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二維碼☟關注
【擴展閱讀】點擊標題,可看全文
【今日導讀】
秦始皇東巡時,派方士尋仙、求長生不老藥
尋找仙藥的方士成了日本神武天皇
作者:如去佛
正文3320字,閱讀需要約9分鐘。
秦始皇(前259年1月27日—前210年)十三歲繼任為秦王,以過人膽略結束春秋以來的諸侯割據,統一了中國,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於是就取三皇五帝的「皇」和「帝」兩個字組成一個新詞「皇帝」來稱呼自己。
統一大業完成後,秦始皇為了申張秦法、宣揚威德、體察民風民情,同時也為了考察軍事和政務,遂決定巡遊全國。巡遊時,當然少不了做一些求神問仙、祭祀天地的事情。
燕齊之地瀕臨渤海,常有海市蜃樓出現。當地人認為那就是海外國度、神境仙界。那時,沿海地區的方士(即「有方之士」,指懂醫卜星相或法術的人)中,有入海求仙的風氣。
秦始皇第一次東巡至琅邪時,在海州灣(贛榆海岸)看到了海市蜃樓。「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齋戒,與童男女求之」。
徐市就是徐福。他是齊地的一個著名方士,是繼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之後,王禪老祖(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徐福博學多才,醫學、天文、航海、農耕、捕魚、鍛冶、製鹽等樣樣皆通,且樂於助人,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頗高。
於是,秦始皇相信了徐福,讓他帶上童男童女、去三神山尋找長生不老仙藥。這是徐福第一次入海求仙訪藥,但入海數年、始終求藥不得。
秦始皇
秦始皇在後來的北巡中走到碣石時,遇到一個叫盧生的方士。盧生在秦始皇面前吹噓自己的求仙學道之能事。秦始皇求仙心切,就派盧生去尋找傳說中的神仙。
盧生尋仙當然也不會有什麼結果,但他編造了許多虛無縹渺的故事,並拿出一部《錄圖書》,宣稱這是一本讖(讀chèn)書。讖書是古代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的書;在這本書中,有這樣的內容:「滅秦者,胡也。」
秦始皇看到後,不去想這個「胡」說的是自己的兒子胡亥,而認為這個「胡」是北方的胡人,於是令大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
蒙恬是「中華第一勇士」,祖籍在現在山東蒙陰縣城西南7.5公裡處的邊家城子村。蒙恬把匈奴逐出河套、趕到陰山以北後,秦始皇仍然不放心,不惜血本、徵用七十萬勞工,歷時多年,把原來燕、趙、秦的長城連接為一體,建起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裡的長城,希望籍此絕胡人亡秦之患。
盧生還告訴秦始皇說:「尋找靈芝、奇藥和神仙,常常遇不到,其原因在於自然界中有妨害的東西。按照神仙方術,作為人主的帝王要微行來躲避惡鬼,真人才會降臨。如果人們知道了帝王的居處,那麼對真人就會有妨害。帝王居處不讓人知道,才能找到不死仙藥。」
所謂真人就是神仙,入火不燃,入水不溼,騰雲駕霧,壽命可以與天地一樣長久。秦始皇對此深信不疑,從此開始自稱「真人」。後來,「真人」的自稱演變為「朕」。
秦始皇接受了盧生的意見後,即「下令鹹陽之旁二百裡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等二百七十座宮殿都在空中建立起互連的通道後,秦始皇就避開地面、在空中隨意遊走,行蹤不為外人所知。
蒙恬
有一日,他駐蹕(讀zhùbì,帝王途中小歇)在梁山宮時,看到了丞相李斯的車騎眾多,於是心中不滿、說了些不高興的話。結果,就有近臣告訴了丞相,李斯隨即減少了車騎。
秦始皇發現後大怒、就審訊那天的隨從。審來審去、誰也不肯承認自己走漏的消息。於是,秦始皇便不問青紅皂白,將那天的隨從統統殺掉。
時過不久,秦始皇又想起來耗資巨大、迄今未找到仙藥的徐福,嘴裡又表示了不滿。盧生聽說後,不免地心生聯想,開始擔心自己的處境。於是,私下就和其他儒生、方士一起,議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話題,並散布了一些誹謗之詞。
一番厥詞後,盧生遠走他鄉、隱居山野。秦始皇得知寵信的方士逃亡後,很氣憤,「盧生等,吾尊賜甚厚,今乃誹謗我,指責我無德」。於是下令,對鹹陽諸生(方士、儒生等)統統進行搜查審問,看他們有無謠言惑眾行為。
諸生對此不滿,紛紛引書據典、以古非今,以表達憤懣,「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聞訊後怒火更大,列出違禁書目、讓民間上交並統統進行燒毀,並將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鹹陽」。
民間傳說中,秦始皇兩項最臭名昭著的暴政,一是「修長城」,一是「焚書坑儒」,其實都是因為方士而引起的。
