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女孩明蘭小桃最愛吃的櫻桃煎,皇帝也喜歡,還擺進了宮宴

2020-12-18 少年常樂遊

文|少年常樂遊

在知否中最常見的美食莫過於櫻桃煎,知否中最貪吃的兩個女孩明蘭和小桃經常吃,尤其是後期遇到了顧廷燁的手下石頭時,吃貨小桃的櫻桃煎就沒有斷過。

這櫻桃煎到底是何方神聖,能讓小桃吃得如此過癮,而且吃了一次還想吃,就連美食鑑定家明蘭都連連稱讚「南北鋪子的櫻桃煎的確好吃」,甚至還在第一次擺宴席的時候特地買了南北鋪地去招待「貴婦們」。

但其實這個令人垂涎忘返的小吃和「油煎」這個詞一點關係都沒有,跟蜜「餞」關係倒挺大。在《山家清供》就有一篇專門記載了櫻桃煎的介紹及做法:

櫻桃經雨,則蟲自內生,人莫之見。用水一碗浸之,良久,其蟲皆蟄蟄而出。乃可食也。楊誠齋詩云:「何人弄好手?萬顆搗塵脆。印成花鈿薄,染作冰淅紫。北果非不多,此味良獨美。」要之,其法不過煮以梅水,去核,搗印為餅,而加以白糖耳。

這個意思是櫻桃被雨淋過後,裡面就會生蟲子,只是人們看不見。用一碗水浸泡,過很長時間後,就會出來很多蟲子。這時才可以吃。

楊誠齋有詩:「何人弄好手?萬顆搗塵脆。印成花鈿薄,染作冰漸紫。北果非不多,此味良獨美。」總之,其製作方法不過是用梅子水來煮,去核,搗碎放在餅模製成餅狀,然後加上白糖罷了。

但是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想像一下,櫻桃果肉被細細地搗成花鈿那樣薄的小餅,浸沒在半融的冰水中,暈開了透亮的紫紅色,最後再撒上白糖或是淋上蜂蜜。整個夏天都是冰冰涼涼酸酸甜甜的味道,舒坦極了。

大詩人楊萬裡甚至還為「櫻桃煎」寫了一首詩:「含桃丹更圜,輕質觸必碎。北果非不多,此味良獨美。」可見他對這個蜜餞的喜愛程度。

在櫻桃成熟的季節,帝王還會下令開放庭園,供仕女、百官八內參觀,這就是頗為有趣的「櫻桃宴」。

櫻桃宴,常見於宮廷中,是宮宴中相對常見的食物,而宮宴中吃櫻桃煎的習俗最代開始於漢代。

唐僖宗時,每年新科進士放榜的時間,也往往跟櫻桃成熟的時間重合,新科進士們聚在一起大吃的「櫻桃宴」曾變得盛極一時。至明清,風俗猶存。

櫻桃是初夏最鮮美的水果了,顆粒飽滿,酸酸甜甜,自古以來都頗受歡迎。作為一個資深的吃貨大國,我國種植櫻桃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宋朝洛陽的櫻桃最是有名。

宋朝《圖經本草》中記載:「櫻桃,洛中、南都者最勝,其實熟時深紅色、謂之朱櫻;紫色皮裡有細黃點者,謂之紫櫻,味最珍貴。又有正黃色者,謂之蠟櫻;小紅者,謂之櫻珠,味皆不及。」

不過櫻桃不好保存,上市時間又很短,而且每年的第一批櫻桃還會先送到帝陵和宗廟,再賞賜給文武百官。

所以除了直接食用,古人們還開發了很多種櫻桃的吃法來延長櫻桃的保質期用以留住這短暫的美味:櫻桃酪、椒鹽櫻桃、櫻桃酒和櫻桃煎……

《本草綱目》記載,「鹽藏蜜煎皆可食,或同蜜搗作糕食,唐人以酪薦食之。」

唐朝流行吃櫻桃酪,將新鮮的櫻桃摘下來洗淨,輔以與酸奶凍十分相似的鮮奶酪,若還覺得有些酸,可以澆上琥珀色的冰鎮甘蔗甜漿。是皇公貴族們的專享。

的《櫻桃詩》就有「蔗漿自透銀杯冷,朱實相輝玉碗紅」的句子。櫻桃是酸甜口的,甘蔗是清甜的,二者搭配相得益彰。關鍵還是這器具的講究:用銀杯裝冰鎮過的蔗漿,用玉硫盛放鮮紅的櫻桃,著實是清冽甘甜,美出境界。

