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一生——T.S.艾略特|喬叟|哲學|託馬斯·斯特爾那斯...

2021-01-08 騰訊網

不完美的一生——T.S.艾略特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荒原》

一、關於艾略特

託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T·S·艾略特),於1888年9月26日出生於美國密蘇裡州的聖路易斯,代表作品是《荒原》《四個四重奏》

艾略特青年時期在哈佛大學學習哲學和比較文學,對黑格爾哲學感興趣,深受法國象徵主義文學的影響。1914年,一戰爆發後,艾略特定居英國倫敦。1922年,艾略特發表《荒原》,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部詩作,是英美現代詩歌中裡程碑的作品,這部詩作讓艾略特一躍成為世界級的詩人。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國國籍。

1943年,艾略特結集出版《四個四重奏》,借用生活中值得紀念的四個地點為詩題,藉助復調、對位、和聲、變奏等音樂技法,探討時間與永恆的哲理。《四個四重奏》是艾略特晚期的代表作,風格與早期詩作截然不同,集中反映了他晚期成熟的哲學思想和世界觀。艾略特最後憑藉《四個四重奏》獲得194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1965年1月4日,艾略特於倫敦的家中逝世,牌位上寫的是:「請記住託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一位詩人」,上面還寫著兩句話:「我的開始就是我的結束,我的結束就是我的開始。

《紐約客》專欄作家路易斯·梅南德這樣評價T.S.艾略特:一個比起成為詩人更想成為聖徒的人;卻因為無法成聖,而成了偉大的詩人。他擁有雙面的人生:公眾面前,他是眾人追捧的焦點;私下裡,他是諱莫如深的隱士,他的離群索居在鬧市與盛譽中愈加難以捉摸。

艾略特是20世紀英語文化學文化中最重要的人物《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傳記之一,簡體中文版直到2019年初才正式出版。

二、關於《荒原》

《荒原》寫於1921年,此時一戰剛剛結束不久,整個歐洲一片廢墟。在這個背景下,艾略特寫下了《荒原》,迅速引起了知識分子的共鳴。這是一個殘忍麻木、零散破碎、缺乏意義的時代,艾略特將重建這個時代和人性的希望寄託於詩歌。

這首長詩共435行,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死者的葬禮》《對弈》《火誡》《水裡的死亡》《雷霆的話》。研究者大都認為該詩來源於「漁夫王」的神話。神話中,國王的疾病使得土地荒蕪,民不聊生,外來的勇士為了挽救國家,治癒國王,四處尋找聖杯。讀者所看到的均是斷壁殘垣,句子與句子之間,如同「荒原」的景象般碎滿一地。詩人化身為先知,對這「人子」說出預言中情形:「你說不出,也猜不到,因為你只看到一堆破碎的偶像。

李莎莎在《艾略特隱喻研究》一文中指出,詩人運用大量典故,既有傳說、神話,又有但丁、莎士比亞等古典文學,還有佛教、《聖經》等宗教元素,甚至還包含語言學、人類學、哲學等相關信息。這些典故不僅是詩人情感的「客觀對應物」,還通過各種隱喻承擔著全詩結構。

「四月是殘忍的季節,從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雜著回憶和欲望,讓春雨挑動著呆鈍的根。」——艾略特《荒原》

「當四月的甘霖滲透了三月枯竭的根須,沐灌了絲絲莖絡,觸動了生機,使枝頭湧現出花蕾……」——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艾略特的「四月」是對喬叟(中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英國詩歌的奠基人,被後人譽為「英國詩歌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開篇的戲仿。對喬叟而言,四月是萬物復甦的時節,因而充滿生機與活力。在《荒原》中,原本美麗的四月,在艾略特的筆下卻顯得如此荒涼貧瘠而可怕。

「The Waste Land」,一片荒蕪的土地,這既是詩歌的標題,也是詩人對現代生活所下的判斷。該詩所呈現的毫無邏輯的破碎圖景,就是現代人的史詩,它所描繪的正是我們身邊的一切。該詩歌表達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滅,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文學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艾略特曾經將自己概括為「文學上的古典主義者、政治上的保皇派、宗教上的英國國教高教會派」。可見,艾略特是個保守主義者。現當代中國很多詩人都表示,曾深受艾略特的影響,比如徐志摩就曾仿艾略特詩風寫作《西窗》,卞之琳、穆旦等詩人也深受其影響。

