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模仿——創造力的墊腳石or絆腳石?

2021-02-25 兒童教育心理學的二三事兒

模仿是人類一切形式學習的開端,沒有模仿就沒有學習。不僅如此,即便學習再高層次的知識和技能,模仿能力都會一直起重要作用。在作為人生的初始階段的幼兒期中,遊戲是幼兒生活的基本活動,幼兒在遊戲中探索、發現、思考、行動,不斷觀察模仿著周圍的事物,並積極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經驗,在完成「學」的過程中實現獨屬於自己的創造。

在認知發展理論中,皮亞傑根據遊戲與認知發展的關係,把遊戲分為了以下三個階段:

機能遊戲,指的是由簡單的、重複的動作所組成的遊戲,其動因在於感覺和運動器官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的快感。這一階段主要以親子活動模仿為主,0-1歲的嬰兒就處於這個階段。

象徵性遊戲是將知覺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進行表徵的遊戲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假裝」,包括以物替物、角色扮演等等。這一遊戲是學前兒童的典型的遊戲形式,2歲以後開始大量出現,4歲以後是比較成熟的發展階段。

規則性遊戲是兩個以上的遊戲者在一起按照預先規定的規則進行的、具有競賽性質的遊戲,如打牌、下棋、跳房子、貓捉老鼠、老鷹捉小雞等等,是兒童遊戲的高級發展形式。

 也就是說,遊戲作為幼兒的主導活動,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了一種幼兒從單純模仿發展到創造,再到逐漸創造性地開展遊戲情節、扮演遊戲角色、製作遊戲道具等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模仿學習」已升級成為了「創造性的模仿學習」,即創新。因此,我們認為模仿學習是孩子擁有創造力的必經之路,但有創造力卻不一定表現出很強的模仿學習能力。

例如,當小朋友們在一起玩扮演醫生、護士和病人的遊戲時,他們會各自分配角色。為了讓遊戲逼真,他們還會用紙來製作醫生用的帽子、工具箱等。遊戲過程中,他們會模仿醫生和病人的談話,這些談話既來源於他們平時裡觀察到的真實的醫院場景,也來源於他們的想像。這就表現出在模仿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從而創造性地融入自己的想法。但這個遊戲是一個假裝遊戲,這就意味著孩子們只是以現實所見所聞為基本模板,擁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那麼,作為成人,我們有沒有必要參與到幼兒的創造性遊戲活動中?是否可以最大化他們的創作空間?或者說在幼兒的創造性遊戲中,成人做一個旁邊者即可,參與和指導可能會影響幼兒遊戲的愉快體驗或限制他們的創作空間?首先,我們要理解何為創造力和創造性遊戲。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而創造性遊戲是指幼兒以想像為中心,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能夠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和自主性。

在創造性遊戲中,幼兒毋庸置疑是遊戲的主體,但幼兒的創造性遊戲需要成人的指導。一方面,在遊戲過程中,成人能夠幫助幼兒克服遊戲技能的不足,使幼兒的遊戲水平更進一步發展。此外,幼兒的遊戲需要一個積極的觀察者、傾聽者、支持者、記錄者,成人為遊戲創設情景條件,尊重幼兒的行為,鼓勵其創新意識,讓幼兒在活動中知識得以充實,情感得以陶冶,意志得以磨練,最終使得創造性的思維得到發展。

綜上,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指導幼兒的創造性遊戲

皮亞傑曾說:「兒童的思維依賴於興趣活動,而不是興趣活動依賴於思維。」幼兒進行假裝遊戲,正是一種在正常年齡上表現出喜歡玩這種遊戲的興趣及行為的表現。作為成人,應該積極地和孩子一起參與到遊戲中,按照幼兒的角色分配和想法去扮演某個角色。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必須尊重幼兒遊戲的自主性。幼兒之所以喜歡遊戲,是因為幼兒的自主性在遊戲中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當幼兒在遊戲中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願活動時,就有了很高的自主性。我們不能因為不符合自己預先的設想就否定,並強行將幼兒遊戲的發展納入到自己事先預設好的軌道中來。這是因為創造力的主要成分是發散思維,例如當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想像出了一個角色,但成人卻因角色脫離實際等原因告訴幼兒:這一角色的出現在實際中絕無可能,那麼就會約束幼兒的想像和思維,並且降低遊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當幼兒扮演某個角色時,都會從中獲得許多樂趣和知識,我們要對於表現好的行為加以誇獎和鼓勵。