接下來再說徐福。他接受秦始皇的差遣後,出海數年、也未找到神山。秦始皇再次東巡至琅岈時,徐福匯報說:「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
泰始皇再次相信了,接下來派徐福攜帶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師、武士、射手500多人,並帶著五穀種子、糧食、器皿、淡水等,再次入海尋仙。而這一次,徐福出發後,再也沒有回來。《史記》中說:「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焚書坑儒
徐福領旨東渡
千百年後,根據日本史料記載,人們才知道,徐福這次歷經周折最後到達的地方,是日本紀伊熊野的新宮(今和歌山縣新宮市)。
在日本,流傳有徐福傳說的地方至少20處,尤以九州的佐賀、本州的新宮、熊野、富士吉田一帶最具影響。這些傳說都涉及兩個主題:蓬萊和不死藥。
按照日本記載,徐福所說的三神山是日本的本州、四國、九州三島。和歌山縣、佐賀縣、廣島縣、愛知縣、秋田縣、富士山地區,今天仍有徐福活動的遺蹟,佐賀、新宮等地神社把徐福當神奉祀。
徐福登陸日本時,日本還處蒙昧之中、沒有文字。日本最古老的文書是徐福渡日900年後才出現的。因此,對徐福的當年記載都含糊不清。但有相關證據表明,徐福的登陸讓日本從石器時代進入了銅器時代。日本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突然從採集狩獵的生活變成了能縫衣服、能耕田的農耕文明,甚至還有了鐵器。
不少日本史學界人士都認為,徐福就是日本古代著名君主「神武天皇」。「神武東徵」的傳說就是基於徐福登陸後、進行的南徵北戰。最先提出日本開國神武天皇是徐福的中國人,是清同治年間駐日公使館一等書記官黃遵憲。
他在《日本國志》一書中指出:「至徐福之事……今紀伊國有徐福祠,熊野山有徐福墓,其明證也。日本傳國重器三,曰劍、曰鏡、曰璽,皆秦制也。君曰尊,臣曰命,曰大夫、曰將軍,又周秦語也。自稱神國,立教首重敬神;國之大事,莫先於祭;有罪則誦禊詞以自洗濯,又方士之術也……"
日本明治年間巖垣松苗編纂的《日本國史略》中提到:「孝靈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或雲,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齎三墳五典來聘。福求藥不得,遂留而不歸。或雲,止富士山。或雲,熊野山,有徐福祠)。」
在日本,曾發現徐福七世裔孫秦福壽的著文,稱日本第七代孝靈天皇時,徐福渡來日本列島,先後抵筑紫(九州)、南島(四國)、不二山(富士山)。
方士 徐福上陸之地
據說,徐福到了日本後生了七個兒子,「長子姓福岡,次子姓福島,三子姓福山,四子姓福田,五子姓福畑,六子姓福海,七子姓福住」,徐福自稱秦之徐福。七個兒子被他分別派往7個地方。此後,七個兒子又衍生出數不清的日本姓氏,如「羽田」、「波多」」等。從此,徐福的子孫遍及日本各地,逐漸繁衍起來。
史料記載,從宇多天皇(887-897在位,中國唐朝時期)開始、到龜山天皇(1259-1274在位,中國宋朝時期),日本天皇主祭徐福達80多次,直到明治維新才停止。
1975年,「香港徐福會」成立時,日本昭和天皇的御弟三笠宮在賀詞中動情地說:「徐福是我們日本人的國父。」2017年8月底去世的日本第80任首相羽田孜曾多次公開表示,羽田家族來自中國、祖先是徐福,自己是徐福的第65代孫。
羽田孜本人曾於2002年、2007年兩次專程到連雲港市贛榆縣徐福村祭奠,並在向當地村民問好時說「我和你們一樣,都是徐福的後代」!佐證是:日語中,秦與羽田的發音相同,都是念「HATA」。
還有一個證據,徐福當時需要的童男童女,秦始皇無法一下子湊齊,於是就從當時剛剛徵服的西南夷那裡招了些童男童女。西南夷,就是現代雲南各族的祖先。
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日本人的基因裡,有1%來自中國雲南地區,並且日語的訓讀(土語)發音也和雲南納西族語音存在很多相似之處。聯繫起來看,如果確是徐福東渡將這些西南夷的後代融入了日本的人種,那麼日本人的1%雲南基因便事出有因了。
不過,也有人認為把徐福說成是神武天皇漏洞很大,因為神武天皇誕生是在公元前711年、立國為公元前660年,而徐褔出海時間是公元前210年。可是問題是,神武天皇誕生於公元前711年的說法,來自於1400多年後的712年完成的古代傳說集《古事記》。
一件事兒,沒有文字記載、僅憑口口相傳,等到1400年後再寫出來,那還有多少內容是真實的、多少時間是準確的呢?
版權聲明:歡迎轉載、轉發|投稿信箱:xiaonian@xiaonian.com|商務合作:13361023835|推送排程(除紀念日、節假日)周一國事/周二家事/周三天下事(宗教)/周四生老病死/周五人情世故/周末回憶錄*本文涉及原始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第一時間妥當解決。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素衣輕語原創長篇小說《等你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