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01~05講中,我們通過介紹音名、唱名、音列、音階、音級、音程這些概念回答了「簡譜中是如何表示音的高低的?」這個問題。從本講開始,我們將通過對另一類樂理概念的介紹,來回答「簡譜中是如何表示音的長短的」這個問題。
了解音樂中「音的長短」,必須先了解「拍」的概念。
1.樂理中,什麼叫做「拍」?
我們已經知道,比較兩個樂音的高低關係,是以「度」為單位的。那麼?比較兩個音的長短以什麼為單位呢?答:以「拍」為單位。
一拍是多長呢?
生活中,「拍」作為動詞時,指的是拍手或拍打的動作。把這個動作賦予時值的概念引入到音樂中,就變成了樂理概念。
定義:在音樂中,時間被分成均等的片段,每一時間片段稱為單位拍,即一拍。
一拍的長短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可以是1秒或更長,也可以是0.5秒或更短。如果樂譜前面已經標明是「每分鐘120拍」或「=120」,則一拍的時長就是0.5秒(也就是把1分鐘平均分成120份,每一份的時長0.5秒就是一拍的時值)。
在用手打拍時,手的動作「一下一上」——「Ⅴ」即為一拍。若沒有特殊說明,每一拍所用的時間要均等,不能忽快忽慢。
2.簡譜中是如何表示音的長短的?
①幾個相關的概念
音符的概念:在簡譜中,用來表示音的高低長短的符號叫做音符。它是用表示音高的符號(阿拉伯數字)1、2、3、4、5、6、7配以「增時線」、「減時線」、「附點」、延音線和連音符號等音樂符號組成的。因此,簡譜的音符,是既能表示音的高低、又能表示音的長短的符號(五線譜音符只表示音的長短)。簡譜的音符通常分為兩類:單純音符和附點音符。
單純音符的概念:單純音符包括基本音符和在基本音符後面加短橫線(增時線)或在基本音符下面加短橫線(減時線)的音符。
基本音符的概念:它是不加任何增時線、減時線或附點的音符——也就是七個阿拉伯數字單獨形成的音符。
增時線的概念:加在基本音符後面的短橫線叫做增時線,每條增時線表示增加一個基本音符的時值。以基本音符為一拍時,每條增時線表示增加一拍。
減時線的概念:加在基本音符下面的短橫線叫做減時線,加一條減時線表示將基本音符的時值減少到原來的1/2,加兩條減時線表示將基本音符的時值減少到原來的1/4,……幾個相鄰的音符同時有減時線時,可以根據需要把減時線連起來。
②單純音符的名稱與時值關係對比
本講只介紹單純音符的時值。每類音符的時值通常不是用時間單位「秒」來表述,而是用樂理中相對的音長單位「拍」來表述的。實際的音樂創作中,根據樂曲情感表達的需要,通常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或以八分音符為一拍。這裡我們以四分音符為一拍為例進行講解,它們各自的名稱與時值關係見下表:
所謂的「幾分音符」的概念是怎麼得來的呢?簡單記就是:以全音符為整體,把全音符的時值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的時值就是二分音符的時值;把全音符的時值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的時值就是四分音符的時值;依此方法將全音符的時值平均分成八份、十六份……也就相應地得到了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若以四分音符的時值為一拍,則全音符的時值就是四拍、八分音符的時值就是半拍……。
3、不同時值的音符擊拍視唱練習:
擊拍就是用手(或腳)的一下一上的動作打拍,常用在新曲譜的練習中。應該注意:練習曲譜時的擊拍動作跟樂隊指揮的動作不是同一個概念。擊拍是「一下一上」為一拍,而樂隊指揮的動作不一定是一拍比劃一下,它是指揮者以音樂的節拍和作品的內在情感為前提所表達出來的藝術性的「肢體語言」。(以後會專門介紹節拍這個概念)
下面請大家根據視頻中的曲譜邊擊拍邊視唱:(每小節的第一拍是強拍,以後細講)
為了視唱時能聽清旋律中的每個樂音,製作時沒有加入和弦伴奏只加入了節拍效果。
本視頻的擊拍視唱練習內容包括: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交替練習」、「前十六分音符與八分音符交替練習」、「後十六分音符與八分音符交替」。
前十六分音符指的是:一拍之內,兩個十六分音符的總時值佔前半拍,後半拍是一個八分音符;後十六分音符指的是:一拍之內,兩個十六分音符的總時值佔後半拍,前半拍是一個八分音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介紹兩個音樂符號:(見本講視頻中的視唱練習2)
重音記號「>」:標在音符的上方。標有重音記號的音符無論處在小節的強拍還是弱拍上,在演唱或演奏時都要強而有力。
頓音記號「▼」:標在音符的上方。標有頓音記號的音符在演唱或演奏時要短促、輕巧、有跳躍感。
本講相關連結:
輕鬆學簡譜05:「二度音程模進」、「三度音程模進」視唱練習
輕鬆學簡譜04:什麼叫音程?告訴你一個簡單的判定音程名稱的方法
輕鬆學簡譜03:什麼叫音級?不同調式音階中的主音是第幾音級?
輕鬆學簡譜02:什麼叫音階?識簡譜為什麼要學習音階?
輕鬆學簡譜01:什麼叫簡譜?簡譜中是怎樣表示音的高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