另外還有一道椒鹽櫻桃,即將櫻桃去核,蘸上椒鹽,然後在表面上麵漿後油炸,可以作為一道下酒的小菜。

說到酒,櫻桃釀酒也是一絕。櫻桃去核清洗乾淨,然後一層櫻桃一層冰糖,再倒入白酒,密封發酵2個多月就可以拿出來喝了。

古人對生活往往有更加極致的追求,在有限的條件內依舊能夠把櫻桃這個食物攻略透,看到這裡的你是不是已經被饞透了?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遊,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

相關焦點

  • 《知否知否》:明蘭三個知心下人為何只有丹橘出嫁?細思極恐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中明蘭身邊最為知心的下人也算是姐妹的,只有小桃,丹橘和翠微。小桃自不必說,自打衛小娘還在世時就陪著明蘭,兩人一塊長大,小桃又一心為明蘭,兩人情誼自不必說,翠微和丹橘都是老太太身邊得力的人,那為何只有丹橘風風光光大嫁了呢?原因有三。
  • 《知否》原著:大智若愚的小桃要成親,婚前靠明蘭,婚後靠嫂子
    仔細看你會發現,《知否》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就是裡面的人物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小桃就是其中一個耀眼的存在。一、小桃的大智若愚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原著,小桃都給人一種天真、憨直的感覺。她很聽話,聽話到明蘭叫她往東她不會往西,聽話到只要為明蘭好,她可以不顧一切。明蘭還未出閣時,被墨蘭用碎片劃了臉,祖母知道後,便對小桃說,以後墨蘭要是再做出傷害明蘭的事,不用客氣,直接往墨蘭臉上招呼。
  • 《知否》原著呆萌小桃:傻人自有傻福
    1《知否》原著裡面小桃是明蘭的貼身丫環,自小和明蘭一塊長大。打小憨憨傻傻的小桃,對明蘭非常忠心,明蘭也把她當姐妹對待,後來又給她做主了一門好親事,嫁給了漕運碼頭的小石頭,對她極好,過得很幸福。可以應了一句話:「傻人有傻福」。
  • 知否:丹橘比小桃能幹多了為何明蘭要把她遠嫁?忠心比能力更重要
    明蘭嫁給顧廷燁時身邊只帶了三個親近的貼身丫環:小桃、丹橘和翠微。其中小桃是盛府買來以後從小就跟在明蘭身邊一起長大情同姐妹的丫環,而丹橘是明蘭被接到盛老太太膝下撫養後再到她身邊伺候的丫環,翠微則是明蘭管家後從盛老太太身邊撥給她的大丫環,她與明蘭的感情自是比不上小桃和丹橘的。
  • 重溫《知否》,看看明蘭是如何處理婆媳關係的,女人值得借鑑
    小秦氏在挑撥人際關係上可以說是一絕,當初因為他從中作祟,破壞了顧廷燁父子倆的感情,還總是到處破壞顧廷燁的名聲,破壞他在別人心裡的印象。作為顧廷燁妻子的明蘭,小秦氏怎麼可能會手下留情呢,但是明蘭怎麼也是祖母跟前長大的,再加上她沉穩的性格,處理和小秦氏的婆媳關係不在話下。
  • 身為丫環的小桃,髮型也和明蘭的一樣,是主子和善還是常識錯誤
    小時候的明蘭,因為尚且有母親的教導與陪伴,尚能顯出孩子的天性——活潑與天真。那時候的明蘭真的是人如其名,既明事理又陽光明媚,連盛老爺都忍不住對平時接觸不太頻繁的明蘭產生親近之情。所以,總角最開始是指小朋友扎的這種髮型,慢慢的這個詞就用來指孩子了。
  • 知否:懶惰丫鬟碧絲,跟明蘭10年因貪財背叛明蘭,最終成粗鄙農婦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明蘭的丫環各個都有一個好結局,唯獨碧絲結局落魄,她一開始也是跟著明蘭,但因為她的「懶」最後成了惡,被趕出了侯府,為何她會落得這樣的下場,且聽我慢慢細說:丫鬟碧絲——好吃懶做
