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5000字 閱讀時間約16分鐘
Previously On 瓜叔 (前情提要)
在上一次的推文《一般人只知道撈人民幣,而極客們卻懂得撈社交幣》中,我介紹了「社交幣」(Social Currency)讓我實現職場跨越,同時做項目也少走很多彎路
玩的好,它能夠幫你快速在一個行業裡建立起個人影響力
當然了,我還還沒有那麼廣泛的影響力,不然這篇文章標題就不是9.9萬,而是數百萬了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它帶來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將你自己打造成一個有價值的「信息節點」
這樣,你就能很輕鬆的與其他高價值的信息節點完成價值交換,相當於坐擁一個強大的外腦智囊團
不光是對個人,對公司來說,在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如何與用戶建立信任感也越來越重要。
擅長Affiliate marketing(聯盟營銷)的電商大牛Stefan James
和 擅長 High ticket sales(高淨值客戶銷售)的營銷達人Dan lok
在一篇關於網際網路變現方法的視頻中分享道:
這兩位利用網際網路都賺了上千萬的大佬都有一點共識:關於網際網路變現,最重要的就是兩種能力:
1. 獲取注意力的能力
2. 建立信任感的能力
這與我所講到的社交幣的功能屬性不謀而合:
1. 社交幣作為等價交換的介質,在流通中帶來注意力
2. 社交幣不能買到商品,但能買到他人的信任
而打造極致內容正是普通人獲取社交幣的最佳方法
Chris Brogan(克裡斯·布洛根)坐擁世界上最熱門的博客之一,是曾被《福布斯》評為網絡名人榜第15位的內容營銷專家
他在《Trust Agents》一書(中譯《信任代理》)中寫道:
那些網際網路的土著居民們,他們並不喜歡通過地毯式高頻轟炸的手段來進行市場營銷,而善於通過透明度、真誠和建立關係來人性化地做生意
他們是一群網絡資本家,用戶的信任就是他們叱吒江湖的通行證
那麼如何從零開始打造極致內容,從而挖出社交幣的第一桶金呢?
我來分享下我的實操方法,我給它起了個很cool的名字——內容大爆炸方法。
我認為一篇強調「增量信息」的內容作品,不是靠「構思」出來的,而是
那種感覺就如同上帝給了這世界一個奇點,然後爆炸出了整個宇宙
我在創作時,往往本來只想寫一個點,結果越寫越嗨,完全停不下來,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那今天就給大家拆解下其中兩個步驟:信息挖掘和內容架構
一,關於信息挖掘
其實仔細觀察會發現:市面上很多爆款原創文章,都是在做存量信息
他們的側重點在於怎麼更好的引導觀眾情緒上。他們喜歡研究如何把讀者自己心裡想說的話通過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娓娓道來,幫讀者宣洩情緒,形成共鳴和轉發,俗稱「爽文」
雖然不可否認這也是一條路子,但當大家都在存量信息裡折騰的時候,你會發現,文章打開率逐漸走低,競爭力逐漸變弱
所以我更傾向於做「增量信息」,你要提供一些對方不知道的信息,為讀者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順便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自己的價值感和在用戶心目中的地位了
如果沒有在某個領域非常深厚的積累或多年的工作經驗,是不是就沒法打造出極致作品了呢
其實也未必
我在寫出那篇代表作《七大價值》的時候,對於跨境電商領域,也就入行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而已,我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在泛娛樂/直播領域,但是我有很強的跨行業躍遷能力(所以我給自己公司也起名叫「自在躍遷網絡科技」)
