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商品比國外貴受詬病 一件商品究竟有多少稅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每次身邊有人出國,總少不了幫忙代購,國外商場也時常被搶購商品的中國遊客佔領。在國外血拼的消費者都有一種強烈感受,同樣的產品,在國外買比在國內買便宜。

  前一陣子,星巴克被央視批價格歧視,之後掀起一輪國內外同款產品比價高潮。就連國產的聯想售價都是國外低於國內,跑出國去再買回來還是划算。於是,忍不住要問,為什麼國內物價比國外還要高呢?

  增值稅

  最受詬病 常背黑鍋

  如何按照成本定價的原則,商品的價格與生產產品的成本相關,產品的稅負高低也是成本的一部分。國內產品比國外貴,首當其衝的是增值稅的稅負多,很多人認為我國的增值稅過高,直接導致了物價過高。

  目前,我國徵收的增值稅是一種價外稅,最終由消費者承擔,基本稅率為17%,針對境內銷售或者進口貨物。而美國不徵收增值稅,只徵收消費稅。以紐約為例,消費稅稅率為4%,其他大部分地區稅率都在4%至7%之間,另外還有阿拉斯加、俄勒岡等5個免稅州。也就是說同樣一件商品,如果其他都一樣,定價都為100元,在北京買要比在紐約買最多付出13%的錢。

  另外,除去增值稅,我國還有幾項附加稅(費),一起加在企業頭上。如城市維護建設稅(附加稅),根據實際交納的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之和的一定比例(城市一般是7%)繳納。教育費附加則根據實際交納的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之和的一定比例,一般是3%繳納。這樣兩項之和,就又在原來納稅額的基礎上再多交10%的稅。單看這些稅負已經不少,更不用提令海淘客傷心的關稅。

  市場需求

  旺盛導致產品價格高

  有人認為境內消費品價格普遍高於境外的最大原因在於稅負,其實並不準確。從產品種類來看,這些國內比國外貴的物品多是一些中高端消費品,如名包、名鞋、化妝品、蘋果系列產品等。某奢侈品中國區負責人曾說「在貧瘠的土地上無法開出豔麗的花朵」。認為中國當前的發展階段,還不足以孕育自己的奢侈品品牌。但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騰飛,造就了一批極具消費實力的顧客。

  一方面是供給少,另一方面是大量需求。在這樣的供求關係下,即使商家把中國區商品定價高一些,依然有人願意買單,因為他們並不是價格敏感人群。於是買賣雙方博弈之後,就會形成一個較高價格,這就是商品的需求定法則。比如iPhone 5S與5C,新品發布前,有人開始揣測這次的5C價格會更親民,當新品價格依然盯住高端市場時,有人開始唱衰,然而蘋果銷售依然火爆。而如果商品定位是在普羅大眾消費品,定價不可能太高。因為如果太高,消費者就會轉向其他替代商品。所以除去稅負原因,這些中高端消費品的稀缺性也助推其價格高漲。

  交易費用

  最容易被忽略的原因

  除去上面兩個因素,還有一個原因最容易被忽略,卻極為重要。那就是相對於國外,我國的交易費用較高。交易費用這一概念由新制度經濟學創始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提出,商場的潛規則、過路費、行政審核繁雜、市場經濟發展不充分等都屬於交易費用之列。日前,黑芝麻糊進店要交15萬的新聞炒得沸沸揚揚,其實就是一種交易費用問題。

  發展經濟學之父張培剛曾經對一件事感觸頗深,20世紀30年代,大米富裕的川、湘等地,餘糧運至上海的資費竟然比漂洋過海的洋米還要貴,原因就是由於當時的交通運輸條件差、過路費用高等導致交易費用過高,商人們寧願銷售價格成本更低的洋米以賺取更多利潤。

  今天我國依然是世界上收費高速路總裡程最多的國家,按照交通部的說法收費公路佔整個裡程的比例大概是3%左右。但全世界來看,收費公路佔道路總裡程一般不超過1%。如美國收費公路僅佔公路總裡程的0.1%。

  除去過路費,在國內一個商品要進超市銷售還面臨巨額進場費。雖然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多次聯合發文禁止「進場費」,但部分超市仍在收取巨額進場費。據天津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進場費最高佔到商品售價的40%。雖然大品牌相對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但這部分費用也會加入定價考量。

  此前,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經濟預測部主任範劍平在一次關於價格的演講中也提到,我國一些製成品在美國賣得比在國內還便宜,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除增值稅高、物流成本高外,第三點就是中國特色的潛規則。