三、關於不完美的一生

艾略特的人生確實不完美,婚姻不幸,顛沛流離,離群索居,過著隱士般的生活,但他卻比任何人都懷揣著對崇高的渴望,希望成為「通過強烈的個人經驗傳達普遍真理的那一類詩人」,因此人們也將他看作是20世紀的道德良心

1922年,艾略特創辦文學季刊《標準》,立志以傳統的精英格局為全社會制定文化標準,可惜這份雜誌的發行量並不怎麼樣。這不僅意味著文化標準被顛覆,還意味著文化標準的自然秩序被顛覆,即自上而下變成了自下而上。

「這是一個神經質的、躁狂的、嘈雜的、偽善的時代,一個被高談闊論、虛假的精緻、言過其實的擔憂和嬌氣的感傷充塞的時代,我們稍不留神就將被平庸主宰,那最軟弱、最沉悶、最浮誇的就將大行其道。」艾略特對這樣的沉悶深有體會,也深為他自身階級的惰性所擾。

艾略特青年時期深受愛默生(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是新英格蘭超驗主義最傑出的代言人,林肯稱他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就曾寄住在愛默生家)的影響,熟讀愛默生的著作。在新英格蘭度過的那段時間裡,因受愛默生自然主義、超驗主義的影響,艾略特養成了獨處的習慣。

有人總結:艾略特終其一生,都是一個分裂的人,生於狂放的「新世界」,卻幾乎眾生都飄蕩於拘謹的英格蘭。幼時在海岸邊聆聽到的潮汐之間的寧靜,似乎給予他某種神啟,使得他終身都在追尋著永恆。即使是哈佛和牛津的哲學學習,都無法告訴他某種徹底的確定性,於是他走向基督,懷揣但丁的《神曲》,從此便攜帶了一生。如有可能,他寧願接受地獄的烈火,只要能夠滌盡身上的罪惡,但是與薇薇恩的不幸婚姻,使得一個癲狂的靈魂一次次的挑動他恐懼的神經,唯一能夠安慰他的人是伍爾夫與艾米莉,前者憑藉著天才的洞察,尖銳地指出他的虛偽與真誠。後者憑藉理性的寬容,在內心中與他站在世界的對立面。但是在內心中他依然是孤獨地走在贖罪之路上,他試圖肩扛著十字架,把自己抬上那座道德的高地,即使腳下滿是荒原,也依然能夠在靈視中,到達那應許之地,在滿是廢墟的人間,奏出四個四重奏。

艾略特竭力掩飾著自己不堪的另一面,否認那些猥褻的詩作,卻依然在不經意間透露出偏見,對女性的不信任以及狹隘的自我陶醉,對於三個女性的辜負使得他無力救贖,不堪重負的他在晚年選擇了遺忘。如同現世的基督,「他在世界末日的廢墟上口吐啟示,卻仍然為世俗的罪惡所困。」肉體的衰朽更使得他的情感枯竭,晚年的他似乎住進一座城堡,不同於葉芝與伍爾夫的坦然,他最終還是沒有與自己和解,如所有人都無法看透。他強烈的反對現代性,就如同一位古板的中世紀傳教士一樣,呼籲人們不要被民族國家這種狹隘的地方主義所限。最終,他沒有擁有完美的一生,但是他選擇與未來的年輕靈魂對話,使得後者能夠知曉通向永恆的道路。