例如,某個小朋友在扮演醫生時,讓病人先出示取號單,隨後問詢相關的病症,當病人說自己發燒了時能夠用溫度計測量體溫,最後開出藥方讓護士陪同病人去藥房取藥並打點滴,接著接待下一位病人。

這位小朋友在扮演醫生時,了解醫院看病的基本流程(掛號——去相應的科室看病——問診——開出藥方),在問診的過程中,又能明確醫生的職責,根據病人的症狀做出相應的動作(即知道用溫度計測量體溫確認症狀),還貼心地讓護士陪同去藥房取藥,最後打點滴完成治療,整個過程中這位小朋友都盡到了醫生的職責,並且將病人照顧的非常妥帖,此時就要給予幼兒具體的表揚。這樣不但會使得幼兒在進行遊戲時更加有趣,並且會提高幼兒對生活觀察的積極性。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因通過環境的創設和應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通常設有區域活動角,在家中也可以買相應而適量的玩具方便幼兒隨時進行遊戲。這些都是為了讓幼兒能夠通過與環境的作用發揮自主性展開活動。

在全實踐的觀察中,我們發現當教師讓孩子們針對某一物體進行自主探究,或是就某一主題進行繪畫、手工創作時,就可能會出現因為模仿學習導致思維局限、創造力無法體現的情況。

例如,在一堂藝術領域的課上,教師總是先示範畫,再讓幼兒仿照畫,或是幼兒看到了同桌小朋友的畫,便「模仿」著畫了一樣的內容。

這種「模仿」在語言領域的課堂上也時有發生。教師問詢孩子們對某件事的想法/喜歡或不喜歡時,當有一個孩子提出了一個大眾或者合理的觀點,那麼接下來回答的幼兒往往會非常相似。

在這些創造力好像「被壓制住了」的案例中,我們又能夠做些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模仿本身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個學習的方法。對於在畫畫、搭積木等時刻時,比較喜歡模仿和臨摹的孩子,我們要從鼓勵的角度不斷地增強他的自信心,肯定他表達自己。

換一個角度想,其實擅長模仿的幼兒,都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等等,在模仿的過程中,他們也獲得了一定能力的發展。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勢引導,鼓勵幼兒在模仿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風格。

比如幼兒喜歡模仿別小朋友畫畫,我們可以給幼兒提示:你畫的是什麼呢?你覺得,它可能會發生哪些故事呢,能不能和我說一說?孩子受到引導和鼓舞,在模仿別人後受到新的思維啟發,也就會嘗試創造屬於自己風格的東西。

因此在進行模仿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家長或外界信息的正確引導,做到不僅僅局限於模仿,而是更注重激活幼兒的創造性心理動機,實現「再創造」。

創造不是扔一個主題讓孩子們自己想,天馬行空任其發揮,是需要教師提前「創造」,想到各種可能性,這些可能性要在兒童沒有創造思路時提供線索與指導。同時需要注意,教師的可能性不能限定孩子的可能性,最終效果應該是打開思路,而不是幫他們尋找所謂的標準答案。

「這是一個需要創新的時代,但又是一個充斥著模仿的時代。」

觀察模仿與創造力之間,絕對不是對立的關係,而必然是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只有你的關係。創造非憑空產生,而模仿提供了人認識世界的基礎。所以說,模仿是創造的前提。但是創造的真正實現,不僅需要模仿來積累知識技能,更需要自由的探索和足夠的試錯空間,需要創造的欲望和創造性思維。

作為成人,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我們的任務不在於教什麼,而在於怎樣教和教的過程,讓觀察模仿成為創造力發展的墊腳石!