  另外,行政審批要耽誤時間,土地財政推高的租賃價格,各代理環節的利潤,甚至打點行政部門的費用,這些都是被企業核算進成本的,也最終導致了國內物價的高昂。

  實習記者 孫文文 J192

相關焦點

  • 中國製造國外比國內便宜,遊客看了很扎心,出國旅遊買回中國商品
    我們出去旅遊的時候,肯定都會在當地購買一些特產或紀念品,尤其是出境遊的時候,更會是如此,到了國外見到國內沒有的東西,很多小夥伴就忍不住會買下來帶回國內。但是我國的遊客和外國遊客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同樣是在旅遊時消費,外國友人到我國旅遊,他們都會對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感興趣,所以他們買的基本都是這方面的產品,比如中國特色的茅臺酒、中國的茶葉等等,而我們的小夥伴則一般都直奔免稅店了。
  • 國外免稅店商品便宜?中國商品在美國店裡的價格,卻出乎預料
    文/惜談國外免稅店商品便宜?中國商品在美國店裡的價格,卻出乎預料大家有機會出國旅遊的話,多少都會帶點國外的商品回來。因為出於中國人的禮節,肯定是不會空手而歸的。但是由於語言,還有跨國購買商品的稅費問題,許多遊客為了減少麻煩都會選擇去當地的免稅店購買商品,通常來說,免稅店裡的商品為了吸引國外的顧客都相對較便宜,但是不少朋友卻對美國免稅店裡的一幕感到十分吃驚,甚至表示難以接受。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的製造行業十分強大,所以中國製造的商品早已遠銷海內外。
  • 有文化內涵的旅遊商品才能獲好評
    日前,有媒體報導,談到境內的旅遊商品時,經常聽到的負面評價是:做工粗糙,千篇一律,性價比不高。對境外旅遊商品的評價則正好相反,往往包裝精美、商品精緻。  按說,以中國如今的經濟實力和製造能力,為遊客提供優質的旅遊商品,實不在話下。然而,現實情況卻令人感到尷尬。最為遊客所詬病的是,多數文化旅遊商品缺乏創意,設計粗糙。
  • 國內包裹淘寶購物商品寄到國外kaWa輕鬆搞定
    現在很多中國華人長居海外,一些中國的留學生在國外也要待上好幾年,對於他們來說人在國外想買手機?想買化妝品?要買中藥?還有辣條零食?……這些問題其實都不大,不要慌!不管你是需要郵寄國內包裹到國外,還是需要在淘寶上買任何商品郵寄到國外,交給KaWa集運都能輕鬆搞定。
  • 海外網購小額商品也要交稅 紐西蘭開徵「亞馬遜稅」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報導,5月1日紐西蘭工黨政府宣布,以後紐西蘭人如果在海外購物網站購買低於400紐西蘭元的商品,需要繳納15%的GST,這一稅種被稱為「亞馬遜稅」(Amazon Tax)。  亞馬遜稅是專門針對低保值商品徵收的,超過400紐西蘭元的商品進口已經被關稅覆蓋。
  • 國外免稅店裡的中國商品:看到香菸價格,國人坐不住了
    文/惜談國外免稅店裡的中國商品:看到香菸價格,國人坐不住了現如今旅遊仿佛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一件十分普通又尋常的事情,大家在前往不同地區,欣賞完當地的人情風光,再返回自己所在國家或城市的同時出於禮節或者自身需要,總會購買一些當地的特產或者商品作為禮物和自己留用,這樣就自然免不了要去國外的商店購買商品了。大家都知道跨國購買商品是要支付稅款的,一些國家為了吸引國外遊客,也是為了促進國內經濟,就開了許多專門為遊客提供的商品免稅店。
  • 評論|國外免稅店購買的商品誰來保修?
    一文中稱,國外免稅店購買的名牌包包,拿到國內不僅不能享受保修服務,甚至連消費記錄都查詢不到,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可以怎樣維權,以及消費者在海外免稅店購物時應當注意些什麼?如果在國內消費,根據《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產品(商品)出現質量問題時,消費者既可以向產品(商品)的生產者主張權利,也可以向有過錯的銷售者(商家)主張權利。
  • 海外代購商品造假泛濫:商品是高仿的 小票是偽造的
    國外商品只要國內價格N折就到手,在國內外價差的誘惑下,海外代購成為消費新寵。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消費者通過海淘、代購、境外旅遊購物等方式消費6000億元,其中700多億元為網上代購消費。然而,近日記者探訪長沙部分網店和賣家發現,一些「海外代購」掛羊頭賣狗肉,商品是高仿的,小票是偽造的,物流是空造的,專櫃驗貨只是傳說。
  • 吉芬商品 究竟存不存在?
    這種識別上的困難,進一步增加了有關吉芬商品究竟是否存在的爭議。  所謂吉芬商品,是指具有如下特徵的一類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格上升,人們的需求反而增加。也就是說,與傳統上向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相反,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上傾斜的,斜率為正。
  • 商品進口關稅再下調 有了零關稅的奶粉我們還需要海淘嗎?