相關焦點

  • T.S. 艾略特及其繆斯千餘封親密信件公開
    艾略特與艾米麗·黑爾之間千餘封信件。按照黑爾捐贈這批信件時與大學圖書館達成的約定,這些信件要在二人逝世50年後才能公布。如今,這批長久以來被精心保存的信件終於公布於眾,不僅為世人揭示了T. S. 艾略特與其最親密的知己及繆斯之間的親密關係,也為研究艾略特的詩歌創作及生活提供了新的一手材料。
  • 解析 T·S·艾略特和《荒原》
    1906年入哈佛求學,攻讀哲學和英法文學,受業於新人文主義者歐文·白碧德。1909年大學畢業入研究院繼續研究哲學。1910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後曾在牛津讀書,亦在法國和德國求過學。但時間不長,主要學習哲學。 1914年艾略特去倫敦,並長期定居英國,1927年加入英國籍。因此原因,文學史上對他究竟算是英國人還是美國人說法不一。
  • 傑弗雷·喬叟(Geoffrey Chaucer)
    在那個新舊交替,事物演變的時期,喬叟的人生也變幻無常。喬叟的四代祖先都是中產階級英國居民。代際相傳,喬叟家族與倫敦與王室的聯繫也愈加緊密。喬叟的父親約翰·喬叟是英國當時重要的葡萄酒商兼皇室副總管家。他死於53歲,為喬叟留下了通過紅酒和皮革創造的財富。一般認為喬叟出生於公元1340年,事實上1342或1343年或許更為準確。
  • 喬叟何以被譽為「英語詩歌之父」?
    由此引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在古英語詩歌中,頭韻佔據了一個重要的地位,而尾韻則幾乎是不存在的,只有極少數後期的作品例外。到了l4世紀的下半期,隨著英國人民族意識的增強,以及英語重新成為法庭上正式使用的語言,英國詩壇曾經出現過一個短暫的頭韻詩振興熱潮,一大批頭韻詩作品幾乎是在同一個時期內冒了出來,其中不乏像《珍珠》、《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和《農夫皮爾斯》(Piers Plowman)等詩歌技巧已經相當完美的著名作品。
  • 艾略特:失敗的婚姻讓他寫出一部吾等凡人不靠翻譯就看不懂的作品
    今天,越辭給大家介紹一個美國(原籍美國,後來加入英國國籍)詩人——艾略特。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艾略特呢?音樂劇《貓》是作曲家韋伯根據他的詩集《老負鼠的貓經》以及他的其他詩歌編寫而成。大家有聽過《貓》這個音樂劇嗎?
  • 浪跡天涯的幽默攝影師 記攝影大師艾略特·厄韋特
    他的回答總是很幽默: 「我在這個行業呆得太久了,絕大多數圖片編輯都以為我已不在人世。我總得 做點什麼,不是嗎?」 厄韋特的境界非常難以抵達,需要人性的力量,需要諷刺 的幽默以及無窮的同情心,還有面向未來的寬宏大量。
  • 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看喬叟
    傑弗雷·喬叟是英國傑出的小說家和詩人,也是英國詩歌的奠基人,被後人譽為「英國詩歌之父」。喬叟出身富裕,受過良好的教育,精通法語和義大利語。他曾多次出使歐洲,受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等人作品的影響。《坎特伯雷故事集》是喬叟的代表作品,是在薄伽丘《十日談》的影響下創作而成。1348年,義大利的佛羅倫斯發生了一場可怕的瘟疫,即黑死病。繁華的城市屍橫遍野,慘不忍睹。為了記下這場災難,薄伽丘用了五年時間創作出《十日談》。
  • 許小凡︱「邊下地獄邊體會道德」:罪人、詩人和聖徒艾略特
    《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英]林德爾·戈登著,許小凡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年1月即出「每首詩都是一則墓志銘」1951年,牛津大學的文學評論季刊這分明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生:我們羨慕他的成就,但未必會願意與他交換人生。傳記以「不完美」為題,既是從外部視角對這些事實的打量,也是對詩人內心渴望的體察:他比我們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不完美,而他對擁有完美心靈的渴望也比我們大多數人來得更加迫切。一個人是否可能懷揣對崇高的渴望卻依然做下錯事,又因此永恆地背上道德重負?
  • 英語美文 | 一生保持著「完美」是可悲的
    年輕人笑道:「跟你的心相比,我的心完美無比,而你的心卻滿是疤痕。」"Yes,"said the old man, "Yours looks perfect but I would never trade with you.You see, every scar represents a person to whom I have given my love.
  • 艾略特:耐心等待但不要寄予希望