文字 | 李夢婷 李夏

編輯 | 李夢婷 李夏 朱吟吟

圖片 | 網絡(侵刪致歉)

相關焦點

  • 曾經的墊腳石,如今已經成為了她的絆腳石。——《大明風華》
    曾經的墊腳石,如今已經成為了她的絆腳石,胡善祥為了守住自己的秘密,只能痛下殺心,畢竟胡尚儀知道的秘密太多,即便她不說,胡善祥也始終心中有所顧忌,最後只能不念舊情,結束了胡尚儀的生命。
  • 告訴孩子,人生不會一帆風順,挫折是成功的墊腳石
    強者把挫折視為墊腳石,弱者則會把挫折視為絆腳石。挫折的經歷對於強者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對於弱者無疑是萬丈深淵。俗話說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在權力和金錢庇護下成長的人,如同溫室裡的花朵,大多都經受不住風雨的打擊。而那些經歷了苦難和挫折而堅持不懈的人,往往會取得成功。
  • 《阿甘正傳》告訴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墊腳石,越早知道越好
    從阿甘身上,我看到了我們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1.毅力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墊腳石朋友愛吃甜品,她立了很多個減肥flag,最多撐不過三天就被打回原形。她每天囔囔減肥,當天晚上就會因為餓得睡不著,下床去冰箱翻吃的,跑步還沒跑個1000米就累得氣喘籲籲,跑過之後還犒勞自己吃甜品,第二天一稱體重就痛恨昨天的罪行。
  • 河灘上一塊墊腳石,居然是清朝「大夫第」碑匾
    無錫江陰徐霞客鎮村民怎麼也不會料到,散落在村裡河沿灘的一塊被隨意搬動的墊腳石,居然是個清朝文物
  • 塔羅丨天蠍座5月綜合運勢,所有已發生的,都是未來的墊腳石
    所有已經發生的事情都成為歷史,無論是精彩的還是悲傷的,都是未來的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
  • 被大家忽視的書面表達能力將成為晉升的墊腳石,但他將成為絆腳石
    收集材料有幾種技巧:例如,通過自我採訪獲取信息;對工作中觀察到的主客體進行批判性解讀並積累事實;利用工作便利進行問卷調查;或者利用好現有的二手資料材料。這些方法可以讓我們在寫作中產生好的想法,我們也有豐富的材料來支持他們。那麼,如何找到合適的寫作風格呢?在工作中,最合適的寫作風格是讓東西能真正展現你的工作能力。不是因為寫作能力的問題,失去了職場的優勢。
  • 典藏:絆腳石與鋪路石
    只提醒你一句,防著那個『獨眼龍』,他可是一塊絆腳石!」由於涉及具體的人,李書記不願多說,黎明也不便多問。不過黎明早已聽說,李書記這次被調回縣城降級使用,就是獨眼龍使的絆子。黎明到蛤蟆鄉上任,第一個遇到的就是正在掃地的獨眼龍。獨眼龍四十多歲,敦敦實實的車軸漢子,一隻假眼自然毫無感情色彩,另一隻真眼也是冷冰冰的,好像要看透你五臟六腑似的。
  • 優秀學員講述成長故事:英語是觸達夢想的墊腳石
    對於她們而言,英語是觸達夢想的墊腳石,輸送著優質教育資源的在線教育平臺vipJr,則是讓她們超越同齡人率先穩步站上墊腳石、接近夢想的重要扶手。
  • 關於提升學歷的二三事,敲門磚,墊腳石,擴招全日制學歷
    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只要我有能力,有沒有學歷無所謂,我不否認有這樣的情況,但是,這只是很小一部分人有這樣的機遇,更多人的感受是,我有能力卻缺少機會,當機會來臨時只能遺憾錯過,你有能力只是缺少一個敲門磚,你有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只是缺少一個墊腳石。
  • 系統流玄幻小說:他是一名盜賊,卻來去無蹤影妖孽全是他的墊腳石
    系統流玄幻小說:他是一名盜賊,卻來去無蹤影妖孽全是他的墊腳石哈嘍,大家好,我是小說怪談圈,很高興今天又跟大家見面啦,今天天氣好好,心情也很好哦,今天的你還在繼續追書嗎?書荒了沒有呢?書荒黨可以點個關注每天都推文哦,非常感謝大家點開閱讀這篇文章,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3本系統流玄幻小說:他是一名盜賊,卻來去無蹤影妖孽全是他的墊腳石。希望大家喜歡。1、《盜賊王座》——雨水簡介: 我是一名盜賊。在這個宗門林立,世家繁雜的世界裡,他們珍藏著的珍寶、丹藥、高級戰技,無一不被我視為囊中之物。質疑我的實力?