    「啊,我被稅了!」「什麼?你又被稅?你怎麼老被稅啊……」在海淘族的微信群中,這樣的留言比比皆是,比起如何買到便宜的打折品,「關稅」才是海淘族們永遠要面對的關卡和不斷更新的功課。降稅品種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衣著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共計187個8位稅號商品。這就意味著,國內進口商品與海淘產品的差價,可能進一步減少。新手媽媽的福音:奶粉尿布零關稅這次的關稅調整,對於媽媽們來說,可能是最有利的,部分奶粉、尿不溼的稅率,降到了零。
  • 2020年起,這些商品進口關稅將下調
    冷凍鱷梨、非冷凍橙汁、治療哮喘藥品——明年起,這些商品進口關稅將下調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印發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此次哪些商品的關稅有了明顯下降?此次調整將為百姓和企業帶來哪些利好?對此,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跨境電商商品有了「身份證」 掃一掃,商品信息一目了然
    西永海關跨境電商監管科關員談虹尾介紹,打開手機支付寶或者淘寶,掃描商品溯源二維碼,商品從生產、運輸到進入國內市場進行貿易的整個周期和參與主體情況及商品自身質量信息一目了然。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逐漸升級,境外商品在國內市場受眾越來越廣,消費者在追求消費多元化的同時,也更加關注消費安全和品質。
  • 評論|國外免稅店購買的商品誰來保修?
    一文中稱,國外免稅店購買的名牌包包,拿到國內不僅不能享受保修服務,甚至連消費記錄都查詢不到,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可以怎樣維權,以及消費者在海外免稅店購物時應當注意些什麼?如果在國內消費,根據《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產品(商品)出現質量問題時,消費者既可以向產品(商品)的生產者主張權利,也可以向有過錯的銷售者(商家)主張權利。
  • 你的」跨國拔草「交了多少稅?
    要聞 你的」跨國拔草「交了多少稅?由於消費者購買海外商品的途徑包括海外專櫃、跨境電商、免稅店、代購、國內專櫃等,所以即便你沒有出過國,卻總有一種「跨國拔草」的方式是你嘗試過的。2017年,上述五種途徑購買商品的規模大致為55000億元、3600億元、500億元、400億元和16300億元人民幣,其中,境外消費佔比遠超其他購買渠道,消費回流仍有巨大空間。
  • 約三成海購商品涉嫌仿冒 海購商品真偽誰說了算?
    進一步講,就是在國內專櫃鑑定是涉嫌仿冒的商品不一定就是非正品,它可能是海外渠道或者代理商認可的正品。  「海外版與國內版的差異一般指,通過跨境海購的商品與通過一般貿易渠道進口的商品在包裝和規格上會有區別。」
  • 你的「跨國拔草」交了多少稅?
    原標題:你的「跨國拔草」交了多少稅?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ID:gtjaresearch)。頭圖來自視覺中國。2017年,上述五種途徑購買商品的規模大致為55000億元、3600億元、500億元、400億元和16300億元人民幣,其中,境外消費佔比遠超其他購買渠道,消費回流仍有巨大空間。
  • 商品出了問題如何維權?
    我國出境旅遊消費已經連續幾年世界第一,遊客到了國外機場、免稅店、大型商超都是買買買的主力軍。但境外商品質量良莠不齊,產品資質也無法全面了解,在有限的旅行時間內,遊客夠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只能靠衝動和運氣。在國外購買到問題商品,跟團遊客可以採取投訴旅行社的途徑來解決,而自由行遊客大多選擇忍氣吞聲,自認倒黴。
  • 拒籤安全聲明 還要對中國商品加收反傾銷稅?巴西74%大豆輸華
    拒籤安全聲明,還要對中國商品加收反傾銷稅?巴西74%大豆輸華第十一次,巴西再對中國商品出手!還不願籤署安全聲明!其中,中國市場佔到了巴西國內總出口額的28%,而其國內的市場的總進口額也有21%由中國出口商貢獻。即使今年各國受到了「大流行」影響,兩國的貿易額還是在增長。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與巴西的貿易總額達到2879.4億元。其中巴西對中國出口2053.5億元。
  • 日本十大最受國內歡迎的代購商品
    日本十大最受國內歡迎的代購商品 近年來,海外代購成為國內人購買國外高品質商品的主要途徑,而在更嚴格的關稅政策出臺後,代購熱度依舊不減。
  • 今起執行「海淘」行郵稅新稅率 個人購買海外商品需付稅費普遍減少
    行郵稅的徵收對象是超過海關總署規定數額但仍在合理數量以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具體是指旅客行李物品、個人郵遞物品以及其他個人自用物品。由於行郵稅針對的是非貿易屬性的進境物品,將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三稅合併徵收,稅率普遍低於同類進口貨物的綜合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