幫我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跨界躍遷的,就是信息挖掘及整合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甚至比經驗更重要。因為網際網路世界變化太快,不斷學習、迭代的能力越來越重要
正如傅盛在創業紀錄片「燃點」裡說到:
「對一個時代適應得越好的人
在下一個時代越有可能失敗」
熟悉我文章的讀者都知道,我的內容除了採用公開信息外,也會引用一些半公開的諮詢公司的報告及數據,使文章「信息增量」更飽滿
能做到這一點,跟使用「OSINT」(Open source intelligence 開源智能)也密不可分,這是一種美國CIA(中央情報局)也使用的情報搜集手段
(圖:美國佬喜歡老鷹,CIA的LOGO也是老鷹)
聽起來好像很高端,但其中用到的一些工具,十幾年前我還在大學主修「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時就知道了
OSINT的高階玩法,例如滲透、收割機什麼的,本文就不展開。但一些最常用的,大家還是可以了解一下,比如Google Dorking
Google Dorking屬於Google Hacking的一種方法, 是一套開源的智能搜索語句,在搜索領域已經非常普及了,並不是用Google時才好使,常用的比如
Filetype: 語句——按文件類型檢索
例如 Filetype:pdf 即是篩選文件類型是pdf 的搜索結果
Site:語句——指定某個網站檢索。
但某個網站範圍可能還是比較大,你需要去除一些信息幹擾,此時還可以疊加使用減號語法「-」即在搜索結果中去除某一類
比如你打算做跨境電商,但考慮到亞馬遜前期投入比較高,想先做獨立站。就可以在搜索跨境相關論壇時先用減號去除掉amazon的分類
inurl: 語句
如果你想在某個網站具體的某個類別或細分頁面下去查詢,此時使用inurl更為方便。
例如我就想看講跨境的直播內容,可以指定URL地址檢索
完整的Google Dorking語句可以參見
http://www.google-dorking.com/
熟練使用智能搜索語句,會使你在檢索信息時事半功倍
在做信息挖掘的時候還有一點很重要,卻被絕大多數人忽略,就是建立自己的信息索引
當你在搜尋引擎上搜索一個關鍵詞的時候,網站通常在一眨眼的幾毫秒以內就會馬上給出你結果,但其實網站不是立馬現成去找的這些信息,而是利用蜘蛛早就把數據爬好,並歸納整理在索引庫中
當你搜索時,搜尋引擎從這些經過去重、權重優先級劃分、排序的索引庫中篩選出與你搜索意圖最接近的結果展現在你面前
對於創作者自身而言也是同樣,建立自己的索引庫同樣重要。我自己平時整理的雲筆記,至少四五十個細分類目
這樣做至少有兩點好處:
1.讓你在需要運用某塊信息的時候能更快的從索引庫中取材
2.腦科學已經證實過:人的大腦對於系統性的信息,比碎片化的信息有更深的印象,記憶得更牢固
二,關於內容架構
在做內容架構的時候,又有兩個方法很實用,其一是麥肯錫等諮詢公司在做項目匯報結案時最常使用的方法——
MECE法則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啥意思呢,相互獨立是指你要有一定的系統性思維,把研究對象拆解成若干信息模塊,信息模塊之間是互相獨立的,沒有重複和冗餘。
完全窮盡就是指在做調研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點包含的各個面都覆蓋到,一次性打穿打透。最理想的效果應該是:別人看了你這篇文章後,就不想浪費精力去寫被你寫過的東西了。
舉個慄子,我有個好朋友曾在知乎回答過一個問題「你堅持過哪些細小的好習慣」
但她不是隨手寫了七八個習慣,也不是十幾二十個,而是匯總了整整一百個好習慣
結果呢,這個問題有整整一個多億的閱讀, 她的回答斬獲了三千多贊,她堅持系統性的進行輸出,後來逐漸成為月入百萬級的知乎大V, 可以說也是把MECE用到極致了
有的小夥伴會有疑慮,任何一個領域要成為專家不是至少要一萬小時修煉嗎?