    雖然我思考,但我不思索。並不思考著索求什麼。所以艾略特是睿智的,他一方面克制感性的一面,一方面也克制理性的一面。中文和英文有時候在詮釋上會有差異,比如英文中,艾略特使用了「the wrong thing」,中文直譯為「錯誤的事」。但是中國人對「錯誤」這個詞太敏感,尤其家長,如果你說「你錯了」,家長會很惶恐,進而會產生一系列的想像,諸如:哎呀,大陸老師說我做錯了,完了,我是不是又誤導孩子了,孩子是不是又損失了,不對,是我害了孩子,55555.
  • 書評|張亞婷:中世紀英國詩人的北歐之行 -《喬叟在丹麥》述評
    文學史家認為他的名氣來自他的輕浮舉止和醜聞,對他評價不高,但克裡特阿德認為早期文學史家們忽略了英國作家蒲柏(Alexander Pope)對布魯恩文學創作的影響。蒲柏16歲發表了簡寫版的《巴斯婦的引子》和《商人的故事》,涉及《聖經》和表達輕浮的地方都被刪除。布魯恩效仿蒲柏,在翻譯中採用了歸化原則,1823年翻譯並出版了蒲柏版的《巴斯婦的引子》。
  • 艾略特:什麼是經典作品?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個詞暗示了某些特定的優點或者缺點:不是形式的完美,就是絕對的呆板。但是我只想定義某一種藝術,我並不關心它是否絕對地或者在每—方面都優於或次於另一種藝術。我將列舉某些我認為經典作品應該具備的品質。但我並不是說,如果一種文學想要成為一種偉大的文學,它必須擁有具備所有這些品質的某一個作家或某一段時期。
  • 他們在保險單背後寫下傳世的詩句,卡夫卡、喬伊斯、艾略特……
    我有點替他感到難過,除非他上了保險,要不他那老婆和五個娃娃可咋辦哪。因為從一開始我就不打算在律師這一行久留。1906年10月1日我開始法律實習,直到1907年10月1日。弗蘭茨·卡夫卡博士」 卡夫卡的父親是一個猶太商人,他艱苦創業成功,形成粗暴剛愎性格,從小對卡夫卡實行「專橫有如暴君」的家長式管教。卡夫卡一方面自幼十分崇拜、敬畏父親,另一方面,一生都生活在強大的「父親的阻影中」。母親氣質抵鬱、多愁善感。
  • 艾略特怒罵白金漢
    白金漢盯著艾略特,半晌道:「約翰,你我至交,幹嘛這麼和我說話?」艾略特騰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聲色俱厲道:「既然你也說我們是至交,那我就用不著像別人一樣對你唯唯諾諾,也不用拐彎抹角對你勸諫,我就要說出一個朋友的肺腑之言!」白金漢被他的神情嚇了一下,耐著性子請他坐下說。「不用!」
  • 經典常讀|十月·艾略特《荒原》
    書名:《荒原》作者:[英]託•斯•艾略特譯者:張熾恆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索書號:I561.25/4462-7推薦語:第五屆上海國際詩歌節已經拉開帷幕,靜安區圖書館作為詩歌節分會場,本月小編和大家一起共讀世界現代詩歌史上一位重要作家T.S.艾略特的作品。
  • 【考研英語】同源文詳解135期:哲學不應大眾化
    魯莽的,不考慮後果的8.hierarchically [ˌhaɪəˈrɑ:kɪkəlɪ] ad. 分級地,按等級劃分地9.rigidly ['rɪdʒɪdlɪ] ad. 僵化的,嚴格死板地10.discourse [ˈdɪskɔ:s] n.話語11.lay [leɪ] a.
  • Slot Machine [ Don'ts Don'ts ]
    Slot Machine [ Don'ts Don'ts ]   [OT: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貫徹快樂) ]    You’re crying in your sleepYou’re begging for reliefHad just about enoughYou』ve made a mess that you can’t clean up Oh
  • 艾略特英語名言
    艾略特英語名言 2013-02-18 15:54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The happiest women, like the happiest nations, have no history.
  • 【有聲繪本故事】《No Bunny's Perfect》沒有完美的兔子
    不好好說話,動輒咬人。 No bunny s perfect, that is ture- 沒有小兔子是完美的,這是事實——
  • 羅素:激情澎湃的一生
    首先,他是一位改變了西方哲學進程的哲學家。是他首先把邏輯分析技術應用到哲學問題上來,從而開創了20世紀英語國家中佔主流地位的分析哲學。同時,他又是一位卓有建樹的數理邏輯學家。他在這一領域所做的開拓性工作推動了本世紀數理邏輯的空前發展,促進後來計算機的生成和廣泛應用。除了這些專門的學術成就之外,他還寫過許多通俗性的書和文章,討論廣大普通讀者所關心的政治、社會、倫理、宗教、教育、婚姻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