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價145元售價916元: 博士眼鏡「暴利」玄機待解)
兩片玻璃,一支鏡架,一副看似不起眼的「小眼鏡」,卻讓創業板公司博士眼鏡(300622.SZ)招股書中披露的 「暴利」數據引得外界一片譁然。
據其招股書披露,2016年單副鏡架和單片鏡片的採購成本分別為89元和28元,不過對應售價分別高達434元和241元。也就是說,一副採購成本不過145元的眼鏡,被擺上店鋪櫃檯後,身價就一路水漲船高至916元。
在眾人咂舌眼鏡店的高毛利時,博士眼鏡證券部一位人士3月9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銷售成本不能光看採購成本,還有店鋪租金和人力成本,這些因素都需要考慮。」
但在上海市中心的大型眼鏡批發市場三葉眼鏡城,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實地探訪發現:一副基本款的板材鏡架加上鏡片,大概售價也只要200-300元左右。
那麼,博士眼鏡的超高毛利背後究竟有何玄機呢?
眼鏡第一股高毛利之惑
3月1日,眼鏡零售連鎖企業博士眼鏡開啟創業板發行上市之旅,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2145萬股,擬募資2.48億元,用於新建278家直營店和新建在成都、北京和杭州的三個區域服務中心。
招股書顯示,博士眼鏡的產品包括鏡架、鏡片、太陽鏡、老花鏡、隱形眼鏡、隱形護理液等。旗下有博士眼鏡、President optical、z le、砼四個子品牌,以博士眼鏡市場佔有率最高,達到74%。
這家深圳企業的創始人劉曉早年辭去公務員職務下海,而其夫人範勤則做過驗光師。目前博士眼鏡在全國有318個經營網點,其中直營門店304家,加盟店(批發)14家,涵蓋20多個城市。
不過,作為眼鏡A股上市第一股,其備受外界關注的還是其超高的毛利率數據。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4-2016年的三年間,博士眼鏡鏡片的毛利率分別為84.88%、85.06%、86.21%。僅次於此的是鏡架和老花鏡的毛利率,在75%左右。而無論是太陽鏡,還是隱形護理液,毛利率也都高達五六成。
相比於博士眼鏡,登陸新三板的音米眼鏡和天明科技2016年毛利率分別為65%和56.4%。
更為直觀的一組數據顯示,一副採購成本145元的眼鏡,在博士眼鏡店可以賣到916元的高價。
為何從出廠到上櫃,博士銷售的一副小小眼鏡,價格就一路水漲船高了呢?
在招股說明書中,博士眼鏡對此承認「公司的毛利率處於較高水平」,不過其解釋為「在銷售過程中,需要眼視光專業人員為顧客提供驗光和定配等服務」,零售價格中包含了這部分附加價值,此外,「眼鏡零售行業顧客購買頻率低、租賃支出和人工成本高」,因此需要較高的毛利率來覆蓋各項成本費用。
其言外之意是,雖然採購成本低廉,但是驗光設備人力、門店租金和管理等各個環節都支出高昂。
值得一提的是,與高毛利率形成反差的,則是博士眼鏡不足10%的淨利率增長。招股書披露,雖然博士眼鏡2016年營業收入有4.15億元,但銷售費用高達2.24億元,扣稅後淨利潤只有3778萬元,淨利率不足10%。
3月9日下午,博士眼鏡證券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就此回應,「我們也看到了網上一些媒體的報導,他們只是摘錄了招股書的一些片段,比較片面,雖然我們的產品採購成本低,但也要考慮店鋪租賃和人力成本。」 其同時表示,「會在近期通過權威媒體對相關情況做一個說明」。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招股書發現,截至2016年底,博士眼鏡的驗光設備原值為2166.46萬元,儀器設備為284.47萬元。
「一般來說,單臺綜合驗光儀和配膜加工儀器的費用之和在10萬元-20萬元左右」。浙江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視光診療中心副主任陳巖醫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業醫學驗光和一般眼鏡店驗光差異巨大,「我們不僅查的是視力,還有眼睛的散光、軸向等情況,甚至還能在驗光過程中發現病人潛在的眼病,這是一般眼鏡店驗光查視力做不到的。」
另一位從事20年驗光工作的浙江某大型醫院驗光師也提到,」雖然都是機器驗光,但是醫院一般是散瞳驗光,可以測出兒童的假性近視,一般的眼鏡店沒有這個步驟。」
那麼,除了驗光等服務成本,博士眼鏡的門店租金又是如何呢?
