請先確認一遍自己的文字表述有無歧義,再發送,尤其要注意不要發錯人,讓不該看到的人看到你的消息就尷尬啦。文字請注意措辭,畢竟文字稍微表達不精準,就容易讓別人品出別的意味來,鬧出不必要的誤會。不要先問一句「在嗎」,非等對方回了「在」,你才慢吞吞拋出問題,直接一次性寫清楚發給對方,對方空必然馬上回復,不空就稍後回復,而不必來回追問你到底有什麼事。以下只是自己對前任公司的個人感受,僅供參考,前任公司光全職英語譯員就200多人,全國十多個分公司搞銷售業務,公司規模大家意會啦。
稿量足:除開疫情年,其他年份,全年工作日基本譯員很少有空檔,就算有,一年不超過一周。
培訓全:不僅有公司內部人士提供培訓,也會從甲方或各高校邀請人到公司開講座。
內部競聘機會多,晉升渠道明確。
基本福利齊全:五險一金、節假日禮品、定期部門聚餐、生日禮金、年度省內旅遊、13薪……
流程規範,自動化程度高,公司研發了自己的項目管理平臺,不僅可以管翻譯項目,各部門業務都集成到了一個系統上,讓銷售、翻譯、審校、公司各大部門都能在同一個平臺上辦公。
領域細化,有利於打造專業化優勢:每個項目組都指定了稿件領域,一般情況都是負責本部門的兩三個領域的稿件,長期積累下來,也能學到不少領域知識。
相對單純的工作環境:總裁給新員工培訓時,總會提到公司沒有辦公室政治。的確,比起其他行業的算計、溜須拍馬、名利是非……,坐班筆譯員的工作環境的確算得上相對單純。在公司,譯員只要做好上級安排的翻譯任務,其它方面,更多的還是憑實力說話。除開特殊大項目會開項目開工會,年中/年終會召開部門會議外,平時幾乎沒有任何無用的會議。加薪也主要是根據譯員的翻譯業績、翻譯質量、資質證書、從業年限等。
95%以上情況,
沒有拒稿權:領導安排什麼任務,就得做什麼任務。你不能覺得這個任務坑人,或者自己做起來慢就隨便拒絕。
保密項目:保密項目算是棘手項目之一,難點在於無網絡,查證麻煩,多數情況做起來速度比常規翻譯項目慢。譯員需要在無網絡的保密室做,依然用電腦翻譯,電腦上可能會有一些翻譯庫和術語可以參考。手機不能帶進去,翻譯中途有疑問的地方,手寫到筆記本上,出保密室回自己工位去查。
翻譯績效有硬指標:每月有績效考核,相應績效等級的譯員每月必須翻譯多少萬字。達不到的扣減績效獎金工資,反之則加獎金。如果連續半年月均績效不達標,則會被降低獎金等級。
間或有臨時加班:比較令人反感的是,臨到打卡時間,你都準備要下班閃人了,臨時通知你加班。這種臨時加班,不是完全不能接受,比如一個月偶爾一兩次,可以配合下;但如果PM老這樣,要懂得合理拒絕,畢竟去公司上班不是為了天天加班而去,工作生活都得平衡,每個人都有拒絕加班的權利。此時如果不懂得拒絕,很可能就會被欺軟怕硬,將自己變成那個總被留下來加班的人。
值班:有些公司周末甚至各類節日都安排了專職譯員值班,想去做專職的朋友,可以面試時問清楚加班與值班情況。
儘早確定自己的翻譯領域
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領域?首先了解翻譯公司大概的翻譯領域分類,然後在實戰中多嘗試翻譯不同領域的文件,多總結哪類稿件更能給自己帶來成就感;當然,也可以多諮詢身邊的翻譯前輩的意見。有些朋友,甚至還可能根本不知道到底該從哪裡去看翻譯市場都分哪些領域,建議可以搜一些國內知名的在線翻譯平臺或翻譯公司官網,這類網站上往往都會列出自己的翻譯服務領域。我個人不相信哪個翻譯真的能做到全能人才,畢竟各個行業的領域知識龐雜,能把一兩個領域的稿件翻譯得地道專業已是不容易,咱們還是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儘早打造出自己的專業優勢。入行前期可以幹一陣子「雜家」,為了多接單可以多涉獵些翻譯領域,但不可長期如此,長期雜家也不利於在特定專業領域深耕。目前翻譯市場上英語譯員很多,更多的都是各個領域的半吊子,通而不精,能把一兩個專業領域翻譯到非常專業的是少數人,市場最缺乏的往往也是這類人才。
筆譯雖不是深不可測,但也沒有大多數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去年疫情讓不少人想要試圖做筆譯賺外快,其中大多數都是不了解行情就想憑三分鐘熱度賺錢,我想等真正發現筆譯人背後的辛苦,不少人自然會果斷放棄。私以為,這個行業裡,能長期堅持下來的,多數對翻譯是真愛,是真正享受翻譯樂趣的一群人。至於那些總是交些差不多的譯文,不努力提升自己翻譯水平,甚至翻出來的譯文比機器譯文還差的譯員,早晚會被市場淘汰。看到自己周遭的數位同事,曾先後轉行,想說一下個人的感受,做筆譯員非常挑性格,要長期做這行,不僅得要有實力,還得自己的性格適合。如果是性格特別跳脫,好動坐不住,非常喜歡與人打交道的朋友,請慎重考慮是否要做坐班筆譯,畢竟每天打卡坐班,長期翻譯類似材料,沒有興趣支撐,即便能做一段時間,最終多半也難以長期紮根。如果你能適應全天8小時以上隨時盯著電腦屏幕,上班大多數時候只能聽到鍵盤敲擊聲,同事基本各忙各的,和同事之間面對面溝通機會較少,90%以上工作溝通都是在線文字溝通,恭喜你,你日後應該能適應坐班筆譯的工作環境。
多數幹筆譯的都容易只是埋頭幹翻譯工作,而對翻譯行業資訊不敏感,私以為專兼職譯員都有必要多了解行業資訊。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翻譯從業人員開始在各大平臺分享自己的經驗,如果有朋友正好有翻譯方面的困惑,不妨多關注微信公眾號、B站、知乎、豆瓣、今日頭條等上面的翻譯相關帳號,這些平臺上隨手搜一搜,都能搜到不少乾貨。嘮嘮叨叨這麼多,希望我的這點點經歷分享,可以給缺乏這方面資訊的朋友一點參考。另外,一點小建議,雖然翻譯公司給內部專職的翻譯單價算不上多高,可只要是真正有實力的譯員,也不會收入太差。綜合各方面因素看,專職對部分人群也是適合的,比如那些一心只想做翻譯,不想操心別的事務,要求工作環境簡單,對工資收入也沒有特別高的要求(比如覺得5k-8k左右月薪已經非常滿足)的人。無論全職譯員、兼職譯員還是自由譯員,各有利弊,大家只需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就好,畢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更多交流,歡迎微信私聊。我的微信:LeilaLiu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