  • 《知否》:明蘭告訴女孩們的6個道理,字字珠璣,一定要好好記住
    很多人都說,《知否》這部劇成就了趙麗穎,可我覺得,趙麗穎的演繹,才是真的賦予了明蘭生命。記得當初看《知否》的時候,看見過趙麗穎這樣一條微博,她說:「在與明蘭朝夕相處的6個多月裡,我一直在解讀她並與她對話,是她把我從理想主義拉到了現實主義,讓我明白一個人的強大不一定要來源於對抗,也可以來源於平衡和包容。能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並且與之和解,然後更加熱愛和努力,這才是生活賦予我們的最奇妙的力量,這種力量,希望和你們一起感受。」
  • 知否:明蘭祖母的閨蜜們,孔嬤嬤睿智,賀老太太高明,她最悲慘
    正午陽光出品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古裝宅鬥劇,以大女主明蘭的視角來展開,劇中盛老太太是一位很睿智,豁達的長者,她教會了明蘭很多做人的道理和為人處世的經驗,是明蘭尊敬和愛戴的好祖母。隨著劇情的展開,盛老太太閨蜜團的成員陸續登場,她們各個都不簡單,讓觀眾看到了一群硬核奶奶們。
  • 《知否》裡,為什麼小秦氏在自家放水缸,而明蘭卻放了一片油缸?
    所以她首先想到的如何自保自家的房屋,還有一點,那就是小秦氏還是想要再次火燒明蘭,所以害怕再連累自己的園子。所以就先想到了這個可以急救的法子。可以說小秦氏害人的時候還想到了自保。可見小秦氏也算是機關算盡了。這就是為何小秦氏要放水缸的原因。
  • 知否細節,顧家答謝宴明蘭被郡主羞辱?其實郡主在救明蘭
    二是,她想通過取笑明蘭,跟邕王妃擺明立場,那個女孩在我這,就沒可能進門,你不用費力氣除掉她了!知否細節,顧家答謝宴明蘭被郡主羞辱?不為被杖斃那一段情節恰好詮釋了,小公爺天真又軟弱的性格,天真的是,他以為下人犯錯,能和他這個主子犯錯一樣得到饒恕,軟弱的是他以為,跪地求饒母親,就能饒過對方,教訓一下就算了,不諳世事的小公爺,殊不知這上流圈子的厲害,還失去了最得力的人。
  • 《知否》明蘭三觀太正,孔嬤嬤成教育大師,祖母則是夫妻專家!
    導讀:《知否》明蘭三觀太正,孔嬤嬤成教育大師,祖母則是夫妻專家!最近知否的熱度相當高,柴可夫想著這麼火就去看看唄。可沒想到,衝著趙麗穎朱一龍的甜蜜戲份追劇的柴可夫,竟然被知否裡的三觀收服得明明白白。接下來機智貌美的柴可夫就帶大夥一起看看,這部知否是如何教做人的吧!知否裡的盛明蘭雖然是庶出長大,但她既沒有養成如蘭那樣的嬌縱跋扈,也沒有養成墨蘭那樣的小肚雞腸,這全靠她有個好媽媽。明蘭的老媽衛小娘做起事來又周全又懂分寸,待人更是超有禮貌,就連病危躺著起不了身,她也教育明蘭要對幫助過自己的人道一聲謝謝。
  • 《知否》原著:小公爺錯過明蘭,三個原因,只有一個是關鍵
    插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深受粉絲喜歡,不斷刷上熱榜,收視率居高不下,朱一龍又圈了一波粉絲。《知否》以盛家子女成長為發展線索,其中庶女明蘭是主線人物,演繹這個角色的是流量「小花」趙麗穎,她與小公爺之間的情感糾結,成為了戲裡戲外的熱門話題。明蘭與小公爺:她是他心中的白月光,他是她胸口的硃砂痣。戲裡小公爺初見如蘭傾心,在盛家學堂一起念書時,他送她毛筆,給她做護膝,她喜歡什麼,缺少什麼?他都記在心上,一一為她辦好。他的目光一直追隨著她的的背影。
  • 《知否知否》中宋朝人的常用詞都是啥意思?