據博士眼鏡披露,2014-2016年,其租賃費支出(含物業、水電費等)分別為9508.87萬元、10617.67萬元和11609.15萬元,佔同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6.33%、28.26%和27.91%。
照此推算,2016年博士眼鏡單個門店加權平均月租金(含物業、水電費等)高達504.09元/平方米。
博士眼鏡表示,其主要通過直營、電子商務和加盟(批發)三種模式來銷售產品。在銷售收入佔比高達97%的直營店鋪中,其支付給商場、超市或個人的租金或抽成費用佔比均在25%以上。
3月9日下午,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來到杭州萬象城負一樓的博士眼鏡(President optical總統店),因為定位為高端定製,這裡大部分眼鏡售價都在3000元以上,不少是阿瑪尼、迪奧或者古馳等一線品牌的眼鏡架。
當天,杭州萬象城的一位物業工作人員透露,「負一樓的租金大致在每個月200元/平方米,不過依據銷售的東西、店鋪大小和位置有所不同」。
事實上,擁有300多家門店的博士眼鏡還不得不面對快速擴張的壓力。
在江西、北京、重慶、成都等15家博士眼鏡的全資子公司中,有9家仍處於虧損狀態。其中,安徽、深圳兩家子公司虧損最為嚴重,2016年,兩家公司分別虧損152萬、110萬元。
此外,截至2016年6月,博士眼鏡新開32家門店,同時關閉11家店,原因包括「物業無法續租」、「所在百貨商場或商超整體關閉或者經營不善」。
而它還面臨著被「山寨」的煩惱。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上海市範圍內搜索「博士眼鏡」,有5-6家同名店鋪出現在閔行、松江等郊區,不少使用的就是博士眼鏡的商標。
「我們在上海還沒有店,杭州目前只有一家店」,博士眼鏡總部的一位工作人員3月9日承認,山寨博士眼鏡店的確很多。
眼鏡品牌店與批發城之爭
在博士眼鏡高毛利率受到關注的同時,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也走訪了上海最大的眼鏡批發市場——三葉眼鏡城了解情況。
在這裡,一副板材眼鏡的購買花費在200-300元左右,一副鈦合金的眼鏡則在500-600元左右,那麼,這些批發店的眼鏡和博士眼鏡店動輒上千元的眼鏡,究竟有什麼差別呢?
關於雙方的價格差異,一位眼鏡店老闆這樣解釋,「我們直接從廠家那裡拿貨,少了經銷商的步驟,而且品牌店人家可能一天就2-3單生意,我們一天有10單生意,還是走量為主,薄利多銷」。
另一家眼鏡店店員也稱,「外面的品牌眼鏡店肯定貴,房租一個月就要10多萬元,還有人力成本,其實賣的原料差不了多少」。
而在招股書中,博士眼鏡披露的採購模式是向供應商統一進貨、集中採購、統一定價。其還表示,「已與國內多家知名品牌的各大生產廠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能有效保證貨品的供給」。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進一步詢問這些鏡片和鏡架的來源,得到的關鍵詞是——深圳、廣東、江蘇丹陽。
值得一提的是,眼鏡批發城不少店鋪把江蘇明月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主打招牌之一。而這家企業,正是博士眼鏡的前十大供應商之一。
據公開資料,江蘇明月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地址就在江蘇丹陽開發區。
「江蘇丹陽,很多品牌店也從那裡進貨」,眼鏡批發城的一家店員表示,「我們直接從明月鏡片的生產商那裡拉貨」。
不過這些貨源是否與博士眼鏡招股書披露的貨源一致,博士眼鏡證券部人士沒有對此作出回應。
此外,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不少店家打出「原吳良材高級驗光師」、「國家一級驗光技術專業檢驗」等招牌招徠顧客,但真偽難以識別。
對於眼鏡批發城和品牌眼鏡店的價格之差,以及雙方與專業醫療機構之間的比較,陳巖醫師認為,無論是驗光師的資質、儀器精確度和購買價格,差異都是巨大的。
據她介紹,浙江省眼科醫院的驗光師都是碩士以上學歷,有專業視光學背景,「很多批發眼鏡店可能就是師傅帶徒弟,沒有視光學專業背景的新手就直接驗光了,但大型品牌眼鏡店,還是會花一些費用聘請驗光技術總監,然後對底下的員工進行培訓。不過目前國家對這塊沒有非常嚴格的標準,所以會導致眼鏡店的驗光師資質參差不齊。」
「在美國,單次驗光費就高達200美元左右。」陳巖醫師補充。
標準一旦建立了之後,大多數時間並不用總管著市場。
查看投顧此種戰法是短線交易者必須注意的一個因素,是散戶能夠獲利的力量之源。
查看投顧K線是分析和判斷行情走勢最基本的技術指標。學會看圖,賺錢不再難!
查看投顧在這個市場裡,主力決定著大市走向。散戶能賺錢的方法就是跟莊操作。
查看投顧要做股票,先看大盤,如果把握不好節奏,想在市場生存,真的很難。
查看投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