  • 注意了,提高創造力,學會觀察是十分重要的
    大家好,我是專注教育小分享,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觀察、觀察、再觀察激發孩子的創造能力人的許多潛力有時候自己並非清楚。偶然的機會,從自己的夢想、別人的奇特的「瞎想」中得到某種啟發。而應抱著「怎麼回事?」的態度予以重新考慮,這樣一來,它就會變成全新的思想。
  • "貧窮"的父母會不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如果我們不能做孩子觸碰雲端的墊腳石,但也別做孩子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別因為我們的&34;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 孩子學習困難,是因為遇到了學習障礙,幫他搬開阻礙思考的絆腳石
    建議你仔細觀察並至醫院做檢測,好幫他搬開這個絆腳石,讓他有效輸入、輸出資訊,表達創造力喔!過去父母可能單純認為孩子能力差,更不會利用其他方式引導他表達,因此埋沒了孩子可貴的創造力。由現在心智科日增的門診人數來看,家長多半已有「學習障礙」的觀念,也會尋找資源協助來提升孩子較低落的表現,學校也較會注意孩子的困難並給予必要的資源。
  • 海燕|什麼是創造力?
    這樣的狀態應該是每個人都有體驗過的,當你曾有過凝望天空,觀察一朵雲是怎麼飄的,觀察地上的螞蟻是怎麼行走的,或者當你非常專注於一件事達到忘我的狀態時,這都是一種心流的體驗。也即是活在當下的狀態。所以無為也就是忘我地體驗生活,這樣的狀態是人最好的狀態,對生活沒有功利性的目的,有的只是享受其中。
  • 模仿力or創造力
    對於「中國製造」的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曾有一條外媒曾評論中國是全球最善於模仿外國產品和品牌的國家;也有人說中國人不僅模仿別人,他們也會模仿自己的東西;還有人說中國人的模仿能力是世界最強的......無數的評論讓我看到了無數的「模仿」、「模仿能力」  模仿能力真的不好嗎?
  • 「踏腳石」和「絆腳石」英語怎麼說?只有一個用stone!
    許多大學生把學位作為找到理想工作的踏腳石。(1) stepping-stone 「踏腳石,敲門磚,成功的途徑,進身之階」英語解釋為 something that helps you to progress towards achieving something。
  • 澳報:蔡英文力拱陳菊出山 拿其當墊腳石而已
    澳報:蔡英文力拱陳菊出山 拿其當墊腳石而已   中新網2月23這確是一個頗為值得觀察的問題。實際上,蔡英文極力抗拒黨內盛傳的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代理主席的歷來慣例,而是在陳菊以「市政優先,無力黨務」的理由予以拒絕的情況下,仍然不顧自己黨主席之尊親自「三顧菊廬」南下高雄邀請其「出山」,而且還不顧黨內「世代交替」的呼聲,堅持要讓71歲的18名創黨成員之一來出任代理主席,似是夾雜著某些個人意圖。
  • 它是​衝​擊副高的墊腳石!
    就拿中級衛生職稱證書來說,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有人說過一句經典的話:中級職稱是衝擊副高的墊腳石!
  • 創造力培養調查 沒家長陪伴的兒童繪畫創造力更高
    浙江在線09月22日訊 孩子在畫畫,站在一旁的大人經常忍不住要「指手畫腳」:這個不夠圓,那個畫太大,這個配色應該這樣……  最近,中國兒童中心就目前美術教育的創造力培養發布了《中國兒童創造力培養調查報告》,報告以五歲左右的兒童繪畫學習作為調查研究重點,分組調查的結果是,沒有家長陪伴的兒童比家長陪伴下的兒童繪畫創造力強。
  • 鍾美美「神模仿」老師之後:我們對創造力依然有誤解
    一名網名「烏拉旮旯鍾美美」的鶴崗男孩,因為「神模仿」老師系列視頻而意外走紅網絡。讓這件事更加火熱的是之後模仿老師視頻的下架,以及他被「約談」的傳聞。隨後,教育局和班主任老師對此進行回應,讓這一傳聞得到了終結。但隨鍾美美走紅就始終存在的爭議,並未就此消失。反對者認為,應當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贊同者則表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需要保護和鼓勵孩子繼續自己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