其實用最短的時間打造極致內容,與一萬小時定律並不衝突,這裡就涉及我要講的第二條策略——聚焦
哪怕在一個針尖上,也可以有天使起舞
寧願找一個細分點講透,而不要一個大題材走馬觀花籠統的概括一下
比如我的文章
一方面,七大價值是相互獨立,結構清晰,層層遞進的,有很好的系統性
另一方面,我給自己加了至少6條限制性條件,包括「2019年」「獨立站」「選品」「爆款」「案例」「價值邏輯」等等
這樣就能保證我的所有能量都聚焦在一個非常細且具體的切入點上,從而把一個點打穿打透
關於如何用極客思維打造極致內容,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了我的大爆炸方法
但信息挖掘與內容架構,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例如頂層設計,平臺分發等,我會日後慢慢分解
最近也有一些讀者,來向我諮詢一些實操上的細節,但是,畢竟公眾號也只是我項目的其中一個,我還有其他很多事兒要做,來不及一一解答先說聲抱歉
另外我也打算開一個自己的小密圈,一方面通過付費杜絕伸手黨,減少點回復工作量,另一方面也是幫我篩選出忠誠用戶,為以後長期合作做鋪墊
為什麼認為自己有資格來講如何打造極致內容呢?
因為我覺得這個東西吧,需要至少三方面的綜合能力:
內容創作
外語能力
網際網路運營能力
剛好我在這三方面都有8年以上的切身實踐經驗,而且作品也得到了一些業內專家的認可,至少產出不會太差
俗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我提供的增值服務跟其他人有兩個不同點:
差異一:注重結果可交付性
大多數知識付費大神都有著豪華的背景,但通常情況是:
「輕輕地,你學完了
正如你輕輕地掏腰包
你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成果」
如果你認真看過我寫的商業分析,應該不難看出,這是屬於我寫的「七大價值」中的第三種——
「認知價值 Percieved Value "
那麼既然你們已經對這類做認知價值的免疫了,變成了一棵極其難割的韭菜
那麼我就只能做第二類
「實用價值 Practical Value」 了
我希望能幫助你們有一些實實在在的產出,那就是你的內容作品
我會建立一系列機制來激勵產出 ,包括但不限於:
不輸出就得讓我用小皮鞭抽屁股
優質作品我可以用自己的公眾號及朋友圈為你做宣發
上門來找諮詢,資源對接的,優先對接給有優質作品產出的朋友
到期沒有任何作品交付成果的不能續費
差異二:只做小眾
很多人做付費內容,都會告訴你:人人都應該學XX(此處可以填入英語、寫作、編程等等)這是從市場最大化的角度來說的
但我會告訴你:
從個人效率最大化的角度來說,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內容
至少有兩類人不適合:
A. 不能長時間靜下來獨處的
有的人天生就猴子屁股坐不住,喜歡跟人嘮嗑,這樣的人我建議你
別來做極客,去做說客
更適合你的暴富路線是:
提升篩選高淨值、匹配客戶的甄別能力
提升自己面對面釋放影響力的結案能力
你應該向這些人學習:
賣空調的董小姐
賣汽車的喬·吉拉德 (Joe Girardi)
賣飛機的雷義(John Leahy )
他們的人生同樣精彩無限
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靠作品來釋放影響力
B. 只想認識人的
喜歡知識付費用戶分兩種:
一種是能學以致用的,這種我夾道歡迎;
另一種是想「沾沾大神仙氣」的,這種就不太合適了呢~
這類人的做事風格一般是:沒錢貸款也要買輛豪車,想方設法擠進牛逼MBA、商會、總裁班等等,喜歡混圈子
我就一平頭老百姓,還在創業路上瞎折騰,沒啥仙氣可讓您沾的,真不好意思
所以屁股坐不住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齊天大聖們,還有投機心太強的混世魔王們,您還是珍惜下荷包,別來買我的付費內容,畢竟那是浪費雙方的時間
最後畫圈圈重複下,我的增值服務內容主要是:
如何用極客思維去打造及運營內容
從而完成社交幣的原始積累及穩定增長
定價399元/年
下周先做個預售,限時促銷價
365元/年,相當於每天1元錢
社群每滿100人,入圈費漲100元,越早加入性價比越高
Hey
I want to play a game
Will you join me ?
Make a choice
分享最酷的極客變現案例
探討網際網路運營實操