    最終的故事結局是圓滿的,給主要人物都有了一個正面交代:給小公爺安排了表白、讓石頭小桃順利成親、即便是終極大反派小秦氏也死得有尊嚴…… 《知否知否》使我們了解了宋朝的日常生活,劇中出現了許多宋朝的日常用語,電視劇裡剛一出現時,觀眾難免有些蒙,看著看著通過劇情我們也知道了大概,不妨在此更深入了解一下。
  • 《知否》美食匯,揭開大宋朝的「美味食盒」
    電視劇《知否》是一部古裝言情劇,雖然原作者一直強調是一部架空類小說,可是在這部劇拍攝後,大家依然看到了宋朝的影子。在第二集中,年幼的顧廷燁來到盛家,遇到了盛家長子長柏,因看到一圖,想找長柏借閱,長柏拒絕,說滿東京城的兒郎都如你一般紈絝,收復燕雲十六州只能是痴人說夢。 這種種演繹都說明,電視劇把歷史背景擺在了大宋朝。
  • 重溫《知否》發現,齊衡和顧廷燁對明蘭的感情,歸根結底是不同的
    電視劇《知否》中,齊衡和顧廷燁都喜歡明蘭,但是他們對明蘭的「喜歡」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小公爺齊衡,溫文爾雅,就像是在童話世界中長大的白馬王子,不懂凡間百姓們生活的疾苦。他是齊國公家的獨子,而明蘭卻是四品官員家的小庶女,在那個及其看中門第和出身的封建社會,兩人身份猶如雲泥,天真的齊衡竟要娶明蘭做「大娘子」,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一點,顧廷燁早就看到了,明蘭似乎也早已料到結果,只是還幻想著能有奇蹟發生。最終,齊衡在困難面前,妥協了,他放棄了明蘭,結束了自己的「初戀」。
  • 《知否》祖母用一生的前車之鑑,給予了明蘭平安喜樂的下半生!
    《知否》訴說了發生在北宋年間的往事,配上北宋年間這首驚豔全京城的李清照寫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裡令人叫絕的最後一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作為劇名,乍看上去,會讓人以為劇裡所要塑造的是一種多愁善感的主人公,但是恰恰相反,電視劇裡的主角盛明蘭,並不是像這一首婉約派的詞,所表現出來的含蓄柔婉惆悵傷懷
  • 《知否》:明蘭陪嫁丫頭丹橘,欲給顧廷燁為妾,當真是心機深重?
    明蘭的陪嫁丫頭一共三個人,丹橘、小桃和翠微,都是明蘭的得力助手,忠心耿耿。可期間這個丹橘動了歪心思,欲飛上枝頭變鳳凰,暗示明蘭將她納為顧廷燁的妾室,不少人看到都覺得生氣,認為她動了這不該有的壞心思,算計到明蘭的頭上來了。
  • 《知否》:明蘭與如蘭墨蘭有嫌隙,為何與品蘭卻親密無比?
    對於在閨閣中壓抑了十多年的明蘭來說,宥陽老盛家是個人生最快樂的去處,那裡大多數長輩長兄長姐親戚等都性情灑脫而淳厚(孫家和三房例外),待人真誠無猜。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對禮數周全和長相可人的明蘭打心眼喜歡,拿出最大的熱情去招待和包容她。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分集劇情介紹(1—78集大結局)
    林噙霜擔心小公爺就真喜歡蠢的,墨蘭認為明蘭若是真喜歡小公爺,怎麼可能把這麼好的東西給她。林噙霜想著墨蘭若是嫁給齊家,那她們可就出人頭地了。顧廷燁從白鹿洞書院回到汴京,要去盛家私塾上課。長楓去接顧廷燁,顧廷燁這次沒什麼行李,就一個家眷,安置到別處了。明蘭靠在小桃的背上睡覺,小桃一直喊明蘭不要睡了,可怎麼都叫不醒。齊衡走了過來,噓聲示意小桃不要出聲。齊衡捉弄明蘭,拿起書本給明蘭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