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年紀小,大腦發育不完善,在看一些問題時,會和大人大不一樣,所以常說一些人感覺不到的話。
雖然我們都知道「童言無忌」,孩子們的話是不可信的,但這僅僅限於無關緊要個單詞,一旦孩子們說了更多煩人或奇怪的話,就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一個3歲女孩童話的聲音剛剛落下,乘客們都震驚了
天氣很好,我想帶我3歲的女兒去公園,這個公園離家不遠,也不近,乘公共汽車只需兩站,但步行要20多分鐘。
小雪毅然帶著女兒坐在公交車上,到車後,她的小腦袋總是四處張望,然後她的眼睛停了下來,她問小雪「媽媽為什麼這些人沒有脖子」。
她女兒的聲音一低,乘客們就震驚了,他們認為孩子看到了東西,有些膽小的人甚至大叫起來,老實說,小雪也很不安,但他還是忍住恐懼,問了「哪些人呀」。
女兒指著車上的一張照片說「就是那些人呀」,看到女兒手指的位置,乘客終於平靜下來,而小雪則尷尬又安心。
分析
事實上小雪女兒的問題沒有問題,他不是胡言亂語,只是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只能用他所懂的語言表達所看到的東西。
孩子表達能力弱的原因是什麼?
1、說話的機會少了
有些家長通常忙於工作而忽視對孩子,大多數時候,父母會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來幫助他們,或者偶爾逗孩子玩。
在這種情況下中,孩子不僅聽的少,而且說話的機會也少,全家大多數人都處於安靜的境地,自然,孩子的表達能力很弱,開玩笑也是正常的。
2、這孩子性格內向
有的孩子天生內向,加上家長不重視引導,會導致孩子不敢說話、不說話,沒有機會鍛鍊表達能力。
這不僅會導致孩子小時候經常說一些脫離實際的單詞,即使在長大之後,也會使孩子在這方面缺乏表達能力,並且經常說不明白。
3、孩子們沒有信心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孤僻,自卑,他們常常想把自己藏起來,這樣沒人能看見他們,他們的表達能力自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弱。
家長如何幫助表達能力差的孩子?
1、多和孩子交流
孩子們不愛說話也沒關係,父母可以更經常地和孩子交流,即使孩子剛開始忽視了他們的父母,他們也可以在一段時間後慢慢地與父母溝通。
在那之後,孩子們比他們的父母說話更多,在說話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慢慢地使自己的話變得更有條理,表達能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強。
2、鼓勵孩子們與他人交流
當孩子性格內向時,家長不應強迫孩子與他人交流,而應慢慢鼓勵他們,只要孩子能邁出一步,就會有很大的進步,這個過程肯定會非常緩慢,然而父母應該有耐心,多多應該是寬容的。
育兒信息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懂得放手,尤其是在性格和表達能力方面,如果父母總是保護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會依賴父母,永遠不想獨立,這樣一來,父母一輩子都會傷害孩子,只有當他們把自己的孩子推出去,他們才能變得獨立、自信和更加優秀。
你的孩子有沒有說過讓你噁心的話?歡迎留言討論。
-----------------------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一些實用且有意義的文章,如果您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請隨時詢問,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養育子女的知識,請關注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可以和更多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